[講故仔][歷史] 名言與其背後故事

421 回覆
665 Like 4 Dislike
2017-04-13 12:37:57
樓主係咪讀史
咀有興趣嘅

冇咁叻 興趣嚟

所以可能有啲資料有錯,歡迎指正
2017-04-13 12:38:25
唔俾返個正皮對唔住自己
2017-04-13 15:25:37
輕輕一推
2017-04-13 22:48:35
2017-04-13 23:32:29
所謂批鬥,過程係點?
2017-04-14 13:29:04
咁少人睇既
支持
2017-04-14 14:11:45
推呀
2017-04-14 14:18:23
支持
2017-04-14 15:20:09
所謂批鬥,過程係點?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嘅對象有所謂「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後來更延伸至叛徒、特務、走資派、知識分子(文革期間知識分子地位最低,所以排最尾;更有蔑稱:「臭老九」)

毛澤東討厭知識分子嘅原因有好多,首先係佢生涯早年受盡知識分子白眼(做北大圖書館館理員時嘅經歷);然後佢認為知識分子係佢獨裁管治嘅障礙,要除之而後快;加上佢非常欣賞秦始皇焚書坑儒,更自命自己係「秦始皇加馬克思」:「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八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概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的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

批鬥有好多種形式,有言語侮辱、指罵,更甚者會動武。最著名嘅批鬥方式係「坐噴氣式」:首先逼被批鬥者跪低,然後夾硬將佢嘅頭同手臂九十度咁向後屈,形似噴氣式飛機。除此之外,仲有戴高帽、剃陰陽頭(將半邊頭髮剃走)、帶木牌。


.「坐噴氣式」示意圖。


.戴高帽。

除此之外,去到文革嘅高峰期,情況更加失控:首先有紅衛兵之間嘅武鬥-即係互毆;再有推人落樓、甚至槍斃;最極端更有人食人情況(對黑五類恨之入骨,憎到要啖肉洩憤。)


.由於父親鄧小平被打成第二號走資派,鄧樸方廿四歲時被逼跳樓導致終身殘廢。
2017-04-14 15:30:24
咁少人睇既
支持

可能出文慢、或者內容唔好睇
檢討緊 盡力而為
2017-04-14 15:32:43
咁少人睇既
支持

可能出文慢、或者內容唔好睇
檢討緊 盡力而為

btw多謝仲有睇、正皮、推嘅巴打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2017-04-14 15:56:54
巴打你好撚有學識,非常高質
有無多d 好好睇
2017-04-14 17:16:09
睇晒
2017-04-14 18:09:01
13. 「沒有知而不行,知而不行是未知。」

呢句名言出自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嘅名作《傳習錄》,指世人所稱「知而不行」係錯誤不實嘅,只代表佢被私欲所敝,未略真諦。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意即領悟同實踐密不可分;只要你真正了解某個道理,你就必然會去做、或達成某件事情。「知是行之始,行駛知之成。」

《傳習錄》中引數例:「《大學》中云:『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認知美色係『知』,喜好美色係『行』,人唔係接觸美色之後先心生喜愛之情、而係接觸美色後就自然中意;聞到腐臭係『知』,討厭腐臭係『行』,人唔係聞到腐臭之後先心生厭惡之情、而係聞到腐臭就自然討厭。如果某人鼻子唔靈,就算有臭味,佢都唔會厭惡;因為佢根本唔知何謂『臭』。」、再舉例:「一個人要曾經痛過,先知道咩叫痛;一個人要曾經餓過,先知道咩叫餓。由此可見,『知』與『行』係分唔開。只有私欲,先會令人唔能夠知行合一:知道要孝順父母,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盡孝;非『知而不行』,而係不知何謂『孝』,只是佯知。」


.《傳習錄》,心學經典。

然而,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曾經喺《孫文學說》中提出「世事知難行易」:「人人都會提筆寫文章,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難?」、「施工造屋不難,是為行易,構圖設計非有高深特別知是不行,是為知難?」

