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 繼續700日環遊世界

374 回覆
276 Like 10 Dislike
2024-05-24 23:59:56
Day 78:泰姬陵



泰姬陵
阿格拉是蒙兀兒帝國的舊都,有印度最著名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蒙兀兒皇帝沙賈汗建造給愛妻的陵墓,代表著印度伊斯蘭建築的最高成就。

想當年沙賈汗還打算在河的對岸建一座黑色的陵墓給自己;但他老年後被兒子軟禁,工程中斷,他才被迫與愛妻同穴而葬。

除了泰姬陵外,阿格拉還有不少同時期的建築,大都是帝國的皇宮、城堡和陵墓,感覺有點像中國北京。

事實上,蒙兀兒帝國與明清時代同期,遭遇也與清朝很相似。

他們本是外族人(波斯化了的蒙古人),從印度北部攻入,進而幾乎統治了整個次大陸。



泰姬陵正門


泰姬陵


泰姬陵從遠處看十分對稱,近看卻有點不平衡,有點高塔和陵墓分離的感覺


蒙兀兒帝國的最大版圖,囊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
2024-05-25 00:44:22
一塊係1/4個 第一張相就係賣餅嗰度影 (食緊見啱啱又出爐 問可唔可以成個影)
第二張相係第二間按重量計買走 可示意畀店員切幾多
記得嗰塊有四百幾克

食一塊/一份夠一餐
2024-05-25 00:51:19
原來泰姬陵近睇係咁樣
通常都係正面遠望嘅角度
2024-05-25 01:30:45
好似巴爾幹 pizza
2024-05-25 01:32:11
係呀,通常都係比較平面咁睇
不過平面既視覺的確靚啲,仲有水中倒影
2024-05-25 23:09:22
同化與孤立
和清朝的滿族人一樣,蒙兀兒帝國也需要面對同化與被同化的問題。

最終,阿克巴大帝選擇了融合-- 他提拔印度教徒到統治階層,嘗試統合各宗教,一生更娶了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妻子,以示宗教共融。

可惜的是,阿克巴的子孫在宗教問題上慢慢變得強硬,他的曾孫奧朗則布更在軟禁了父親沙賈汗後,在帝國執行強硬的伊斯蘭教法,強迫印度教徒改信伊斯蘭教。

阿克巴死後被稱為“大帝”;奧朗則布則一生沙塵滾滾,四處撲滅反叛的火頭。

阿格拉雖然有很多文化遺產,但除非你對蒙兀兒時代建築特別有興趣,否則這些建築看得久了有點千篇一律。

而且這幾天大病初愈,身體還有點沉重,便更沒有心情到處走了。


蒙兀兒世系圖,感覺也有點像清朝,太祖太宗世祖,康熙雍正乾隆


阿格拉堡,與德里紅堡的風格類似


皇宮內部



花園


阿格拉堡的天台,相傳沙賈汗就是每天在天台對著遠處的泰姬陵以淚洗面



阿克巴的宮城


阿克巴陵墓
2024-05-26 22:51:00
Day 79:空氣污染

這幾天在阿格拉,一直感覺不是很舒服。

除了因為之前說過大病初癒、建築風格重複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很直接的情況,就是最近的空氣特別污濁-- 天空灰濛濛的,四周瀰漫著燒焦的味道,令人呼吸也不是很暢順。

上網研究原因,發現不僅因為印度常見的工業污染和汽車廢氣,也因為人們在最近的排燈節大放煙火慶祝。

而且過節後農夫開始新一輪播種,便開始以刀耕火種的形式焚燒草地以闢出新田。


天空灰濛濛


遠方的農田一片朦朧
2024-05-26 23:13:36
似乎南部空氣好似好啲?
2024-05-27 00:22:54
刀耕火種
這次在亞洲旅行,我發現刀耕火種仍然很常見。

無論是在印尼、泰國還是印度,路旁的田裡不時都可見到農夫焚燒田野所釋放的股股白煙。

但刀耕火種既不環保,也容易造成山火。有沒有更為簡易的方法開闢田地呢?

