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清楚少少先
其實我喺興趣範疇嘅行為都唔推崇任何精英主義
即係我覺得有幾鍾意一副模型係衡量唔到, 比較唔到嘅
唔係話一個人比另一個洗更多時間關注嗰件事, 洗更多錢去取得嗰副模型就叫做愛得深愛得多咗
喱啲係典型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嚟, 我理解但我推崇
問心嗰句我有冇因為自己唔洗睇廠商面色(or at least唔洗下下睇)去砌模型
或者講清楚少少, 會主動去嘗試各種方法克服原型問題而因此獲得優越感
或者變得自負
我好老實講就係有嘅, 好難話完全冇, 畢竟我唔係神
但我好經常告誡自己客觀而言都只係五十步笑百步
我理解現時揀模型/買模型嘅問題
我覺得個問題核心在於購買過程嘅複雜化所引起
其實價錢同來貨唔係每次都因為炒賣而引發購買門檻
而係嗰種要處理嘅資訊多咗而引起嘅疲勞感
即係咩呢
喺十年前我要買一盒模型其實好少機會即時知道日元售價嘅銀碼
好多原因啦, 兌換率, 商品來源, 廣告版面之類各樣
喱件事對於當時嘅客人嚟講係冇實用參考意義
即係話, 佢哋嘅購買選擇本身就已經受限, 只有同樓下文具鋪買同商場玩具鋪買
但而家係點呢
1. 訂購
1.1. 同A鋪訂
1.2. 同B鋪訂(下略N間)
1.3. 同官方網站(本地分頁)訂
1.4. 同官方網站(當地分頁)訂
1.5. 同官方於本地代理商訂
1.6. 同非官方網站(hobbysearch, hobbylink, amazon)訂
2. 去日本旅行時候買
3. 買現貨
3.1. 同細鋪頭買
3.2. 同連鎖鋪頭買
3.3. 同代理商實體鋪買
4. 買二手貨(任何C2C交易)
我諗舉到喱到啦, 已經好夠多架喇, 我已經唔拆某啲可以再Develop落去
咁樣本身一啲同模型本身冇直接關係嘅資訊都可以納入考慮
例如你當期喺日本, 你去考慮埋兌換價格
例如Amazon運費低過hobbysearch, 處理速度又快啲
諸如此類, 因為只要你係一個現代人, 你option就多咗好多
你嘅opportunity cost會好難準確計算, 因為好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夠把握幾多資訊
又要mon facebook又要mon ig又要follow某啲site
喺喱個moment就會好易hang機, 咁就會卻步唔敢作出決定
因為香港人普遍股票腦, 典型極端資本主義社會狀況
當一個hang機嘅時候, 就會對啲簡單報價嘅差額特別敏感
因為喱啲資料直白, 唔洗process咁濟
即係例如屋企樓下兩間鋪頭一間賣100, 一間賣120咁計
喱啲即刻Make到意見嘅嘢就會提供咗個上下限基礎值去判斷其他需要處理嘅選項
而喺喱啲情況下個人就好似錯判, 然後就揀錯, 然後就後悔
我嘅結論就係, 興趣同投資心態分開先係真正開始砌模型
唔係買唔買到, 唔係有幾多愛, 而係本身就唔應該將興趣建立於取得價值同途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