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讀書組 (1)

244 回覆
71 Like 2 Dislike
2022-02-08 07:31:42
> 福柯的界線,第二章 話語/知識 四 人的誕生和死亡

12
馬拉美想用語言活動本身取代語言實踐的人。
結構主義中,人陷入巨大而無情的語言網絡。
人沒有位置,主體成了語言功能的一部分,人不是語言學關注的對象。

馬拉美認為,寫作不是一種人格行為。
只有語言自身在嬉戲、表演。
寫作不應該有自我的存在。

拉康認為,社會結構與語言結構,在秩序上有對應性。
人的存在與複雜的社會情勢連結。
那裡有他者的欲望。
他者的欲望轉化人類知識,與他者合作,我成為一種機器。
本能的驅力在結構中收斂。

對語言的習得,是對自由的告別。
進入象徵秩序,我被具體對象化。
語言使我有主體功能。
但主體是服從而壓抑的。
是結構下的宿命者,而非知覺意識的中心,或選擇和組織者。

13
喬姆斯基認為,從生物學固定人性出發,能推論出一系列固定政治學概念。
以不變人性為基礎,確定一種社會的理想模式,最大化實現人性的可能。

Foucault認為人和人性不是有本質性基礎的概念。
是根據相應學科、知識、概念而有。
人性只是知識的臨時道具。

正義概念是發明的。
是政治或經濟權力的工具。
正義不是基礎,只是效果。
2022-02-08 07:51:55
原來係Foucault
2022-02-08 13:12:43
阿彌陀佛
2022-02-08 23:21:47
其實唔太明foucault 同結構主義有咩關係?
foucault唔係同後結構先有關係?
有人甚至形容foucault嘅the order of thing, the birth of the clinic, history of madness呢幾本書都係奠定咗當代法國結構主義思潮嘅地位
所以foucault對結構主義嘅貢獻在於咩?
2022-02-08 23:32:52
Google搵咗篇短文嚟睇,似乎明多少少,然後發現考古學同系譜學原來都可以歸入結構主義
https://sex.ncu.edu.tw/course/Michel%20Foucault/class/foucault_0921.htm

有人說Foucault早期接受結構主義,晚期則傾向詮釋學。但是事實上,archaeology(各種對論述的分析,意圖找到其中的運作規則)及genealogy(發現那些限制的、模塑的、建制化的論述結構之形成由來)都並存在他的說法中,只是份量不同。可以說以《規訓和懲罰》為分界。身體、權力成為關注點。archaeology要看的是discursive formations and events that have produced the fields of knowledge and discursive formations of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也就是看論述如何使得一個領域的知識成為可能。genealogy則更注意power的因素,a process of analyzing and uncovering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th, knowledge, and power。知識和真理都是在各個建制、領域、學域之間及之內的鬥爭中產生的。



另外,呢個網入面嘅foucault筆記都幾正
2022-02-08 23:33:14
我都唔明 不過感覺上:

瘋癲與文明 Foucault係從歷史角度 講社會
以美學原則 宗教原則 經濟原則 道德原則 最後科學原則 去睇madness
從而表達社會既權力運作
呢個時候 Foucault應該無特別結構主義
係幾一般既 歷史主義式既考古學?

之後就Birth of Clinic
就開始講 認識論上既差異 點造就醫學知識既具體分別
即疾病分類學 同 臨床解剖學
而知識又正正影響具體既醫學實踐
而醫學實踐 先反映權力運作
即 知識論上 符號運用上既差異 係在先
決定系統中既人 既睇法 同行動 同嗰d人之間互動時既權力關係

咩係結構主義?
以我理解 係針對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 譬如沙特個d 似乎重視 人既主觀能動性

結構主義就認為 呢種睇法 忽略左實際上更影響現實既factor
即 符號系統 有自主能力
符號系統 係人既主體構成時既基礎
即 符號系統決定人既主體 而唔係主體有能力選擇符號 或喺符號系統中 作出選擇
而權力系統 係其中一面 反映符號系統

