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時期:
寒武紀早至中期,525–505 Ma
奇蝦(學名:Anomalocaris,中譯:「古怪的蝦」)是一種於中國、美國、加拿大、波蘭及澳洲的寒武紀沉積岩均有發現的古生物,屬於奇蝦科的奇蝦屬,是節肢動物門近親,英國古生物學家Joseph Frederick Whiteaves首次發現奇蝦化石,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則在伯吉斯頁岩考察到更多牠們的化石[1]。亨利·威廷頓(Harry B. Whittington)與德瑞·布瑞斯(Derek Briggs)於1985年的《科學》中將許多奇蝦的化石片段誤認為不同的物種[1][2]。
奇蝦在寒武紀海洋中分布十分廣泛,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跡,包括中國、加拿大、美國猶他州與澳大利亞,生存時間從寒武紀早期至中期[13][14][15][16]。奇蝦主要以堅硬外殼的生物為食,包括三葉蟲。奇蝦擁有強壯的嘴部結構,可以穿透貝類的外殼,顯示牠們是一種掠食者[17]。古生物學家在一些三葉蟲化石上都能找到圓形或W型的咬痕,後來確認是奇蝦所造成的[15]。
糞化石提供古生物學家更有力證據,證實奇蝦確實會獵捕三葉蟲。糞化石中包含的三葉蟲碎片相當巨大,奇蝦是唯一一種可以造成這種現象生物[15]。但是奇蝦缺乏處理三葉蟲堅硬外殼的器官,所以牠們似乎無法獵補三葉蟲[15]。古生物學家認為奇蝦可能利用肢體將許多三葉蟲互相磨擦,順利將三葉蟲的角質層加以軟化,讓堅硬外殼破裂。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行為迫使三葉蟲將身體捲曲,避免被抓住[15]。電腦模擬顯示奇蝦的嘴部構造更適合獵食柔軟且小型的生物,跟許多三葉蟲碎片無關[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