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po】慘過寫印度

336 回覆
313 Like 1 Dislike
2022-08-21 23:09:18
2022-08-21 23:48:40
第一句最後好押韻
2022-08-22 09:00:10
喺英印時期因為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印度亦都產生咗近似新文化運動嘅組織“梵社”,創辦人係羅易同詩人泰戈爾個阿爺。



梵社實際上就係基督教嘅印度版本,佢主張諸神合一,以主神梵天為唯一信仰,企圖將一神教理論同歐洲啟蒙思想,以印度古文明為包裝新瓶舊酒。

喺政治上佢哋同劉曉波一樣,希望祖國能夠喺洋人幫助下文明化。羅易就曾經講過:

大英殖民者嚟到印度人面前,係神嘅恩典,
印度人應該好好珍惜,
如果要為殖民統治定一個期限,
我希望係幾百年。


但梵社嘅思想沒有超出小知識份子嘅小眾範圍,一神論思想被普通認為係離經叛道嘅,而喺印度教三大主神中梵天係最少人信奉,因為佢非善非惡被認為難以取悅。

能夠傳播到普羅大眾嘅意識型態就只有近似皇漢嘅印度教原教旨主義,透過創作諸如《阿難陀寺院》,替歷史上嘅印度教諸帝國、馬拉塔帝國塗脂抹粉美化嘅作品,令印度底層大眾產生大國崛起嘅幻想。

但呢啲人當時喺政治上缺乏自己嘅代理人,係名乎其實嘅沉默大多數。當時嘅選舉法係以財產為基礎,佢哋副身家未夠厚。

然後時間又過咗幾十年,漫長嘅19世紀結束,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本嚟只有幾萬士兵嘅英印帝國要派出幾十萬士兵去中東,同德國人嘅盟友土耳其作戰。到戰爭完結後,為咗犒賞復員軍人,最公正同最廉價嘅做法就係選舉權,由此大眾民主興起。

而喺戰爭期間喺1915年,有一個印度裔男子由南非回到闊別多年嘅祖國,往後數十年佢將會喺印度政壇叱吒風雲。

2022-08-22 09:12:33
佢地2個有無扑到野
2022-08-22 10:09:42
甘地出生於印西波爾本達(今屬古吉拉特邦)一個吠舍家庭,甘地意思即為食品商人。佢家境富裕,曾到英國留學。1893年,甘地被一家印度公司派往南非工作。



自從1834年廢除咗奴隸制,大英帝國全球殖民地都出現勞動力短缺,有大量人口嘅印度就成為填補嘅首選。

大批印度勞工從1870年代起,陸續移居到各英國殖民地,包括斐濟、圭亞那、馬來亞同南非。印度僑民嘅社區網遍布拉丁美洲、大洋洲、亞洲同非洲,主要從事甘蔗園勞工、起鐵路同開礦工人。

甘地喺南非工作期間深受種族隔離政策所苦,最出名嘅事蹟就係佢喺南非彼得馬里茨堡一個火車站想搭頭等嘅時候,因為種族問題比人趕咗出車卡。



自此甘地就決心為南非嘅印度人爭取公民權利,為此佢展開咗漫長嘅抗議同遊說,反對針對南非印度人嘅法律同種族歧視。

甘地嘅南非時期為佢日後和理非抗爭理念打下基礎,事實上佢呢套本質上同歐洲尤其英國左派喺體制內爭取擴大選舉權嘅技術係一樣。而呢套技術則係由英國人從美國移植,主要體現喺群眾動員。甘地好似梵社一樣將佢披上印度主義嘅外衣,再輸入到印度。

1913年甘地被捕,當時佢正領導一群印度礦工喺南非遊行。兩年後佢唔慘地返回印度,並加入國大黨,好快就成為領袖。
2022-08-22 15:59:37
甘地同國大黨嘅關係就好似侵侵同共和黨一樣,佢喺國大黨建制派中並任何根基,加入國大黨只係一種名譽性質。佢將歐洲政黨技術引進印度,喺全國建立黨支部同後援會之類嘅組織,將國大黨人數增加咗一百倍。而喺運用呢套技術嘅同時,佢亦都用咗印度民族發明嘅各種辭令。