The order of things好似就更重呢面
但後結構主義係咩意思 我自己暫時都唔太理解
2022-02-08 23:34:36
長知識
我自己簡單讀一讀二手 都完全未消化
2022-02-09 00:30:44
覺得你寫結構主義同存在主義嘅關係好好
你做到TDS鹽叔講,讀哲學應該要睇「當時佢係想回應邊啲哲學議題,邊啲人講過嘅嘢,點樣喺當中演變出嚟」
聽你咁講,有別於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就點出咗人其實唔係可以完全自主去作出選擇,而係必然受語言/符號系統所影響。如果闊啲咁講,就係人在情景中,有好多社會結構都影響緊我哋嘅決定,例如論述系統嘅影響(考古學)、階級嘅影響(馬克思)、性別嘅影響(女性主義)等。
而後結構主義回應緊呢啲universal嘅講法 (grand narrative),其實唔係咁universal,而且人性都唔係結構主義講到咁理性(enlightenment/realism),呢個世界亦都唔係咁二元對立。所以後結構主義要由本體論嘅探討,演變到一啲系譜學敘事。
2022-02-09 00:31:28
也許時間是一種解藥
2022-02-10 19:39:37
新書推介



傅柯
Michel Foucault

作者: 迪迪耶.艾希邦
原文作者: Didier Eribon
譯者: 尉遲秀
出版社:春山出版

- 內容簡介

「不要問我是誰,也不要叫我保持不變」

最重要的傅柯傳記|翻譯自法文新修增訂版

「艾希邦不只為一個曖昧難解的神祕人物提供了生動而詳細的圖像,同時也完整精確描繪出戰後的法國知識界,包含它的各種儀式和拜物癖。這本書的吸引力就像一本好小說。」──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一九八四年初夏,延宕已久的《性史》終於出版第二、三卷,僅剩關鍵的最後一卷正在進行最後修訂,再「一到兩個月」就能結束,但傅柯卻在此時住進了醫院,不久即因愛滋併發症過世,未完成的遺作留下許多待解的謎團。

傅柯是人文學科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知識分子,頂著光頭手拿擴音器在街上抗爭的形象無比鮮明。他對精神醫學及人文科學,對監獄、權力、性、治理等主題的歷史性探究,一再衝擊人的自我理解以及反抗的思索與實踐。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

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此外亦添加了五篇重要文獻作為附錄,例如傅柯申請法蘭西公學院教席的研究計畫書,以及布迪厄談傅柯的文章。

- 名人推薦
審訂、推薦|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共同推薦──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蕭育和(科技部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6792?fbclid=IwAR0yJSffbGvswb3odVftbwj2LLz70_Zbf-iQj46i6WWVWqndMzFYGOAXc7A
2022-02-10 20:41:36
2022-02-10 20:43:35
> 福柯的界線
> 第二章 話語/知識
五 知識的自主和回歸

1
人之死、知識自主,相輔相成。
人不是知識的基礎。
知識自主地將人捲入自己。

知識切斷了自己與歷史的關係。
知識不與歷史、體制、主體、實踐、社會語境有關。
知識像自足機器般自我運轉。

2
知識型在文藝復興、古典時代、現代之間轉變,無關歷史動因。
似突然裂變,在話語內自己發生。
突然又必然。

3
結構主義將歷史主義和還原論埋葬。
結構主義基於語言學,語言學反歷史。
語言在歷史中有其結構上的穩固性。

結構主義一定程度反馬克思主義:
知識是經濟體制的產物。
知識和話語都成了歷史實踐。

4
Foucault省略歷史的來龍去脈。
主要對突變、缺口、斷裂的現象本身感到興趣。
反馬克思、反黑格爾、反目的論、反辯證法。
不是漸進或累積,是一種絕對的差異。

知識型之間沒有優越與否。

5
尼采批判意識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度,只是哲學家的虛構發明。
深度暗含屈從、虛偽。
尼采批判而拒絕深度。

