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 trip 去歐洲 - 英德意法深度遊

263 回覆
47 Like 19 Dislike
2023-11-25 14:06:20
小銅磚有義工打理的
自己行路儘量唔會踩落去

其實德國到而家仍贖罪中 (睇政府對以巴衝突嘅取態 但以巴衝突又係百年嘅恩怨 由百年前到多年後嘅處理不當 加埋加埋 累積而成)
冇辦法 納粹當年真係離晒大譜 (雖唔係種族迫害滅絕第一人 但係最大型) 呢筆道德嘅債要還幾多世……
2023-11-27 20:35:23
雖然唔覺得而家既德國人仍然要為左一兩代前做既錯事而贖罪,不過有咁既道德感都係好事?
德國人真係一個認真既民族
2023-11-27 20:38:47
德國遊記 4:共產德國

這次來德國到訪的柏林和魏瑪,以前都屬於東德,遺留了不少共產主義的痕跡。

貧窮與人情味
談起東德,常會令人想起貧窮,想起鄰居互相舉發的情景。

但根據我的觀察,我卻發現東德人雖然窮,卻窮得有骨氣,甚至很有人情味。

我在魏瑪的民宿屋主,年少時在東德長大,便很懷念她住在集體房屋時,家家戶戶彼此分享,互通有無的回憶。

她也會很熱情的與我分享她自製的醬料和飯菜。

我在東德博物館也可見到,當時由於汽車短缺,人們往往要等候十多年才能分配一輛老爺車。

所以車主會對它很珍惜,甚至為老爺車戴上花環,為它改名,視它為家庭的一份子。


東德時期的老爺車

現今的社會,富裕而惡俗,獨立卻疏離。

人們在得到私隱的同時,好像卻犧牲了一些人情味。

我們如何才能解決這個流弊?

理想與實效
我在魏瑪的屋主是個經濟學家。她會抱怨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認為德國根本承擔不了那麼多難民。

據她所說,魏瑪不像柏林是個多元的大都會,對外來移民沒有什麼感覺;相對的,每一個難民來到魏瑪都會有很大影響-- 保險費增加、課堂內容改變、信仰出現衝突……

她最憤慨的是,很多難民都是男人。他們留下妻子兒女在戰場,自己卻走來避難,甚至與當地人結婚,渾水摸魚。

我的屋主形容,德國人並不能輕易表達有關種族的不滿,否則很容易被指控為種族歧視,隨時失去工作。

這種逆向歧視,令德國出現了新納粹主義。

不過這是不是真相?

在理想和實效,人道和現實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我們有可能找到答案嗎?


東德的標記柏林圍牆,現在成了畫廊


柏林圍牆上有圓形鐵柱,防止東德人攀過
2023-11-27 21:46:56
*AFD

搵返其中一篇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9644

//反移民情緒只是眾多不滿情緒中的一個。由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和俄烏戰爭引發的生活成本危機,快速的社會和技術變革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戰爭,選民對被忽視、被標籤化和被嘲笑感到憤怒。她說,這在東部地區尤為明顯,那裡支持另類選擇黨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2023-11-27 23:07:38
仲要我去魏瑪已經係七八年前既事
而家好似仲差咗,唔知最後點收科
2023-11-28 11:16:25
而家係「差咗」呀 當地有啲學者直頭擔心 怕真右翼再度掘起 (之前執政嘅基民盟只係中右 而家三黨聯合執政就中左)
自己就覺得正常 一有危機 例如經濟差加打仗 啲人就會對現有民主制度懷疑 因而轉為支持右翼民粹 歷史就係不斷輪迴
睇下個聯合政府民望會否跌到無可再低 或者內部破裂要提早大選 跟著會有咩結果 係一黨執政定又組聯合政府 不過應該會選一個中右/偏右嘅出嚟了
2023-11-28 21:54:00
左左右右
德國都算變化得好慢
其他國家都轉嗮做右派/民粹上台
2023-11-28 22:00:20
意大利遊記 1:情迷佛羅倫斯

離開德國,我來到了意大利的佛羅倫斯。

這是我整個旅程中最難以忘記的地方。



聖母百花教堂
來到佛羅倫斯的第一個清晨,我睡眼惺忪的走到街上閒逛。

佛羅倫斯的街道很狹小,街道兩旁都是兩三層高的小屋,好像把你夾著,讓人難以看到轉角外的風景。

我沿著一條小道走,遠處已可看見著名的洗禮堂;我當時也不以為意,直到我走到小道的盡頭,聖母百花教堂赫然聳立在我面前。


走在街上,一開始只見到洗禮堂



走到街口,才見到壯麗的聖母百花教堂

百花繚亂
像名字一樣,教堂的外牆百花繚亂,由紅白青三色的大理石鋪成。

直至如今,我也再沒有看過同樣有如此華麗外表的教堂。

歐洲的教堂,大都是外表白潔,內裡卻繪滿了大幅大幅的壁畫。

聖母百花教堂卻剛剛相反,正當我習慣了她迷人的外貌,準備走進裡頭挑戰更花巧的裝飾時,她的內牆竟是空白一片,令人充滿遐思。



教堂簡潔的内部,和華麗的拱頂成强烈對比


旁邊聖約翰洗禮堂的拱頂,同樣震撼

宏偉拱頂
除了炫麗的外表,聖母百花教堂還有著全歐洲最漂亮的拱頂。

這拱頂本來不可能存在-- 它的面積太大,樓底根本支撐不來。

但建築師想到一個聰明的做法-- 他先在拱頂内做一個較小的支架,再在外面套上神奇的大拱頂。

說是神奇,是因為這做法現在已經失傳。

米高安哲羅曾經想模仿一個放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上,但他最後卻失望的說道,他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更美。

