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日環遊美國之終於到東岸!

171 回覆
176 Like 10 Dislike
2023-05-29 23:52:45
走馬看花
吃過飯,跟著 Jake 在唐人街的社區逛了一回,之後到了海邊看夕陽下的自由神像。

本來這次旅程打算乘船到自由神像和旁邊的 Ellis Island 一遊,但最後還是不夠時間,唯有到海邊望望女神像過癮。

這次到紐約實在有點匆忙,很多地方都只是走馬看花,只能看個大概。不過如果要深入探索紐約這個城市,相信花半年也不夠!


公園裡的聚賭老人家



唐人街附近的海邊


在海邊遠遠的眺望自由神像


千帆過盡


海邊夕陽
2023-05-30 03:59:01
留名繼續支持
巴打文筆好好,睇一次就好似親歷其境咁
星夜我都好鍾意,Vincent 首歌簡直畫龍點晴
2023-05-30 10:30:35
Thanks
喺原作前面聽 starry starry night 確實係一個難得體驗 (雖然有啲矯情 )
巴打最近有去旅行嗎?我見你都有寫遊記
2023-05-30 17:36:58
都有去既

來緊都想去個短線
2023-05-30 19:43:39
我最近都去咗日本,而家寫緊
2023-05-31 00:08:38
Day 65:布魯克林尋找文青

尋找文青

在紐約市區的最後一天,我來到布魯克林 Brooklyn。

紐約市共有五個行政區 borough,人們通常比較熟悉的是曼克頓,而布魯克林則住著紐約最多的文青 hipster,所以今天特地來見識一下。

不過可能因為 hipster 的聚腳點都比較隱蔽,所以今天看到的文藝氣息不多。想想也是,就像如果我只是在深水埗/觀塘的街上漫步,又能看到什麼?


布魯克林



努力尋找書店和文創空間

海港日落
今天來布魯克林的最大收穫,反而是能夠從海港的另一邊看到曼克頓,景致可以和維港相媲美。而且曼克頓兩面臨海,所以便像有兩處維港的規模,十分厲害。

從布魯克林有三道跨海大橋連接到曼克頓,三條都可以行人,我便選擇了從曼克頓橋經過。

從布魯克林的一邊,可以分別從岸上、渡輪和大橋上看到紐約的景貌,而且三處感覺各有不同。

從岸邊可以看到曼克頓的全貌,看到高樓大廈的剪影;從渡輪上可以動態的從北至南“橫掃”海港,而且跨過橋底;從大橋上慢慢行走,則能看到曼克頓的街景市貌隨著腳步展開。

而我的紐約市區之旅,也在橋上的日落輝映下緩緩謝幕。


從岸邊看曼克頓


渡輪上的曼克頓


走到橋上



橋上日落。對面是布魯克林橋




紐約其中一個最迷人的景致,是結合了不同風格的建築而不感違和,簡直是建築師的天堂。這特點在橋上一覽無遺
2023-05-31 00:47:35
“畫地自限”
這次在紐約,行程雖然匆忙,但也讓我幾乎完成當初所定下的目標,所以感覺反而挺為振奮。

而且這也帶來一點啟示。紐約就像這個世界的縮影-- 我們無法走遍紐約,就像無法走遍全世界,或體驗全世界所有事物。

但如果我們劃下界限,規定好自己的目標,反而更易達成,而且感覺更為滿足。如果目標達成了,我們便繼續將界限放大,定下更遠的目標。

如此一步一步來,我們的生活反而能過得滿足而充實,總比看著茫茫世界,感到漫無頭緒要好得多。這也算是這次旅行的一點小啟示吧?
2023-05-31 23:29:50
Day 66:市郊豪邸



來到市郊

告別紐約市,昨天傍晚我搭火車來到新澤西州親戚的家。新澤西州 New Jersey 屬於紐約的市郊 suburbs,住了不少紐約的上班族。

自從汽車在上世紀發明以來,有很多城市人逃離髒亂的市中心到郊區居住,這種市郊化 suburbanization 的情況在不少美國大城市都可以見到。

聽聞現在住在市郊的美國人,比住在城市的還多。所以今天來到紐約市郊,可說是補完了我這次美國旅程中未曾體驗過的一面。



城市和市郊

清幽社區
在市郊,感覺確實與城市大為不同-- 市郊的規劃大多為一個個小型社區,人人都住在好似豪宅般的大屋裡。而且市郊的街道井井有條,清清靜靜,與雜亂繁鬧的市區形成巨大反差。

剛好最近是紅葉季節,周圍的景色美得像明信片一般。我看著落葉從樹上如同櫻花般緩緩飄下,心中感到無比靜謐。



市郊風情


緩緩飄落的黃葉

富豪享受
走進親戚的豪宅,內部的配置簡直就是我童年時的夢想-- 樓高兩層的大宅,寬廣有著火爐的大廳,設置音響設備的地庫,有著鞦韆椅的後院……而這種富豪級的享受其實很多美國的中產階級都能夠享受,真是令人說不出話來。

不過長大後的自己也知道,其實物質條件我們很快便會習慣,所以更重要的還是和誰一起住,以及有沒有很多機會和其他人連結,或者自由去做自己喜愛的事?

