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史學] 南粵史綱要

417 回覆
166 Like 3 Dislike
2016-11-28 08:17:57
南粵史綱要 下

十三、海通時代

所謂的北屬時代一直到現在,我認為北屬時代還有一個最偉大的時代,就是海通時代,阿姨(劉仲敬)說這個是最重要的時代。但是因為今天是講整個的格局,所以說海通時代我就不細講了,如果細講可能能講兩、三個小時,我們只是大概過一過海通時代。海通時代是屬於第五次北屬時代的。它的開始,是西方人來到了南粵。因為到了十六世紀,基本上大航海時代已經來了。最早來到南粵的就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1517年在南粵登陸,他登陸的地點在今天香港的屯門。後來他又跟明朝交涉,他到哪裡交涉呢?到南頭城,就是深圳的南頭城,就是那個南頭古城。跟明朝官員交涉以後,明朝官員把他送到了廣州,廣州當局又把他送到了南京,因為當時是正德皇帝,正德皇帝他正在南方巡遊,就見到了明朝的皇帝。然後葡萄牙人又把澳門給借了下來(1557)。我們也可以看到,後來打南明的時候,南明是請了三百個葡萄牙兵,守住了幾萬清軍進攻桂林的這個事情。
2016-11-28 08:19:04
明朝滅亡之前,西班牙人、荷蘭人跟英國人都到了南粵,清初法國人也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會就進來了。最早的一個傳教士是方濟各•沙勿略(1552),他是耶穌會的。沙勿略是最早把基督教帶到日本的,他先在日本傳教,他覺得日本這個市場人太少,中國這個才大,於是他到了南粵。但是明朝不讓他入境,他說我就算死也要把主的恩典帶給中國,最後他是卡在珠江口岸的一個島,叫上川島,得了重病,他也不走了,最後就在那裡歸真。四百年,他的屍體沒有腐爛,被教會收藏著,栩栩如生。他是把福音帶給日本的人,也是為了把福音帶給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下一個傳教士就是羅明堅(1583),羅明堅帶著一個徒弟,就是利瑪竇。他們是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他們偽裝成和尚,因為佛教不管怎麼說在中國是一個合法的宗教。於是就進來,在肇慶建了第一個天主教堂——仙花寺,這是1585年。這個是教會的力量,它讓南粵認識到了世界。
2016-11-28 08:21:10

聖方濟·沙勿略畫像,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



還有一個就是海盜的力量。我們知道海通進來以後,西方人會輸入火器還有貿易。明帝國是海禁的,那這些人肯定就要衝破你的牢籠,而且當時還有日本的海盜和日本的貿易。到了十六世紀,在南粵本土在進行宗族化的同時,南海的局勢大變,等於說西方人直接已經來了,於是海禁的牢籠就被沖破了。很多人就被當成海盜,明帝國說他們是海盜,其實這些人就是海商。十六世紀後半期最大的三個海商都是潮汕人,張璉、林道乾跟林鳳,這三個人都非常非常厲害的。戚繼光、俞大猷是所謂抗倭名將,抗倭戰爭最後的一場大戰役就是剿滅潮州海盜和倭寇(1561、1562),他們在那個地方屠殺了四萬五千人,把這個給鎮壓下去了。明帝國就是一直在絞殺這些人。
2016-11-28 08:22:22
清初的遷海(1661~1669)就更厲害了,這是帝國的另一次絞殺。鄭氏集團是一直要奉明,他是在閩粵邊界的,他既有閩人的性格又有粵人的性格;但是他作為一個海上集團,他本來應該完全脫離中國的體系。但是他沒有,所以說他是一個很矛盾的集團。但是不管怎麼說,他給沿海製造了一種貿易的可能。而清朝為了防備他,因為他總是跟沿海溝通,於是在1661年下令遷海。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當時下的命令是這樣的:從山東到廣東,所有沿海三十里內的人三天之內要搬完,不搬完的話軍隊就要屠殺。很多人帶著財產就跑了,這裡本來是有很繁榮的海上貿易的,這些人就走了,房子就沒了,船被燒了,很慘。只有澳門沒事,澳門是有西方的秩序,清朝動不了它,不敢動它。其實北方執行的不嚴厲,吳越、山東不嚴厲,因為離鄭成功遠;主要就是福建跟廣東,執行得非常嚴格。
2016-11-28 08:23:42

