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沒有知而不行,知而不行是未知。」
呢句名言出自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嘅名作《傳習錄》,指世人所稱「知而不行」係錯誤不實嘅,只代表佢被私欲所敝,未略真諦。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意即領悟同實踐密不可分;只要你真正了解某個道理,你就必然會去做、或達成某件事情。「知是行之始,行駛知之成。」
《傳習錄》中引數例:「《大學》中云:『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認知美色係『知』,喜好美色係『行』,人唔係接觸美色之後先心生喜愛之情、而係接觸美色後就自然中意;聞到腐臭係『知』,討厭腐臭係『行』,人唔係聞到腐臭之後先心生厭惡之情、而係聞到腐臭就自然討厭。如果某人鼻子唔靈,就算有臭味,佢都唔會厭惡;因為佢根本唔知何謂『臭』。」、再舉例:「一個人要曾經痛過,先知道咩叫痛;一個人要曾經餓過,先知道咩叫餓。由此可見,『知』與『行』係分唔開。只有私欲,先會令人唔能夠知行合一:知道要孝順父母,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盡孝;非『知而不行』,而係不知何謂『孝』,只是佯知。」
.《傳習錄》,心學經典。
然而,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曾經喺《孫文學說》中提出「世事知難行易」:「人人都會提筆寫文章,這是作文之行易,但不知文文法、文理者比比皆是,作文之知難?」、「施工造屋不難,是為行易,構圖設計非有高深特別知是不行,是為知難?」
除此之外,孫文亦提過:「世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叫先知先覺。這種人有絕頂的聰明,凡見一件事,便能夠想出許多道理;聽一句話,便能夠做出許多事業。有了這種才力的人,才是先知先覺。由於這種先知先覺的人預先想出了許多辦法,做了許多事業,世界才有進步,人類才有文明。所以先知先覺的人是世界上的創造者,是人類中的發明家。第二種人叫做後知後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比較第一種人是次一等的,自己不能夠創造發明,只能夠跟隨摹倣,第一種人已經做出來了的事,他便可以學到。第三種人叫做不知不覺。這種人的聰明才力是更次的,凡事雖有人指教他,他也不能知,只能去行。」、「世界上的大事,也都是全靠那三種人來做成的。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實行家,都是不知不覺,次少數的人便是後知後覺,最少數的人才是先知先覺。世界上如果沒有先知先覺,便沒有發起人;如果沒有後知後覺,便沒有贊成人;如果沒有不知不覺,便沒有實行的人。世界上的事業,都是先要發起人,然後又要許多贊成人,再然後又要許多實行者,才能夠做成功。所以世界上的進步,都是靠這三種人,無論是缺少了那一種人都是不可能的。」
.孫文所寫嘅「知難行易」書法。
又,萬世師表孔丘又喺《尚書.說命中》中提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是即「知易行難」。咁究竟世間事係「知行合一」、「知難行易」、定係「知易行難」呢?筆者提筆至此,亦係一頭霧水、一無所知;就我而言,「知行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