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多圖] 有無人對古代生物有興趣?一齊傾下

744 回覆
742 Like 7 Dislike
2017-05-06 00:39:00
lm
2017-05-07 11:52:42

繼續
2017-05-07 12:09:17

二疊紀


299–251百萬年前





二疊紀(Permian)是約2.9~2.5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在石炭紀、三疊紀之間。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Cisuralian、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Permian源自俄羅斯的彼爾姆州。中文譯為二疊紀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鎂質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center]




二疊紀早期寒冷、冰川廣布;晚期海退、乾旱。南美、非洲南部、印度半島、巴基斯坦鹽嶺、澳大利亞、南極洲、中國西藏南部等地有冰磧岩、冰水沉積。

早期火山活動廣泛,晚期趨於沉寂。北美的阿巴拉契亞運動,是二疊紀末強烈的構造運動。西部的科迪勒拉碰撞帶在連續地殼運動中,伴有強烈的火山活動。烏拉爾殘餘地槽在晚二疊世褶皺隆起,歐亞陸域融為一體。中亞和中國北部、西南部的板塊碰撞帶於二疊紀經歷了一段褶皺、變質、火山活動,包括花崗岩侵入及中、酸性熔岩、凝灰岩的噴出。

特提斯海,存在於北緯30°~40°,自地中海西部達印度尼西亞;南支沿澳大利亞西海岸到南緯30°;東北支與覆蓋中國的陸表海相連,與日本離散小板塊相通,向北與烏拉爾殘餘海相通。二疊紀末大面積的海退,使世界大部分海域退縮殆盡;但中國華南、巴基斯坦、伊朗一帶二疊、三疊紀間保持海域環境。



經過石炭紀末期既災難,二疊紀天氣變得寒冷 + 乾燥,
氧含量大降!
冰川形成,水平面大降!

石炭紀天氣






二疊紀天氣




水平面跌得咁快,好多地方都乾涸了。
因此,好多地方既淺水地方,都因此dry up,
入面既水生物亦都滅絕。
2017-05-07 12:13:27
早期二疊紀既地球





2017-05-07 12:14:12
各大洲仍然連埋一齊,
叫做PANGAEA,盤古大陸
2017-05-07 13:48:28
石炭紀末期,出現一個冰河時期
所以天氣寒冷,冰川形成,水位下降。


到左二疊紀早期,天氣開始回暖,北半球出現乾旱,重有大範圍既砂漠


陸地上缺乏植物,
猛烈既陽光直接照射地面,
岩石上形成氧化鐵 (iron oxide)
我地常見既鐵銹,都係氧化鐵。
所以D石頭呈現紅色。



2017-05-07 13:49:37
2017-05-07 13:59:20
陸地乾旱缺水,
所以植物都有變化

係大陸既中心地帶,非常乾燥
所以常見於沼澤,多水地區既石松植物開始衰退....

石松門

石松門是植物界維管植物中的一門,是現存最古老的維管植物,並包含一些最原始的現存物種,出現於約4.1億年前的志留紀。此類物理藉由散布孢子繁殖,並有著巨觀的世代交替,其中部份是無性孢子,一部份則是有性孢子。石松門和其他維管植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小型葉,和在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上頭出現的較為複雜的大型葉相比,只有單一個維管葉脈。



取而代之既,係種子蕨門松柏門


種子蕨

種子蕨(學名:Pteridospermatophyta)是一類已滅絕的古代裸子植物,始見於晚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極為興盛,到中生世逐漸衰退,及後於白堊紀滅絕。

種子蕨的種株不大,多數為倚生或攀援的藤本植物,也有一部分呈灌木狀或樹蕨狀,只有少部份是高可達10米的喬木。它們絕大部分有真蕨植物一樣的大型羽狀複葉和具有二歧分叉的主葉柄,但葉的表面角質層較真蕨類厚。
根據種子蕨類的解剖結構,它們既有蕨類植物性狀,又有裸子植物性狀;莖和根有像真蕨一樣的維管束,又有像蘇鐵一樣的形成層、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等。在種子蕨的生殖葉上長有花粉囊和種子,以種子進行繁殖。種子有的長在葉的羽片頂端,有的則生在葉的裂片上。
在種子蕨類植物中,至今僅發現兩例種子中有胚,大多數種子實際上是胚珠。胚珠有離生珠被。研究發現它們還沒有花,但已形成種子,這說明在植物系統發育過程中,種子的出現比花和果實更早;同時在胚珠的花粉室中,只看到有花粉粒,而未發現花粉管,這也是原始的性狀之一。由此可見,種子蕨是介於蕨類植物跟裸子植物之間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植物類型,並成為許多現代裸子植物的起點。