甘地喺印度進行各類政治表演活動,例如著住一道印度傳統纏腰布喺鄉下四處演講,鼓勵使用手紡車織布對抗英國貨嘅壟斷等等。

呢啲行為雖然無咩實際效用,但就令到廣大嘅底層群眾感覺良好,開始產生印度民族偉大復興嘅愉快幻想:雖然印度人幾千年嚟都係被人征服嘅降虜,但我哋有著源遠流長嘅歷史,本質上同歐洲人一樣高貴。

而國大黨亦都由一個少數精英組成嘅自由派政黨轉變為左翼激進群眾黨,新嘅黨員大部份都只知有甘地而不知有國大黨。甘地實際上成為咗國大黨嘅無冕王,只要佢一威脅退黨,國大黨領導層就會作出讓步。

而為咗培養國族思想,主張非暴力抗爭嘅甘地大力支持印度人參軍,同時佢亦認為對大英表忠能夠有助印度於戰後獲得自治。

但普遍印度順民依舊對於當兵興趣缺缺,尼泊爾啹喀兵、錫克教徒同部份穆斯林不合比例地佔據印籍英軍中嘅大多數。


2022-08-22 23:35:11
唔知點解成日喺英國/加拿大都見到錫克教軍人
2022-08-23 09:16:13
戰鬥民族
2022-08-23 13:39:35
1935年,英印政府宣告立憲,奠定印度國家體制為英屬印度各省同各土邦組成嘅聯邦。同時亦都將權力逐步由中央下放俾以省為單位嘅地方政府,副王同總督嘅自由裁量權幾近被完全廢除,可以話係英國人撤出印度嘅先聲。

喺1937年印度首次舉行省立法會選舉,國大黨同穆斯林聯盟都有參選,結果國大黨喺選舉中大獲全勝,喺多個省份成為單一大黨。

省自治嘅實施表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獲得一定進展,而選舉權擴大令本來喺政治上完全被動嘅生物人得到政治權利,但對呢個新興市場有興趣嘅開發者並唔止甘地一個。

一次大戰催生咗蘇聯同共產國際,為咗喺全世界發動無產階級革命,共產國際喺各地建立支部,1920年於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建立印度僑民共產黨。

當時喺印度嘅共產黨以羅易為代表(與前文所述羅易無關),共產黨人喺印度嘅發展模式同喺其他地方一樣,以滲透形式加入國大黨,然後乘機騎劫運動,例如用國大黨支部名義襲擊警察局或者發動農民暴亂。



呢個係一種冬蟲夏草式嘅策略:如果英國人對暴力行為加以鎮壓,好容易令抗爭者激進化;如果英國人唔鎮壓,共產黨嘅滲透者就會聲稱成功爭取到革命成果,慢慢喺運動內部奪去領導權。

喺1922年發生咗查理查拉事件,示威者襲擊並放火焚燒咗一個警局,導致3名平民同22名警察死亡。



甘地見到咁嘅情況,於是果斷地將運動叫停,國大黨亦都喺20年代開始咗近似歐洲工黨同社民黨嘅清黨活動,希望拔走共產黨嘅針。
2022-08-23 13:44:37
2022-08-24 09:47:53
1939年二戰爆發,喺一戰中積極支持參戰嘅甘地改變初衷,表示如果印度不能獨立,就唔會支持戰爭。

甘地再次發動不合作運動,希望英國會因為需要印度嘅人力資源,而願意喺獨立問題上作出妥協。



而國大黨嘅對手共產黨則一反常態改為支持英印政府,咁係因為當時史太林已經俾德國人打到七個一皮,史太林心知蘇聯一定要靠英國撐住,就命令印度嘅共產黨同甘地打對台,發起超合作運動,高舉支持英印、團結反法西斯嘅旗幟,喺1942年再次獲得合法地位(1934年印共被英印取締)。

