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味強調分類既誤導性,似乎會忽略左佢成立既過程同背後既意義。
如我講左,佢原意係甲乙丙丁嘅圖書分類
呢個係佢主要功能
後世會有人提高到佢做學術分類
你都引左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印證我嘅講法:
章學誠謂“古人著錄,不徒為甲乙部次計”,《校讎通義互著篇》。又曰“《藝文》一志,實為學術之宗,明道之要,而後人著錄,乃用之為甲乙計數而已矣”,其陳義甚高。實則目錄之興,本以為甲乙計數,而“學術之宗,明道之要”,特因而寓之而已。譬之《易》本為卜筮,而以寓事物變易之理;《春秋》本為記事,而以寓褒貶之義。
所以,唔能夠用學術分類含意來證成呢種分類嘅價值
佢嘅價值在於佢係咪一個有效嘅圖書分類
但你又好似重覆返佢係學術分類
所以,我其實唔太明你而家想論證d咩
2) 道家個一部分,我冇預設天下篇係莊子手筆
但佢大概係莊子學派嘅人所寫
至於道家同儒家好有淵源,當然係。問題呢兩個唔係同一個學派,
你點考究佢有何淵源,都唔會論證出佢係同一個學派
不過,似乎冇人會因為分左儒家道家墨家,就會認為各家唔係有交流過
唔覺得咁樣分家有咩誤導性
唔通將人,分做中國人日本人就會令人想到大家冇交流咩
3) 《禮》就當然得先秦儒家先會重視,因為得佢地推崇周禮
但《詩》係儒家推崇,但唔係儒家嘅人物所作,將佢視為儒家所專有,就有點鵲巢鳩占之嫌
《易》係道家(黃老道,老莊道),陰陽家都會重視
(印象中陳鼓應有本書專寫易同道家嘅關係)
墨子亦有引用《尚書》:尚者夏書,其次商周之書,語數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故何也?
似乎呢度佢只係視為史書
《春秋》係史書,但誤傳為孔子所作,唔應該視為儒家專有嘅資源
4. //先秦兩漢之時,五經相對儒家,亦有其獨立性。如班固藝文志,將六藝略同儒家類分開,即有經學大過儒家的理念。//
我係承認有古典學呢樣野
我只係話,「經學」呢個名,後世有好大嘅誤導性
//從現代人既眼光,當時覺得考據同義理唔應該混為一談。
但話佢唔識分又好,蒙糊又好,至少古人認為兩者能統涉於經學中。//
唔可以話古人唔識分
如我引程頤,「古之學者一,今之學者三,異端不與焉。一曰文章之學,二曰訓詁之學,三曰儒者之學。欲趨道,舍儒者之學不可」佢都識咁樣分
//鄭箋朱注,邊個唔係訓詁義理並重?而目的都係發掘、推廣經中的思想資源//
唔係唔可以並重,但要明白呢個係唔同嘅工作
//又如今日聖經研究可以分人類學、考古、社會學,但我地唔會話傳統聖經研究係唔存在、誤導緊人吧?//
正正係咁
注意,我從來唔係話呢種學問唔存在,我係討論緊一個分類好定唔好
「聖經研究」正正係唔夠清晰,今人先會將呢種研究嘅工作,劃分成唔同學科,再分而治之
//史學,考據只係一種方法,唔係傳統史學既目的所在(而係咩以古為鑒、天人之際)。 唔可以咁就否定史學係唔成立。否則跑步要用腳,踢波要用腳,兩種野就係一樣野囉?//
唔同史學家當然有唔同目的
唔需要講古人,好似現代,譬如黃仁宇推崇佢個「大歷史」觀,都係有其社會政治動機
但考慮如何分類,冇人會話黃仁宇係搞緊另一種學問
我地只會話佢搞嘅史學有冇根據
所以唔會話以「以古為鑒、天人之際」來界定「史學」,
我一樣可以話我研究哲學係究天人之際嘅學問,我研究經濟學係以古為鑒嘅學問
咁樣講係無乜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