後現代知識是反解釋的、表面的、符號化的、反主體的、放逐意義的、放棄本質的。

如果拒絕深度,符號就失去依賴的意義根基。
能指自由漂浮。

沒有意義的符號,會快速繁殖。

當代社會似製造符號的社會。
符號沒有所反映的背後的真實社會。
符號本身成了社會。

符號模型比實物真實。
實物只是符號的實化例子。
2022-02-11 12:39:01
> 福柯的界線
> 第二章 話語/知識
> 六 考古學和陳述

1
《事物的秩序》,表達知識型之間的斷裂,學科之間的差異和關聯,話語之間的紛爭。
充滿碎片,揭示圖案,但圖案是偶然的。
這種傾向的元理論,催生《知識考古學》。

2
《知識考古學》由抽象的理論概念構成。
是Foucault首次發明。
一個一個概念發明。
定義。
質疑定義。
讓整套考古學陷入抽象旋渦。

是空中樓閣,沒有歷史,沒有引文,沒有思想來源。
不打算產生一種事後的效應。
沒有支撐。
是憑空形成的理論大廈。

3
考古學是對一般思想史不滿。
思想史的普遍形式:有起源、連續、總體化。
也讓作品與社會機制和實踐相關聯。

4
考古學相反。
對思想史的假設,以及其程序性的系統,拒絕。
想要實踐一種不同的歷史。

思想史和考古學,有4大區分:

i
思想史將話語看成,隱藏著主題和秘密的資料和符號。
破譯表層,才能進入話語背後,深度的本質。

考古學不是有關深度的詮釋學,而是描述表層話語本身。
剔除了寓意。

ii
思想史要連續和過渡。
考古學要特殊和差異。

思想史注意話語演變的時機和瞬間。
注意它慢慢變化的連續性。

考古學避免認同漸進和連續。

iii
思想史尋求話語的社會或心理原因。

考古學明確放棄,話語是主體決定的這說法。
話語是自主的,有其類型和自律的規則。

iv
思想史信奉還原性。
話語有起源。
話語能夠被還原成,心理情境或各種背景。

考古學明確反對。
而去找出話語被說出的瞬間。
不尋還原。
而只描述,話語與對象在一瞬發生時的實際系統。

致力於話語之間表面的斷裂,以及話語自身內部的法則和規律。

5
反理性的目的論。
反進步和發展意識。
質疑聚合和進化。
分化整體。
攪亂線性。

6
文獻,在一般歷史中,是工具,去了解過去發生的事件本身。
文獻在考古學中,自身是遺跡本身,是歷史事件本身。
問題不在於文獻說甚麼現實,而是文獻本身是甚麼。

7
思想史的常見範疇:
傳統、影響、心態、精神、主體、風格。
思想史以這些範疇作為基礎框架,去進行概念遊戲,在其上想像。

考古學質疑這些範疇。
認為思想史是人為建構的結果。
並非不可動搖。
嘗試打亂它們,並合法地重建另一些概念群。

8.1
Foucault有一個話語的概念:陳述(statement)。
陳述不是命題(邏輯角度)、句子(語法角度)或言語行為(分析角度)。
陳述的重點不是what,而是how。
不是,具體話語本身是甚麼。
而是,具體話語在現實中起了甚麼作用。

不是話語背後藏著甚麼獨立的意思。
而是話語在整個系統所處的位置,並且在該位置能夠實現的作用。

8.2
要理解陳述,不是將其理解為,詮釋學意義上的符號系統。
而是將其理解成,在一個運作空間中,它如何作為實體,被整合到網絡,依據一些策略而被操作。

陳述只與外部世界發生關係,產生作用;
而不是內在地指涉另一事物,作為其作用。

9
i
陳述的對照物,或指涉對象,不是固定事物。
而是某類型事物在系統中的規則。
規則通常不是絕對清晰,所以就有空間和彈性,不是必然,而是指向一個可能性的範圍。
即,陳述的對照物是可能性。

ii
陳述的作用,不取決於生產者或源頭。
陳述的作用也不是一勞永逸地確定。
陳述主體和陳述之間的關係,是一系統中位置之間的關係。
主體都被系統決定,所以主體其次,系統中的位置為先。