除此之外,孫文亦提過:「世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叫先知先覺。這種人有絕頂的聰明,凡見一件事,便能夠想出許多道理;聽一句話,便能夠做出許多事業。有了這種才力的人,才是先知先覺。由於這種先知先覺的人預先想出了許多辦法,做了許多事業,世界才有進步,人類才有文明。所以先知先覺的人是世界上的創造者,是人類中的發明家。第二種人叫做後知後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比較第一種人是次一等的,自己不能夠創造發明,只能夠跟隨摹倣,第一種人已經做出來了的事,他便可以學到。第三種人叫做不知不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是更次的,凡事雖有人指教他,他也不能知,只能去行。」、「世界上的大事,也都是全靠那三種人來做成的。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實行家,都是不知不覺,次少數的人便是後知後覺,最少數的人才是先知先覺。世界上如果沒有先知先覺,便沒有發起人;如果沒有後知後覺,便沒有贊成人;如果沒有不知不覺,便沒有實行的人。世界上的事業,都是先要發起人,然後又要許多贊成人,再然後又要許多實行者,才能夠做成功。所以世界上的進步,都是靠這三種人,無論是缺少了那一種人都是不可能的。」


.孫文所寫嘅「知難行易」書法。

又,萬世師表孔丘又喺《尚書.說命中》中提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是即「知易行難」。咁究竟世間事係「知行合一」、「知難行易」、定係「知易行難」呢?筆者提筆至此,亦係一頭霧水、一無所知;就我而言,「知行皆難」!
2017-04-14 18:09:01
13. 「沒有知而不行,知而不行是未知。」

呢句名言出自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嘅名作《傳習錄》,指世人所稱「知而不行」係錯誤不實嘅,只代表佢被私欲所敝,未略真諦。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意即領悟同實踐密不可分;只要你真正了解某個道理,你就必然會去做、或達成某件事情。「知是行之始,行駛知之成。」

《傳習錄》中引數例:「《大學》中云:『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認知美色係『知』,喜好美色係『行』,人唔係接觸美色之後先心生喜愛之情、而係接觸美色後就自然中意;聞到腐臭係『知』,討厭腐臭係『行』,人唔係聞到腐臭之後先心生厭惡之情、而係聞到腐臭就自然討厭。如果某人鼻子唔靈,就算有臭味,佢都唔會厭惡;因為佢根本唔知何謂『臭』。」、再舉例:「一個人要曾經痛過,先知道咩叫痛;一個人要曾經餓過,先知道咩叫餓。由此可見,『知』與『行』係分唔開。只有私欲,先會令人唔能夠知行合一:知道要孝順父母,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盡孝;非『知而不行』,而係不知何謂『孝』,只是佯知。」


.《傳習錄》,心學經典。

然而,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曾經喺《孫文學說》中提出「世事知難行易」:「人人都會提筆寫文章,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難?」、「施工造屋不難,是為行易,構圖設計非有高深特別知是不行,是為知難?」

除此之外,孫文亦提過:「世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叫先知先覺。這種人有絕頂的聰明,凡見一件事,便能夠想出許多道理;聽一句話,便能夠做出許多事業。有了這種才力的人,才是先知先覺。由於這種先知先覺的人預先想出了許多辦法,做了許多事業,世界才有進步,人類才有文明。所以先知先覺的人是世界上的創造者,是人類中的發明家。第二種人叫做後知後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比較第一種人是次一等的,自己不能夠創造發明,只能夠跟隨摹倣,第一種人已經做出來了的事,他便可以學到。第三種人叫做不知不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是更次的,凡事雖有人指教他,他也不能知,只能去行。」、「世界上的大事,也都是全靠那三種人來做成的。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實行家,都是不知不覺,次少數的人便是後知後覺,最少數的人才是先知先覺。世界上如果沒有先知先覺,便沒有發起人;如果沒有後知後覺,便沒有贊成人;如果沒有不知不覺,便沒有實行的人。世界上的事業,都是先要發起人,然後又要許多贊成人,再然後又要許多實行者,才能夠做成功。所以世界上的進步,都是靠這三種人,無論是缺少了那一種人都是不可能的。」


.孫文所寫嘅「知難行易」書法。

又,萬世師表孔丘又喺《尚書.說命中》中提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是即「知易行難」。咁究竟世間事係「知行合一」、「知難行易」、定係「知易行難」呢?筆者提筆至此,亦係一頭霧水、一無所知;就我而言,「知行皆難」!
2017-04-14 19:52:16
2017-04-14 21:32:38
2017-04-14 21:34:48
2017-04-14 22:15:45
一次過追返晒之前果啲
請繼續
2017-04-14 22:43:04
留名
2017-04-14 23:26:30
Lm
2017-04-15 02:01:23
西史 more
2017-04-15 02:15:49
睇完第一篇已經覺得好高質!
正評!留名!
2017-04-15 09:23:36
黎明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