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史學] 南粵史綱要

417 回覆
166 Like 3 Dislike
2016-11-27 12:27:41
接著,南粵就變成了吳國跟魏國爭奪的戰場。我們可能覺得奇怪,魏在北方,他怎麼過來呢?因為魏國跟吳在正面對峙的同時,他也想從後面給吳背後捅一刀。而且我們知道,孫吳打這些地方本來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抓人,而且這個地方海外貿易發達,有很多外國的珍寶。於是孫吳就各種抓人,強徵珠寶,整​​得這個地方苦不堪言。最後這個地方又有一個小土豪,他是一個小的吏員,郡吏,叫呂興,他在公元263年以交趾三郡——交趾、九真、日南一起造反,投降了魏國。這樣的話,交州和廣州等於又分開了(264):原來呂岱劃的廣州那一塊,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這個地方還忠於吳國;而越南已經忠於魏國了。交州、廣州在這之後就永遠得分開了。


吳魏交趾之戰
2016-11-27 12:27:43
留名
2016-11-27 12:32:34
接著,交州、廣州之間,魏國跟吳國的勢力以這個地方為戰場打了八年(263~271)的戰爭,這個地方已經再也沒有像士氏那樣的土豪去保證它的一方安寧了。這個地方等於說第一次淪為帝國大洪水的犧牲品。後來魏國在265年變成了晉,那就是晉跟吳在打,打了八年。最後吳在271年終於把交州給打了下來。這個地方一片殘破。吳在南粵搞的這些暴政非常不得人心,打了這麼多年仗,瘋狂的汲取。於是在吳滅亡的前一年——當時吳的皇帝是孫皓,那個人很殘暴的,喜歡剝人臉皮——廣州有一個人叫郭馬,他就帶著廣州人起義,把這個城佔了(279)。然后孫皓就派一支一萬七千人的軍隊去鎮壓。然而第二年吳就完了(280),得到了與其德性相匹配的下場,然後嶺南也就投降了晉朝。至於郭馬本人的下落,史書未載,很可能最後被西晉殘酷鎮壓了下去。這個就是帝國大洪水第一次波及到嶺南。
2016-11-27 12:34:27
再後面就是東晉。其實我們知道,西晉沒玩兒幾年,他自己就內戰起來了,接著五胡就來了。五胡一來,很多氏族就南下,有一小部分氏族就到了南粵。這些人也是以殖民者的心態來到這個地方的,他不會對這個地方的粵人有太多的愛,很少。又有一場大洪水很快又波及到了這裡。我們知道東晉末年有一個孫恩盧循之亂(孫恩之亂399~402;盧循之亂403~411),孫恩盧循他們是信道教的五斗米道,其實就是跟日後的白蓮教、義和團很相似。他們是從吳越這個地方出發,然後一路往南搶,搶到嶺南跟越南,然後再北上,最後沿著贛江、長江把江西、湖南、湖北搶了一遍,就這樣四處流竄、轉圈圈,轉了十幾年,最後在越南被消滅的。他們當然也進了廣州了,打下了廣州,曾經在404年的時候打下了廣州,放了一把火,燒死了一萬多人,然後在這個地方盤踞了六年之久(404年11月~410年11月),最後在411年才被幹掉。當時這個時候東晉很快就要完了(420)。後面就是劉宋劉裕,已經到南朝了。這個是第二次被大洪水波及。


孫恩盧循行軍路線
2016-11-27 12:35:57
南朝治下,我們看到南粵基本上已經沒有趙佗跟士燮這樣的土豪了,那麼它就淪為帝國權力鬥爭的一個舞台,沒有人去自保了。南朝宋就有兩個帝國內部官僚在南粵掀起叛亂,一個叫蕭簡(453),一個叫袁曇遠(466)。袁曇遠叛亂的時候,又大掠了一把廣州。大家想想,為什麼喜歡去掠廣州?有錢嘛。而且你沒法自保了,不掠你掠誰,你已經喪失了自保的能力了,你就是一個肉豬。