iii
陳述的作用,總存在於系統。
獨立就失效。
陳述的意義,取決於系統中的位置,即,譬如與系統中其他陳述之間的差異。
陳述只是一種角色。

iv
陳述的實體基礎是物質性的。
聲音、符號,或痕跡。

10
陳述一概念的理論,是為說明考古學的話語分析而服務。
話語不以語言學的句子為基礎。
而是以陳述為基礎元件。

對陳述的分析,只關注話語的事實。

陳述之間並非邏輯或心理關係。

11
如果說,思想史關注總體性和連續性。
考古學則關注,稀少性(rarity)。

邊緣的、歧義的、細微的。
主流說出的,總是不完整的、遺留的。
斷裂的、隔離的。

大敘事中,總有排斥的、抑制的。

12
考古學想要發掘,陳述的外在性(exteriority),即其位置感。
外在性針對內在性。
內在性即先驗基礎。
外在性反先驗決定。

13
累積(accumulation)取代源頭。
源頭不大影響。
過程中,稀少物的累積,反而是陳述構成的重點。
陳述比較像殘餘物。
陳述一直在應用、實踐、轉換、改變。
沒有要回歸的形象,不需超越,只是實在。

14
陳述沒有基礎。
不取決於理性。
不信奉目的論。

考古學反解釋學、反結構主義、反人文主義。

反解釋學:
不信深層解釋。
不信先驗現象學的主體。
不信人的存在有基本結構。
不信人可以超然地澄清存在意義。

不相信陳述中的命題意義是重要。

反結構主義:
不相信陳述中的符號,背後有決定性的律令、法則、秩序、組織。
不相信陳述主要出於語法規則或結構。
不相信陳述有關某種封閉秩序。

反人文主義,則與結構主義一致:
不相信有一個生產性的主體是重要源頭。
陳述不是按照我思而生。
陳述所處的網絡系統是自治的。

15
Deleuze稱Foucault是一位新型的檔案員。

16
Derrida的反解釋學、反結構主義、反主體中心的人本主義,和Foucault似。
Derrida總結構主義蘊含的總體性作為靶子。

他欣賞尼采式的嬉戲。
充份而完全在場。
排除了總體性、中心或本源。
2022-02-12 11:36:23
> 福柯的界線
> 第二章 話語/知識
> 七 話語的控制

1
《話語的控制》演講中,Foucault放棄了話語的自律性,重提:
每個社會中,話語的生產,是根據一定數量的程序。
話語被控制、選擇、組織、再分配。
程序的功能在於,消除話語的危險、處理偶然、避免物質性的沉重、消除其力量。

2
話語受社會程序制約。

有不同程序,其一是排斥(exclusion)。
排斥中,最主要表現方式是禁止(prohibition)。
一些話語被允許出現,另一些禁止談論。

禁令彼此關聯、強化、補充,組成複雜網絡,不斷修正。

性和政治,是受最嚴格控制的話語領域。
它們與欲望和權力有關。

3
第二種排斥,是區分和歧視。
譬如,將瘋入和理性話語區分。
歧視瘋語。

4
第三種排斥,是對立真理和謬誤。
體制定義和翻複修正何為真理。
真理意志在歷史中可變。

教學法、書藉系統、圖書館、出版物。
強化和支撐真理意志。

真理不在話語形式中。
真理是話語構成的實體。

少數人,譬如尼采、阿爾托、巴塔耶,重塑真理意志,質疑真理本身。

5
Foucault將權力引入話語,為轉向譜系學留下伏筆。

6
話語內部有機制,進行分類、分配、排序。

其一內部原則是評論:

社會總有主導的敘事。
主導的敘事,被一再講述、重述、演變。
被無限地談論。
包括宗教、法律、文學、科學文本。

存在對文本的評論。
有時評論的地位超越原文本。

7
第二原則是沖淡:
文本的潛藏意義,被限制成,作者統一性身份的例子。
對虛構語言,要求統一、連貫,並與現實相關。

8
上兩內部控制原則都是為了限制偶然。

第三原則是學科原則。
學科是無名系統,卻有其領域、方法、命題、規則。
學科中,話語可以被運用、變遷、創造、置換。
學科非全由真理性陳述組成。
甚至非由連貫而系統的陳述組成。

