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 醫生要3分鐘睇一個症 反映咗醫生嚴重短缺

244 回覆
310 Like 78 Dislike
2024-05-04 14:46:12
增加咗藥房佬睇街症
唔識診斷
唔識搞investigation
都算
當收$100啦
會分流到去公立醫院啲人?
真搞笑
有用嘅英國會話唔夠醫生啦喎
有用嘅加拿大又唔夠醫生啦喎
根本大家都知藥房佬咩水平
有咩事一係自己買藥
一係都係睇醫生
2024-05-04 14:53:42
咁係因為你睇唔起藥劑師
另外醫藥分家最重要嘅係令醫生冇哂經濟誘因
可以專注對症下藥
唔會嗰期藥廠妹sale乜就開,甚至因為自己冇貨開第二隻冇咁適合嘅藥
2024-05-04 14:56:16
師兄係咪搞錯咗叫醫藥分家
醫藥分家嘅意思係醫生負責處方 藥劑師負責配藥
即係你睇完醫生唔直接喺診所攞埋藥咁解
咩直接搵藥劑師配藥
2024-05-04 15:00:07
一陣加緊學位㗎傻仔你冇本事考入嚟就唔好喺度吠
2024-05-04 15:02:17
笑咗
講唔到直接關係你講一個國家因為醫藥分家可以解決醫生不足就當你贏
連張x ray都唔識睇啦唔好講CT scan
個病人頭痛藥房佬除咗識俾止痛藥仲識咩?
咁樣就解決到醫生不足問題?
2024-05-04 15:05:48
你講嘅係啱
我意思係,睇病嘅人分好多種
有好多根本只係想有個專業人士俾佢知佢買隻藥食有冇問題求個安心

依家99%香港人都冇接觸過藥劑師
根本冇人知原來呢方面有比醫生更專業嘅專業人員可以幫到佢哋
結果就乜事都走去睇醫生
2024-05-04 15:13:43
街邊啲GP又做到啲乜

咁多發達國家都得醫藥分家係香港唔行得
因為喺解決醫生不足問題唔夠顯著就唔行得
其他好處就完全無視
成個社會同一時間只可以解決一個問題?

好驚冇哂藥廠妹送上門?
2024-05-04 15:36:06
一個國家做例子都講唔到
仲有咩討論價值
2024-05-04 15:48:06
2024-05-04 16:06:17
之前藥房炒口罩咪示範咗俾你睇囉
2024-05-04 17:17:59
未必,新一代思維同上一代唔一樣,
著重work-life balance寧願搵少D都唔捱6-9年專科訓練的比例高
Fam med先會多人選 先會多人drop out唔train落去
以med school學生的背景 唔少係賺錢買花戴
如果ha的條件同工作環境收再緊D 唔train的人會越多
2024-05-04 17:26:26
香港醫療另一個問題係 當一位醫生離開公立醫院、大學教學醫院,就係佢技術頂峰,特別係外科
比如要學新術式,無可能攞私家病人來練手,一定只可以攞公立病人來練,公立醫院唔會俾私家醫生來訓練
所以醫學院教授即使做私家病人,都唔會完全脫離公立醫院、大學教學醫院

台灣行全民健保就無呢個問題,因為無論政府定私家病人都可以做健保病人,服務完再同健保claim錢
完全可以留係 醫學中心 相當於龍頭醫院,同時保持技術提升,又可以做 健保+自費病人
2024-05-04 17:45:24
要從根源解決香港專科醫生手不足,單靠HA收到多D 人入去train專科無用
香港專科醫生人手遠低於有全民健保的台灣
「香港目前有大約15300名註冊醫生,其中專科醫生名冊上有大約7500名,大概一半。 專科醫生之中,約500名屬家庭醫學專科。 把家庭醫學專科及普通科(非專科)醫生加起來,約8300名,把他們都算做基層醫生的話,相對人口之比例為1:900。」

