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日環遊美國之終於到東岸!

171 回覆
176 Like 10 Dislike
2023-05-16 00:28:24
Ching 放假通常有咩做?
2023-05-16 01:03:26
其實無咩野做
多數搵朋友一齊煮下飯飲下野咁
勝在有車 所以得閒得濟會揸幾個鐘去啲小鎮行下
2023-05-16 20:35:02
附近 Virginia 小鎮?
都幾好奇美國人平時放假有咩做
2023-05-16 20:40:31
Day 54:Smithsonian 博物館

好像為了補回昨天的怠惰,今天一連去了五個博物館。當然,要一天到訪這麼多博物館,難免有點走馬看花;但這一天的經驗也有特別之處,讓我細細道來。


印第安人博物館

印第安人博物館
我第一個到訪的,是印第安人博物館,裡面詳細介紹了印第安人一路以來的遭遇。

就如昨天所到的黑人博物館一樣,黑人和印第安人一直以來被視為美國人兩大原罪,因為兩者都飽受剝削,以至被大舉殘殺。

我以前對於土著的感覺一直有點矛盾-- 一方面很同情他們當年的慘況,一方面又覺得現在美國人對他們的肯定又有點過火。

但現在漸漸明白,美國人承認土著的地位,除了因為良心上過意不去外,美國作為世界警察/領袖,自然要填補這個道德上的漏洞,才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指引”其他國家。



我很喜歡看博物館的留言板,看看本地人在參觀過後有何想法

亞非藝術
在印第安人博物館以後,是相鄰的亞洲和非洲藝術博物館,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

話說我先去亞洲藝術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平時常見的佛像、雕塑、山水屏風之類。我記得當時我本來有點疲累,但在參觀過後卻像被藝術“滋潤”了心靈一般,腳步也變得更輕。

不過穿過隧道來到非洲藝術博物館,卻帶來這天最大的衝擊-- 看著眼前齜牙咧嘴的獸皮面具,目無表情的木刻雕像,實在很難將它們和“美”這個概念連接起來。

這也不禁令我反思,究竟何謂美,何謂醜?如果我自小生長在非洲,我會覺得眼前這些面具美麗動人嗎?



東亞/南亞的藝術品是我熟悉的,也能潤澤心靈



非洲的藝術品則是我陌生,不懂欣賞,甚至感到毛骨悚然
2023-05-16 22:42:13
Smithsonian 城堡
在亞非藝術館的旁邊有一座城堡,到訪的人數相對較少,但它卻是一眾博物館的起源地。

話說美國在立國初期被歐洲視為文明的試驗場,有一個從未到過美國的科學愛好者 James Smithson 便留下遺言,將價值十萬金幣的遺產全數捐給美國,以作為“知識傳播之用 for the increase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當時美國人也摸不著頭腦,到底何謂“知識傳播”,結果經國會辯論,決定成立一系列包括博物館、實驗室、圖書館的機構。眼前的城堡,便是當時機構的總部。

經過多年發展,博物館規模漸大,便成為今天國家廣場上的博物館群。美國人也很有良心,不但維持將這個系統命名為 Smithsonian Museums,還將 James Smithson 的骨灰運來美國-- 這個他嚮往已久,卻從未踏足的地方。


James Smithson


Smithsonian 城堡

自然史博物館
參觀過 Smithsonian 城堡,由於博物館大都很早關門的關係,我便匆匆來到對面的自然史博物館。

這是美國其中一個規模最宏大的博物館,本來一天也未必能夠完全參觀;幸好我十年前來過,所以這次只是快速的到處走一下,“探望”過名聞遐邇的希望鑽石,便 call it a day 了。


自然史博物館


希望鑽石


七彩繽紛的各種寶石
2023-05-18 00:25:49
Day 54:國會、國會圖書館

這次到華盛頓,本來打算三個政府分支(司法、立法、行政)都看看,誰不知最高法院近期不開放,白宮又無從參觀(本來可以經大使館預約,但最近也停止了),唯有只是到鄰近的訪客中心,再越過國家廣場到盡頭的國會山莊。


早上的車子被紅葉點綴,模樣十分有趣


白宮訪客中心

國會圖書館
在參觀國會前,首先到了對面的國會圖書館。由於以前法例規定每本在美國出版的書都要送副本到國會圖書館的關係,圖書館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億五千萬本藏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