學科由真理和謬誤,特別是激發真理的謬誤,所交織而成。

學科有靈活限制而有疆界。
有其禁忌,有其排斥,有其複雜而苛刻的要求。

9
除了外部和內部控制。
還有第三種控制話語的原則。
並非針對話語本身,而是針對話語主體。

有些話語可以對所有人開放,有些只對部分開放。

話語主體有時被禁止進入某些話語領域。

話語主體有資格之分。

話語儀規、話語社團、信條原則、社會性,是這類控制的例子。

10
這3類話語控制原則,也見於哲學史中。
哲學中的真理意志、基礎性主體、原初經驗、語言作為話語的普遍中介。
這些觀念都是對話語的支配。

Foucault研究文明社會對話語的態度。
其目標主要是:
消除對話語的恐懼;
揭示控制話語的觀點;
質疑真理意志;
恢復話語作為偶然事件的特性;
讓話語擺脫能指的專制。

11
考古學分析深化後,會分成批判分析與譜系分析,兩者互補。

批判分析:
確定各種排斥、限制、佔有的形式。
它們是怎樣形成,怎樣產生影響?

譜系分析:
話語原則如何透過限制系統而形成?
每個具體標準是甚麼?
標準是如何出現、發展、演變?其條件是甚麼?

12
考古學和譜系學有共同批判對象:
總體性、再現性、連續性、主體性。

從話語自主,到歷史。
2022-02-14 01:20:57
黃涵榆 閱讀生命政治 — 傅柯的《精神醫學權力》p.153-172

精神醫學目的
- 矯正及控制其行為、意志及慾望
- 防範及壓制瘋狂帶來嘅威脅

精神醫學嘅系譜學
- 統計學同病理解剖學嘅出現
醫生唔需要關心病人講啲咩自己作出專家判斷
- 國家權力滲透至家庭結構
譬如法例規定由家庭成員篤灰,送佢去監禁。又或者係治療期間同屋企人接觸會被認為有害,因為喺家庭入面嘅成長經驗係病因之一
- 歐洲喺世界各地嘅殖民主義
由武力殖民延伸至心理殖民,並且仿照家庭運作模式,將瘋癲者當做小朋友,以發揮道德及心理療效

Foucault寫精神醫學嘅目的
- 揭示當中嘅權力運作:一個強調秩序管理嘅社會需要不斷透過辨識、制服,以及製造更多嘅異常,從而喺當中獲取利益

瘋癲道德療法
1)凝視、責罵、威迫利誘
- 創造權力不平等,令病人受制於「外來意志嘅原則」,從而塑造出馴服嘅身體,化解瘋癲嘅力量
2)重建語言
- 透過操練語言、閱讀、朗讀等方法,矯正病人喺妄想狀態中錯亂嘅語言
3)操作匱乏
- 組織及管理病人嘅需求,譬如將「返工先有錢,有錢先可以買到嘢食」嘅諗法強加於病人身上,令到病人意識到自己權力嘅喪失同生病嘅事實。同時亦意識到世界上無免費午餐,病人必須付出代價。喺當中,精神病院就係既得利益者,一方面可以累積資本,另一方面加深病人對病院嘅依賴
4)陳述真理
- 採用自述嘅方式,加強個人嘅自我監控同管理

療養院之權力秩序
- 有秩序先可以生產知識
- 治療師擁有無庸置疑嘅權威,透過醫學知識同精準嘅觀察,以辨識病人嘅症狀
- 但治療師並唔會一權獨大,因為權力藉擴散、傳接、網絡、互相支援、潛能差異、不一致,先至可以運作
譬如:療養院入面嘅督導同僕人都會透過監視,而上呈觀察紀錄畀治療師

