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讀書組 (1)

244 回覆
71 Like 2 Dislike
2022-01-31 22:33:05
有冇啲情況係香港獨有?
2022-02-01 19:28:26
> 聲名狼藉者的生活,門檻與鑰匙

1
雷蒙·魯塞爾,作品古怪,充滿謎團。
作品本身,無解釋自己既謎團。
佢寫一本非小說既書,解釋自己其他作品,譬如小說同詩。
但佢要出版商喺佢死後再出。

雷蒙·魯塞爾,唔知係自殺,定不為意地吸毒過量而死。
死前,喺窗邊,窗關。

臨死前關窗既意思係咩?

佢死後,佢對自己其他作品既解釋既嗰本書都出。
但無人肯定到,嗰本書講既解釋,係咪真正既解釋。

原本既作品,係咪一定會有唯一一個原意?
定可以有兩個、三個、更多。
定可以一個原意都無,只係無出路既迷宮。

雷蒙·魯塞爾文學作品中既謎團,應該係有意既計劃?
解釋既書,係咪計劃一部分?
自己既死,係咪計劃一部分?
連死都成為一個新既不解既謎團。

門上鎖。
以為有鑰匙,就可以進門。
但門有非匙可解既門檻。
要入雷蒙·魯塞爾既心,嗰個門檻,係咪無人夠高可進?

2
雷蒙·魯塞爾作為一個謎既例。
社會既權力運作,係咪有更多既、類似既謎。
2022-02-01 19:31:51
我都想有識既人帶下,不過通常難有人帶?

最後都好似係自己慢慢讀,有人陪咁慢慢讀,讀住等。
你又搵d野講下喇
2022-02-01 19:32:15
btw 要討論就討論佢D文本啦
我想搵人帶導讀 一個一個chapter咁討論
我唔係文史哲人冇力深讀
我都想有識既人帶下,不過通常難有人帶?

最後都好似係自己慢慢讀,有人陪咁慢慢讀,讀住等。
你又搵d野下喇
2022-02-01 19:52:49
2022-02-01 21:20:19
啱啱初步睇過序同章一,唔明Foucault係咪講緊反話暗串。
係咪刻意用緊一種輕描淡寫,去描述緊非理性既悲劇。

有種覺得:自己要有少少正統醫學發展史既知識,好似先對照到Foucault確實想表達d咩。
2022-02-01 21:24:59
呢篇都真係好謎
想請教吓呢度係想處理邊啲問題?
詮釋學?truth?uncertainty?
我哋所身處嘅世界會唔會本身就係一個謎所有嘅門都只係門 無一條確定嘅鎖匙可以解得開 解得開都係偶然


佢要出版商喺佢死後再出

呢個背後嘅原因係咪:
無人肯定到,嗰本書講既解釋,係咪真正既解釋


利申:完全9up,等大師解讀
2022-02-01 21:27:01
2022-02-01 21:28:22
我係完全9 up

Foucault d文學評論,當係普通文學,enjoy下嗰種自己睇唔明既快感
2022-02-01 21:31:22
Michel Foucault’s Archaeology of Scientific Reason
http://library.lol/main/5BBCFA0532BEA97FAB2E475705AF5A36
2022-02-01 21:34:04
劍橋福柯研究指南
https://book4you.org/book/18792664/b06e67

睇The Birth of the Clinic,感覺要求救下二手書。
2022-02-01 21:36:13
2022-02-02 08:31:12
> 福柯的界線,導言

1
Foucault非有意選題,也無意做歷史巨人。
他清算各種各樣的理性形式,以及相關觀念史。
背後不是平靜治理,是不人道,隱含暴力,是權力遊戲。

Foucault著眼於理性斷裂的位置。
始終針對著,權力和主體的問題。

Foucault追隨尼采,視權力不只否定力量,而是生產性的,會鍛造對象。
權力沒有主體,沒有機構,沒有中心點,永遠存在於關係之蛄

並非主體操縱權力,而是權力造就和生產主體。

初時,Foucault有過階段,認為權力是對主體分類,並對一部分作否定。
後來,他不再否定主體,而是認為,人的概念沒有絕對客觀的形式,客觀的人的概念消失了。
只有在人文科學和知識中,偶然被構成的,被稱為人的科學對象。
再之後,就只有,被匿名權力規訓的主體,權力借主體支配一個個身體。

