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仔][歷史] 名言與其背後故事 (2)

99 回覆
46 Like 2 Dislike
2017-08-04 19:51:32
Hi,大家好

早幾個月喺講故台開post分享過三十則名言故事,今日再開post同大家分享 呢個post會由第三十一章開始,但每章都係獨立嘅故仔嚟,所以唔使刻意追post 隨心隨意隨緣即可

由於上個post近代史嘅篇幅佔比較多,所以呢個post會盡量平衡下古代同近代史,亦會盡量涉獵唔同國家、唔同範疇;至於文章內容就類似於上post,主要圍繞文史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而post入面出現嘅翻譯(包括上post)都係出自我手 所以譯得唔好請勿見怪

但係都係果句,希望大家唔好吝嗇你哋嘅正皮同留言,呢啲係我寫文嘅動力嚟

上post:
https://lihkg.com/thread/189313/page/1
[講故仔][歷史] 名言與其背後故事
2017-08-04 19:52:01
31.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此句出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寫主要人物王熙鳳一生嘅曲文《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世,終難定!」

《紅樓夢》入面嘅王熙鳳係典型嘅女強人,外表美艷、性情剛烈、為人聰穎、口才了得,不但處理家事井井有條;而且長袖善舞、巧言令色,擅用計謀平息紛爭、掃除阻礙。然而,王熙鳳則「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橫行霸道而眾叛親離、因家道中落而慘被拋棄;一生機關算盡,最終落得自食其果嘅下場。歷史上,唔少江山美人婀娜多姿、風華絕代,憑美貌、才智「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不過,當中唔少紅顏美人晚年都相當淒涼、慘淡收場。要數中國歷史上名符其實「傾國傾城」嘅女子,明末清初嘅名妓陳圓圓可謂當之無愧。其中,當代詩人吳梅村亦以陳圓圓一生作大綱寫詩《圓圓曲》,內容借古諷今、戲謔味道十足。

陳圓圓生於1624年,當時大明政權已經搖搖欲墜、日暮途窮;陳圓圓自小能歌善舞、知書識禮,加上貌美如花;喺亂世期間,色藝雙絕嘅陳圓圓喺戲班可謂一枝獨秀,但由於當時環境底下貞操唔值錢,陳圓圓縱有國色天香都只好以色事人。一日,當時嘅大官田弘遇眼見陳圓圓美麗動人,即刻使人將其獻畀皇帝崇禎;不過當時既有內憂(闖王李自成兵變)、又有外患(清兵在外地盤踞),崇禎唔希望因兒女私情而耽誤政事,就將陳圓圓打入冷宮,不久退還田府。後來,明朝將軍吳三桂喺田府相遇陳圓圓,驚為天人;田弘遇亦成人之美(拍馬屁),將陳圓圓讓予吳三桂,成其妾侍。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
  許將戚裏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裏,圓圓小字嬌羅綺。
  夢向夫差苑裏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圓圓曲》吳梅村


.陳圓圓畫像。
2017-08-04 19:52:27
1644年1月,闖王李自成喺西安稱王,建立「大順」;同年4月,李自成率五十萬大兵,劍指北京;崇禎急命身處關外嘅吳三桂班師回朝死守北京。不過,李自成軍隊兵貴神速、勢如破竹,喺吳三桂仲未趕到北京之前;於4月25日李自成就攻陷北京,崇禎自縊而亡,結束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嘅統治;與此同時,李自成手下劉宗敏進京後亦將陳圓圓擄去。眼見皇帝已死,自己又手執一師精兵;吳三桂立即揮軍退回山海關,伺機而動。