治療過程嘅對抗場景
- 治療師同督導令到病人無所適從、無計可施,因而發揮監控同制約嘅作用
- 病人喺被迫嘅情況下告解,繼而生產出所謂嘅真理
- 由此論證,真理係權力建構下嘅產物
- 所有權力必然以身體為對象,而喺精神醫學入面更牽涉到精密計算同實施嘅權力,即微物理學(micro-physics)

空間與建築嘅安排
- 圓形監獄嘅運作原則:
1) 隨時、無所不在嘅監控
2) 讓佢哋知道自己被監控,但唔會確切對應到任何一個主體
- 圓形監獄達到嘅效果
1)自我監控
2)被孤立,無法凝聚集體行動
3)讓佢哋知道自己被判定為瘋癲

權力技術同效應
- 實證論:所有真理都等待被探索、發現、驗證同暸解,強調觀察、檢驗嘅真理技術逐漸成為主流
- Foucault觀點:真理唔係客觀存在,而係不連續同偶發嘅事件,無法脫離人事物嘅特定條件、權力策略同權力關係
- 舊有嘅「真理事件」以「危機」嘅概念呈現於臨床醫學之中,代表身體同有害物質,或者係自然同邪惡之間嘅戰鬥
譬如:疾病就好似個識得演化嘅有機體,有自己獨特嘅運作節奏
於是就有醫生嘅角色,就係風險同危機管理者,捉緊疾病嘅節奏作出介入。換句話講,即係求取自然同疾病之間嘅平衡,避免自然對抗疾病嘅力量過於強烈,對病人造成致命傷害
例子:打完復必泰之後,好多後生都有心肌炎,背後嘅原因就係因為太多嘅免疫細胞,令到心臟受損。咁醫生就要判斷佢嘅情況係咪嚴重,係咪要同埋幾時要打返啲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

三種權力技術:
1)質問同告解
- 尋找家族醫學史
- 目的:彌補解剖學搵唔到生理病因不足
- 瘋癲根源在於個人同家族嘅過往歷史,而瘋癲早喺發作前已經存在
- 獨自承擔面對瘋癲嘅責任
2)藥物
- 大麻刻意複製咗瘋癲嘅症狀
- 令到治療師可以近距離觀察、感受同了解各種症狀
- 醫學知識從治療師同病人之間嘅互動,以及彼此嘅主觀經驗之中誕生
3)催眠
- 引導去講出身體同病痛嘅秘密同真相
- 唔單只係身體表層,同時介入肌肉(放鬆肌肉)、神經(腦電波進入theta狀態)同基本生理功能(調節呼吸)

神經醫學身體嘅誕生
例子:歇斯底里喺病人身上嘅權力配置
- 可以透過人工方法引發歇斯底里症狀,從而搵到治療方法
- 將病人嘅身體編碼,標示器官受損或病變嘅狀況,然後去檢視病人嘅意識運動
譬如:用「定位導電法」引發肌肉反應,然後觀察同區分各程唔同程度嘅反射、自動同自主性嘅肌肉運動
- 藉此去區分自主/不自主、偽裝或真實嘅症狀
譬如:「好病」=全身麻痺症狀,較為規律,可以透過病理解剖學(尤其係大腦器質性)搵到病因,無道德意涵,譬如心臟病;「壞病」=精神官能症,較不規律,具有感官動能成分,喺解剖學上搵唔到對應,混淆咗精神醫學嘅認知同分類系統。有性嘅成分(Freud嘅釋放libido?),所以有負面道德標記。譬如抑鬱
- 治療師除咗命令歇斯底里嘅病人之外,亦都同時非常依賴佢哋,而且啲病人都唔係完全受控同埋可以被理解。呢種例外情況Foucault視之為反抗精神醫學體制嘅能動性。
2022-02-14 01:23:19
個人經驗,讀foucault最需要係時間同重複性
分十次睇,重複睇到第十次就會明多少少
2022-02-18 21:58:35
推薦哲學channel
https://youtu.be/rI9-aeLluqY
2022-02-21 22:08:45
疫情下嘅大家 可安好嗎?
對Foucault嘅規訓、生命權力有冇多咗體會
2023-05-27 01:58:37
樓豬而家仲有冇睇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