國會圖書館

不過諷刺的是,由於圖書館守衛嚴密,所以普通到訪者連一本圖書也看不到,唯有對著偌大的閱讀室望洋興歎。

國會圖書館閱讀室不但裝飾華麗,而且也繪有來自不同文化的畫像,代表美國的根源來自世界不同文明,例如古希臘哲學、古羅馬法律、英國大憲章、法國啟蒙精神等等。

早期的美國人以這些文明的繼承者自居,但感覺上現今的美國人很多都遺忘了這個根,文化反而有時顯得淺薄空洞。


華麗的內部裝潢


國會閱讀室,不過只能遠觀


圖書館的收藏品:內戰英雄,第18任美國總統格蘭特將軍曾經在卸任後環遊世界,沿途繪下有趣的造型。恰巧當時世界英才輩出,格蘭特曾與卑斯麥、李鴻章等會面,真令人嚮往



照亮圖書館的女神

國會山莊
走出國會圖書館,來到國會大廈。雖然有導賞,但其實普通訪客也無法參觀國會內部,只能到訪那拱頂之下的大廳,或者一些比較裝飾性的地方。不過怎樣也好,總算讓我走進了美國政府的其中一環,算是到此一遊。


國會大廳宏偉的拱頂


國會大廈有座肖像廳,每個州份提供代表偉人肖像兩個。
不過重點可能是,在一百個肖像中,只有一個是女性……

離開國會,順道遊覽一下國家畫廊。不過這天時間更晚,所以只是行色匆匆,看一下最精彩的名畫就走了。


國家畫廊著名的墨丘利大廳
2023-05-18 20:48:50
支持樓主
好鍾意睇你用了解當地文化嘅切入點去遊歷
繼續寫唔好爛尾!
2023-05-19 00:54:16
謝謝你 D
本來有啲灰心,覺得好似寫咁多字都無人睇,不過而家又多番啲動力
2023-05-19 00:58:39
Day 56:離開華盛頓

Smithsonian 動物園
來到在華盛頓的最後一天,本來還有很多地方未去,但最後還是選擇去了 Smithsonian 動物園。

可能是因為想看熊貓,也可能動物園和其他 Smithsonian 博物館一樣也是免費入場,實在太吸引了!



早上先穿過“流浪者公園”

華盛頓的動物園雖然不算大,但還是頗為吸引,尤其有著不少北美洲本土的動物,補完了我的“動物圖鑒”中空白的一頁。

下午太陽出來,秋葉五彩斑斕,更是美不勝收。



北美水牛以前幾乎遍佈整個大陸,但在白人大量獵殺下現在只能夠人工養殖,連野生的水牛也沒有,真令人感覺悲哀


河狸 beaver 也曾因為十九世紀的皮帽熱潮而被人大量獵殺,幸好現在還有不少野生的河狸


酣睡的老虎好像和落葉融為一體



下午陽光出來,滿園生輝



可愛的熊貓;下圖是一對母子,很少見呢

離開華盛頓
下午回到活像片場的聯合車站,準備出發往費城。

這次在華盛頓,雖然逗留的時間比較長,但我的感覺卻一般般,而且也覺得人們好像比較冷漠,對人愛理不理的。

可能這也是大城市的特徵吧,而且人們習慣了面對“國家級”場面,對一般遊客便沒有那麼熱情了。


趁有空寫了一陣明信片。這兩張恰成一對


火車站外的哥倫布紀念碑
2023-05-19 01:29:14
我一得閒就會入post睇
2023-05-20 00:29:57
Day 56 別記:讀《華盛頓傳》

離開華盛頓,就係呢程最精彩既三個城市-- 費城、紐約、波士頓。

不過係出發之前,今晚會先 po 左之前睇《華盛頓傳》既筆記。透過了解華盛頓既事跡,或者我地可以更加明白美國開國先賢 Founding Fathers 既心態,甚至以上三個城市既背景。