▋香港周王二公書院:康熙四年(1665年),兩廣總督周有德及廣東巡撫王來任上疏力陳遷海令對廣東地區造成六大害,至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批准复界及容許居民回鄉居住。香港元朗錦田鄉民專門修建書院以示紀念。

等到1665年才有地方大員說,不行,老百姓活不下去。因為這些人是靠海吃飯的,你把他們都趕出去,他們吃什麼,餓死,內地的人也不喜歡他們,就餓死了。葛劍雄的人口史說廣東在遷海當中是死了九十萬人,福建死了一百多萬人。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後來复界的時候,當時新安縣——就是深圳的損失差不多一半,損失了四成人口。而回來的時候好多人口都不是本地人,是客家人,客家人佔了便宜,就把這些地方都給佔了,把深圳東南部給佔了,本來這些地方都是廣府人的地方。當時是有很多人跑的,其實遷海也就是八年,不像明朝,明朝是一直給你海禁,直到晚明才開了一個口子。 1680年,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在三藩之亂中被康熙帝討平,平南王尚氏在南粵的統治結束。我覺得尚氏肯定不是代表本土利益的,他們是外來的,屠殺粵人,被幹掉了活該。
2016-11-28 08:25:22
消滅三藩後,清朝就設了四個海關,四口通商,就是江、浙、閩、粵(1685),粵海關就在廣州。到了乾隆的時候,1757年,就變成廣州一口通商。而這個一口通商其實是帝國控制之下的,你只能跟朝廷指定的這些商人貿易,這些人叫行商,十三行。當然不是十三家商號,在歷史當中,數量一直在變,有的時候十六家、二十家都有,少的時候就八、九家。十九世紀一個最大的行商叫伍浩官,他是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資產,一兩是等於六百塊錢,據說他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一個廣州人。在當時,廣州的西方色彩又是很濃厚的。我們就看到,那個有異域色彩的廣州好像回來了。而這個廣州跟之前那個廣州不一樣,之前那個廣州主要是什麼樣的異域色彩呢?阿拉伯、印度。而這是那種歐洲的。
2016-11-28 08:27:00

廣州商行

其實我們熟悉的很多粵文化,它的因素是從行商過來的。比如說粵菜,粵菜受到西餐的影響非常非常大,包括一部分點心、蛋撻什麼的這些東西。還有餐具的擺放方式,我們去餐館吃飯會有一個盤子、一個碗、一雙筷子、一把勺子,這是西式的擺放方法。大家如果到內地,有很多餐館的餐具是沒有碗的,你直接去夾,這個是怎麼來的?這也是西方輸入的。就是行商先學會的,行商又宴請西方,然後他把這種文化推出去。這些都是行商帶來的,他對我們的生活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還有,當時西方人記載,說廣州街頭有女孩子不纏足的,穿高跟鞋逛街。非常有意思的。但是它不像唐宋的廣州那麼開放,因為外國人是不能進城的,他只在廣州城西這個外面,行商的這個區域,他們只能在那個地方活動,所以城裡還是這種很單調的、明代以來的這樣一個社會。這個是廣州一口通商。
2016-11-28 08:29:04
佛山自治城市就不用說了,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非常讓人驕傲的事情,就是佛山出現了自治城市,我那個文章《佛山自治城市簡史》寫了,就出現了大魁堂的議會組織(18~20世紀),然後變成了一個五十萬人口的巨鎮。廣州是第一大城市,它是負責外貿的,佛山就是負責省內貿易的。還有,它是冶鐵業的總部,還有陶瓷業等等。佛山是一個自治組織,它的格局是不輸於威尼斯和弗洛倫薩的。到了清代後期,南粵又開始漸漸的恢復了活力了。



