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柯讀書組 (1)

244 回覆
71 Like 2 Dislike
2022-01-26 20:35:31
前面既都覺得撮要得好好,完整又清晰!

睇返The Location of the Author原文,我偏向覺得,嗰節可能無特別重要既意思,而佢大意係:
區分作家,可以有三大類:
科學家、文學家、社會理論家。

1
科學家,舊時重名。嗰時科學理論既確立,係依賴理論創造者既名聲。

近代,科學理論中,理論創造者本身變得次要。
應該類似意思,科學唔再係靠少數天才偉人,而係,科學成為整個社群既事業?
每個科學家,都更依賴科學共同體既各人既貢獻。
而後來既科學家,總係基於而超越,科學界既前人。

可能暗示,科學由從前象徵高雅文化,到慢慢變成現代,作為社會發展工具?

2
文學,從前不重作者是誰,譬如詩,可能口傳?
到近代,越嚟越重作者是誰。

可能暗示,文學又從前,作為平民間既文化交流,到今日,嚴肅文學,反而成為左,遠離大眾既文化面向?

3
社會理論家。文章既作者就係想話,Foucault非科學家,非文學家,係社會理論家。
Foucault應該唔滿意Freud同Marx呢d宏大理論者?
Freud同Marx,係創造大既、universal理念既人。
而喺佢地理念被否證時,反而引申好多事後修正。

Foucault應該反對呢類唔落地既理論建構,但諷刺既係,佢自己慢慢都被人,可能部分誤解地,歸類為、理解為,似Freud同Marx既嗰類理論家?

不過,Foucault既理論,都有佢具實踐價值既部分。
總之Foucault係特別,要讀呢本reader真實了解佢,而唔係聽其他人轉述佢係點。

4
我偏向上述咁猜想作者意思
2022-01-26 20:53:40
> The Foucault Reader, Truth and Power, page 51 - 75

2
Foucault係左翼。
Foucault有段時間重視法國共產黨。
Foucault嗰段時間想自己既著作,引起法國共產黨注意,甚至對佢地產生實踐上既影響。
但無。

有唔同原因。
法國共產黨想得到大學機構認同自己。
法國共產黨要透過大既理論問題,譬如有關數學同物理,呢類有大名聲既學科,以同佢地相關既理論問題,去贏得大學機構認同。
Foucault研究既話題,至少當時,唔夠大唔夠universal。

其次,嗰期,Marxist本身無提供,能夠連繫Foucault研究既術語。

第三,精神病問題敏感。
因為可能共產黨本身,真係用緊呢類事情,去作出政治上既操縱。
2022-01-26 21:12:33
> The Foucault Reader, Truth and Power, page 51 - 75

3
科學上,譬如醫學,有斷層式大改變。
大改變本身,只係現象。
真正重要既問題係:

大改變點樣發生?
或者更具體係:
點去判斷一d野係咪科學,係有原則。
d原則,點樣可以喺短時間內,達成改變既共識?
達成共識既過程,係一d社會或政治上角力既過程,嗰d過程具體上發左左d咩事,係點樣發生?

即:
唔係科學上既大改變本身最重要。
更重要既係,科學發展中既政治角力,當中既不同權力,係點樣互動,而最終產生結果。
2022-01-26 21:43:41
啱啱嘗試就第二本書,自己做筆記。
記左幾點,發覺有問題。
問題係,缺乏彈性。

我望住書,我事先睇過一次完整。
我再睇,打算一邊讀一邊寫筆記。
發覺自己似係,對原文寫撮要。
因為原文太好,所以當我寫撮要,我無空間去有自己既睇法。

我發覺自己想要不完美既記憶。
想自己因為遺忘,因為誤解,而有與原文本不同既睇法同彈性。

我想自己避免太有格式。
我想自己如果要捕捉一d意義,就要嘗試捕捉一切意料之外既意義。

我想自己不斷喺生活或閱讀中,捕捉意料之外。
2022-01-27 05:21:03
謝謝補充令我明多咗 又浮現多咗少少諗法

科學唔再係靠少數天才偉人,而係,科學成為整個社群既事業

令我諗起後現代宣稱「作者已死」(every author is a dead author),原創性已不復存在,太陽底下再無新鮮事。皆因知識無處不在,人人都係作者,作品嘅意思唔由作者定奪,而在於讀者點解讀。所以作品變得去中心化,唔再以作者為依歸。

