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代工廠2024年第二季業績和第三季指引大致符合預期,大多數代工廠強調了早已預料到的緩慢週期性需求復甦和汽車/工業領域持續疲軟。以3C(通訊、計算和消費電子)領域為首的利用率改善已經開始,中國代工廠的復甦速度遠快於台灣同行,這歸因於庫存修正的早期開始和來自中國無晶圓廠客戶更強勁的補貨需求。先進製程(N5, N3)需求因加速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而持續非常強勁。但傳統半導體的復甦相當緩慢,12吋需求表現遠好於8吋。在ASP方面,我們看到成熟12吋製程的定價環境因中國代工廠價格競爭緩解而有所改善,但我們預計8吋製程由於需求復甦緩慢和持續的結構性需求阻力,價格侵蝕將持續。台灣代工廠的資本支出計劃相當嚴格,而中國代工廠積極擴張產能計劃使得成熟12吋製程的長期產能過剩風險持續存在。總體而言,我們認為2024年上半年應該標誌著大多數代工廠的谷底,並預計在當前上升週期中利用率將提高,因為大多數領域(除汽車/工業外)的庫存已正常化,且宏觀背景正在改善。我們對台積電和聯電維持增持評級,同時對世界先進、力積電和中芯國際保持中性評級。
• 週期性需求復甦正在進行,但步伐溫和,汽車/工業復甦進一步推遲: 在本季度的財報季中,人工智能與非人工智能需求的分歧趨勢在主要半導體公司中相當普遍,非人工智能需求復甦進展緩慢。大多數代工廠開始報告2024年第二季度環比利用率改善,並指引2024下半年利用率將溫和復甦,主要由3C(通訊、計算和消費電子)需求觸底反彈帶動。然而,汽車/工業需求復甦似乎被進一步推遲(最早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復甦),這是由於終端需求疲軟和汽車/工業食物鏈庫存仍然偏高(見圖14)。儘管如此,我們預計代工廠的週期性復甦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持續,因為庫存水平已正常化,且宏觀背景正在改善。
• 8吋利用率復甦慢於12吋: 與我們的預期一致,8吋的利用率復甦比12吋慢,主要8吋晶圓廠到2024年第二季度仍僅運行在約65%的利用率,這是由於汽車/工業持續疲軟(8吋晶圓廠對汽車/工業的敞口更高)、來自美國/歐盟IDM的外包需求減少(因為他們投產更多12吋產能),以及結構性需求阻力,高產量產品(智能手機PMIC, LDDIC)遷移至12吋。我們預計這種不均衡的利用率復甦將在當前上升週期中持續,8吋利用率將保持低迷,因為更多產品遷移至12吋以獲得更好的計算能力、更低的功耗和更優化的製造成本。
• N3和N5需求因AI採用加速而增強,2025年起將開始提價: 在近期到中期,我們預計台積電的N4/N5利用率將繼續保持相當高的水平,這得益於強勁的AI需求(NVIDIA GPU,其他AI加速器)和服務器中ARM採用率的上升(亞馬遜Graviton、谷歌Axion、微軟Cobalt、Meta與Socionext共同設計),儘管Android智能手機有些疲軟。我們預計台積電的N3需求將非常強勁(我們認為2024下半年利用率將達110-120%),主要來自高端智能手機處理器(iPhone,旗艦Android 5G SoC)、加密貨幣需求(比特大陸)和部分英特爾外包需求(Lunar Lake)。我們預計N3利用率將在2025-26年保持高位,因為大多數AI加速器(NVIDIA GPU、AMD MI系列、谷歌TPU、亞馬遜Inferentia、微軟Maia等)將在2025下半年至2026年從N5遷移到N3。鑑於AI需求強勁和封裝尺寸增大,我們預計台積電將從2025年開始提高N5/N3(中單位數)和CoWoS(15-20%)的價格。
• N7需求在2024下半年復甦緩慢,提供一些價格優惠以加速節點遷移: 另一方面,台積電的N7利用率復甦可能在2024下半年緩慢,這是由於英特爾產品(Meteor Lake)需求低迷和周邊晶片節點遷移緩慢。因此,我們預計台積電的N7將提供一些價格優惠(最高10%)以加速第三/第四波應用的製程節點遷移。我們預計N7利用率將在2025年看到一些復甦,主要由一些庫存補充(如低端5G SoC)和新產品貢獻上升(如5G RF收發器、SSD控制器、電視SoC、WiFi 7等)帶動。N7需求在當前週期中似乎遇到了一個需求空檔,這是由於PC/服務器CPU/智能手機SoC快速遷移到N5。然而,隨著半導體上升週期強化帶來的研發預算回升,以及一些晶圓價格優惠的實施,我們預計N7需求最終會在中長期復甦,在2023-2024年暫時放緩之後。
• 中國代工廠利用率復甦速度更快: 與台灣成熟製程代工廠(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相比,中國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昇瀚)的利用率復甦pace和2024下半年需求前景似乎更好,大多數中國代工廠在2024年第二季度已達到85-95%的利用率,遠高於台灣代工廠(聯電65-70%,世界先進65%)。我們將這種差異歸因於中國無晶圓廠客戶需求修正的早期開始(中國代工廠現在80%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國國內客戶)、中國客戶的補貨需求(低功耗藍牙、消費物聯網、消費MCU),以及在高產量商品化領域(LCD DDIC、功率分立器件、NOR閃存、CIS)的一些市場份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