還有一個就是粵人的大航海。這是一個非常壯麗的史詩,因為時間有限,以後可以專門講。海通以後,大規模的航海主要有三條路線:一個是去南洋;還有一個是橫跨太平洋,先到菲律賓,然後坐西班牙人的船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還有一條路線是跟著教會去西歐。最早到西歐的幾個中國人都是南粵人,跟著教會去的,是教徒,去法國和其他地方。還有一個人叫黃嘉略(1679~1716),他是娶了法國老婆,在那個地方生根的,歸化法國的,這種人都有的。那麼,南洋當然是人流最多的,南洋華僑數以百萬計,主要就是粵僑跟閩僑。馬來半島、婆羅洲、菲律賓,到處是粵僑、閩僑的身影。菲律賓這個地方,華人一直在跟西班牙人搶奪地方,當然華人,哪怕是粵閩人的組織度也是遠遠不如西方軍隊的,所以說他造反了三次,都被西班牙人給大屠殺了。
2016-11-28 08:31:39
當時,南洋上有很多殖民英雄和海盜。我前面講的張璉、林鳳和林道乾,他們都是被明帝國打跑。林道乾是死了。林鳳當時是先跟明帝國打,他打不過,他跑去圍攻馬尼拉,他的手下有大量的日本人,他還差點把馬尼拉給打下來,當然他沒有打下來,最後他不見了,後來有人發現在馬來半島上面的巨港,他在那個地方變成了一個大土豪。一個很傳奇的人。張璉也是,他是靠海盜和所謂的山寇——就是反抗明帝國的人,他造反,最後他的部隊被幹掉了,他也跑了,最後也是有人在馬來半島看到他在那個地方自己建了一個小國,變成了一個國主,其實就是一個像貿易公司一樣的東西。


汕頭程洋岡村中的林道乾(左)與日本武士雕像(右)

十七世紀著名的海上勢力,就是有名的鄭成功集團,這個不多講。十八世紀有一個很有名的,就是鄭信,他是潮汕人,他跑到泰國去做了國王。今天的泰國王室拉瑪,拉瑪是鄭信的臣子,他的王朝是一代而亡,被拉瑪給篡位了。十九世紀就是張保仔。張保仔也是一個大海盜,珠江口岸的大海盜。當時越南正在打內戰,他的海盜是為越南人服務的,成為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後來越南人內戰打完之後,他就到珠江口到處行劫。當時葡萄牙已經不行了,搶葡萄牙的船,葡萄牙人拿他很沒有辦法。但是他不敢搶英國人的船,他主要還是搶中國的和葡萄牙的船。最後是清朝封了他一個大官,他就投降了清朝。但是後來他就沒那麼厲害了。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海盜的世界,整個南洋變成了南粵的一個內海。
2016-11-28 08:32:40
最有名的就是蘭芳共和國(1777~1884)。那是在婆羅洲上面的一個共和國,就是一些客家的殖民者在那個地方建了一個共和國就是選總統這樣選出來的。這個共和國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後跟荷蘭人有衝突,因為那個地方是荷蘭人的,然後最後在晚清的時候,被荷蘭人給幹掉了。對於這些偉大的航海者,帝國沒有給他們任何援助,不光是沒有任何援助,還總是看他們不順眼,他們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他們其實是帝國出去的孩子,但是帝國就會想吃掉他們。就是阿姨說的,帝國是一個老妖,它會吃自己的孩子。
2016-11-28 08:34:38