不過視乎Foucault行得再遠一步:
文學,從前不重作者是誰,譬如詩,可能口傳?到近代,越嚟越重作者是誰。

今時今日,「作者又被重生」,除咗睇一個觀點之前想知佢係邊個之外,仲想知埋佢成長背景,有精神病或者自殺過就好似係cv咁,更加令人為之著迷。呢啲個人因素亦都直接影響觀點嘅可信性,譬如Foucault就俾人鬧佢自己有HIV,但死唔信科學唔去醫,最後咪死於HIV,繼而貶低佢對性方面提出嘅另類可能。又譬如Foucault 喺精神病院度做過一啲心理學嘅intern,所以佢批判精神病院時視乎更有說服力,顯得更貼地。

喺「作者已死」、「作者又被重生」之間,視乎仲有第三種可能性,就係「作者被修正」。呢個情況尤其出現喺human science入面,因為佢哋修正嘅都係當中提出嘅主張,譬如後現代主義就被分為mannerist, neo-classicist, high modernist等。最大分別就係就算後現代主義有漏洞,或者對過去現在未來嘅研判唔一致,啲人修正完佢之後都仲係後現代主義。有別於最初嘅科學研究入面,一嚟就係推翻之前嗰個作者講嘅理論,譬如知道咗「地球係圓」之後,地平說亦都唔再valid。

Paul Rabinow就話Foucault都算係第三種,因為佢嘅影響力都好大,而家其實都已經有postmodern Marxism, modern psychoanalysis……修正人嘅同時,修正埋自己。

小弟弱小地認為Foucault其實三種都會出現喺唔同嘅情況。既係「作者已死」,又係「作者又被重生」,亦係「作者被修正」。第二種同第三種上面都有講。補充返第一種,具體表現就係嗰種充滿自信嘅論調:「Foucault咪即係講緊xxx囉」,嗰種聽到「權力」就自動波詮釋,然後詮釋又再引伸另一種詮釋(利申:不是反對咁做)。喺呢度,視乎讀者嘅身份立場重要過作者係邊個,重要過佢成個脈絡係想表達啲咩。譬如佢係保守派基督教徒就應該好憎Foucault,因為Foucault帶來嘅影響:解構家庭婚姻性、否定聖經入面嘅真理、鼓吹同性戀違反倫理道德等。不過Foucault嘅目的係咪咁?視乎唔重要。
2022-01-27 20:44:59
打算偷懶轉線,睇《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
一路睇,一路打9 up。

2022-01-27 21:26:51
> 權力的眼睛,自畫像

1.1 沉默有多種,有敵意的,有愛意的。
1.2 沉默是一種與人交往時有用的手段。
1.3 怎樣的人能夠善用沉默?
不怕或不抗拒沉默的人。
在與人沉默時,可以自己一個,逗留在自己的沉默中,同時將時間過得充實的人。

2.1 Foucault並非從小明確立志要做哲學家。
他初時,只是喜歡學校作為有安全感的地方,不必理會戰時的政治或別的壓力,以學術氣氛和知識保護個人生存,同時又能對外部世界進行理解。
2.2 大思想家,也不是完全離地。
大思想家,也會有著一般人有的,譬如對安全感的需求。
2.3 知識,或比較非物質的趣味,可能也是我的避難所,避生活之爛。
或者我也無需勉強自己,在知識上想要達到何種程度。
就更隨心地享受知性趣味本身。

3.1 Foucault寫性話語的考古史。
3.2 話語,決定了,人在該領域,會做甚麼,被迫做甚麼,容許做甚麼,容許說甚麼。
3.3 上述似乎暗示,言談對現實有很大影響力。
人會思考,思考影響判斷,判斷影響行為。
人際之間的言談影響思考,也就影響行為。
3.4 我對自己的生活,可以有甚麼話語?