松柏門

松柏門,又名球果植物門,是植物界裡13或14個門之中的一個,屬於裸子植物,為結有松果的維管束植物;其中所有已滅絕的物種都是木本植物,現存的大部份是樹木,但有少部份為灌木。典型的松柏門植物包含有香柏、柏、花旗松、冷杉、刺柏、貝殼杉、落葉松、松、紅杉、雲杉和紅豆杉等[1] 。松柏門約有8科、68屬且630個現存物種[2][3]。松柏門的物種可以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方上發現其自然生長的蹤跡,且通常會在其棲息地內成為優勢物種[4],如在泰加林[1]裡。松柏門有很大的經濟價值,主要用做木材和紙張的生產[1][4];松柏門的木材稱之為軟木。

最早的松柏門植物可追遡至石炭紀晚期(賓夕法尼亞紀)的時代[5],最初的屬可能屬於科達屬,外形類似今日的南洋杉。松柏門、蘇鐵門和銀杏門都是在此時期出現的[5]。裸子植物的演化允許植物不再那麼依賴水生存。另外,花粉和種子也允許胚胎傳播到別處,並在別處生長[5]。
2017-05-07 14:42:02
陸地上既動物,
有昆蟲同四足動物。

呢個時候,最成功既昆蟲,係曱甴!
二疊紀開始既時候,有超過90%既昆蟲,都係原始既曱甴!

咁上下



6隻強壯既腳
4隻可摺起既翼
良好既眼
粗長既觸鬚
雜食性,乜柒都可以食得落肚
甲殼素為主既外骨骼保護身體
有用既口部
令小強,比其他只能食植物既生物,更加厲害,更加容易生存
所以二疊紀開始既時候,有超過90%既昆蟲,都係原始既曱甴
2017-05-07 14:47:45
當時既飛行昆蟲之中,主導既就係蜻蜒。
蜻蜒亦都係史上最早既有翼昆蟲,化石講緊返返去泥盤紀。
之前講過,蜻蜒係石炭紀已經變到好大,例如巨脈蜻蜒 Meganeuropsis

科學家認為,佢地有D個翼展大到去71cm,咁大隻,有能力捕食小型既脊椎動物
2017-05-07 14:54:50
當時既其他昆蟲有︰

鞘翅目
包括各類甲蟲類

鞘翅目(學名:Coleoptera)是昆蟲綱中最大的目,包括各種甲蟲。目前全世界的甲蟲,約182科,約有35萬種,超過全動物界其他所有目的總合。除了在海洋和極地之外,任何環境都可以發現甲蟲。
甲蟲一般都有外骨骼,前翅為硬殼,通常可以覆蓋身體的一部分以及保護後翅;前翅不能拿來飛行。一些種類已經有部分的種類喪失飛行能力,如步行蟲和象鼻蟲。
甲蟲為完全變態的生物(卵、幼蟲、蛹、成蟲)。


半翅目

半翅目(學名:Hemiptera)屬於昆蟲綱,全世界約有133科、超過6萬種,由兩個亞目所組成:異翅亞目(隱角亞目)和同翅亞目(顯角亞目)。異翅亞目包括椿象、水黽、紅娘華、水螳螂等;同翅亞目包括蟬、沫蟬、蚜蟲等昆蟲。目前的半翅目分類仍有爭議,同翅目原先被視為獨立的目,許多地方也仍將半翅目和同翅目視為不同目。
半翅目的成蟲和若蟲都有吸管狀的口器,牠們大部份是吸取植物汁液,但有些種類會吸取動物或昆蟲的體液,甚至於成為其他半翅目的獵食者。
2017-05-07 15:02:13
2017-05-08 13:19:20
之前有隻game叫species 同有一隻就出叫birthdays of beginnings 都係d改溫度 landscape 令生物出現進化既game有興趣可以睇下
2017-05-08 21:22:47
講開動物,一定唔少得最重要既爬行動物