對外有清兵、對內有闖王,吳三桂知道自己並非雙方嘅對手,佢嘅目的只係希望手執籌碼,去換取最大嘅利益。一開始,由於李自成以其家人作為人質,吳三桂只好同意受降大順;然而喺返京途中,當吳三桂得知連愛妾陳圓圓都落入李自成手中時,一時怒不可遏、憤然棄降,帶兵折返山海關。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毀約,即刻派兵進攻山海關,討伐吳三桂。吳三桂初頭大敗,只好向清軍大將多爾袞求救;正當李自成自以為大獲全勝之際,四方八面突然湧嚟大批清兵。喺清兵同吳三桂合流之下,於「一片石之戰」中大敗李自成軍隊,逼其倉皇撤退回京。然而,清兵亦已逼近京師,自知氣數已盡嘅李自成一怒之下將吳三桂一家統統殺害;呢個時侯,陳圓圓喺生死關頭,試圖說服李自成:「假如你將我殺害,吳三桂必定追你到天腳底,倒不如放我一馬。」李自成聽罷就真係放過陳圓圓,帶殘兵脫逃。未幾,清兵入京正式建政;吳三桂與紅顏知己陳圓圓重圓之餘,更獲封為平西王,名成利就。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圓圓曲》吳梅村


.「闖王」李自成雕像。

輾轉流落於戲班、皇宮、田家、李自成,陳圓圓一生可謂「一雙玉臂千人枕」;正當佢以為能夠投靠一戶好人家、「飛上枝頭變鳳凰」之際,原來吳三桂亦係一個負心漢,昔日「寧要美人,不要家人」嘅吳三桂,好快就拋棄咗陳圓圓另覓新歡;自此以後,陳圓圓就鬱鬱不得終日。後來,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下令削藩;吳三桂不甘利益受損,聯同兩位藩王起兵造反,史稱「三藩之亂」;但起事連番遭逢挫敗,吳三桂更喺戰亂中期病逝;事變不久就被清廷所平定。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圓圓曲》吳梅村


.平西王吳三桂。《圓圓曲》稱吳三桂年青時英明神武、俊俏非常;「白晢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

吳梅村喺《圓圓曲》借因寵愛西施而亡國嘅吳王夫差,去諷刺當時仍然不可一世嘅吳三桂。詩中末段:「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寫吳王夫差昔日溺寵西施,建館娃宮金屋藏嬌,朝夕相對仍猶有不足;但今日事過境遷,宮中小徑已佈滿塵埃、輝煌宮殿亦已人去樓空;直指吳三桂「一剎那光輝唔代表永恆」。豈料吳梅村果然一語成讖:吳三桂昔日手握籌碼,放清兵入關以為能夠平步青雲,結果貪得無厭作反清廷,起事不果連累孫兒吳世璠自殺收場;陳圓圓晚年坎坷、獨守空房,後來更因戰亂而下落成謎。時來運到、一朝得志就意氣風發,隨時朝不保晚。
2017-08-04 19:56:38
正皮 LM
2017-08-04 21:08:02
夜D再出一篇
2017-08-04 22:38:58
2017-08-04 23:02:41
lm
2017-08-04 23:44:43
32. 「諸行無常,盛者必衰。」

此句摘錄自日本古籍《平家物語》開頭一首點題詩。《平家物語》於十三世紀成書,記載日本於「平安時代」末年日本氏族「平氏」同「源氏」兩大勢力之間嘅政權鬥爭。

原文:
「祇園精舎の鐘の声
 諸行無常の響きあり
 娑羅双樹の花の色
 盛者必衰の理を顕す
 驕れる人も久しからず
 唯春の夜の夢の如し
 猛き者も終には亡びぬ
 偏に風の前の塵に同じ」

譯文:
「祇園精舍之鐘聲,
 包含諸行無常之迴響;
 娑羅雙樹之花色,
 彰顯盛者必衰之天理。
 驕恣者不得長久,
 猶如春天午夜之酣夢;
 跋扈者終將湮滅,
 仿似凜烈風中之塵埃。」


.位於印度嘅祇園精舍,為當年釋迦牟尼傳法之場所;堪稱佛教之根源地。


.位於日本兵庫縣之娑羅雙樹,乃佛教聖樹之一。傳說釋迦牟尼於古印度拘尸那揭羅(Kuśinagara)城外之娑羅雙樹下涅槃時;整個樹林花色變白、猶如白鶴降世。

「諸行無常」、「盛者必衰」皆為佛教用語。「諸行無常」為佛教三法印之一,指世事萬變、滄海桑田、人生無常;「盛者必衰」則指再強橫嘅勢力最終都逃唔過衰落嘅命運。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堪稱為日本文化之根源;因時任日本天皇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今京都)而得名。依據日本文化,日本天皇會為當時嘅名門望族「賜姓」,即所謂「氏族」;至於喺平安時代末年,「平氏」同「源氏」則為當時兩大勢力。