這種情況直到南樑的末期才有所改變。我們知道,梁朝的梁武帝蕭衍,在他的治下南朝享受了45年的和平,但是蕭衍的晚年發生了一個侯景之亂。侯景是北方北齊的一個將領,他是一個胡族的將領,然後他跑到南方之後,就掀起了叛亂,他想篡位,奪取大權。他的部隊沿著長江一路從湖北這個地方往東打,包圍南京一百多天,最後梁武帝就是被餓死的。那麼這個時候,整個長江流域又發生了一次大洪水。
2016-11-27 12:38:25
但是這個時候終於出現了一個有土豪德性的人,這個人就是陳武帝陳霸先。陳霸先就是南朝最後一個朝代——宋齊梁陳那個陳的開國君主,陳武帝。我們知道,宋齊樑的君主,他們是北方人,他們都是北方南逃過來的氏族。但是陳霸先不是,陳霸先是吳越人,他是本地人,所以說他對南方是有一種愛的。當時他正在嶺南當官,當西江督護,管西江沿線的這些軍事。他聽說北方亂了,然後他就召集了南粵的一批義兵。他在南粵是比較能服眾的,他跟本地人關係不錯,然後北伐,南粵兵一直到南京,最後把侯景打敗(552)。接著又以這些兵為基幹,打敗了南侵的北齊。這個等於是南粵武功的一個複興吧,靠著一個有土豪德性的人。最後陳霸先就把這個梁給篡位了,建了南朝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本土王朝,陳朝(557)。
2016-11-27 12:40:21


陳武帝當了幾年皇帝就死了,陳朝接著也就維持不下去了,也要不行了。因為我們知道,其實陳武帝畢竟不是南粵本土的土豪,他沒有留在南粵,陳朝最後也變成一個帝國。廣州就再次變成陳朝戰亂的犧牲品。有一個人叫歐陽紇,他也是一個廣州地方官,他就造反(569),最後官軍打進來,又大搶了一把。
2016-11-27 12:43:17
六、馮冼政權

直到陳朝末年,終於又出現了一批自立的人。這個就是第二次自立。出現了兩個人,一個叫馮寶,一個叫冼夫人。當時的南粵,漢人會住在沿江分佈的殖民點。而粵北、粵東、粵西這些廣大的山區,都不是漢人。這些人,最大的兩支,一支叫僚人,一支叫俚人。僚人主要是在粵北跟粵東;俚人主要是在粵西的這些山里面,今天的高州,就是茂名以北那塊地方。當時俚人有一個很大的豪族,叫冼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採取的是漢人的姓氏,所以說他們其實跟漢人是有很多交流的,他們吸收了漢人的命名方式。俚人大族冼氏,當時說有十餘萬家在那個地方,是個大部落,一家假如說五個人,就有五、六十萬人,很大規模的一個團體。他們的大首領是個女的,就是冼夫人冼珍。
2016-11-27 12:44:30
南朝末,我們剛才看到歐陽紇之亂,等於說廣州已經亂了。粵西的高涼太守馮寶,他也是陳朝的官員,但是他很懂得跟當地的勢力合作,他就娶了冼夫人,兩個人聯姻,然後這個馮氏也變得粵化了。他們一起聯手幫助陳霸先,不但是出兵幫陳霸先打侯景,後來還幫陳霸先把歐陽紇給討平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陳霸先的德性最後培養出了這樣一個集團,馮冼集團,於是又有了一個自立的可能。而這些自立的人,我們可以看到,之前的那個士燮,他們是住在城裡的,他們是很漢化的一個家族;而這個是一個很蠻族化的家族。那麼這個是一個什麼現象呢?那些漢人這個時候已經不太可能說再去恢復一個自立的政權了,這就是蠻族在輸入秩序。於是馮冼集團這個部落在軍事上,在他們消滅了歐陽紇之後,已經控制了南粵。
2016-11-27 12:46:13
最後,公元589年的2月,隋朝南下,把陳朝滅了。當時馮寶已經死了,南粵地方又自保,奉冼夫人為聖母,給她一個稱號叫聖母。於是南粵出現了第二個自立的政權。這個政權只維持了九個月,到11月就不自立了,投降了隋朝。我們看冼夫人這種行為:投降了隋朝,接著又把另一個反隋的、也是俚人的大帥王仲宣給殺掉了(590),我們看到好像她是一個粵奸。但我覺得她的行為更多的是像跟隋朝做了一筆政治交易,就是我在政治上臣服於你,但是你要給我自治權。這個東西在隋朝看來,是這個蠻夷歸化我們了,蠻夷對我們向化了;但是如果我們能看到冼夫人一方的記載的話(當然我們根本看不到俚人的文字了),可能他們就是覺得,我們騙了這些傻乎乎的北佬,我們向他們投降,然後我們保留了自己的自治權。