再後面就是鴉片戰爭了,鴉片戰爭就是終於可以直面西方的秩序了。第一次鴉片戰爭(1839~1842)其實影響不是那麼大。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我們課本學過,西方在廣州建立了一個所謂的傀儡政權(1858),統治了三年,把清朝的總督,叫柏貴,把他扶上來。當地的廣東士紳馬上跟英軍進行了積極的合作。三元里(1841)那是一個誤會,因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一開始還不太了解,沒有那麼直面過,就打起來了。南粵士紳跟英軍進行了積極的合作,英軍一下鄉,這些人就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因為他們發現這些人比清朝好多了。地方上出現了糾紛,他們還請英國人幫忙。而清朝當時看到這些南粵的士紳,他覺得這些人是漢奸。

而且近代化的工業也興起了。順德最早出現了近代化的工業,就是繅絲廠(1873)。這個大資本家叫陳啟沅。最後順德的經濟在近代就超過了佛山,形成了佛山跟順德長期撕逼式的恩怨。他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能接受西方的這些東西呢?因為他是對應的、同構的。他的宗族由小共同體就很容易轉化成公司。海通和大航海很容易就能跟海洋文明適應在一起。
2016-11-28 08:36:55
十四、發明民族

最後一環就是一個結尾了:發明民族。我們知道,今天南粵是有三族的。這三族,“我是廣府人”、“我是客家人”、“我是潮汕人”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我們知道,宗族化的改革有一個初步的發明,但他沒有說,噢,“我是廣府人”、“我是客家人”、“你是潮汕人”,沒有,他只是有一個共同的族群意識,有一個共同祖先的意識。這個民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這個是更晚的時候才發明的了。廣東三大族群,我們都知道,廣府、潮汕、客家。其實在發明民族之前,他們就已經有了族群,有了祖先認同。

廣府:本地俚人、僚人+北方移民,唐宋開始時期形成族群,16—17世紀完成宗族化、祖先發明(南雄珠璣巷)

潮汕:本地畬族+福建、北方移民,宋元時期開始形成族群,17—18世紀完成宗族化、祖先發明(福建莆田)

客家:本地畬族+北方移民,宋元之際開始於粵贛閩交界形成族群,17世紀大舉入粵,填補大洪水下的人口空白,18—19世紀完成宗族化、祖先發明(寧化石壁)
2016-11-28 08:38:52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廣府人其實就是本地的土著(俚人、僚人)跟北方移民,我們說不清誰多誰少。大概到了宋代可能才開始,有大量的漢人進來以後才形成這樣一種交融的格局。它到了明代就完成了宗族化,還完成了祖先的發明。而潮汕人要更晚一些,潮汕這個地方之前都是畬族的地盤,閩南移民可能是要到宋朝才航海航進來的。一開始,潮汕人做海盜,我們看到那幾個大海盜。直到清朝遷海復界之後、他們的海盜力量沒那麼強了,他們才開始搞宗族化運動。潮汕可能比廣府要晚了一百年才完成這種祖先的發明。廣府說我是南雄珠璣巷,潮汕說我們是福建莆田,我們以前也是從北方來的,我們以前是從河南之類的地方來到了福建,再來到了韓江流域的潮州一帶。
2016-11-28 08:39:50
客家人就更晚了。客家人是粵贛閩邊界,就是那一帶的山民,那裡面其實就是畬族,但是也不斷的有漢人跑到那邊去,他為了躲避王朝的壓迫,去移民,然後跟他們形成一種其實是很畬化的、很不漢化的一個族群。南粵境內,他們就在那一個角落,梅州那個角落。直到十七世紀因為遷海,廣府人大量的損失人口,他們才大舉西進,一直佔了半壁江山,到了惠州那些地方。其實很多地方,這個村子,我們能看到,在廣東東部,這個村子的建築格式都是廣府人的,但是住的人是客家人。而且很有意思,他們又發明民族說我們唐宋以來就住在這裡,其實就是鳩占鵲巢。
2016-11-28 08:41:39