而喺二戰期間,國大黨亦都進行咗針對共諜嘅清黨行動,此事則令到印共因而衰落。

但國大黨當時嘅敵人並唔止共產黨,國大黨喺群眾運動嘅成功同時令到印度民族主義興起,佢同N族共和嘅中華民族一樣,係一種奧斯曼式帝國民族主義,即係簡單地將英印帝國統治嘅所有人,發明為一個統一嘅民族。

人數上處於劣勢嘅族群如穆斯林,好容易就會覺得所謂印度民族同印度教主義無咩分別,正如中華民族同漢化亦難以區分,對此感到抗拒嘅穆斯林聯盟就喺1930年提出獨立訴求。

穆斯林提出咗伊斯蘭民族主義,將同一信仰嘅唔同族群打包成為一個民族,事實上亦都係同甘地主義一樣,內裡都係一種披上東方外衣嘅歐洲化運動----伊斯蘭教義講究海納百川,能夠有多啲人改宗信奉係一件好事,而伊斯蘭民族主義就代表將穆斯林同印度教徒永久分隔嘅企圖,違反咗教義。

除咗穆斯林想獨立,錫克教徒、泰米爾、達羅毗茶同其他眾小民族發明家相繼出現,但係純理論係無意思嘅,只有組織力先最實際。伊斯蘭主義嘅基層組織喺4,50年代搭好,令巴基斯坦得而建國。錫克教嘅基層組織要到5,60年代而建造好,結果就引起錫克教同國大黨主流之爭。

2022-08-24 12:17:56
到二次大戰結束,英國雖然取得勝利,然而其國力在戰爭中嚴重受損,亦都將世界秩序嘅主宰權俾咗美國。

美國人素來反對殖民主義,加上英國因為兩次大戰已經遍體鱗傷,印度獨立就成為迫在眉睫嘅一件事。

英國首相邱吉爾年輕時曾經喺印度服役三年,對印度人嘅軟弱性格有所認識。邱吉爾認為佢哋外鬥外行內鬥內行,絕大多數缺乏自治能力(同某國人差唔多)。英國人一但撒手不管,必會導致印度大亂。邱吉爾正確地認為印度人是要管的,因此佢對分離主義者甘地深惡痛絕。



但英國已經抵受唔到美國嘅壓力,邱吉爾本人亦都喺戰後落台。羅斯福總統利用租借法案向英國施壓,發揮比100個甘地更大嘅作用,令英國人最終喺47年同意印度獨立,可以話羅斯福先係眞正嘅印度國父。

1947年6月3日,一個會議喺末代印度副王蒙巴頓子爵嘅書房舉行,出席嘅有代表國大黨嘅尼赫魯、穆斯林聯盟嘅眞納同埋錫克教嘅代表。最終蒙巴頓決定喺72日後嘅8月15日,印巴分別脫離英屬印度獨立。

(蒙巴頓亦係皇夫菲臘親王嘅舅父)


印度同巴基斯坦就此分家,英屬印度一分為二。如果將同樣情況放喺中國,就好似孫文淨係要大明嘅關內十八省,將滿蒙留比宗社黨人。



兩國喺各自嘅憲法實施之前係大英國協嘅自治領,同加拿大、澳洲地位相同,喺國際法上係獨立國家。尼赫魯成為新生印度總理,而眞納則成為巴基斯坦總督。

由於分家時間倉促,過程中就出現唔少混亂----相傳拉合爾有一隊員警樂隊為咗將樂器公平分配,就爭啲大打出手。

分割政府財產相比領土劃分只不過係雞毛蒜皮,事態發展印證咗邱吉爾嘅預言,短時間內大規模嘅人口流動引發咗大混亂同暴力衝突。當中以唔同宗教雜居嘅旁遮普同孟加拉最為嚴重,居住喺印度教徒地區嘅穆斯林逃往巴基斯坦,錫克教徒出於對伊斯蘭教嘅憎恨,同印度教徒一同投奔印度。