冼氏在南粵可以開幕府,這個幕府不是日本的那個幕府,就是說可以自己建官,設官職,派官僚,還可以設官署,在各地控制地方官,還有軍權。等到冼夫人去世的時候,602年,這個時候還有兩年就到隋煬帝了。她的兩個孫子,馮暄跟馮盎,又繼承了她的事業。其實冼夫人也活了很久,活了九十歲。南粵歷史有一個現象,這些德性很好的人都活了很久。
2016-11-27 12:48:16

冼太廟

除此之外,當時在合浦,就是雷州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大豪族叫寧氏,他們是漢人,但是他們跟冼氏是結成了同盟,他們也保住自己這一方,保境安民。等於說馮冼集團和寧氏在奉隋朝為君主的前提下,實際上在這個地方獨立了。在隋朝是這樣的一個局面。我就說它是無獨立之名有獨立之實。

後來就是隋末大洪水了,天下又是一片戰亂。南方出現了一個人叫蕭銑,他是南樑的後代,他想恢復梁朝;還有一個姓林的人(林士弘),他建了一個楚國。他們在北方爭霸。北方兩大強權爭霸,寧氏跟馮氏很有意思,他們各選了一個老大,一個奉樑的年號,一個奉楚的年號,然後兩邊打仗。他們真的是為外敵來賣命麼?恐怕也不是。這個只是南粵內部的一個事務,他們只是換一個名義上的效忠對象,等於還是自己內部的一個事務,跟北方沒什麼關係。
2016-11-27 12:50:10
最後我們看到,後來他們兩家找的老大都完了,唐朝出現在北方。在公元622年,他們就歸附了唐朝。 631年,馮盎就去朝見了唐太宗,又得到了唐太宗對他們自治的認可。所以說從陳末到現在為止,已經差不多過去了有五、六十年了,這個政權已經維持這麼久了,他們頂著這個帝國的帽子,以蠻族為基礎,已經維持這麼久了。但是最後,這個政權還是走向了一個悲劇的結局,這與武則天有關。

武周革命其實是一場什麼樣的革命?隋唐的建立者是關隴集團,他們是很鮮卑化的。最早隋唐的蠻族是怎麼進來的?是北魏先漢化了,但是北魏在北方留了一幫窮兄弟,最後他們不滿中原的漢化,於是他們打了進來,把北魏公卿都殺光光。這個叫六鎮之亂(524)。後來有一部分人到了關中,形成了一個西魏政權;西魏後來變成了北周,北周滅掉了關東的北齊,就統一了華北;最後北周又被楊氏篡位,變成了隋。其實隋唐的皇室都是這個集團裡面的,他們就是鮮卑蠻族的一個集團,又稱為關隴集團。其實唐初的政權基本上就是這個集團所把持的。
2016-11-27 12:51:22
但是武則天不一樣,她不是這個集團裡面的人,她是漢人。所以她上台了之後,她就要打擊關隴集團,靠科舉上來的文士去分割關隴集團的勢力。她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政治德性的人,她覺得你在南方有一個割據的勢力,肯定要把你給剷平掉,不能容忍你。反而是關隴集團可以容忍他們的存在,因為關隴集團可能覺得他們跟我們其實是同類,因為我們都有蠻族背景。

