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睇下前線老師分析點解說、聽兩卷好重要!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關於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諮詢文件內對中國語文科的改革建議
//
(筆者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於六月底就中文科改革發表諮詢文件,本文為從中文教師角度回應諮詢文件的建議,純從教學角度出發,不含政治考慮。內容只求反映中文教學的概況,未能深入作論,萬望見諒。各位中文科同工請於 9 月 16 日前將相關意見,電郵至taskforce_cur@edb.gov.hk,向專責小組反映意見。)
敬啟者:
關於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諮詢文件內對中國語文科的改革建議
貴組在6月28日發表的檢討中小學課程諮詢文件中,就中學課程提出多項改革措施,當中建議中國語文科減少考核卷數,刪去聆聽及/或說話卷,指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以騰出課時學習中國文學和中華文化,或進行其他方面的學習。本人通讀整份諮詢文件後,認為相關建議實有商榷餘地,皆因未能顧及當今的教學趨勢和學習需要,作為前線中文科教師,本人將從五個角度分析當中弊處,盼 貴組可以重新思考當中利弊,共同為莘莘學子建立美好將來。
一、課程宗旨
自 1994 年香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設考起,考試評估模式雖然歷經多番變革,但是一直保留聆聽理解及說話能力兩卷,從未刪去,此因其價值一直深受語文教師和社會人士所深悉,更是中國語文課程中的重點教學範疇。
在課程發展議會於 2017 年頒布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下稱《課程指引》」)中,便列明閱讀、寫作、聆聽、說話等九個學習範疇,以作為中國語文教學的目標,故聆聽及說話兩種能力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現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便是由閱讀、寫作、綜合、說話四卷組成,正是以多元多向方式評估學生的語文能力,期望能對學生的語文素養作完整考核。課程宗旨一直亦是朝著這方向發展,祈使學生不同的語文能力齊頭並進,務求把知識融會貫通,而非割裂地學習。
然而,若 貴組貿然刪去聆聽及/或說話卷,難免釋出錯誤信息,令莘莘學子及廣大市民誤以為相關能力再非學習重點。同時,在 2017 年的《課程指引》中「發展重點建議」一項,仍明確表明「中四及以上:側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讀寫聽說能力及發展多元化語文能力」,明顯仍視聆聽及說話能力為教學重點,如今 貴組作出相關建議實有朝令夕改之嫌,令師生無所適從,更混淆公眾人士對中國語文教學的認知。
二、公開考試的「倒流效應」
早在1982年發表的《香港教育透視:國際顧問團報告書》中便指出,考試「支配(著)學生在課室裏的學習方式及內容」,香港學生的學習文化歷年來均是考試主導,視考試評估作為學習重點,縱然非理想的學習心態,卻是教學的現實需求。
考試評估本為課程的一部分,更是改善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因素。考評制度影響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取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善於利用公開考試的「倒流效應」(Washback effect),令學生正視相關能力的重要,使評估成為主導學習的因素。同時,通過有系統的評估,有效確立學習目標,對教學能產生正面的倒流效應,加強教學效能。故此,教育工作者在設計課程時,多引入公開考試內容,使評估回饋教學,令教學隨考評制度而調適,切合高中課程的教學需要。
在《諮詢文件》中,竟言:「中文既為大部分學生的母語,有必要檢視現行公開考試評核聆聽和說話能力的作用。」此為忽略了聆聽和說話能力考核的重要性,此與坊間所指平素生活即多運用說聽能力,不必另設試卷的意見相仿。然而,說聽能力的考核並非平素聊天交談的水平,學者在《香港中國語文課程新路向:學習與評估》一書早有論及:
「學生平日固然以口語與朋友、親人甚或媒體作大量的閒聊,然而,就不同的指定嚴肅課題內容,以認真的態度,有效地以口語方式發表個人意見、與人交流,卻不是不學而能的能力。」
聆聽理解和說話能力的考核,本是要求學生對課題作深入和嚴肅的理解和發表,是語文能力的輸入和輸出的重要過程。故語文教師本可善用「倒流效應」,讓學生學習使用適切的語言交流意見,使他們正視說聽能力的重要,並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而非流於閒聊的水平。如若貿然取消兩卷,學生會否減少掌握運用適切語言表達意見的機會,實可從中推知。再者,如指擔心較內向考生未必在小組討論中盡顯所長,大可依高級程度考試的模式,改為考核個人短講,而非一刀切取消兩卷,此實無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