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同魯迅一樣都係學西醫,兩人都堅唔信中醫,但近來大陸好多文章講到孫中山致力於中西醫結合
正史: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抵京後,孫中山腹部絞痛,嘔吐大作,緊急送入協和醫院治療,初步診斷結果為惡性腫瘤。
昔日治療他人的醫生,此時開始接受他人的治療。號召之下,各地的醫生紛至沓來,予以孫中山當時最先進的醫療辦法。然而當他們將孫中山的腹壁切開後,最不樂見的一幕發生了,只見整個肝臟表面、大網膜和大小腸面上長滿大小不等的黃白色發硬結節,整個腹腔內臟器黏在一起,嚴重程度已經無法進行手術。
萬般無奈下,孫中山的家屬與幕僚想到中醫。孫中山起初不願接受,還說:「一艘沒有裝羅盤的船可能達到目的地,而一艘裝了羅盤的船有時反而不能到達,但我寧願用科學儀器來航行。」中醫葛廉夫曾建議讓他嘗試中藥治療,孫中山答道:「予平生有癖,不服中藥!」
不過,後來胡適推薦很有名望的陸仲安,在眾人勸說下,一生不願意服用中藥的孫中山在半推半就下,開始接受中醫治療:
有推薦中醫陸仲安者;因陸曾醫治胡適博士,若由胡進言,先生或不峻拒……先生語胡曰:「適之!你知道我是學西醫的人。」胡謂:「不妨一試,服藥與否再由先生決定。」語至此,孫夫人在床邊急乘間言日:「陸先生已在此,何妨看看。」語訖即握先生腕,先生點首,神情淒惋。
從中可見,孫中山雖然在病危時同意接受中醫治療,但只是一種不忍拒絕親友好意的權宜之計,不代表他最終認可中醫。其實到了最後,中醫對他的療法只不過是一些按摩之類的精神療法,至於中藥藥方,孫中山的服用次數斷斷續續,感覺不是很相信。做為心腹,汪精衛曾想更換中醫的看診次數,改為全盤西化,為此還不惜與中醫田桓扭打在一塊,對此孫中山沒有說些什麼,恐怕到逝世前都不相信中醫吧!
偽史:
孫中山先生宣導中西醫結合,尊重中醫,信任中醫。他曾患頑固性失眠,服用章太炎先生開的礞石滾痰丸得愈。1916年他同胡漢民到浙江,胡漢民患痢疾,裘吉生為之治癒後,孫中山題寫了“救民疾苦”四字以示敬重。1924年應段祺瑞之邀,自廣州經上海繞道日本後,在天津暫住後趕往北京,1925年1月23日發現黃疸及肝腫大,26日住進協和醫院,當天手術,術者是外科主任美籍醫生邵樂爾,術後診為肝癌,接受放射治療後病情加劇,孫中山先生提出服用中藥時,院長劉瑞恒嚴詞拒絕:要服用中藥必須出院。
孫中山先生遂於2月18日出院住進鐵獅子胡同,請陸仲安、唐堯欽、周樹芬三名中醫共同診治,服二劑後病情一度緩解,治療一周後在爭論中停用中藥至逝世。此事表明,孫中山先生以公正務實的態度對待中醫學術,此敻絕非凡的科學眼光,正展示了他的偉大之處。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