武則天上台的第三年(693),首先說嶺南的流人——就是當時帝國有很多人會被流放到那裡,說他們要謀反,一口氣殺了三千多人。接著又說南方的僚族要謀反,俚人要跟他們勾結。在馮氏裡面挑了三十六家比較厲害的,把他們全殺了(694)。但是馮氏還能忍,居然也沒有造反,也沒有死磕到底,等於還有幻想。
2016-11-27 12:52:33
又過了三年,武周就直接說馮冼這兩家是叛逆,直接派兵南征,攻破了高州(697)。這個是非常壯烈的一幕,馮氏的男丁為了保衛高州城一個接一個地戰死,跟武周軍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許多男丁都光榮的戰死,這是非常壯烈的一幕。接著,武周的軍隊打進高州城之後,把他們的家產全部都沒收,把隋唐帝國賜給他們的這些東西,官服什麼的全部都毀掉。我們看,馮寶跟冼夫人的這個勢力維持了多少年?有一百多年了。從陳一直到接近唐中期,就以這個悲壯的戰爭為結尾結束。於是嶺南又一次落入了帝國的控制當中。
2016-11-27 12:53:50
七、第三次北屬

唐朝治下的嶺南,我們知道唐太宗把天下分為十道(627),其實跟刺史差不多,有點像後來的省。五嶺以南為嶺南道。後來到了862年,又把這個嶺南道分割成兩部分,嶺南西道和嶺南東道,嶺南東道就是今天的廣東。 697年,馮氏跟冼氏被帝國消滅了。 705年,唐朝發生了唐中宗復辟,把武則天給趕下台了,但是其實這並沒有造成關隴集團的複闢,對各共同體的打壓還是延續了武則天的路線。武則天已經乾掉了馮氏跟冼氏,這時唐中宗就把剩下的寧氏,就是那個漢人的豪族,說寧氏也是叛逆,把他們給幹掉了(706)。這樣的話,等於說所有的這種自治力量又一次被帝國給摧毀了
2016-11-27 12:54:40
lm學歷史
2016-11-27 12:56:28
當地還有一些豪族,他們是跟著馮氏、冼氏和寧氏的,他們肯定不能甘願做帝國的奴隸,我們已經自治了一百多年了,你們怎麼能這樣就消滅我們天賦的權利呢?於是在公元728年,這個時候是唐玄宗的時候了,所謂的開元盛世——我們知道這種盛世其實就意味著帝國機器的空前強大和虛假的繁榮——兩個大豪族,一個叫陳行範,一個叫馮璘,他們起兵,以廣州為中心,佔據了四十多個城,然後說我們要恢復南越,稱南越王。然後唐玄宗又派大軍去打他們,這一次一口氣在廣州殺了六萬多人,把這個起義給殘酷地鎮壓了下去。這樣,嶺南就徹底地又一次變成了降虜了。從陳朝的末年到這個時候,大概已經有一百五十年了。

接著,我們知道,唐朝有一個很重要的賦役改革叫兩稅法(780),就是每個人都要夏天交夏稅,秋天交秋糧,夏稅秋糧,由國家統一核算。實行這種稅法,你就必須要做到對你人口的控制,你必須得知道有多少人,我才能計算我能收上來多少稅。於是就對俚人進行大規模的編戶齊民,向他們徵稅。這些人已經沒法反抗了,因為反抗的人都已經遭到屠殺。於是這些俚人就漢化了,我們今天看不到俚人了,我們只能發現粵西的很多人長得確實很不“漢”,但是今天他們已經成為了所謂的漢族。我們知道漢族往往是一個什麼含義呢?就是降虜,就像那些埃及人一樣。
2016-11-27 12:56:31
信研會巴打都嚟咗
2016-11-27 12:57:46
Lm
2016-11-27 12:58:29
唐朝的最後一幕就是黃巢大洪水。黃巢,我們知道,他是到處流竄的。公元879年他流竄到了廣州。打下廣州之後又來了一次屠城,一口氣殺了十幾萬蕃商,因為這些人最有錢。對於這種級別的流寇,其實已經無力抵禦了,沒有豪族了。等於說帝國大洪水一來,它的大洪水也就一起跟著來了。

某聽眾:安史之亂的時候這邊是什麼情況?