2
古希臘羅馬人,自我風格化,其手段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想將自身塑造成藝術品的意志、願望和態度。
解除超驗和普遍性原則,也就解除真理的壓迫。

生命不再是以超驗性真理為目標,而是一種對可能性的探索,一種不倦的修行過程,反複的自我批判,是自律的技藝。
2022-02-02 09:06:22
> 福柯的界線,第一章,理性/瘋癲,一,瘋癲史

1
不能以本質主義去理解瘋癲。
瘋癲在歷史中沒有穩固所指。
對瘋癲的理解總伴隨對理性的理解。

2
最早是中世紀麻風病。
歐洲以隔離和排斥處理,成功讓其消失。
但麻風病院的習俗遺留。
麻風病人的形象,相應的價值觀,又被固定。
劃定空間,隔離排斥,成了日後對付瘋癲的手段。

3
中世紀時,瘋癲是愚蠢、搞笑、無理性、滑稽、有喜劇效果,使人著迷。
瘋癲是荒誕的,有啟示性的。

文藝復興時,瘋癲被視為最大惡習,是人類弱點,但沒有危險性。
有時被浪漫化,表現為狂妄自大,對情欲的絕望。

古典時代,對瘋癲不再友善而有惡意。
17世紀,禁閉所大量產生。
在巴黎,每100人有1人被禁閉。

1656年,巴黎總醫院,非醫療機構,非療效性的,是治安手段,是禁閉所。
18世紀,歐洲建立完整網絡,將違法者、浪子、遊民、精神病人囚禁。
懶散是造反,是禍根之首。
禁閉是對懶散者進行肉體和精神的束縛,迫使勞作。

但禁閉所從實用價值上看,是失敗的。
只是留下了倫理道德維度上的慣性。

瘋癲者被囚禁,不是因為非理性,而是因為反勞作,不道德。

4
古典時代,被囚禁者,當中的非瘋子,禁閉是避免恥辱。
但瘋子會被展示,作表演,成公開娛樂。
瘋子被視為動物而非病人。
為了表明,人類墮落會成獸,仁慈的上帝挽救人。

5
禁閉,是理性對瘋癲的把握。
劃出理性和非理性的界線。
不可妥協的二元是古典思想圖式的要旨。

6
在18世紀進程中,有聲音要求將瘋子和其他禁閉者分隔。
因為認為瘋子對他人構成恐懼和威脅。

後來,懶散被看成,不再是倫理事實,而是經濟事實。
非瘋子被釋放。
只有瘋子繼續被囚。

7
18、19世紀,精神病院誕生。
Foucault以圖克和皮內爾的瘋人院作實例分析。

圖克的,以宗教信念為主。
瘋癲是罪。
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是孩子。
他們要服從權威統治。
瘋人院是教會也是家庭。

皮內爾拒絕宗教,更認為宗教是造成瘋癲的主因。
宗教不應成為生活中的道德基礎。
宗教本身是應被治療的對象。
美德而非宗教支配瘋人院。
瘋人院是道德教育場所。

皮內爾的瘋人院,有3種手段。
用沉默和冷漠束縛瘋子。
用鏡讓瘋子看見自己是瘋子。
無休止地審判瘋子。

兩種瘋人院的共同結構是:對醫務人員的神化。
醫務人員並非醫學知識上有保證,而只是司法和道德上有保證。

8
其後Freud消除了緘默、鏡像和審判,但進一步誇大醫生的魔法。

9
從18世紀末,人的非理性部分沒有表達。
只在小數哲學和文學作品有見。
2022-02-02 09:31:48
> 福柯的界線,第一章,理性/瘋癲,二,瘋癲氛圍