之前石炭紀講到,
石炭紀出現在世界上第1隻羊膜動物,
即係生既蛋入面有羊膜,包住胚胎,
等佢唔會咁易脫水,又可以幫佢吸收養份 + 排走廢物

呢隻世界上第1隻羊膜動物,係
Casineria
3.40億年前(石炭紀)


佢每隻腳有5爪
有羊膜既蛋令佢可以直入陸地深處生蛋
唔再需要返去水中生蛋
生活亦從此由水邊,變成可以100%陸地
奠下陸生爬行動物既基礎。



化石發現係

蘇格蘭芝士灣

----------------------------------------



咁去到二疊紀,爬行動物又變成點呢?
2017-05-08 21:38:23
2017-05-08 21:46:00
呢度,大家要知下頭骨分類了


A = 無孔亞綱 (Anapsid),鼻孔 + 眼孔,無其他孔
B = 單孔亞綱 (Synapsid),依家多叫 合弓綱
C = 雙孔亞綱 (Diapsid)

石炭紀早期,最早係羊膜爬行動物係Casineria,岩岩講完
但其實呢個時期呢D最早既羊膜爬行動物,個頭骨全部都無孔,定單孔?
科學家都唔係好sure
總知佢地個頭多數係無孔/單孔

到左石炭紀後期,羊膜爬行動物分拆成為2大分枝
之前第23頁我講過,
我個陣話
(1) 雙孔亞綱的始祖,雙孔亞綱日後與恐龍有關
(2) 合弓綱始祖,與日後哺乳類動物有關
其實咁講唔係好岩,我要改正

應該話係
第1分枝︰合弓綱(Synapsid),又叫單孔亞綱





第2分枝︰蜥形綱(Sauropsida)

2017-05-08 22:03:32
合弓綱
3.20億年前 –8000萬年前


始祖單弓獸(Archaeothyris),石炭紀後期


Clepsydrops,石炭紀後期


始祖單弓獸(Archaeothyris)與Clepsydrops是已知最早的合弓類動物。

合弓綱包含盤龍目 + 獸孔目
盤龍目呢個group唔係好正式,
因為佢部份後代係2.75億年前,演化成獸孔目,而獸孔目演化出哺乳類
而盤龍目係唔包獸孔目呢個自己後代,只講其他合弓綱
所以科學界唔太鐘意用"盤龍目"呢個term,
覺得佢唔係一個完整既演化支 (定義︰"一個祖先 + 所有子孫")
不過,坊間唔太正統地用繼續用"盤龍目"講非獸孔目

如果閣下見到"盤龍目",就自己知講緊
"所有「合弓綱」 減去 「獸孔目」呢堆子孫"
咁就夠
2017-05-08 22:11:11
合弓綱
3.20億年前 –8000萬年前


始祖單弓獸(Archaeothyris),石炭紀後期


Clepsydrops,石炭紀後期


始祖單弓獸(Archaeothyris)與Clepsydrops是已知最早的合弓類動物。

合弓綱包含盤龍目 + 獸孔目
盤龍目呢個group唔係好正式,
因為佢部份後代係2.75億年前,演化成獸孔目,而獸孔目演化出哺乳類
而盤龍目係唔包獸孔目呢個自己後代,只講其他合弓綱
所以科學界唔太鐘意用"盤龍目"呢個term,
覺得佢唔係一個完整既演化支 (定義︰"一個祖先 + 所有子孫")
不過,坊間唔太正統地用繼續用"盤龍目"講非獸孔目

如果閣下見到"盤龍目",就自己知講緊
"所有「合弓綱」 減去 「獸孔目」呢堆子孫"
咁就夠

「合弓」同爬蟲有咩分別
2017-05-08 22:13:44
蜥形綱
3.20億年前 – 今日


無孔,例如龜 (龜係今日唯一係無孔亞綱生物)
單孔
雙孔
3種都有可能


下分2個支,副爬行動物 + 真爬行動物

副爬行動物(Parareptilia)

副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的一個演化支或是亞綱,根據不同的定義,範圍為已滅亡的原始無孔爬行動物,或是無孔亞綱的另一名稱。這兩個範圍的效用,取決於龜鱉目在生物演化史上的地位,副爬行動物與其它爬行類的關係仍然未確定。