我沒有登上拱頂,卻走上了旁邊的喬托鐘樓。

在這裡,我看見最美麗的佛羅倫斯全貌-- 泥紅色的屋頂和金黃色的牆壁,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喬托鐘樓




鐘樓上可俯瞰佛羅倫斯全境
2023-11-28 22:22:39
美地奇家族
佛羅倫斯的第一個印記,是美地奇家族。

從十五世紀開始,美地奇家族統治了佛羅倫斯長達三百年。

佛羅倫斯一切的繁榮華美,都與美地奇家族離不開關係。


美地奇家族

美地奇家族的崛起方式十分特別。

他們本來是紡羊毛的小商人,但在學會了會計上的複式記賬法後令金融效率大增,家族也隨之暴富。

運用金錢,美地奇家族得到了偌大權力,不但控制了佛羅倫斯,更影響了歐洲的宗教和政治。

不過到了現在,美地奇家族早已絕嗣。

他們為人所紀念的,是對於文藝事業的慷慨和支持。

甚至可以說,沒有他們對大藝術家例如米高安哲羅、布魯內列斯基的資助,文藝復興也不會那麼快出現。


有最多美地奇珍藏的烏菲茲博物館 Uffizi Gallery,本來是家族的辦公室 (office)。最近在香港藝術館也有 Uffizi Gallery 的展覽,頗值一看。


維納斯的誕生

不過物極必反,由於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佛羅倫斯人也一度十分討厭美地奇家族的統治。

在十五世紀末,他們扶植了一個主張清教徒生活的僧侶推翻美地奇家族,很多藝術作品也在騷亂中付之一炬。

但習慣了娛樂的佛羅倫斯人很快就厭倦了一清如水的生活。

那激進的僧侶被燒死,美地奇家族也重掌大權。

到了十八世紀,美地奇的最後傳人安娜留下遺言,將所有的家族收藏品贈送給佛羅倫斯政府,美地奇一族的傳奇才徐徐落幕。

但丁故居
大文豪但丁也是佛羅倫斯人,在美地奇家族掌權前降生。

當時佛羅倫斯一度政治紛爭不斷,但丁在三十五歲時也因為捲入政治鬥爭而被迫逃離佛羅倫斯,至死沒有歸回。

因為這個原因,但丁在大作《神曲》中將他的政敵全都安排在地獄裏受苦。

現在,但丁被視為意大利和佛羅倫斯的驕傲,他的故居外插著國旗,他的遺體也被運回佛羅倫斯安葬。


但丁故居


在教堂外的但丁像



流經佛羅倫斯的亞諾河。河上有老橋,是著名的集散地


閑逛的老人
2023-11-28 22:23:05
自己從未去過意大利 但去過兩次克羅地亞沿海城市Rijeka就當「去咗」
因為曾經係意大利領土 有意大利味道同埋使費好平

認真 係想去佛羅倫斯 因為意大利國家足球博物館
除咗足球 都想知道其他
2023-11-29 12:54:45
咁樣美地奇統治嘅歷史都幾特別下
似乎人真係好難做到清心寡慾試問有幾多人可以忍受到出家或修道嘅生活 否則點解得咁少僧侶同修女修士
2023-11-29 16:20:39
世俗 vs 宗教
呢個係佢地時期既左右搖擺 haha
2023-11-29 23:27:14
那一雙腳
佛羅倫斯位處山谷,周圍都是小山丘。

那天我走在佛羅倫斯的山上,細雨蒙蒙,令人銷魂。

走著走著雨點漸急,還起了風, 我便連忙走到附近的教堂避雨。

教堂內乾爽陰暗,與出面的暴雨襲人形成強烈對比。

當我還在適應教堂內的黑暗時,忽然間從教堂的後面傳來空靈的琴音。

那是一座管風琴-- 琴聲悠揚不斷,感情豐富卻不剛烈,像是邀請人走近細聽。

我走到教堂後面,琴音的來源卻被木板隔著,我只能看見彈奏者的一雙腳。

從那黑皮鞋和白袍下擺來看,這應是個教士罷。

只見他悠閒的坐著,雙腳卻不失靈動,踏出一連串跳躍的音符。

過了不久,樂曲節奏漸慢,那雙腳也隨之消失無蹤,唯有那裊裊的餘音,在廣大的教堂裏繼續迴響。


當時只顧著欣賞,卻忘記錄影,到現在琴聲已經沒有印象


從教堂出來,雨後初晴,可見到周圍托斯卡尼的風景

金黃落日
登山那天下雨,結果心有不忿,第二天又走到山上。

這天天朗氣清,站在山上的米高安哲羅廣場,只見翡冷翠沐浴在金黃色的落日餘暉中。

直到現在,這落日仍然在心中蕩漾。



從山上俯瞰佛羅倫斯



落日裏一篇金黃


走到山下,仍然可見日落餘暉穿過老橋,化成三道光柱
2023-11-30 00:54:03
鍾意小山丘 有山丘就有風景
2023-12-02 19:01:25
佛羅倫斯喺個山谷裡面,感覺都幾奇怪,好似戰略上有啲危險,好易比人攻打
2023-12-02 19:06:06
意大利遊記 2:大衛像