1
瘋癲的吶喊,最後只從詩人發出。
非理性主義陣營,反文化、反啟蒙。
非理性成了藝術作品中決定性因素。

2
夢幻與瘋癲,非無意識偶然流露。
是思維本身日常有的特質和狀態。

3
Foucault欣賞布朗肖。
布朗肖的文學作品,目的是消除一切確定性。
真正強而有力的藝術作品,是混亂和秩序的結合。
純粹地循環。

4
主體消失,伴隨語言自主的出現。
語言有了自己的存在性。
思想不從主體而來,而從外部為自己劃界。

5
沒有思想,只有遺忘。

6
巴塔耶認為:只有拋棄目的,生命才完整。
不應有目的,不應有功用,不應有救贖的願望。
不要為某個外在目標而處心積累地行動。
實踐內部自由,才能獲得主體性。
2022-02-02 09:47:09
> 福柯的界線,第一章,理性/瘋癲,三,瘋癲與空間

1
Foucault不為瘋癲定義,不是揭示瘋癲的史實真相。
而是展現有關瘋癲的詞義的演變。

一般歷史注重時間。Foucault的瘋癲史注重空間。
描寫空間中,理性與非理性對瘋癲的爭執。
空間是社會空間。

瘋癲非自然產物,是文化產物。

2
啟蒙是人類理性的自我伸張。
宣稱理性的公平、正義是普遍有效。
認為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信。
理性是理解生活和宇宙秩序的唯一公正而有效的手段。

但事實上,理性對瘋癲的評估,從美學原則,到經濟原則,到道德原則,到醫學原則。
原則可變而多樣,即無法保證合法性和有效性。
只有排斥性,是普遍。
而排斥就是暴力。
理性的普遍特質是暴力。

3
理性不是公平公正,而是與利益和權力結合。
有關瘋癲的知識,都是理性權力的建構。
知識非一勞永逸對世界真相的捕獲。
知識處於變化,不停轉換視角,無法獨立於利益、偏見、權力。

4
現代公共設施和福利形式,與以前的社會和心理控制形式密不可分。
福利和控制中介,是對社會領域的監督和干預。

現代社會的體制控制,是理性的產物。
對體制的批判,就是對理性的批判。

5
有沒有可能,有一種歷史,是沒有圍牆、排斥、懲處、禁閉?