客家人主要分佈

而客家人發明民族就更晚了,因為他們剛來的時候其實文化水平是不如廣府的,他們是一幫山民,像蠻族闌入一樣,他們是以一種軍事集團去遷徙的。一個軍事集團有十幾個姓,到一個地方建一個大圍樓,軍事工事。廣府人相對的就比較弱勢,因為客家人軍事化的水平非常高,蠻族闌入。廣府人經過遷海的打擊之後,武德相對就衰微了一些,而客家人就過來了。客家人發現廣府人佔據著這個祖先發明,他是正統的漢人而我不是。所以十八到十九世紀,客家人紮根下來之後,他也開始進行儒家化。因為我們知道,當時各地都是縣學跟社學了。他們這些人也開始發明祖先,而且他們比廣府人要更狂熱。
2016-11-28 08:42:41
這個是攀附侉子麼?也不是。他這個可以叫認爹學,等於說是,你認了一個爹對吧,我比你認一個更大的爹。廣府人喜歡攀附那些唐宋的人做祖先,客家經常攀附到秦漢,就是這樣的。就是,我比你們更華夏,你們是蠻夷,我們才是真華夏。其實說到底,沒有一個人是純的華夏血統,都是發明出來的。客家人也有一個祖先神話,說我們的祖先是經附件寧化石壁來到南粵的。所以說南粵三個的族譜,你一看他從哪裡來的,基本上能判斷他是什麼人。當然也有交融,比如說他是廣府人,但他採取了客家人的神話。可能是客家人跑到了廣府人多的地方,然後就廣府化了。反方向少。因為客家人是一種進攻的姿態。
2016-11-28 08:44:59
客家人所到之處就跟潮汕人和廣府人械鬥。因為客家人是後來者,原來那裡就有人了。潮汕人因為離他最近,梅州下面就是潮州,所以最早就有一個客潮的大械鬥。這個是在清初就有了,叫九軍之亂(1646),就是客家人他們組織了一支當地的軍隊,叫九軍,說我們忠於大明,其實根本就不是,他們就是要打潮汕人。兩族在那個地方大規模的械鬥,幾十萬人大械鬥。最厲害的時候九軍是把揭陽,我們知道潮汕三城,汕頭、揭陽還有潮州,然後把當地的士紳都殺了,把當地的婦女全部都抓到山里,幹這種事情。但是打完這場之後,其實雙方基本上就劃定邊界了,就不再打了。等於說共同體在地理上的邊界,通過流血之後,就劃定了。
2016-11-28 08:48:59

▋道韻樓位於粵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自1477年起經三代人歷時110多年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成,是現在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圍樓。

土客戰爭(1854~1867)就是更大規模了。因為到了晚清的時候,客家人已經差不多佔了半個廣東了,他最遠的前鋒已經到了珠三角西邊的珠海和江門那一塊了,還有中山。江門那一塊就是四邑,那個地方客家人非常多,在大量的湧入。首先是雙方爭奪田產,客家人怎麼樣爭田產?一般人是這樣,因為廣府文明程度比較高,相對不太願意勞動,客家人先一堆人過去,好,我給你耕田,我是你的佃戶,我們種種種種種,後來我們就不交了,或者有的時候就把你逼走了,因為你周圍都不是自己人,就給逼走了。然後他就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前進。當然有的時候也打。一個是當地的這些資源,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還有一個是學額,學額就是我要進府學進社學進縣學,我要有士大夫,我要搶占生態位。都是在利用帝國。還有一個就是互相攀附爹,都說我們是真河南人。
2016-11-28 08:51:50
土客大械鬥最後在1854年終於大爆發了,整個珠三角到處都是戰爭。戰爭很精彩,沒法詳細講了。我只說明一點,當時雙方什麼兵種都有,砲兵、騎兵、步兵,全都有。有的大規模的戰役甚至是十萬人以上的這種大規模戰役,就是N個宗族打N個宗族這種聯軍。而且並不一定是廣府人打客家人,聯盟的變化是很複雜的,並不一定是廣府人和客家人完全壁壘分明的,有的時候,比如說廣府人內部又矛盾,有的廣府人就成了廣奸,有的客家人就成了客奸,是很複雜的。有的地方可能又是廣府人借一大批客家人,領導一批客家人去打自己人,都有的。很複雜很複雜的,這是很複雜的一場戰爭。