由於今次遷移好多都係強制性,印度教徒、穆斯林同錫克教徒之間爆發咗嚴重嘅暴力衝突同種族清洗,難以計算嘅暴動、屠殺同報復造成至少50萬人死亡,過千萬人被逐出家園淪為難民
2022-08-24 14:04:51
樓主做咩唔講吓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2022-08-24 21:10:54
甘地自獨立後被信徒尊稱為“聖雄”,但佢對印巴分治並不滿意,亦都對印穆兩教信徒嘅撕殺憂心忡忡。佢開始絕食,希望兩派人俾面佢唔好再打交。

然而甘地對穆斯林嘅讓步就令到佢嘅印度教徒支持者認為係綏靖政策,佢堅持嘅和平抗爭亦開始被人認為係不合時宜。事實上每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都會鼓動民眾上街,但國大黨根本無足夠嘅組織力去控制民眾,經常都以搶劫同破壞行為結尾。

甘地對此無力控制,甚至認為係對群眾嘅鍛鍊。暴力之火就此燃燒起嚟,甚至最終燒到甘地本人身上。

1948年1月30日,剛結束絕食嘅甘地喺新德里前往一個祈禱會途中,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熱分子槍擊身亡。



中彈嘅瞬間,甘地以手勢表示寬容兇手。刺客出身於婆羅門家庭,佢對甘地其實十分尊敬,喺開槍前仲向甘地鞠躬行禮,並表示甘地係佢精神上嘅父親,只不過佢為咗大義,必須要將佢殺死。

甘地嘅死帶有濃厚嘅悲劇色彩,佢明白當時印度嘅情況下,只有和平抗爭先係唯一出路,以暴易暴嘅話只會令印度次大陸四分五裂巴爾幹化。

甘地並非不明白,自己行嘅路線注定令自己死路一條,但佢有殉道者嘅覺悟,寧願以自己嘅血肉成就大業。

甘地嘅死對印度民族主義猶如耶穌釘十字架對基督教一樣重要,國大黨以甘地繼承人自居,獲得視甘地為聖人嘅廣大人民支持,喺52年贏得首次大選。

自此國大黨就開始咗喺印度嘅長期執政,佢哋食甘地嘅人血饅頭,足足食咗幾十年。

2022-08-25 17:00:00
國大黨領導層對甘地嘅厭惡不下於邱吉爾,喺佢哋眼中甘地只係一個理論粗糙嘅民粹主義者,但絲毫唔妨礙國大黨消費甘地嘅神話。

尼赫魯成為總理後開始咗國大黨以及佢自己家族嘅長期執政,佢出身於克什米爾一個富裕嘅婆羅門家庭,曾到英國留學,佢喺嗰度接觸到費邊主義,並奉為金科玉律。



費邊社會主義為英國費邊社所倡導嘅一種民主社會主義,主張由資本主義社會漸變為社會主義。費邊主義者認為共產黨人攪階級鬥爭嘅手段太激進,應該透過民主選舉去慢慢改變社會。費邊派主張廢止土地私有制、工業國有化,以及實現各種社會福利,換言之佢哋係一班左膠。

尼赫魯以印度為實驗場,推行費邊社會主義,佢嘅經濟政策充滿社會主義色彩,包括高稅收同扶持國有企業、擴大政府部門等等,而所造成嘅結果就係令印度經濟自獨立後一直停滯不前。

印度政府參考蘇聯成立嘅國企,效率甚至比共產國家仲低。原因係蘇聯同中國嘅國企工人雖然同樣缺乏積極性,但國企老總有權力可以將工人送去勞改,令佢哋聽話。而印度畢竟係個民主國家,無同樣權力。