不過篇文我睇番都覺得好長,所以如果無興趣就聽日再黎過啦

========以下開始正文========

陌生的華盛頓
華盛頓給人的形象一向比較單薄。

他就像個紀念碑般,受人們敬仰,卻對他的故事和性格相對陌生。這不但是由於史料的缺乏,更是華盛頓有意為之的結果。

所以這次看的傳記便嘗試尋根究底,從華盛頓的少年時代開始,更立體的研究他的性格,了解他當時面對的困難,和他願意克服的原因。

看過這本書,我發現原來對華盛頓來說,要交出總統的權力倒不是他人生最困難的決定。


華盛頓的形象就像這個沒有文字,卻高聳入雲的紀念碑一般

少年時代
華盛頓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個莊園家庭。

由於不是家中長子,他從小便知道未來需要由自己爭取創造。於是他加入英國軍隊,與法軍、土著等爭戰多年。

在戰爭中由於幸運,也由於策略,他幾乎毫髮無傷,還造就了日後堅毅、重視現實的性格。


早年華盛頓(右邊騎馬者)

財富與名譽
在退伍後,華盛頓透過迎娶富有的寡婦,一躍成為弗吉尼亞州的首富,擁有大片莊園,過著貴族般的生活。

但可能因為少年時缺乏物質,華盛頓一直對累積土地甚為著緊;到他日後成為開國元勛,他仍然會為著土地擁有權與貧困的農民大起爭執,甚至鬧上法庭。

除了財富,華盛頓也十分重視名譽。早年的他為了爭取名聲,不惜偽造紀錄,誇大自己的戰績;在晚年為了保持歷史地位,他對自己的書信和演說多次修改,不希望留下丁點破綻。


貴族華盛頓

成就
但真正決定華盛頓一生際遇的,不是財富,不是名譽,而是責任感。

華盛頓一生最大的成就有三項-- 帶領美國打退英軍,贏得獨立戰爭;主持制憲會議(費城會議),將美國從邦聯轉化成聯邦;擔任第一任美國總統,將當時人心不一的十三個殖民地統合為一個國家。
2023-05-20 00:33:17
面對失敗
這三個成就驚人地不但是華盛頓個人,也是歷史的里程碑;但對華盛頓來說它們皆曾是艱難的決定。

在獨立戰爭開始時,華盛頓已經從軍隊退休十年,過著安穩逸樂的生活。雖然當時英軍對他的家產也有威脅,但如果他在戰爭中失敗,他將會一無所有,甚至身敗名裂。

但基於責任感和榮譽,他毅然擔當大陸軍統帥,從軍九年。在獨立戰爭中,華盛頓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有一點很突出的,就是他善於面對失敗,這是他早年在軍隊中已經擁有的特徵。

每個人都曾經面對失敗,但有些人潰敗如山倒,有些人卻能夠組織形勢,有序撤退,甚至開創新局面,華盛頓正是後者。

終於華盛頓打贏獨立戰爭,成為開國元勛,甚至國家第一人。當時華盛頓宣佈交出軍隊退役,因為他知道,透過交出兵權,他將得到最大的榮譽,成為後世代代傳頌的對象。


華盛頓過德拉瓦河

制定憲法
但歷史沒有這麼容易放過華盛頓。美國雖然獨立,但只是個鬆散的邦聯,大部分權力仍然掌握於各殖民地手裡。

轉眼間殖民地之間開始互相競爭,自相攻擊,而且邦聯會議一直沒有權力召集軍隊,或者徵收稅務;剛成立的合眾國面臨四分五裂的危機。

當時不少有識之士都發覺其中問題,便打算召開會議,修改邦聯條例,甚至訂立新的憲法。

華盛頓雖然對國家局勢也憂心忡忡,但當人們邀請他擔任制憲會議主席時,他猶豫了-- 以他當時處於神壇的地位,如果制憲會議最後被指違憲,或者沒有完滿結果,他作為會議主席將會責無旁貸,不得不從神壇墜落……

到底應該保留名譽,隔岸觀火,還是再次踏入泥潭?華盛頓最後選擇了後者。

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的出席,確保了會議的代表性;華盛頓一直在會議上沉默寡言(只發言兩次),卻確保了會議順利進行。

最後各州達成“偉大妥協” The Great Compromise,費城會議完滿結束,美國終於有了自己的憲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套成文憲法。


