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igital.asahi.com/sp/articles/ASQ4P5RJ0Q4NUCVL04J.html?iref=sp_extlink
記者:喺故事尾聲,有一個名叫「拉法爾」嘅角色作為阿爾伯特嘅家庭教師出現。佢同第一卷出現嘅拉法爾係咪唔同人嚟?
作者:呢個交由讀者解讀。喺我嘅解讀入面佢同第1集嘅拉法爾係唔同人嚟。雖然佢嘅內在同外在都同拉法爾極為相似,但拉法爾一早已經死咗,所以佢地係唔同人 。
記者:你特意要咁樣嘅人物出場,去擔任一個最後令阿爾伯特有醒悟嘅角色。係咪咁?
作者:應該話,我一直覺得我一定要喺呢套作品嘅最後同拉法爾做個了斷。拉法爾喺開初就登場,可以話係呢套作品嘅招牌,係好有象徵性嘅角色。但佢亦係一個非常唔穩固嘅人,所以先會自殺。
我覺得要將呢套作品完成落去,最終一定要同「為知性而賭上一切」呢個命題對峙。所以我覺得,最後需要一個兼具拉法爾嘅實力同危險性嘅人物登場,呢點好重要。
所以,零舍呢一part嘅故事嘅真實性同之前唔同。雖然呢個角色唔係拉法爾,但佢係拉法爾自身嘅其中一面。我曾經有諗過將呢個角色完全改做另一個人,或者將頭髮染黑。但我唔想將拉法爾有殺傷力嘅一面喺拉法爾以外嘅角色表達出嚟,咁會搞到我好似格硬要個角色做醜角咁。
所以,呢一part想有「同一個演員演緊唔同角色」嘅間離效果(英文係distancing effect,戲劇用語)。或者希望令大家覺得佢地本質一樣但有啲嘢唔同。
第1部嘅拉法爾,係有“透過學問恢復被宗教損害嘅東西”嘅一面。而最後登場嘅阿爾伯特,喺以“透過宗教恢復被學問損害嘅東西”呢個諗法構思出嚟。我覺得一個同拉法爾相似嘅敵人適合做以呢個為主題嘅作品嘅最終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