國企低下嘅效率同冗贅嘅架構對印度政府財政形成龐大壓力,佢哋缺乏自負盈虧嘅能力,只能夠依賴政府補貼生存。而補貼就出自私營企業嘅稅收。



就係咁印度嘅小企業因為高稅收,同埋更加致命嘅官僚主義管理而相繼倒閉。雖然國大黨嘅社會主義政策令人民一窮二白,但佢哋出於對甘地嘅敬愛,依然含淚支持。

而同樣要含撚嘅仲有喺英印時代崛起嘅大資本家,佢哋大多數出身於少數族群,當中以拜火教徒(帕西人)地位最為重要。

嚟自波斯嘅帕西人擅於從商,佢哋以極少嘅人口喺商界發揮不合比例嘅影響力,當中就以塔塔集團為龍頭,現時依然係印度首屈一指嘅大企業。

財閥們雖然對國大黨嘅計劃經濟政策同樣不滿,但喺國大黨證明自己有能力阻止印度赤化同進一步分裂之後,亦只好予以支持。

國大黨統治基礎就建立喺以知識份子為主嘅領導層、甘地建立嘅群眾組織同帕西財閥嘅政治獻金以上,三者互相睇唔順眼,但基於現實政治嘅緣故唯有聯合起嚟。

(香港跑馬地嘅拜火教墳場,香港著名嘅帕西人有律敦治同摩地)

2022-08-25 19:15:53
咁似乎印度咁窮
係咪因為獨立左之後資本都未累積好就搞社會主義
2022-08-26 01:34:08
帕西人 Freddie mercury
2022-08-26 01:39:37
>三者互相睇唔順眼,但基於現實政治嘅緣故唯有聯合起嚟
2022-08-26 11:36:56
喺俾外族統治咗好幾百年之後,印度人終於自己當家作主。但印度有3分1嘅土地依然由500幾個土邦王統治,佢哋原來以封建傳統向英王效忠,喺法統上同新生嘅共和國格格不入。

佢哋大部份喺經過咗一輪討價還價之後,都向新德里政府簽紙將領土讓俾印度共和國或巴基斯坦。除咗西邊嘅朱納格特、南方嘅海德拉斯同最北嘅克什米爾。

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朱納格特土王因為自身信奉伊斯蘭,所以想加入巴基斯坦。但佢嘅臣民大部份信奉印度教,於是群起反叛。印度軍隊於11月9日入侵並佔領朱納格特,翌年經過公投加入印度。



海德拉巴同朱納格特一樣係由穆斯林統治多數印度教徒,喺面臨印巴分治時選擇保持獨立,但印度不容許自己嘅南方有個國中國,喺48年將佢吞併。

而喺尼赫魯家鄉克什米爾,情況就十分複雜。當地居民大多數係穆斯林,但就以什葉派居多。該邦平民百姓由穆斯林組成,但上層王公貴族大多信奉印度教,為拉傑普特人後代,而土王就係錫克教徒。



克什米爾國境同印巴兩國都有交接,加入兩國都有可能性。但末代土王哈利·辛格不希望加入任何一方,佢試圖保持獨立,希望成為好似瑞士咁嘅中立國。

然而47年10月一支親巴基斯坦嘅普什圖民兵入侵克什米爾,佢哋喺嗰度姦淫擄掠,受害者不分宗教。哈利·辛格不敵逃往印度,要求印度出兵協助。

哈利·辛格同印度人達成協議,將克什米爾併入印度。隨後,印度出兵克什米爾,同巴基斯坦軍隊爆發克什米爾戰爭。

場仗打咗幾個月,最後喺聯合國斟旋兩國停火,印巴以六四開瓜分克什米爾。
2022-08-27 09:22:37
克什米爾嘅領土糾紛並未因此解決,喺往後數十年繼續纏繞印巴兩國。而除咗土邦之外,歐洲人殘留嘅殖民地亦有待回歸祖國。

