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 繼續700日環遊世界

374 回覆
275 Like 10 Dislike
2024-05-17 23:13:58
井水如果冇人掉垃圾或痾嘢落去嘅話
點都好過呢啲水
2024-05-18 01:07:46
點都好過咩水
2024-05-18 01:11:02
附記
之後幾日,肚瀉越來越嚴重,看來我是患上了旅行者腹瀉 Traveler’s Diarrhea。

上網一查,原來旅行者腹瀉的別名叫 Delhi Belly,剛好我又在德里,真的湊巧。

事後回想,我估計出事的食物,是我在阿姆利則吃的一次咖喱套餐 Thali。

那次其實我也嘗不出有什麼奇怪之處;但之後一想,咖喱香料的用處,豈不就是用來掩蓋食物變壞後的味道嗎?


Thali 的好處,是集合了不同菜色,讓我每樣都可以試試;但壞處就是由於菜色不是即時準備,所以食物中毒的風險便大增 (網上圖片)


民宿主人見我肚瀉,便準備了本地人在生病時會吃的食品-- 前面是加了薑黃,甜甜的奶粥;後面則是乳酪,大概是想補充益生菌(?)
2024-05-18 12:51:32
跑步橫跨歐洲三國
2024-05-18 13:14:07
真係有
遲啲會講下呢類一次去三國嘅嘢
唔騎劫樓主個post
2024-05-18 13:28:01
等你再 post
2024-05-18 21:09:59
發覺真係要打遊記 一路去一路打
(返嚟唔得閒打)
否則去完隔一排會唔記得
2024-05-18 23:05:02
其實都係
最少都要寫下筆記,錄下音咁
2024-05-19 01:01:56
其實睇返相都記得大半,但D相隔左咁多年搵唔搵得返就係個問題
2024-05-19 05:46:34
唔記得之餘,會發覺好多時係冇咩好講,即時打感受深好多
2024-05-19 20:24:05
係呀,之後睇番剩係得番啲時地人,感受淡左好多
2024-05-19 20:27:45
Day 74:新德里
這次來到新德里,因為生病的關係,減少了很多行程。

不過因為生病,倒讓我發現一個新的交通方法-- 搭 uber。

之前總會覺得 uber 貴,而且不夠在地。

但現在才發現印度搭 uber 實在便宜得很,無論去多遠,都是幾十蚊有找。

自此之後 uber 便成了我在印度一個常用的選項。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

之前蒙兀兒帝國的首都本是在德里,但自從英屬印度從加爾各塔遷都到德里後,便在南邊建造新城,成為今天的新德里。

不過由於是相對新近的建設,所以新德里便比較人工化,以一條大路為中心,附近是印度門等紀念性建築,和總統府等政府建築。

相對比較多旅遊景點的,還是在北部的德里城。


責任大道(以前的國王大道)和後面的印度門


德里紅堡,以前是蒙兀兒帝國的皇宮,現在每一年印度首相也會在上面發表講話。由於渾身無力的緣故沒有進去,只是在外面拍照


由德里蘇丹興建的印度中世紀建築
2024-05-20 00:42:42
新德里似乎污染嚴重 又係一層霧霾咁樣
2024-05-20 01:28:39
跟住全程去到尼泊爾都係咁
2024-05-20 21:51:58
Day 75:蓮花寺



蓮花寺位於新德里南部,是巴哈伊教的敬拜中心。

巴哈伊教是一種新興的世界性宗教,由伊斯蘭教的什葉派演變而成。

他們相信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著同一來源-- 摩西、佛陀、耶穌、穆罕默德等都是神的使者,根據當時人們的需要來傳達雖然細節不同,但本質卻一樣的教義。

當然,正如其他新興宗教一樣,他們也相信巴哈伊教的創始人巴哈歐拉也是先知的一位。


長長的人龍

巴哈伊教可說是現時大型宗教中最開放的。

在他們敬拜的場所裡,人們可以自由誦讀不同宗教的經典,以不同的語言禱告。

他們也相信人類是一個整體,根本不值得自相殘殺。

他們的先知便曾寫信給各國領導人,勸喻他們止戈為武,停止鬥爭。

撇除宗教因素,他們的信念倒跟約翰連濃在 Imagine 裡面所描繪的景象很相似: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2024-05-20 22:43:47
靈曦堂
正因這股開放的理念,驅使我來到新德里時什麼地方都可以不去,卻一定要來蓮花寺看看。