6
凡有藝術的地方,就不會有瘋癲。
藝術,自我控制的技藝。
2022-02-02 10:24:47
> 福柯的界線,第一章,理性/瘋癲,四,瘋癲與結構

1
五月風暴,是沒有明確目的性的造反運動。
反抗一切秩序、紀律、組織、控制、結構。

2
Foucault將理性/非理性、知識/權力、教化/野蠻、文明/自然等概念,置於具體歷史背景中,將問題暴露。

哲學發生在歷史中,不只是在抽象思維。
歷史不再是堆積事實,而是可以蒸發出理念。

3
Derrida批評Foucault,Foucault避免了用精神醫學術語去囚禁瘋癲,卻可能用了另一種理性監獄,即考古學,去囚禁瘋癲。

4
Derrida認為Descartes不像Foucault所理解那樣去區分夢與瘋狂。
Derrida認為Descartes是將夢和瘋狂放在一起。
表明,人的認知,不完全依賴感官,並且可能荒誕。

5
Foucault:要交流,就要設置規定,信守規定。
一旦有不守規定的瘋癲,交流就不可能。

Derrida:瘋癲,就不能言談,就要沉默。
但沉默正是藝術的重要資源。

6
Derrida將結構主義與極權主義相提並論。
結構主義就是暴力,讓對象走到封閉的總體性。

7
Derrida認為理性和瘋癲不是齊整的二元對立。
它們可以是無止境的、差異鏈中、互相指涉而彼此進行著開放自由的嬉戲。

每一個對立項,都顯現為,他者項的延異。

8
Foucault認為,文本是話語事實。
存在於實踐語境。
語境中有各樣體制、意識形態。
分析重點在於,將話語連結不同機構和實踐,發現知識的系統形式。

Derrida不願將文本置於語境,不考慮文本外在的信息。

這是他們根本的差異。
如果認為文本外一無所有,教師的聲音,就有一種無限權威,可覑限地重寫文本。

9
事實上,Foucault和Derrida同樣地反本質主義、反形上學。

10
瘋癲是一種知識,不是一種疾病。
瘋癲是一種功能性的現實,一個空的能指,隨機地填充意義。

11
Foucault對史實、現象、形式感興趣。
2022-02-02 10:56:22
> 福柯的界線,第二章,話語/知識,一,醫學的語法

1
古典醫學,向現代醫學,結構性的轉變,發生在18世紀末。
它們有著不同的醫學話語。

古典醫學和現代醫學,相距時間不到百年。

古典醫學使用幻想語言。
現代醫學有感官知覺基礎,有質的精確性,將目光引向穩定可見的世界。

轉變不是客觀性的進步,心理學上的淨化。
而是關於疾病的認識論上之改造。
重組了明顯和隱蔽的空間。
可見性的形式發生了變化。

現代醫學不是醫學技術的問題,是詞與物關係的問題。

詞與物的關係產生變化。
可見之物與不可見之物的關係也產生變化。

語言和目光重新配置,使人看得見之前看不見的東西。

2
奠定現代醫學的,是解剖臨床醫學。
其話語基礎是,限制言詞用來只展示看得見的東西。
話語要屈從於經驗內容。
醫學話語就有了全新用法。

具體的人,在臨床處境中,向理性語言敞開。
目視與身體,語言與疾病,直接對質。

目視被用作,完整地吸收經驗的工具。

3.1
古典醫學的話語,是分類醫學。
當時,分類醫學支配醫學論證和實踐。
疾病被組織化,劃分成不同等級系列。

醫療過程,首先是將病人透過其症狀分類。
個體病人無重要意義。
病人服從於疾病範疇。
只有抽象範疇才能賦予疾病意義。

3.2
分類醫學,需要解釋學工具。
透過解釋,將抽象知識落實到具體病例。

所指永遠大於能指。
總有不能解釋的事實部分。

4
在解剖臨床醫學,視力所能見的範圍,就是真相所在,或真相本身。
身體是自足、確切的物質。
沒有等級模型。

解剖臨床醫學放棄深度模式、心理學模式、解釋學模式。
重新安排能指和所指。
重組句法。
對事物進行新的切割。
重新配置,身體空間內的離散因素。
對病理因素重新組織。
對病態進行平面而非深度界定。
對有機體進行局部而非整體斷定。

臨床醫學話語中的陳述,是差異性的平面系統。
沒有起源或派生。
可以是不統一、衝突的功能片斷。

5
在分類醫學,死亡是任務的終點。
在臨床醫學,死亡是重大知識來源。

對活生生的身體,只能見其表面可見性。
只有片斷知識。
只能依症候局部診治和把握。

屍體解剖,則可洞察身體內在器官組織、病理排列、身體秩序、生命一切的秘密。

6
Foucault將身體和疾病語言學化。
當語言放棄深度和再現模式,語言獲得自己的肌理、厚度、實體。
不需尋求剩餘的所指,而有了前所未有的自足,獲得自己的深度。
2022-02-02 11:00:39
汪民安既福柯的界線,幾爽。
唔可以取代讀原文,而讀落幾直白,讀完對主旨好似有個大概印象。
2022-02-03 10:23:47
Truth and method都幾難要不斷重複睇幾次先明多少少
尤其係佢講Marxist 或者其他歷史人物嘅時候就更加難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