之後查資料,發現農民開闢田地的原因,是本來田地的養分已用盡。

但田地養分這麼快用盡,又是因為刀耕火種並不是有效的方式,泥土很快便會消耗焚燒草木得來的養分。

所以根絕刀耕火種的方法,就是農民要有足夠收入購買肥料,或者得到政府資助,才能突破這個惡性循環。


印度的空氣污染比中國東南亞更嚴重
2024-05-27 00:23:16
都係,印度北部空氣污染應該全亞洲(全球?)最嚴重
2024-05-28 22:33:29
Day 80:消磨志氣

在旅行中生病,特別容易消磨志氣。現在雖然病情好轉了,但還是容易感到疲倦,提不起勁。

今天從阿格拉來到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雖然看著當地人在恆河邊洗澡、祭祀、甚至火葬,但心裡還是沒有什麼感覺。

我只是覺得甚為疲倦-- 對頻繁的交通感到疲倦、為污濁的空氣感到疲倦,為時常提心吊膽害怕再次食物中毒感到疲倦……

瓦拉納西也是旅遊勝地。有時在路上看到旅行團的冷氣大巴,很有種衝動鑽進去,然後萬事不理。

但這怎麼可能呢?唯有今晚多睡點,養足精神,明天繼續行程。


早上遇到來自韓國的樸女士一家。樸女士的女兒已經來過三次印度,她很好奇女兒為何對印度如此著迷,便和妹妹一同背著背包跟來了,很是難得


來到民宿
2024-05-28 23:42:40




晚上在河邊有火祭看。不過這火祭每天都會舉行,在座都是遊客,有點像“維港夜繽紛”


精神不好,唯有吃大餐補補
2024-05-29 10:42:02
火祭擺明係做show啦
巴打之前遇著嘅地方節慶 嗰啲就真係好嘢體驗
2024-05-29 11:37:26
係呀,呢個火祭係「恆河夜繽紛」
2024-05-29 23:01:15
Day 81: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Varanasi 是印度教聖城,相傳在這裡出生的人特別有福,浸浴的人可得到特別啟示,火化的人更可直接擺脫輪迴,得到解脫。

雖然不知道有多少印度人真正相信這套說法,但這幾日在街上我的確看到人們抬著垂死的家屬呼喊著趕到河邊,希望親人在河邊嚥下最後一口氣,然後就地火化。



恆河邊


一家來浸浴


除了人,還有不少動物在河中生活
2024-05-30 00:19:20
不知是最近生病疲累,還是印度文化深邃,我在瓦拉納西並不能感受到太多神聖的氣息。

在我依稀的印象裡,只記得恆河水的混濁,情急抬著屍體的家人,和那火葬堆中冒出的陣陣濃煙⋯⋯


河中朝聖者



河邊的火葬堆,火葬後將骨灰撒進河裡
2024-05-30 04:33:44
好多年前去,覺得日出同夜晚幾迷人,或者就係典型既印度印象,亂中有序、色彩繽紛,再加上個濾鏡
日頭的話只會見到周街垃圾、人車牛爭路、嘈到爆炸
2024-05-30 23:50:50
印度喺相入面係幾靚既
真人就
2024-05-30 23:52:50
Day 82:鹿野苑



瓦拉納西是座古城,早在二三千年前已有人居住,有不少哲者聖人曾經行走其中。在瓦拉納西的北方,便是佛教聖地鹿野苑。

當年佛陀與五名隨從相約以苦行的形式修道,以至皮黃肌瘦,幾乎絕命。

但後來佛陀領略到單以苦行並不能證道,接受了別人飲食供養,五名隨從便以為佛陀放棄初衷,紛紛離他而去。

最後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便來到鹿野苑找回他的五名隨從,開始第一次傳道,是為初轉法輪,五名隨從也成了佛陀最初的弟子。