真爬行動物(學名:Eureptilia = "true reptiles")(石炭紀晚期 - 今日)

真爬行動物是蜥形綱的兩個主要演化支之一,另一個是副爬行動物(或稱無孔亞綱)。真爬行動物包括所有雙孔亞綱,還有許多石炭紀與二疊紀的原始爬行類(原先被分類在無孔亞綱裡的杯龍目)。
原始真爬行動物非常小,外表類似蜥蜴,可能在古生代在地表上獵食昆蟲為生。雙孔亞綱是惟一生存過二疊紀的真爬行動物。真爬行動物的定義是頭骨有縮小的上枕骨、橫骨、橫枕骨,以上不再與眶後骨連結。
2017-05-08 22:15:51
「合弓」同爬蟲有咩分別


我唔用"爬蟲"呢個term,爬行動物還爬行動物,昆蟲還昆蟲

爬行動物係石炭紀後期分拆2支
A︰合弓網
B︰蜥形網

主要係用頭骨形狀分。
2017-05-08 22:23:20
「合弓」同爬蟲有咩分別


我唔用"爬蟲"呢個term,爬行動物還爬行動物,昆蟲還昆蟲

爬行動物係石炭紀後期分拆2支
A︰合弓網
B︰蜥形網

主要係用頭骨形狀分。

多謝巴打回答
2017-05-08 22:24:15
石炭紀後期分做 合弓綱 同 蜥形綱 。

合弓綱︰頭骨上,眼後有1個洞。
蜥形綱︰分做 副爬行動物 同 真爬行動物。

- 副爬行動物︰眼後無洞
- 真爬行動物︰
真爬行動物包括所有雙孔亞綱 (2洞),還有包括許多石炭紀與二疊紀的原始爬行類(原先被分類在無孔亞綱裡的杯龍目)。
2017-05-08 22:44:15
到了二疊紀了。
當時,以前既"迷齒目"兩棲類仍然係度。
但合弓綱動物因為屬於厲害既羊膜動物 ,可以深入大陸深處生活。
於是,盤古大陸既大地,開始出現大型既合弓綱"盤龍目"生物 (即係未包獸孔目)。

合弓綱動物的體積龐大、四肢成躺臥狀態、腦部小,是群冷血動物。牠們是那個時代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某些物種可達3公尺長。有些後期盤龍類,擁有大型帆狀物,可以幫助提升他們體溫,例如異齒龍、基龍。大部分盤龍類在二疊紀晚期之前消失,少數殘存的物種存活到二疊紀晚期。

最著名既係︰

基龍 (Edaphosaurus)


基龍屬(學名:Edaphosaurus)又名棘龍,是種原始的草食性 合弓動物,屬於盤龍目基龍科,生存於石炭紀晚期到二疊紀早期,約3億300萬到2億6500萬年前。

基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世紀晚期發現於北美洲,並在1882年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敘述、命名。屬名意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發現新的基龍化石。

基龍的最明顯特徵是背部的背帆,同時期的異齒龍、楔齒龍也有類似的背帆,但是基龍的背帆形狀、形態並不相同。基龍與闊齒龍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動物。早期研究根據基龍的銳利牙齒,認為牠們是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例如軟體動物。但近年研究多認為基龍是草食性動物。






基龍有者明顯的短、狹窄的小型頭顱骨。基龍有大量的銳利牙齒,下頜可以容納強壯的頜部肌肉,使基龍可以堅硬的植物為食。基龍的背部有多條神經棘,從頸部延伸到臀部。與異齒龍相比,基龍的脊椎神經棘較短、較重而且承載者眾多的小十字狀分叉基龍的身長從1公尺到3.5公尺,重量超過300公斤。基龍具有寬廣的身體與粗厚的尾巴,顯示牠們的行動緩慢



已知最早的物種生存於石炭紀晚期,是種小型動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疊紀,後來的物種體型增大,直到身長3.5公尺,像是E. cruciger與E. pogonias。這些大型物種的特徵是,從頸部與前胸伸出的神經棘負載更大型棒狀分叉

模式種是E. pogonias,化石發現於德州的二疊紀早期的紅色岩層,是種大型動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發現基龍的化石。一種稱作Naosaurus claviger的較小的物種,生存年代較早,也被歸類在基龍屬。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