戰爭中,我們能看到兩種建築。珠三角的東岸就是深圳跟東莞,有一種東西叫圍頭。我們看的何真的老宅,那種方形的建築,叫圍頭,這個就是軍事堡壘。客家人是土樓,廣府人是圍頭。這邊的粵語就是圍頭粵語,跟廣州話不太一樣,但是現在基本上被廣州話洗掉了。還有一個就是四邑的那種碉樓,四邑是一個大主戰場,所以那個地方碉樓極其的密集,廣府人會脩大量的那種碉樓。而且廣府人那個地方是跟西方人關係比較密切的,還曾經有過這樣的事,他借了四十個英國兵,然後被客勇一沖就全完了。我們看鴉片戰爭的時候,四十個英國兵,清朝軍隊是根本打不過的,所以這些客勇是很厲害的。打到後期就是用西方的槍砲在打,就是一場戰爭。
2016-11-28 08:53:21

開平碉樓

打完之後,基本上四邑的客家人被清光了,深圳西半部的客家人、東莞一部也被廣府人守住了,基本就形成了今天這條廣府、客家的邊界。整個土客戰爭是死了一百萬人。當時有一個“賣豬仔”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帝國主義兇殘的賣我們同胞到美國去做農工。其實不少“豬仔”是怎麼來的呢?就是雙方的戰俘。當時的英國人是一個什麼角色呢?提供武器和銷售戰俘。其實是給了戰俘一條生路,不賣的話只能殺掉,這兩邊打下來,就是互相屠村的,就是全殺了,就乾這種事。基本上打到這個時候,共同體的邊界就劃定了。
2016-11-28 08:54:52
三族的共同體的地理上的邊界劃定了,就要到最後一步,就是發明民族。首先就是我要發明出廣府跟客家,我要論證為什麼我是合法的、我是理所當然地存在的。這個就涉及到晚清,晚清有一個大學術家叫阮元,他是兩廣總督(1817~1826),他在廣州設了一個學術機構叫學海堂(1825)。他說這個學海堂,我們是來研究學術的,我們不搞科舉。他就請了一大批學者去整理廣府的文化,這種廣東士人的傳統,包括陳白沙、王陽明、湛若水這些人的東西。這些人很有意思,當然這些人都是廣東人,但基本上都是有雙重身份的。阿姨又說過一個問題,就是說有雙重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更容易發明民族。這些人最大的一個叫陳灃,他爺爺是吳越人。有很多晉人,還有閩人,還有一個滿洲來的漢軍旗人,當然也有不少本地人,但是這些有雙重文化背景的人好像學海堂裡面更多,就是這種在南粵待了一兩代或者待了好多代的這些人。他們整理了大批的南粵歷史的文獻。
2016-11-28 08:55:53
2016-11-28 08:56:13
係咪之前成班巴打一齊寫嗰份?
2016-11-28 08:56:25
陳灃就做了一個考證,當然這種考證,其實從學術上來講,我們知道就是一個攀附,他說粵語是隋唐正音。他收了一個徒弟叫溫仲和,他是客家人,他用他老師的方法考訂說客家話才是隋唐正音。最後的結果,其實兩個都是隋唐正音,我們南粵的語言就是隋唐正音,有學有樣的你看。在十九世紀初,士大夫覺得官話才是高檔的語言,粵語是上不得檯面的語言;但是經過他們整理之後,十九世紀中後期,大量的粵語文學和粵劇,他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好的,就傳播開來,而且以廣州音為正宗,廣州話就非常強勢。因為發明民族的中心就是在廣州,廣府、客家,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已經發明出來的,完全的發明出來了,從官方的學術上給它一個認定。
2016-11-28 08:58:14
客家人表表者真係陳云根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