4.1 Foucault在個人經驗上,不相信知識能夠改造現實。
因為對比下,政治權力能夠輕易摧毀生活,而知識無能力阻擋。
但他相信,他自己研究知識,是為了改造自己,而非改造世界。
就像藝術家,因為自己的作品,而讓自己發生變化。這是工作的一大重要理由。
4.2 如果我的整個生活,都是為了改造我自己的自我。
如果閱讀是當中一部分,特別只是一小部分。
如果閱讀也改造了我的自我。
未來,我想如何進一步改造自我,又,想將自我改造成何種樣子。

5.1 Foucault說:他只是寫史,沒有做預言。
人們卻將他當成預言家。
他認為人們應該放棄預言。
人們應該將自己限制於,從分析歷史和社會作為起點,改造自己的倫理學。
人們不應該,在分析和闡釋真理時,同時提供道德準則或建議。
指令性的想法,應該由每個人們自己引發。
5.2 我的倫理學是甚麼。
我需要甚麼歷史知識去豐富我的倫理學。
我要如何分析當今的社會。

6 Foucault說他自己的現實生活很乏味,很大部分是努力工作。
2022-01-28 20:35:57
> 權力的眼睛,一種存在的美學

1
Foucault寫書是都會有困難。
他有事先的觀念,然後想通過經驗性的研究,證實觀念。
後來,他發現作品與之前的太相似。

對Foucault而言,他寫書,是一種冒險。
如果他事先知道,結束時的目的地,他就不會進行那場冒險。
也就不會有確實冒險時,新鮮的經驗。

他不再將性,放左知識和權力領域作研究。
他回溯,去考察,對主體而言,性作為欲望,是怎樣被構成。

2
Foucault寫作時,總希望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有變化,可以在最後,發現自己同一開始寫的東西完全不同。
現實中卻發現變化不大。

表面似修正了一些觀念,實際只是在同一問題繞圈。
譬如,主體、經驗、真理之間的關係,沒有大改變。
主體自身透過真理遊戲產生變化。

3
古代道德不主要是規範性。
一開始,是自由為主的:
在古代,人是有願望,想成為道德主體。
透過認識自我,形成相應的生活形式。
是一種個人藝術。

只是後來宗教文本出現。
重心轉移到,對集體準則的服從。

4.1
Foucault反對現象學,是因為從主體意識出發,對批判政治是無力。
主體意識,是經由現存制度所扭曲而成。
直接考察制度中的權力關係,以及其對人主體意識的構成機制,更有效理解人的存在。

4.2
可以說:獨立自主、無處不在、普遍形式的主體,是不存在的。
主體只能是從屬地位的存在。
社會規範和禁令戒令運作時,奴役和壓迫個人,個人的主體建立。
主體通過實踐,嘗試自我解放。
一切是透過反抗社會文化氛圍中的虛構規則而來。

5
真理存在,但統治者不會明確告訴或教育。
被統治者有權利向統治者質疑,要求統治者解釋自己採取決定和行動的意義。
統治者的終極目標是甚麼,策略、計劃、選擇是甚麼,有甚麼根據?

6
Foucault談讀者和作為作者的自己。
讀者在讀一個新作者的書時,會因為新鮮感而讀。
在作者出第二本書時,就不再讀一手,而透過他人的詮釋去理解。

他人詮釋中卻充滿歪曲。

不過,就算情況如此,作者都不應該立下閱讀的法律。
2022-01-28 20:48:18
相應胡思亂想:

7
Foucault話佢鍾意觀念上既冒險,反感於出發前對目的地已知。
甚至只有意料之外既靈感,先會避免自我重複,而能夠透過創新而自我改善。

如果唔只係書寫,而係指整個生命:
如果唔係要達成某種理想生活既狀態。
而係更在意,自己係咪可以,不斷自我更新,不被已有所限制出重複既路徑。
如果唯有改變自我,先係塑造自我。

8
被統治者無力,但可以質問,透過質問,要統治者提出合理理由。
或者蟻民都係無力主導或改變統治者,但可以透過質問,訓練統治者智力。
如果無權選擇統治者,就用有限既自由,嘗試訓練可能低智既統治者,從而造福自己生活。