制憲會議中的華盛頓(台上右方)
2023-05-20 01:06:08
第一任總統
本來想再次完美退場的華盛頓發現,這次他已經沒法離開。

美國憲法規定設立中央政府和總統,而他正是眾望所歸的總統人選。已經五十七歲的華盛頓不情願的再次走上前線,但這次是走進風高浪急的政治鬥爭中。

當時雖然設立了總統,但各州代表其實對中央權力仍然抱有懷疑,美國憲法中限制總統權力的條款竟然比描述總統權力的為多。

華盛頓便透過幕僚的協助,制定種種先例,界定總統職責。他也透過遊走各地(以六十歲高齡走了三千公里),將四分五裂的殖民地透過他的個人魅力統合為一。

最終靠著華盛頓強大的權威,野心家和陰謀分子都不敢輕舉妄動,聯邦成功的度過最脆弱的出生階段。


總統華盛頓

退休
華盛頓全票連任了兩屆,之後如果他願意,其實他仍然可以繼續當總統,甚至當國王。

但心神皆疲的他這次鐵定了心要退休。不但因為他已經不再想當“囚徒”(他對總統一職的形容),而且越來越激烈的派系鬥爭也令華盛頓無所適從。最終他回到心愛的莊園,兩年後安詳去世。


華盛頓發表退休演說

面對權力
華盛頓並不是一個沒有缺點的人。他對財富、名譽以至權力都有著駭人的執著。

但靠著強大的自制力和責任感,他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點,成就偉大功業,甚至成為政治家的典範。

在華盛頓以後,幾乎再沒有一個開國元勛願意自願交出權力-- 拿破崙、列寧、卡斯特羅……但他們無法做到,不但因為權力欲特大,也可能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交出權力,大多不會有好下場。

歷史的選擇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華盛頓也是時勢的產物-- 歷史選擇了他帶領美國獨立,賦予他莫大的權威。

但同時,華盛頓也創造了歷史-- 如果沒有他主持制憲會議,擔任美國總統,奠下良好根基,很可能美國在立國初年已經四分五裂,現在的世界也不會一樣。
2023-05-22 23:00:09
Day 57:一個國家的誕生-- 費城獨立廳


費城獨立廳

獨立廳
來費城,首先來到獨立廳。

之前曾經抱怨過美國沒有太多歷史,而獨立廳正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方-- 在這裡簽訂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見證著世界上第一個立憲民主國家的誕生。

但為何美國人會選擇在費城聚集?這或許要由費城的歷史說起。

費城是賓夕凡尼亞州的首府,當初賓州建立,就是為了容納不同宗派,甚至不同信仰的人能在同一塊土地上自由生活。所以費城也是美國立國初期人口最為混雜,發展也最快的一個城市。

一個國家的誕生
正因為這些緣故,當英國人威脅要向美洲的殖民者收稅,甚至取締他們的權利時,各個殖民地代表便選擇在費城召開會議,商議對策。

而會議的結果,竟然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和一份影響至今的宣言,宣言中大聲宣告:“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證自明: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獨立廳鐘樓


自由鐘本來是市政廳的銅鐘,在美國宣佈獨立時鳴響,後來成為了美國人爭取自由的標誌。

生死狀
這份是第一份承認人類基本權利的宣言,但在當時只是一份生死狀。

在上面簽署的代表都知道,他們宣佈從中獨立的,是世界上擁有最強大軍隊的國家。如果他們輸掉獨立戰爭,這份宣言便是他們叛國的證據。

所以當時富蘭克林在會後便感歎,“我們要麼聚在一起,要麼分別吊死! We must all now hang together, or we will all surely hang separately.”


美國獨立宣言

制憲會議
幸好最後,美洲人在華盛頓的帶領下打贏獨立戰爭,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但在費城獨立廳的故事仍未完結。

原來獨立不夠十年,各個殖民地分歧嚴重,缺乏中央政府統籌財政軍事,合眾國頻臨四分五裂。終於各州代表決定在費城重新召開制憲會議,討論美國的地位和制度。

二百多年後,我來到保留完好的獨立廳,心中不禁想,當年各州代表重遊故地,不知會否感歎,兜兜轉轉,還是要回到同一個地方再造共和?


獨立廳到現在仍然保留原狀,後排中間便是富蘭克林的座位
2023-05-23 00:03:25
偉大妥協
制憲會議的難度並不比獨立的難度低,因為獨立會議要求與會者共抗外敵,制憲會議要處理的卻是內部矛盾。

當中最大的分歧,是大州要求一人一票,平等權利;小州卻擔心權利被剝奪,要求各州地位平等。

最後各州達成“偉大妥協 Great Compromise”,同意國會分成兩院,參議院每州兩票,眾議院則是按人口比例選出。

制憲會議同時起草了美國憲法,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憲法-- 二百年來,美國經過內憂外患,崛起衰退,但仍然是沿用著同一套憲法。