執經生:那倒沒什麼事。安史之亂就在江淮那邊,南不過江淮,所以安史之亂時這邊反而沒什麼事。
2016-11-27 13:00:08
八、南粵史前半期之南粵社會

以上就是南粵史的前半期。我們看到前半期的南粵史有一個特點:這個地方漢化的程度不深,直到唐朝才有點漢化的樣子。對於帝國來說,這個地方相當於一個肉豬。帝國最怕的是這個地方的人不歸他管,怕這個地方的人造反。如果有造反的話,比如說像趙佗、士燮還有馮冼,都要殘酷屠殺你,不能讓你有活路。我們看到,南粵歷史前半期的幾個機會窗口,最後都被帝國堵住了所以說這個地方對帝國來說就是一個殖民地,而且是這種西班牙帝國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是這個含義。我們可以把帝國就理解成那種窮凶極惡的西班牙殖民者,而當地的粵人就是印第安人。他們其實很有武德,但他們一次次的反抗都被帝國一次次的大屠殺。
2016-11-27 13:01:57
那麼我們就看一看這段時間南粵的社會風貌。首先看廣州,當時的廣州是什麼樣?不是今天的廣州這個樣,它是很異域風情的,它不像一個所謂中國的地盤。因為從漢朝以來,帝國是一直跟印度和中東、北非都是有海上貿易的,廣州就是這條所謂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東端,所以這個地方肯定是有很多外國人的。我們今天很多人好像覺得廣東有很多黑人就是很大件事一樣,其實這一直是一個傳統。歷史上,廣州一個特點就是“華夷雜處”。西晉初的時候,羅馬的商人都很可能到過南粵的。
2016-11-27 13:03:29

廣州出土的唐代阿拉伯人俑

唐代的廣州,當時的人就有一句話:“蕃獠與華人錯居,相婚嫁,多佔田營地舍。”“蕃”就是外國人,“獠”就是土著僚人,與漢人雜處,互相結婚,這些人還有很多財產。 “多佔田營地舍”,這表示怎麼樣?表示在這個地方安居下來了。廣州人想出去也很方便,他可以去去中亞、去印度,坐船就過去了,因為有一條航線。唐代在廣州這個地方設了一個機構叫市舶司,就是海關,就是一個汲取的機構,把這個地方當作撈錢的地方。
2016-11-27 13:04:59
當時廣州的整個宗教氛圍,在後世的理學儒家士大夫看來是很可怕的,對他們來說廣州到處都是一些異端的思想。佛寺跟清真寺非常的多。比較大的幾個佛寺,這幾個寺今天都在:光孝寺、華林寺和六榕寺。光孝寺是印度人建的(401),有一件比較大的事,就是六祖慧能是在光孝寺剃度的(676)。光孝寺在剛剛建的時候不像今天都是一些中國的僧人,這個地方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給印度人歇腳的地方。還有華林寺(526),華林寺是禪宗的始祖達摩剛剛入華的時候居停的地方。還有一個六榕寺(537),這個是南樑自己建的,這個是比較華夏風格的一個寺,印度風格不明顯。當時的廣州,是居住著不少印度人的。還有一個極大的清真寺就叫懷聖寺(627)。我們看到阿拉伯人也就是622年創立了伊斯蘭教,沒幾年他們就來到南粵,來了就建了清真寺。這個寺今天也在,是一個很清真的地方。
2016-11-27 13:05:49
據說唐代的廣州有十幾萬外國人。當時的廣州也不到一百萬人,也就是幾十萬人口,加之城裡還住著許多土著,估計城內一半左右的人都不是漢人。它就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你在那裡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你能看到印度人,能看到阿拉伯人,能看到黑人,能看到波斯人,甚至能看到來自西歐的人,能看到漢人,又能看到各種嶺南的土著。香港都不是這種感覺,說真的,香港還是一個以粵人為主的社會。今天或許已經沒有這樣的城市了。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