9
如果唔能夠有力改變體制,點樣可以喺制度中hack出合法自由?
喺現實環境,可以有咩個人倫理理想,去最大化個人幸福?
2022-01-29 06:55:32
//如果唔能夠有力改變體制,點樣可以喺制度中hack出合法自由?
喺現實環境,可以有咩個人倫理理想,去最大化個人幸福?//

依個唔係一個哲學問題,或者咁講,當你「哲學地」處理佢,你注定唔會有答案。
(再或者咁講,依個唔應該係讀Foucault先至要自己反思既問題)

依度推介下英國既文學,睇下Samuel Johnson 、 Jane Austen、 George Eliot 。甚至睇下富蘭克林,(甚至認真搵份工)。讀完俄國野哲學野後用黎洗下個腦,簡直一流。
2022-01-29 12:27:28
題外話
大家覺得讀書組應該要有咩原則?

大概一個星期睇最少一篇?
有咩就坦誠咁分享?
唔好輕易否定其他人嘅閱讀經驗?
保持開放、互相學習嘅態度?
2022-01-29 12:30:28
可唔可以分享多少少呢啲作品點樣可以幫你洗吓個腦?
2022-01-29 13:22:53
令我諗起Foucault講過嘅一番說話:
The main interest in life and work is to become someone else that you were not in the beginning......The game is worthwhile insofar as we don't know what will be the end.

唔知呢種生活態度令大家聯想到啲咩類近嘅嘢呢?
以無知勝有知?以無限為有限?仍懷著一顆謙卑來面對不安的天氣?
喺今時今日呢個處境,呢種又係咪一種可取嘅態度?
2022-01-29 15:10:01
意思少少係:嗰個時候既英國文學係最貼地?
2022-01-29 15:13:38
希望讀書組不死,而慢慢聚到多d人,多d唔同興趣,然後平行線地讀住幾個學者或幾本書

量可以各自有自己適合進度。
態度上,就係避免趕走人?

我都認同你講既點!
如果反面去重述,就係,太自信自己啱,覺得自己睇法比他人好,認為只有唯一一種正確既讀法。
呢d似乎都容易趕人走
2022-01-29 15:18:48
我偏向覺得,Foucault講既ideal,係多元中既其中一支:

佢會有目標,有理想,但唔相信,事前定義既理想,係永恆地正確。
覺得嗰d事先界定既理想,係會喺經驗探索過程中修正。
並且,過程中會有大量意料之外既經驗,所以會有相應意料之外既改變。

咁係其中一種生活既理解。

相對,可以想像:
有人有理想。
佢認為,理想既重要,就在於,理想唔會被現實而否定。
現實係事實,事實無能力否定理想既價值。
所以,理想係要從一而終地堅持,並且以不變既理想作為嚮導,去指引現實中既實踐。

我覺得後者都有佢道理。
我認為,最理想既團體,唔係只得一種人,唔係只包容到一種態度既人。
如果一個團體可以包容有價值既多元,就好有營養

雖然我自己偏向buy Foucault嗰種流變
2022-01-29 15:23:57
讀書組不死
2022-01-29 15:34:21
我成日覺得前者好有道家/佛教feel
講放下我執、逍遙、齊物

後者好有儒家/基督教feel
講堅持、講忍耐、講言行一致,貫徹始終
2022-01-29 15:37:53
唔識英文但有興趣
2022-01-29 15:43:46
分享吓邊部分令你最有興趣?
等大家可以拋磚引玉咁睇吓有冇邊本相關讀物啱你
2022-01-29 16:13:34
> 權力的眼睛,權力的闡釋