不過到過市郊,我也知道心中有個角落,已經永遠連繫到那片紅葉去了。


與我親戚風格相似的大宅
2023-06-01 19:40:51
繼續支持
嚟緊會去兩星期美國
參考下行程
2023-06-01 23:04:05
haha thanks
巴打會去邊?
2023-06-01 23:23:35
Ny LA LV SF
最想留耐少少LA
之前去過好鍾意個度
天氣好 又休閒
2023-06-01 23:43:19
好掛住 LA 海邊
2023-06-01 23:48:43
Day 67:偉大城市


灰蒙蒙的紐約

回到紅塵
從清靜的市郊回到紐約市區,看著灰蒙蒙的天空籠罩著同樣灰黑色的大廈,一時間竟有點失神,好像從仙境回到紅塵。


回到紅塵

光輝奪目
不過這次來紐約,還是旅程中一個最美好的體驗。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每個時期,世界總有些城市特別偉大,特別耀眼,例如公元前後的羅馬、七世紀的長安、中世紀的巴格達、十九世紀的倫敦……

這些城市的共通之處,除了是當時人類文明最繁盛的地方,也通常有著兼容並包,多元開放的特質。

唯有兼容並包,她們才能廣納世上人才;唯有多元開放,她們才能令文明攀升到新的高點。

而隨著文明西移,現在世上最精彩奪目的城市,正正是美國紐約。能夠親眼見證紐約的繁盛和活力,是我的榮幸。


歷史裡的偉大城市

副作用
不過來紐約有個副作用。

正因為她太過精彩,結果之後餘下幾個星期的美國之旅,都變了此程的餘波 anticlimax。

我去到每個地方,無論是芝加哥的摩天大廈,還是波特蘭的文青社區,都感覺好像比不上紐約似的。不過不要緊,下次再來吧。
2023-06-02 06:30:19
法拉盛除咗華人之外都係韓國人嘅聚居地
2023-06-02 06:34:48
2星期會唔會太趕
2023-06-02 09:47:47
但打工仔冇辦法
主要玩LA LV 其他留幾日算
2023-06-02 10:02:56
LV除咗賭仲有咩玩
2023-06-02 11:42:32
係呀,好似係韓國人住先
2023-06-02 11:43:05
會去 national park 嗎?
2023-06-02 14:23:55
實際未plan
睇埋你個行程再諗
2023-06-02 14:45:51
個人覺得大峽谷更值得去
羚羊峽谷就影相靚
2023-06-02 16:54:59
我去過啦
今次再去主要想感受多啲LA
2023-06-03 19:10:55
願死者安息 ……

Day 68:來到波士頓



應許之地
離開紐約,今天來到波士頓,也是這次旅程在美國東岸的最後一站。

美國東岸的城市大多富有歷史文化,波士頓也不例外。美國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在波士頓周圍發生。

波士頓位處麻省 Massachusetts,傳統上是清教徒的居住地,也是美國東北新英格蘭地區 New England 的首府。

當年清教徒為了逃避英國政府的迫害,也為了尋找新的“應許之地”,便遠渡重洋來到新英格蘭地區定居。

清教徒是一班很有理想的人,他們在渡海途中訂立《五月花公約》,承諾為了捍衛彼此利益而建立政府,公約亦成為法治政府的基礎,比美國憲法的制定還早了一百五十年。





波士頓港
2023-06-03 19:12:04
革命大本營
由於清教徒的理想主義性格,新英格蘭人往往比較激進,在建立殖民地後數十年便曾發生獵巫事件。同樣的性格,也令此地成為美國革命的重心,也是當時英國重點針對的對象。

在革命前夕,波士頓人為了抗議英國將茶葉專賣而將進口茶葉傾倒海上,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在獨立戰爭期間,英軍也是在麻省登陸,並在波士頓附近的萊辛頓 Lexington 打響了戰爭的第一槍。

直到如今,波士頓仍然保持當年清教徒所提倡,典雅而井井有條的樣貌,和之前的紐約或費城形成鮮明對比。而清教徒的理想主義性格,也早已融入美國人的性格之中。



波士頓的古典建築



小意大利;終於吃到正宗的意大利甜品 Cannoli,中間新鮮注入的忌廉十分香甜



下午來到波士頓茶黨博物館,透過角色扮演重現波士頓傾茶事件


每個訪客都有個角色,而且要參與討論;不過職員可能見我是外國人,分派給我的角色是個一開始便死掉,不需要說話的人
2023-06-05 22:36:25
Day 69:頂級學府



波士頓除了是歷史名城,也是教育之都,有不少外國人在此留學。

波士頓最出名的學府,大概就是旁邊劍橋市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書院 MIT,今天便在這兩間大學散步。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第一間大學,早年以培養神職人員為目標,到後來才逐漸轉型為一間綜合型研究大學。

學校和企業類似,往往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名聞遐邇的哈佛也因而成為獲得資助額最多的學校之一。

今天有人問帶領導賞團的哈佛學生,哈佛與其他大學有何不同?她回答,其他課程或許分別不大,但她作為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他們很容易便能獲得校方資助。很多時候學生想舉辦活動,校方往往會真金白銀支持,這令學生更願意放膽的嘗試。


學生導賞員,主修神經科學


舊圖書館


哈佛的紀念教堂


哈佛圖書館


圖書館外有中文石碑,由胡適所寫,慶祝哈佛建校三百週年


圖書館以一個哈佛舊生命名。該舊生在鐵達尼號船難中喪生,他的母親便捐款紀念,並要求將兒子的書房在圖書館內完璧重現

自慚形穢
雖然今天只是走馬看花,但在哈佛和 MIT 的校園轉悠,看著學生自信的神情和腳步,我會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覺得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覺得這裡的學生將來可以改變世界。

不知道將來有沒有機會在這些頂級學府旁聽一二?



波士頓位置偏北;來到 MIT 校園時間尚早,但天色已經入黑


劍橋河邊的清冷月光,映照著波士頓市中心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