法國殖民地本地治理喺1950年代相繼歸還俾印度,但葡萄牙人控制嘅地區就冇咁順利,葡國人喺西海岸有幾塊飛地,當中以果阿最大。



葡國人喺果阿已經營咗幾百年,佢哋堅持葡屬印度係葡國領土一部分,並唔係殖民地,拒絕交還比印度。

最終經過十幾年嘅談判,印度政府失去耐心,喺61年12月派軍隊入侵果阿,經過一日嘅戰鬥將果阿佔領,而葡國直到1974年先正式承認印度對果阿嘅主權。

相比羸弱又遙遠嘅葡國,東方嘅大紅龍則就唔係咁易對付,克什米爾問題亦因為中共嘅介入而變得更加複雜。

印中嘅邊境衝突起於西線嘅阿克賽欽同東線嘅藏南地區,佢哋原本屬於西藏,阿克賽欽1834年被克什米爾佔領,而
藏南就喺1912年清亡後納入英印控制。

中共立國後將西藏地區吞併,所以佢亦宣稱兩地係中國不可分割嘅一部份,加上阿克賽欽位處西藏同新疆中間,甚有戰略地位。



而印度一直只著重印中西線邊界,對東線一直不重視,甚至未曾派人巡邏。呢啲地方又山高皇帝遠,於是就造成咗中共可乘之機。

1957年,印度發現中共一直偷偷喺阿克賽欽修建連接西藏同新疆嘅公路,印度舉國一片譁然😨。

事實上中共喺當時所做嘅嘢同二戰時期蠶食國民黨地盤,到近年喺南海造人工島並無二致,都係一種薩拉米香腸戰術,好似切香腸咁慢慢吞併對方。



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印中關係更形緊張。北京指責印度政府干涉中國內政,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之類之類。終於喺1962年10月,印中邊境戰爭爆發。
2022-08-27 11:21:59
估唔到會講中印邊境衝突
2022-08-27 15:01:16
60年代嘅解放軍打過國共內戰同韓戰,戰鬥力猶在唔係淨識摺被。而印度方面因為用人不當,結果喺戰爭中大敗。



但呢場戰爭嚟得快去得快,僅僅維持咗一個月。到62年11月,因為冬季就快降臨,解放軍憂慮山區補給困難因而退兵。

兩國邊境大致維持同戰前相約,阿克賽欽由中國控制而藏南地區(印度稱達旺)由印度控制。但印中雙方都唔承認對方嘅領土權,邊界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到近年仍有發生衝突。

63年巴基斯坦將喀喇崑崙地區割比“老鐵”中國,然後到65年印巴兩國又喺克什米爾發生武裝衝突,但規模不大。經各國斟旋後兩國於1966年,喺蘇聯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達成停火協議。

當時簽約嘅印度總理為夏斯特里,佢喺64年尼赫魯死後繼任總理。但佢簽約之後第日就死9咗,令印度政壇出現眞空。

群龍無首令國大黨陷入分裂,尼赫魯獨女英迪拉獲推舉成為第三任總理。




英迪拉因為母親早死,多年來擔任父親嘅私人助理同看護,甚至暫代過多年“第一夫人”,因而獲得從政經驗。

英迪拉丈夫為帕西人費羅茲·甘地,兩人於英國認識。費羅茲同聖雄甘地無血緣關係,但就因為尊重聖雄而將自己姓氏拼寫從「Ghandy」改成同佢一樣嘅「Gandhi」。

甘地夫人當上總理幾年後又同巴基斯坦再起干戈,今次牽涉到東巴基斯坦(孟加拉)。
2022-08-28 15:39:56
巴基斯坦民族係一種宗教(文化)民族主義,發明目的只係為咗抗衡多數派印度教徒,呢種本質注定巴基斯坦係一個缺乏天然紐帶嘅國家。

而因為巴基斯坦係以宗教劃分出嚟嘅國家,所以東西兩邊國土分開,東邊就係今日嘅孟加拉。



東西兩邊嘅文化、語言同民族都唔相同,東巴人口較多佔接近6成,但自立國以來政權都由西巴軍政界人士掌握,東巴人自然會覺得自己係遭到剝削嘅被殖民者。

呢啲不滿情緒就自然而然引發孟獨份子嘅出現,雖然孟加拉從來都只係一個地理名詞,孟加拉話亦一向只被視為方言土語,孟加拉穆斯林亦多數係改信伊斯蘭嘅印度順民----但當有現實政治需要嘅時候,新嘅民族就會應運而生。