鹿野苑之後成為佛教僧人修行的地方,玄奘來印度取經時也曾到訪。不過佛教後來在印度本土衰微,鹿野苑的寺院也成為陳跡。

到了現在,鹿野苑只剩下幾座佛塔,和周圍的建築遺址。

來訪的僧人倒也不少,不過大多來自東南亞,本地人卻不多,感覺比瓦拉納西更為清幽。



鹿野苑的佛塔


來聽道和默想的信眾


行走的僧人;遠看好像很肅穆,近看卻神態不一,頗為有趣
2024-06-01 00:42:38
Day 83:印度教眾神

來到聖城瓦拉納西,順便談談我在印度看到的印度教。

事先聲明,我對宗教和神話頗有興趣,所以以下內容會有點 hardcore,不喜者勿看。

根據經典論述,印度教一共有三位大神-- 創造世界的梵天、維護世界的毗濕奴,和破壞世界的濕婆。

印度教裡的不同神祗,都與這三位大神有大大小小的關係。


印度教裡的三相神

梵天 Brahma
梵天是宇宙真理“梵”的化身,在思索中創造了世界。

雖然是創世神,但梵天的地位與西方宗教的創造神不可同日而語。

在印度很少見到梵天的寺廟,人們在家裡的祭壇也不會崇拜梵天。

有一種說法,是梵天在創世之後已經完成使命,成為類似觀察者的角色,所以講求實用的印度民眾便當他可有可無。

但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創世神本身在很多神話中地位都不算很高。

唯有當西方人開始整理印度教教義時,才將梵天的地位提高,成為現在常見的“三相神”概念。

相比印度,最為崇拜梵天的倒是泰國人,因為泰國的四面佛其實不是“佛”,而是梵天的化身。


沉睡的梵天


泰國四面佛
2024-06-01 00:58:31
毗濕奴 Vishnu
毗濕奴是維護世界的主神,通常以化身 avatar 的方式打敗惡魔,維護善惡平衡。

毗濕奴在神話中有十個化身,最重要化身的分別是羅摩和黑天。

有趣的是,當年印度教學者為了吸納佛教徒,也將佛陀列為毗濕奴的化身之一。

所以在印度,也有人認為佛教是印度教的分支。


毗濕奴的十個化身,第九個是佛陀

羅摩 Rama
羅摩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裡的主角,是神話裡的英雄,也是印度人眼中完美人格的化身。

