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個睇法都幾有趣
本身係因為個keyboard係根據字母黎整,倉頡個做法係除咗ZX特別用法之外,每個字母配個「字」,然後每個「字」代表啲筆劃書寫部分
當然,倉頡有啲字係exceptional case咁個拆法好怪
而所謂「語音變化係文化一部分」,呢類爭議其實同error之前話「懶音係文化一部分」有啲似架,其實我認同呢種長時間嘅語言變化
但問題係,咁你個準則喺邊度? 有時唔係簡單一野「文化一部分」就搞掂
比較耐以前,電腦字粒冇整到咁靚,冇咁多字包括埋唔同寫法,嗰陣讀書真係會嘈電腦字粒同手寫唔同,啲老師係要額外教手寫應該係點
放番落去拼音輸入法嘅問題,正音又input到,異讀錯讀誤讀又input到,而正音單字或者database冇嘅配詞可能input唔到
到時同人講個正音應該咁讀,你讀錯字,佢同你講「唔係喎,我拼音打到出黎架」
電腦系統方面,你套輸入法要跟啲人語言習慣去改每隻字個input,橫跨唔同版本、platform嘅時候,就有可能出問題
當然倉頡我印象中都有改過啲字拆法,但係個變動係相對地慢同少好多
另外你講紅磡譯hung hom,慈雲山譯tsz wan shan,我冇去查到,但我估有可能呢幾個原因
-當時翻譯基礎唔係用廣東話黎讀
-當時啲西人有啲翻譯佢地讀唔到,或者難用,所以改音
-最簡單原因,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