孟獨份子希望建立一個世俗主義、民族認同先於宗教嘅社會,對中央政府政教合一嘅做法並不認同(巴基斯坦係首個將伊斯蘭主義寫入憲法嘅國家)。而西巴人亦都唔信任孟加拉人,認為佢哋太過印度化,雙方嘅鬥爭喺60年代展開。

1969年,巴基斯坦陸軍總司令葉海亞·汗接過總統嘅職務,喺70年12月,巴基斯坦舉行首次全國大選。



喺大選之前一個月,超級台風波拉襲擊東巴,呢個係歷史上最致命的熱帶氣旋,喺孟加拉地區造成約五十萬人死亡

而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對災情救援反應遲鈍,令孟加拉人普遍仇視葉海亞軍人政權。



軍頭葉海亞選前輕敵,亦輕視印度干涉嘅消息,佢亦唔相信孟加拉獨派人民聯盟真係會橫掃所有東巴議席。

但結果人民聯盟贏得東巴169個議席中嘅167個,喺國會313席中過半數,可望成為整個巴基斯坦執政黨。

西巴嘅軍頭對此表示不能接受,總統葉海亞拒絕召開國會,呢個決定令東巴地區出現大型抗爭活動,支持中央政府嘅比哈爾人紛紛被孟加拉人私了,71年3月就有超過300個比哈爾人喺吉大港暴動中被殺。

軍政府以「比哈爾人被屠殺」為由,喺3月25日對東巴地區發起軍事干預,探射燈行動正式啟動。
2022-08-28 15:40:32
Lm
2022-08-28 19:06:42
探射燈行動喺東巴首都達卡展開,軍隊襲擊達卡大學,數百師生被殺。

軍事行動有一定目標性,主要針對知識份子同少數教派民眾,印度教人口佔多數嘅達卡舊社區平民就被軍人用火焰噴射器同機槍攻擊,達卡市內有數千人死亡及被捕。

得知中央政府出兵,人民聯盟創始人拉赫曼明白已經再無談判空間,喺當日凌晨通過無線電廣播宣佈孟加拉獨立,但佢好快就被拘捕並送往西巴。

而人民聯盟總書記艾哈邁德則逃往印度,並同印度總理甘地夫人會面,會議上達成兩項重要決議:印度向孟加拉國難民開放邊界,及允許孟加拉人喺印度建立流亡政府。

孟加拉臨時政府就此喺加爾各答成立,佢奉獄中嘅拉赫曼為總統,而印度亦就此介入東巴地區政局。

巴軍迅速控制東巴所有機場同港口。但孟加拉人奮力頑抗,繼續同巴基斯坦打游擊戰,戰況陷入膠著。

國際間對呢次印巴戰爭態度各異,印度自立國以來一向採取不結盟政策,喺冷戰期間同美蘇嘅關係都ok。但美國就一直對牆頭草印度信任度不高,反而視巴基斯坦為阻擋蘇聯嘅屏障。

而同印度有仇嘅中國就支持巴基斯坦,此時亦正值中蘇交惡,美國總尼克遜正在尋求聯中制蘇,於是就出現美中支持巴基斯坦嘅情形。

印度亦都搵咗蘇聯做盟友,雙方簽署《印蘇友好合作條約》。於是就出現咗一個有趣嘅情形:民主國家美國支持獨裁國巴基斯坦,獨裁國家蘇聯反而支持民主印度。

71年12月3日,巴軍先發制人攻擊印度空軍基地,印度因此出動3個軍進攻東巴。美國當時正處於越戰泥沼,所以對南亞局勢冇咩實質軍事行動,而冬天積雪亦令到中國軍隊難以跨越喜馬拉雅山。

印軍得到孟加拉起義軍自由戰士同平民嘅支持,喺數目上遠遠多於巴軍。巴基斯坦好快就向印度無條件投降,孟加拉正式獨立。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