1
Foucault本來就唔覺得自己係有寫作天份。
唔認為實作會成為自己既工作。
唔認為寫作有特別高既價值。
一開始讀哲學,然後係精神醫學,然後嚟精神醫院實習。

喺精神醫院偶然地見到奇怪既現象,先開始想寫。
個奇怪既現象係:監禁。

醫生知道自己會監禁病人。
病人知道自己會被監禁。
大家喺精神醫學既範圍,知道監禁會發生。
無人異議,無人反抗,一切順利,大家都認為監禁係正常。
明明病人會失去自由,明明判斷者同受限制者,權力係咁大差異。
明明精神病既科學基礎係咁唔穩健。
但大家都好接受呢套實踐,對人身自由強烈而偏向無理性基礎下既限制。

2
著作一直喺,未被真正閱讀下,而人傳人地被誤解。
明明,嗰d誤解,只要稍為讀下原著,就一定唔會有。

3
Foucault無過份強調知識既斷裂。
反而係,Foucault想維護知識既連續,但發現知識實踐時既斷裂,先想提出呢一切現象,去嘗試解釋,並修補知識既連續觀。

4
《監禁與懲罰》係Foucault刻意寫得較易讀。
想更多人讀到。
而事實上,都多律師、管教者,甚至囚犯本身讀到。
著作,如果能夠被涉事者讀到,加深佢地對佢地自己既實踐或身處既境地有更深了解,呢種狀態最令作者高興,因為著作似乎能夠發揮更真實既力量,影響現實,而不只停留於精神同思想。

5.1
權力,唔應該理解為某實施權力既人。
因為了解該人存在,都唔係真正了解權力機制既實際運作。
譬如:
一個人係點樣從制度中得到合法權力。
嗰d權力,實際透過咩機制,去壓迫他人行動上合符施壓者既意幸。
施壓者得到咩利益。
一代代既施壓者點樣一代代重生。

又或者從受壓迫者角度睇:
我看似為自己生活做決定,實際上,有邊d其實係上層人士事先限制左我既選擇,令我喺有限選擇中,以為自己有自由?

5.2
如果要理解權力,就要理解,從權力角度:
權力一方,有咩策略,去指引權力既實踐方針?
權力一方,不同單位,如何連結成,有組織既作用網?
權力網既實際運作係點?

6
譬如監禁。
一開始,法蘭克福學派認為,監禁係源於經濟動機,強迫勞動。
但事實上,現實既監獄,並無生產真正既經濟價值。

而監禁作為權力手段,見於不同社會領域,包括:
工廠。軍營。學校。教會。
最後似乎,係一種,為操縱而操縱,純粹為馴服人,令人服從既手段。
2022-01-29 16:23:03
題外反省:

7.1
假設社會為操縱本身而操縱人。
唔需要事先有具體目的。
但只要已將人馴化,其後,就可以為有權者利益,為社會穩定,為安全感,為唔同目的,而善用對人既操縱。

7.2
作為個人,可能可以有唔同既應對。
其中一d係,有意識到,對方可能都對我地自己有依賴。
譬如資本家都可能對勞動階級有依賴。
要嘗試集合自己階級既bargaining power?
要明白,自己潛在地係有平等既對話權,要求對方對佢地既操縱政策,作出合理解釋。

8
其一問題,假設自己有完整既自由,自己係咪可以善用個d自由,去產生有意義既價值?
自由重要,但如果本身生活得無特別價值,為自由本身而爭取自由,好似,會無咩實在既動機?
為自由而爭取自由,好似會似一種,暫時令人有衝勁既遊戲。
到最後,就算得到自由,都好似只得一個空洞既狀態。
所以,要事先將現有既、潛在既自由,以實踐及理想去充實?

9
Foucault無意寫作,但敏銳於而善用情境給予既營養。
我自己呢?我有咩環境俾我既營養?
2022-01-29 16:30:54
10
感覺訪談開始有d重複。
嘗試,喺《權力的眼睛》,隨標題,不順序地揀d有興趣既睇。
同時,開d Foucault講座既書睇。
2022-01-29 19:47:34
原來有巴打幫手post 咗放咗喺tg group
謝謝
2022-01-29 22:12:47
等我今晚KO Enlightenment呢個chapter
對我嚟講,前面講康德同Baudelaire極度無聊,因為自己完全唔熟佢入面講嘅嘢,而且佢入面嘅講法又咁文藝
唔係大家一齊共讀,可能已經放棄咗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