佢呢個時間趁敵軍未完全合圍,強退未必全軍覆沒。
只係吉林崖以及界凡城太吸引杜松,而且,佢收到既情報係敵軍不多,界凡城最多就係民工。
拿下左佢就係首功,佢亦沒有想過薩爾滸大營會被後金強行攻破,結果佢一步一步跳入伏擊圈,由可進可退變成只能強攻,再變成等死。
合路進擊最麻煩在於要百分百保護自己的補給線,且四總兵互不統屬。
後來洪承疇統八總兵解錦州之圍,進軍至松山被包圍,皇太極放棄直接決戰,分兵包圍斷明軍後路,塔山被襲,明軍糧道被斷,洪承疇令分批突圍,八總兵卻有人私自逃跑,結果全軍大亂。
楊鎬如果肯合軍進擊,必然要確保補給線無事,佢不敢保證,就必然不敢。本來,馬林杜松互相呼應攻界凡城,劉鋌強襲敵軍後路,本來可以萬無一失,唔會被斷補給線。
但事實卻是杜松先進,打破全盤戰局。且努爾哈赤掌控住明軍的行軍路線同時間,楊鎬決定進軍的決定本來係好倉促,要派探子監視再回報再推算係無可能咁快咁準確。
到底係朝鮮出賣明廷定明廷有內奸,真係無人知。
不過再講就離題,巴打們有興趣可以自己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