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論上係即買即可以做,但我就會建議等返半年以上會OK d,最理想就係過兩年先唔當early claim。因為最怕就係你買完之後即刻check check到有嘢,咁保險公司一定係會懷疑你係咪之前透過其他渠道知道咗有事先買保險,一定係會有調查小組。過咗兩年嘅好處就係過咗咁耐咩病應該都一早發咗,又或者話等唔到咁耐,咁就會冇咁嚴格賠償會快好多
2.咁呢個就牽涉兩個情況。第一個,如果係原計劃升級,你自己繼續買緊就會下年自動幫你升級咗,當然啦如果佢保費貴咗就會自動貴咗嘅。第二個情況,如果係佢出咗個新計劃,你仲係持有緊舊計劃,又真係有過病歷紀錄(賠償與否唔關事嘅,係病歷影響,就算你冇郁過份保險睇過醫院就有醫院記錄,隔離恒生保險post成日都撈亂呢個),咁就真係會影響你重新買一份新計劃嘅,咁呢個情況就唯有繼續留守原有嘅計劃。如果到時都係冇病冇痛嘅,咁就可以考慮轉換做一個新計劃,直到自己身體真係有個病歷其他保險公司冇得再買為止,因為呢個情況就等同重新買一份新嘅單,需要重新核保,咁過唔到就係過唔到,佢亦都有保證續保呢個條款唔需要擔心。
3.又係分開兩個講法。第一個你可以選擇買多一個普通嘅醫療保險,攞嚟應付個墊底費,情況就係先索償普通然後剩餘的再索償中高端醫療,咁就可以最大化減少你嘅自付費用,甚至乎墊底費方面係一分錢都唔需要自付。缺點就係如果你每年冇點用,都一樣係要交緊兩份保險錢,係會比較貴嘅。
第二個講法,揀得25,000墊底就應該要有可以承擔嘅心理。平時出事嘅話小病小痛咪自己應付,過咗呢個金額以上先開始考慮動用呢份保險,咁呢個先會做到分散大病負擔唔起嘅風險,而唔係小病小痛呢啲自己負擔到嘅都要轉嫁出去,性價比會高好多。同埋其實普通醫療嘅保費如果你慳返佢,其實幾年就等於返一個墊底費,正常人都係唔好彩極咪幾年入一次醫院,咁條數咪喺返度,而唔係需要每年喺度白交錢。二薦底費用係每一年去計,咁基本上只要第一單就已經俾咗25,000墊底,咁餘下一年都可以用到全數索償唔需要再比個墊底,呢個亦都係中高端醫療吸引嘅地方。
4.冇錯,同有公司醫療就用公司嗰份先係一樣,梗係用咗個價錢平啲嘅,咁貴啲嘅下年有折扣咁慳返嘅錢咪會多咗。但係正如我上面第三條咁講,公司醫療你唔需要自己負擔保費就梗係可以狂用,但如果個個人保險費用係出自你自己身上,你就要權限我上面講嘅白交錢呢個風險,係咪真係成日用得着同埋係咪有必要小病小痛都轉嫁出去,唔係自己慳返個保費儲埋有需要先動用呢?
5.呢啲位呢就爆硬嘅,咁所以一定係要用smm/ 有中高端醫療(墊底費保險)係後面食住,如果單純只係靠一份普通醫療加smm (只可以cover多出來費用嘅八成至九成,睇唔同公司計劃)你自己都需要負擔一定嘅自付費用,如果想索償多出嚟嘅點都係要用埋中高端先得。
希望答案幫到你,不過其實我應該上一兩個post都有咁講過,可以參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