台灣最新2023年統計,54340醫生只有7419係一般科醫生
若扣除係醫院接受緊專科訓練但暫時未取得專科資格的人數,真正的一般科(普通科)醫生會更低


全民健保有限制 咩野資格的醫生 先可以申報 咩類型的醫療項目
變相強迫醫生接受專科訓練同持續進修
亦限制醫生的執業項目 即使法律上無禁止醫生做某d項目,只要健保唔給付缺乏相關資格的醫生申報呢d項目,醫生就做唔到某d項目
醫院需要有專科資格的醫生會claim健保 醫生需要專科牌來claim健保
除左專科牌 仲有各種健保要求的訓練課程 要修左先申報到某d項目
比如醫生想做糖尿病長期照顧 就會上健保要求的courses先有資格claim健保
2024-05-04 20:38:46
公私營失衡
2024-05-04 20:40:10
等死人就啱?
你知唔知輪候時間幾多年?
中間死咗幾多人啊醫生?
2024-05-04 20:48:30
唔明個邏輯
加醫科生名額係會令更多香港人做到醫生,唔關引入大陸醫生事
2024-05-04 20:58:03
咪係
講到藥房佬會收平啲咁
第日咪醫生收完診金再俾藥房佬劏
我任佢講一個地方係醫藥分家解決到醫生不足嘅問題,佢都講唔到
點說服人支持啫
2024-05-04 21:14:30
醫藥分家根本影響唔到 公私營醫療失衡
除非你搞完醫藥分家之後 睇公立的病人去走去街房自己出錢買藥食
如果公立病人肯自己付藥費 一早直接睇私家

重申一次 公私醫療失衡 最根本原因係 公私營醫療向病人收的費用差太遠 公立接近全免費
而診金並不係 公私立醫療收費差距的核心 ,而係檢查費 藥費 手術室費用 住院費
2024-05-04 21:24:08
其實AI 通常唔會出錯,而且會更準確
引入AI ,但由醫生最後簽字就得
2024-05-04 21:29:47
接近免費的共產式醫療 點會唔demand >>>>> supply
最後一定係按急分配有限資源 唔急都唔會輪到你

加醫生的成本好細 但服務量提升的配套就貴
起更多門診大樓 更多病房 更多化驗部門、X光MRI CT機
仲有持續的營運成本 消耗更多藥/手術耗材/檢查耗材 請更多護士藥劑師OT OT RT 後勤(清潔 保安 護工PCA HCA 維修技工….) 行政人員

免費醫療做一個蝕一個 擴大免費醫療服務量 只會短期有效縮短輪候時間
最終部分原先睇私家的病人發現公立排快左轉而睇公立 又會塞返爆條隊
免費醫療的支出可以無上限澎脹 政府無可能滿足到 你又要免費 又要唔洗等/等唔耐
2024-05-04 21:58:16
你要接近全免費的醫療 其實犧牲緊更多其他野 除左輪候時間 仲有服務質素

接近全免費公立醫療 demand >>>>> supply
病人排隊上門 公立醫院診所唔愁無人上門睇病
更加係 做又36,唔做又36。反正有幾多budget 就做幾多服務量
睇100個同睇1000個病人 都唔影響公立醫院診所的收入 都係吃財政撥款
就算免費醫療服務體驗唔好 你咪又係會來睇

但台灣全民健保係另一回事 有市場機制來提升服務質素
由於醫院診所要服務完民眾先可以向健保claim錢 民眾可以選擇不同醫院同診所 包括政府同私人醫療機構
亦可以直接指定睇邊位醫生
一間醫院/診所服務唔好 病人直接用行動投票唔去睇病 呢間醫院/診所就無得claim健保
睇100個同睇1000個病人 對醫院診所有好大收入影響
同香港係兩回事 唔係話係HA打工逗固定人工唔憂無病人上門 唔係吃政府budget做又36,唔做又36,做多D只係更辛苦但無額外回報

香港公立醫療的病房係咁樣 一間大房cubicle 塞爆


台灣全民健保的病房係咁樣 最差都3人房 好d有雙人 單人房



你單純agenda係想免費醫療 又要好服務唔會3分鐘一個症 唔洗等得耐 係無可能。
真正要有好的全民醫療 重點根本不在現有醫療制度下加人手就做到
而係整個公私營醫療失衡要根除 全體醫護照顧全香港人 市場機制促進服務品質 由全民健保做最大醫療消費者攞定價權防止醫療浪費/過高定價
2024-05-04 23:25:59
遠水不能救近火
加個醫科生,要6年大學+1年實習先註冊,仲要多6年先係專科
做個樣加完醫科生,轉過頭就話仍然未解決到問題,要引入外勞
2024-05-05 03:28:51
你講咁多冇用嫁
佢地只會單方便搵啲數據
去話香港唔夠醫生
唔會諗過你講既野
可能連門診 急症 住院都唔識分
佢地根本就係眼紅醫生搵咁多
自己可能差1 2分就夠讀醫
咪係咁幻想開多啲位
之後就自己都有得讀 有錢齊齊搵
2024-05-05 03:33:18
加極樓主都係唔夠分入咪都係唔夠囉
加到樓主夠分入就夠啦 之後就唔可以再加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