羅摩是神的代名詞,例如甘地臨終說的“嗨,羅摩”,印度人平常打招呼也會說“羅摩羅摩 Ram Ram”,意即“願羅摩祝福你”。

在瓦拉納西的火葬場,也可見到家屬在抬著死者時大叫“羅摩是真實的”,提醒神明要信守承諾,協助死者超脫輪迴。


羅摩與妻子悉多


在泰國舞蹈中,羅摩常是主角;泰國國王也以羅摩(拉瑪)自居,現任國王的稱號是拉瑪十世

哈努曼 Hanuman
羅摩有一個很重要的同伴叫哈努曼,是一個猴神。

哈努曼也是羅摩的大將,為他出生入死,成功救回羅摩的妻子悉多。

哈努曼最有名的,是他曾經在眾人面前剖開心胸,人們發現他心中有羅摩和悉多的名字,意味他常常將羅摩放在心上。

哈努曼現在是印度教的主要神祗之一,人們崇拜他的勇敢和忠誠。

特別的是,有不少學說都指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也是以哈努曼作為原型。

在西遊記裡也包含了不少參考《羅摩衍那》的情節,例如真假美猴王、猴王偷仙丹等等。


剖開心胸的哈努曼
2024-06-01 07:40:55
黑天 Krishna
黑天是毗濕奴的另一個化身。

他曾在另一首史詩《摩訶婆羅多》裡出現,作為大將阿周那的御者,協助阿周那越過心理關口,提起勇氣打敗敵人。

黑天當時的說辭,也成為了印度教最重要的作品《薄伽梵歌》。

不過在當代,黑天通常以年輕牧牛時與情人的故事為人們頌揚,是印度情人的典範。


黑天在阿周那前顯現


少年黑天與情人


有時黑天的形象又會以兄弟三人出現,十分可愛

迦樓羅 Garuda
迦樓羅就是所謂的“金翅大鵬鳥”。牠是毗濕奴的坐騎,在東南亞常被當作王權的象徵,也是印尼和泰國的國鳥。

不過在現代印度,由於毗濕奴很少以本來面目受敬拜的關係,迦樓羅也相對少見。


毗濕奴與迦樓羅


印尼國徽上的迦樓羅
2024-06-01 14:23:45
濕婆 Shiva
濕婆傳統上是破壞之神,在世界即將滅亡時會跳“破壞之舞”,為世界重新帶來開始。

濕婆可說是印度最常見的神祗,歡迎程度遠超梵天,大概等於毗濕奴所有化身相加。

不過濕婆之所以受歡迎,並不單因為他是破壞神,而是因為他同時是生育的象徵。

在濕婆的寺廟,很多時候可見信眾敬拜的不是濕婆的神像,而是類似生殖器的林伽。

人們透過在林伽上澆上牛奶和獻上鮮花,祈求生養眾多。


濕婆,形象比較野性,拿著三叉戟


跳著破壞之舞的濕婆。這是南印度國寶,造工精緻,現藏德里國家博物館


在寺廟常見的林伽,下面有代表女性生殖的約尼 Yoni

甘尼薩 Ganesh
甘尼薩是象頭神,也是一位深受印度人歡迎的神祗。

神話中甘尼薩是濕婆的兒子,但卻曾因為誤會而被濕婆砍掉了頭。

為了補償,濕婆便為他安上象頭,而且答應他所作的事情盡都順利,自此甘尼薩便成為了破除障礙之神。

象神外表憨厚,又或者因為障礙人人都會遇到,所以甘尼薩在印度人中特別受歡迎,家家戶戶都可見到他的塑像。

甘尼薩同時也是智慧和文化之神。

相傳他抄寫長篇史詩《摩訶婆羅多》時墨水用盡,他便毅然弄斷一邊象牙繼續寫,所以現在常見的甘尼薩模樣一邊象牙都是折斷的。


甘尼薩


翩翩起舞的甘尼薩,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2024-06-01 15:30:47
杜嘉和卡利 Durga & Kali
杜嘉和卡利都是濕婆妻子雪山女神的化身。

杜嘉比較溫柔,常見的形象是騎著獅子/老虎,拿著十種武器打敗惡魔;而卡利則形象兇惡,常常披頭散髮,伸著血紅的舌頭,頸上掛著人頭,腳底踏著濕婆。

曾聽人笑說杜嘉和卡利都是妻子的化身-- 平常如雪山女神般溫柔,但發怒時卻如杜嘉般威武,甚至如卡利般兇惡。

不過如果考究來源,我們會發現兩者雖然名為濕婆妻子,但大概都是原始社會中女神崇拜的遺留,歷史比濕婆崇拜更加久遠。

在印度兩位女神都屬於“性力派”,與毗濕奴派、濕婆派鼎足而三,各宗派都相信自己的主神是眾神中心,“梵”的化身。


濕婆一家


在杜嘉節見到的杜嘉


腳踏濕婆的卡利

以上諸聖,便是印度教眾神殿中常見的神祗。

當然,真實的印度教信仰更為混雜,並不像上述般關係分明。

有關印度教的理念和特點,下篇再談。
2024-06-02 00:10:57
Day 84:印度教拾遺

上篇雖然介紹了那麼多印度教的神祗,但印度教其實與中國民間信仰一樣,是個相當混雜的宗教。

不同派別都有自己的經典和淵源,自己最為尊崇的神明;就像中國人也是滿天神佛,有的拜觀音,有的拜關帝一樣。

不過相比中國民間宗教,印度教通常更為博大精深,有更深的哲理在裡面。

這是因為印度的知識分子也是以印度教為載體建立自己的學說,而中國則由儒學/佛學代替。

某程度上中國民間信仰也是受佛教影響,才會開始變得組織化,出現自己的經典和教義。

而佛教則是受當時的婆羅門教(印度教前身)影響。可見世事千絲萬縷,互為因果。


印度教主要神明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