美國憲法

在制憲會議結束時,在座的元老富蘭克林向大家說,他凝視了主席椅背的太陽圖案很久,一直未能確定究竟那是一個初升旭日,還是快要下沉的夕陽。

但他如今很有信心,這正是日出的景象。正如他所說的,美國在隨後的日子真的成為了一個冉冉上升的太陽,至今仍然是世界強國。


椅背上的太陽(複製品)

另一個故事說,由於制憲會議閉門進行,所以大眾一直不知道各州代表在會議中在討論什麼。

終於在會議結束,富蘭克林離開會場時,有個中年婦女問他,你們開會的成果是什麼?年邁的富蘭克林回答:“一個共和國,如果你們能夠守住的話。A republic if you can keep it.”

富蘭克林
說到費城和獨立,不得不提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是美國國父中最資深的一位,在制憲會議舉行時已經八十一歲。

他的一生十分傳奇-- 年少時逃離波士頓的老家,隻身一人來到自由奔放的費城生活,到四十歲左右已經因為經營印刷事業而退休(也就是現在十分推崇的財富自由)。

不過在四十歲後,富蘭克林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他一面做實驗(最著名的是發現閃電的性質),一面活躍於賓州政界,在美國獨立後更擔任外交代表到法國與各國周旋,是唯一一個參與制定獨立宣言、巴黎條約和美國憲法的元老。

制憲會議中的偉大妥協,也是在他求同存異的精神下才得以成就。


富蘭克林故居


100美元上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的事跡和人生觀也影響了一代代的美國人。

在獨立廳附近的富蘭克林故居博物館,列出了富蘭克林的性格和成就:
Ardent and dutiful
Ambitious and rebellious
Motivated to improve
Curious and full of wonder
Strategic and persuasive

這些不也是美國人的性格嗎?


博物館店售賣的富蘭克林傳記,可見到他的不同面貌
2023-05-23 22:09:20
Day 58:漫遊費城



兼容並包
經過昨天動人心魄的歷史之旅,今天比較悠閒的在費城周圍遊蕩。

費城是我這旅程比較喜歡的美國城市。除了因為建城時的理念和歷史,也因為這裡的氣氛比較古典悠閒,而且文藝氣息頗為濃厚,有點像英國的城鎮。不過費城的感覺比較接地氣,和之後去的波士頓形成鮮明對比。

除此之外,費城還有各國美食,甚至有道地的唐人街和意大利市場。看來費城當初自豪的兼容並包精神,到現在仍然在大街小巷中流傳著。


我所住民居的客廳,可見生活品味



費城街景


意大利市場



道地的意大利糕餅店,令人食指大動


現在流行的芝士牛肉三明治 cheese steak 也是在費城發明。每次都是咬了一口才想起要拍照哈哈
2023-05-24 14:42:22
巴打你個遊記好高汁
有深度同時文筆流暢
好耐無試過睇遊記會逐隻字慢慢噒
2023-05-24 22:33:06
謝謝你啊
喺連登多字好似係死症,都諗緊有無其他平台可以寫
2023-05-24 23:52:51
Day 59:自由友愛之地



今天參加了一個導賞團,從本地人的角度看費城。昨天說過費城古典悠閒,但原來也曾經歷過一段艱辛日子。

費城以至賓州一向以重工業聞名,但在戰後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國的重工業漸漸衰落,費城也因此受到影響。

可能因為相關緣故,費城人一向給人粗魯冷漠的印象;但這幾天下來,我卻覺得這裡的人直率而友善,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各國美食,讓我頗為嚮往在這裡居住。

而且費城的樓價是美國大城市中其中一個最相宜的,這一點也很吸引我。不知以後和此地還有什麼機緣?


遙望費城市區


仿照香榭麗舍大道的富蘭克林大道;盡頭是藝術館


費城圖書館


草地上悠閒的人們


市政廳


共濟會大樓


在共濟會大樓外和“富蘭克林”合照


費城英文名為 Philadelphia,直譯為“弟兄友愛之地”;LOVE 雕塑也是此地很為流行的標誌


地鐵專心看書的流浪漢
2023-05-25 00:17:22
2023-05-25 00:41:40
下一站
2023-05-25 00:44:55
羨慕你有錢可以去咁耐旅行
2023-05-25 00:54:03
一出一入代價都好大
2023-05-25 01:02:22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