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學期完結,希望藉此分享筆者對學校升格的見解。相信不少同學已得知珠海第一次的升格評審失敗,為什麼會說是第一次,因為校方即將就評審結果上訴,估計今年9月會再次進行評審,今次這篇文章,旨在分析珠海上次評審失敗的死因,以及這半年間校方所做的「補救措施」及其作用。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在去年11月到校視察後,認為珠海並不符合升格大學的條件,死因主要有二:
其一,收生人數持續低落,根據《專上學院條例》,在申請大學名銜前,院校須符在緊接申請大學名銜前連續兩個學年,其修讀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相等於全日制學生人數)最少達1500人,雖然有說法是指申請年份是以2014或2015年之前的兩年,而根據教育局的數字,當時的確符合最少1500的學生人數,但自前年搬入新校舍後,這兩年間收生人數卻急跌,總學生人數已經由2015年的1503人,跌至2016年的973人,跌幅近三成半。而過去這兩年,珠海學院每年同樣預計收生1040人,但最終只分別收生169人及133人。收生不似預期,讓評審們戳中珠海的死穴。
今個學年的總學生人數,根據學生會周年大選的數字顯示僅915人,已經連續兩年未能達標,結果評審質疑有關數字時,問責之人首當其衝,必然是負責行政的副校長,據了解,有關人士解釋原因是適逢中學生人數下跌,但卻無助化解評審疑惑,令其負上「失職」的罪名。反觀本港唯一私立大學,樹仁大學2017/18的收生人數不跌反升,達948人,另一間擬升格大學的恒生管理學院收生更加高達1085人,足足是珠海的7至8倍。筆者就質疑校方根本無法自圓其說,更加不敢承認收生策略出錯。
珠海近年的收生策略不外乎廣告上的銀彈攻勢、邀請附近屯門區中小學生參觀,然後介紹冠冕堂皇的校舍,但心水清的同學和家長,依然拋不開珠海其紅色資金的標籤,以及學校彌漫一股「新校舍、舊管治」的氛圍。無可否認,一間院校硬件再好再新,但學生人數少、校舍空洞如無物、校園參與氣氛冷淡,這是一所大專應有的表現嗎?有關校方行政官僚的觀點,筆者去年11月的文章已經有所提及。
其二,亦是校方提出上訴的主要原因,申請大學名銜的其中一項要求是,獲取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局)院校評審資格,以證明有關院校在管治及管理、財政可持續性、學術環境、質素保證及研究能力方面,基本上已有能力達到一所大學應有的水準 。據了解,有關評審的標準是以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水準為參照,事實上,香港本地的個別例子在國際間未必適用,皆因國外的某些私立大學,甚至會比官立大學的排名更高、質素更好,在此就不詳細列出,但若果以港大和科大的水平作參照,未免對珠海而言並不公允,既然如此,評審們好應該以本地的樹仁大學為參考對象,至於珠海是否真的可以媲美樹仁,甚至更出色,就另作他論,有心人看在眼內。而校監李焯芬得知上述死因後,就向全體教職員提出,希望珠海在上訴前,能夠盡量就評審們的建議加以改善,特別是珠海現時的學術研究能力、師資仍有頗大的改善空間,這一點無庸置疑。因應如此,校方在這半年已經默默地進行不少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