另一個到訪的原因,是因為巴哈伊教在世界每一處大陸上都只能有一所大型敬拜所,他們稱為靈曦堂。

所以蓮花寺其實不止代表新德里,更代表了全亞洲的巴哈依信眾。

而且我翻查過其他大陸上的靈曦堂位置,和我之後的路線都不太吻合,所以蓮花寺大可能是我這次旅程中唯一能探訪的靈曦堂了。

雖然今天空氣朦朧,但遠處已可見到蓮花寺好像含苞待放的線條,和下面的九座大門,代表靈曦堂向全世界的人開放。

我隨著人龍進入蓮花寺,裡面沒有太多裝飾,只有一排排長椅,和寺廟頂部代表神與人關係的縮寫。


寺廟的頂部,可見縮寫圖案
2024-05-20 23:32:27
胸襟
我坐在長椅上默想片刻,剛好遇到他們今天最後一場禱文誦唱。

只見幾個人輪流走到台前,或念或唱的誦出各大宗教的禱文。

最後一人是個女子,雖然我不明白內容,但她的聲音空靈,在偌大的靈曦堂裡迴蕩,完結後還是餘音裊裊,感覺很是震撼。

這幾天,先後到過錫克教的金廟和巴哈伊教的蓮花寺。

兩個教派相通之處,就是不會認為自己的宗教獨一無二,是唯一真理。

惟願不同宗教的信眾都有如此胸襟,那麼這個世界的紛爭可能也更少一些。

2024-05-20 23:36:59
惟願不同宗教的信眾都有如此胸襟,那麼這個世界的紛爭可能也更少一些。

咁巴打認為Huntington 既文明衝突論準確嗎?
2024-05-21 00:32:01
我唔係好認識文明衝突論,不過文明/價值觀的確會影響國家/群體既行為

2024-05-21 23:11:10
Day 76:甘地墓



完成命運
甘地的墓很簡樸,只有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石上刻著他的遺言:“嗨,羅摩!”

羅摩是印度人敬重的英雄,也是主神毗濕奴的化身。

甘地小時候性格柔弱,在夜裡怕黑,他的保姆便教他默念羅摩的名字。

這成了甘地一生的習慣,直至死前那一刻。

甘地雖然性格柔弱,卻不輕易讓步。

在南非,有人把他從頭等車廂趕下來,他抗議;當地人歧視印度人,他主持平權組織;回到印度後,他更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抗爭獨立運動。

對甘地而言,他能夠如此奮不顧身,是因為他一直為了真理奮鬥。

他能夠一直堅持,是因為在印度教的聖典《薄伽梵歌》裡說過,只要人為了真理奮鬥,他便是完成了自己的命運。



博物館裡的甘地塑像
2024-05-21 23:27:23
2024-05-21 23:46:29
咁又好難講
不過非洲人傳統上都好注重宗族尊卑關係,同埋諗野都係比較集體思維
(我相信好多古代社會都係,係西方文明經過啟蒙時代之後先變成而家咁
2024-05-21 23:47:31
被刺
所以這副瘦弱的身軀,竟然一直支持了七十多年。

直至甘地死前,他仍然四處奔走,希望大家能保持冷靜,不要因為印巴分治而製造新的暴亂。

諷刺的是,甘地是被一個印度教徒刺殺的。

雖然他一生都是為了印度服務,但有些印度人認為他做得不夠,甚至認為他礙手礙腳,對伊斯蘭教徒太過容忍,才造成印巴分裂。

當時這些“愛國”團體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他們決定要甘地死。

他們覺得,唯有甘地死了,印度才得以再生。


甘地和當時印度穆斯林領袖真納。真納後來被譽為巴基斯坦國父
2024-05-22 00:12:22
清 你竟然無事?
個個朋友去到都食物中毒無一幸免
2024-05-22 01:17:54
嗰時有少少肚痛,諗住大步攬過
點知幾個禮拜後先出事

[多圖] 繼續700日環遊世界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https://lih.kg/BRQOGAX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