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重心長】投資新手或者唔想再做傻散嘅入一入嚟(6)

470 回覆
16 Like 4 Dislike
2025-01-23 08:25:15
澳門更快
2025-01-23 08:42:02
馬會再快啲
2025-01-23 09:04:59
2025-01-23 09:42:12
要知道成個 market其實都只係靠1.X%嘅個股carry住個回報,其他股票都係<=短期國債,你自己揀股票根本好難揀中嗰1.X%股票。所以你要做嘅嘢就係移除個賭錢性質嘅idiosyncratic risk,移除方法就係分散投資,買得越多股票越好,盡量包到嗰1.X%股票,所以嗰啲咩QQQ,VOO得幾百隻股票根本就唔夠,要買就VT / (VTI + VXUS),有成千上萬隻股票。(詳情請睇 [指數化投資](https://www.notion.so/20d13c225ac24bf29006a52e60781a3b?pvs=21) )

集中一個 sector 嘅etf例如SMH, QQQ都係垃圾,一嚟唔夠分散,二嚟改變世界嘅創新科技通常反而係爛股票嚟(計長揸嘅話)。記住買股票唔係買啲係人都知有前景嘅嘢,咁樣個股價已經priced in咗,係要買啲大家都以為冇前景嘅嘢(當然實際係好難揀,所以先要買ETF)。


要買齊市場所有資產非常困難,交易成本會太高。羅倫斯.費雪(Lawrence Fisher)和詹姆斯.羅利(James H Lorie)1970年發表的文章探討投資組合中股票數量增加對投資組合風險的影響,也就是衡量報酬率波動率下降的效果。

他們發現隨機選取一個包含三十二檔股票的投資組合,與整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相比,已經可以將風險減少大約95%。所以只要在投資組合放入五十至一百檔以上的資產或股票,僅存的大概就是無法分散的系統風險。一般市場指數型ETF幾乎都會有五十檔以上的資產,這時候的投資組合就已經非常有效率,再加入更多資產可以分散的風險十分有限。

這也就是為什麼從1993年美國第一檔市場投資組合ETF標準普爾500ETF(交易所代碼:SPY)上市之後,就一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ETF,市場指數型的投資組合也迅速成為美國市場主流。

從學理來說,SPY是非常接近市場投資組合的ETF,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台灣市場第一檔大盤指數型ETF「台灣50指數ETF」(0050)2003年上市之後,也一直是台灣市值最大的指數型ETF。掛牌二十年累積總報酬率約550%,換算年平均報酬率是9.8%。買進之後不需要費心分析操作,只要時間過去就自然可以達成這樣的績效,是省時省力的投資方法。


紅色節錄自你篇文
綠色節錄自《持續買進》-周冠男
2025-01-23 10:03:54
2025-01-23 10:05:21
2025-01-23 10:19:43
2025-01-23 10:24:22
2025-01-23 10:31:20
如果只計股票數量嚟計分散程度嘅話,的確一百隻已經好接近 all market,但唔代表QQQ有一百隻=分散,因為QQQ全部都係 large cap growth同集中tech,但啲research隨機抽選就應該大部分都係 small/mid cap同唔會集中 sector,所以你冇得就咁比較

第二就係冇人講過一定要淨係買股票
2025-01-23 10:34:21
救人po推
2025-01-23 10:38:28
2025-01-23 10:51:02
樓上幾層就係討論緊點利用margin去大膽得黎又相對穩陣

不過可能要唔少時間消化
2025-01-23 10:53:07
大膽d唔代表賺多啲
2025-01-23 11:02:58
長期投資最需要克服的是人類遺傳下來的恐懼心態,每當市場出現風吹草動,總有末世論者要你趕快離開市場,但市場每次大幅修正後,都一路繼續往上漲。例如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石油危機、兩伊戰爭、網路泡沫和次貸危機等,市場歷經衝擊後,最終都會強力反彈。

長期投資最難以克服的心魔,便是一般人都會將注意力放在微小的損失機率上,生怕賠錢。這符合展望理論說的,損失帶來的痛苦程度是獲利帶來的快樂程度的2~2.5倍。沒人怕賺錢,但大家都非常怕賠錢,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這使得許多人因為過度在意短期波動,將大部分資產放在無風險的定存,而錯失獲取市場長期豐厚報酬的機會。

不想承擔風險,又怎會獲得高報酬呢?這完全違反財務學基本原理的思維。

節錄自《長期買進》-周冠男
2025-01-23 11:31:12
分散風險不是投資愈多愈好

根據理論,市場投資組合就是有效率的投資組合,你會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與整體市場相關性愈高愈好。

我以最分散的MSCI全球市場指數型ETF「VT」為例,S&P500指數型ETF「SPY」與VT的相關性高達95.11%,而在美國掛牌的台灣市場指數型ETF「EWT」與VT及SPY的相關性各為78.07%與75.04%。

這些都已經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再另外加入其他ETF的增額分散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只要適當配置在VT、SPY(或VOO)就好,簡單又省心、省力,且容易執行。

學術研究指出,在整體世界經濟愈來愈全球化的狀況之下,只要在本地做到風險分散,就能同時達到全球風險分散。不要光看廣泛指數型ETF的組成成分中某個股票比例特別高,就否定它的分散風險效果,這是錯誤觀念,應該要看這個ETF是否能真正模擬市場指數的報酬。

節錄自《長期買進》-周冠男
2025-01-23 11:34:59
2025-01-23 11:39:59
高風險≠高回報,高系統性風險先等於高回報
2025-01-23 11:42:59
利申1.8x leverage
有140% 係equity

但講真未夠1-2球都唔洗咁驚要deleverage
除非你多過2.5x
2025-01-23 11:44:47
所以我喺條link入面用嘅asset 互相 correlation咪咁低,同埋呢個世界唔係淨係得 market factor, 本書淨係講Market fator係想大家易啲明啫

2025-01-23 11:45:39
你唔係用futures 咩,我用孖展怕爆倉
2025-01-23 11:47:22
2025-01-23 11:48:53
2025-01-23 11:51:50
香港嘅“本地”分佈太偏
2025-01-23 11:56:07
2025-01-23 13:56:20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