我對著大衛像,忍不住哭了起來。

來到歐洲已經兩個星期,我的眼界也漸漸擴闊。

不過,直至我看見大衛像之前,我對文藝復興還是有點看不上眼。

那時候的我,只覺得文藝復興的雕塑,只是希臘羅馬黃金時期的仿製品。

即使我已經去過大英博物館,或佛羅倫斯的烏菲茲博物館,這感覺仍然存在。

直至我看見大衛像。

當我看見大衛像,我便知道,米高安哲羅已突破了希臘羅馬的典範,站在另一個高度俯視眾生。

大衛像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角度看大衛像,會有不同感覺。

從側面看,可看到大衛正準備將機弦甩出,生命力從每一條緊繃的肌肉中迸發。

從正面看,本來柔和的目光變得堅定,好像在告訴你,無論面對多強大的敵人,他都不會畏懼。




不同角度看大衛像

米高安哲羅雖然以大衛為主題,但他的用意卻不是用來紀念大衛,甚至不是代表佛羅倫斯的人民。

大衛只是個借代,只是生命力的代表。

他代表著生命的無畏,代表文藝復興的勃勃生機。

無論是雕刻工藝的精巧,還是生命精神的併發流露,大衛像都前無古人。

脆弱的文化
看著大衛像,我突然想到,人類的文化實在脆弱。

文明本身也許堅韌-- 縱觀歷史,即使千千萬萬人死去,文明仍然能繼續生存;但文化的高度,卻依賴寥寥幾位大師創造。

假如米高安哲羅死於瘟疫,或李白死於戰亂,後世將無法重造大衛像,或重新作出一首將進酒。

想到這裏,當我面對文化的脆弱,連帶對眼前雕像的激賞,甚至將生命本身的感概集中於一尊雕像身上時,我的情感系統遽然失效,唯有落下淚來。
2023-12-02 19:06:49
諗起薩拉熱窩 地型都係咁 四邊都有山圍繞
所以當年內戰 圍城戰打足三年多敵軍就係高處開火
2023-12-02 19:13:56
將來嘅社會唔知會否變成「有文明久文化」
2023-12-02 21:29:52
我相信又唔會既,不過會有不同既表達方式
只要文明有厚度,自然承托到文化既高度
2023-12-02 21:33:24
無法複製



大衛像最特別之處,是他無法被複製。

他原本被放置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上,最後難抵日曬雨淋而移居現在的學院博物館。

現在廣場上有一尊複製品。但縱使大小一樣,動作一樣,神態就是不同,根本就是兩個人。


放在原址的大衛像複製品


我曾經想買一個大衛像的小模型回家。但一看質素,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在雕刻大衛像時,米高安哲羅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他不是在雕刻大衛像,而是將大理石上所有不屬於大衛像的物質刻走。

在大衛像旁邊有幾個未完成的雕像,他們就像在掙扎著,希望能夠從大理石中破蛹而出。不過斯人已逝,便無人能拯救他們出來了。



與大衛像相鄰的未完成作品





山上的米高安哲羅廣場也有大衛像的青銅仿製品,在落日下特別迷人
2023-12-02 21:34:49
lm
2023-12-02 22:29:34
未完成作品 似尚未完全成型嘅胎兒
黃昏景色加銅像幾有意境
2023-12-02 23:53:20
係呀,好懷念嗰個黃昏…
2023-12-02 23:57:02
同場加映:羅馬聖殤像



聖殤像 Pieta 是米高安哲羅一座比較早期的作品,Pieta 意味哀傷。

瑪利亞抱著死去的耶穌,默默沉思。

一個母親養育兒子三十年,本來以為兒子能忘記童年的早慧,安分守己做一個木匠。

誰不知兒子還是擺脫不了救世主的命運,在外宣行神跡奇事,最後卻慘遭審判釘死。

現在兒子就在懷裡,靜靜的,就像三十年前一樣。

不知那時候,瑪利亞心中有的是驚訝、敬佩、不解、惋惜,還是那沉痛的哀傷?

米高安哲羅在六歲時失去母親。

他一生都在雕刻聖殤像。

大概他也在探索,一個母親的心境和救贖。

從大衛,到聖殤,到創世紀,米高安哲羅最厲害之處,是你從他的作品上,不止能看到一時一地一人,還可看到人類的精神-- 從大衛像看到生命的奮發,從聖殤像看見母親的愛。

套用榮格的理論,米高安哲羅一生都在雕刻,將人類的集體潛意識雕刻出來……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