1156年,時任天皇鳥羽天皇駕崩導致權力懸空,結果引嚟兩子顯仁、雅仁衝突;顥仁首先繼位,是為崇德天皇;雅仁後來依仗其支持者:源氏家族嘅源義朝、同平氏家族嘅平清盛出兵討伐崇德天皇,並成功取而代之,繼位是為後白河天皇;至於崇德天皇則被流放讚岐。後世稱是次動亂為「保元之亂」。

去到1159年,因「保元之亂」立功嘅源義朝同平清盛分別獲封獎賞,但源義潮不滿後白河天皇厚此薄彼、偏袒平氏;「一出不能藏二虎」,故起兵挾持當時已遜位嘅後白河天皇及時任天皇、後白河天皇之子二條天皇守仁,發動政變。平清盛得悉此事後馬上出兵戡亂,結果大敗源義朝軍隊。平清盛軍隊除咗喺戰事中殺死源義朝之外,平清盛更下令將源氏加以驅逐、削弱,源義朝三子源賴朝亦被流放伊豆國;事件史稱「平治之亂」。


.描繪「平治之亂」之畫像;「平治之亂」開啟平源兩氏往後之鬥爭。

擊敗源氏嘅平清盛,風頭一時無兩;即使二條天皇復位,聲望、權力都不及平清盛。勢力高於一國之君嘅平清盛,漸漸變得躊躇滿志、專橫跋扈;直到1165年二條天皇因重病去世、尚在襁褓嘅皇子順仁喺一歲時繼位,是為六條天皇後,平清盛就更加有恃無恐,喺1167年躍升為太政大臣(類似宰相,負責輔佐天皇),可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原本早已遜位於後代、身為太上天皇嘅後白河天皇,立場上都一直支持平清盛;但佢眼見平清盛勢力愈壯愈大,所以意圖制衡其勢力。1168年,後白河天皇下令將四歲嘅六條天皇退位,並扶植兒子憲仁繼位,是為高倉天皇,自己就喺背後號令朝政。

平清盛先係不為所動、故作同意,但就偷偷使計攫取更大權力。首先將次女平德子下嫁高倉天皇,成為皇后,進一步鞏固平氏勢力;1178年,當平德子生下皇子言仁後,平氏勢力更係穩如泰山。平清盛眼見將後白河天皇勢力連根拔起、取而代之嘅時機已經成熟;1179年率領大軍發動「治承政變」,罷黜所有後白河天皇勢力嘅朝臣,更幽禁後白河天皇。喺翌年,平清盛立嫡孫言仁為安德天皇;平氏勢力正式掃除所有強敵、一統天下。此時,十四歲被流放伊豆國,今已三十四歲、繼承父親源義朝衣缽嘅源賴朝,開始帶兵討伐平氏,但都無功而還。

然而,「盛者必衰」;平清盛喺得到天下嘅翌年、即1181年,就因熱病去世,終年六十三歲。平氏面對平清盛猝逝,一時群龍無首、陷入大亂;倉卒由平清盛三子、平宗盛繼承平家。眼見平氏內亂,源賴朝之堂弟,武將源義仲首先崛起,喺1183年揮軍攻打平安京;軟弱無能嘅平宗盛不得人心、腹背受敵,不久棄甲曳兵、落荒而逃,為平氏之衰落埋下伏線。
2017-08-04 23:45:15
32. 成功攻陷平安京嘅源義仲,當時只得廿九歲,難免年少氣盛、狂莽自大,但執政能力則比平宗盛更不堪,甚至縱容軍隊到處作惡,令百姓怨聲載道,可謂「少年得志大不幸」。眼見源義仲管治下禮崩樂壞;當時平氏敗走平安京,遭平清盛幽禁嘅後白河天皇復行視事,但無大權,只好暗令正四處攻克平氏勢力、盤踞於鎌倉嘅源賴朝討伐源義仲,並得其同意。源賴朝派其弟源義經起兵攻打平安京,其軍隊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1184年,眼見源義經已經兵臨城下,後白河天皇意圖嚟個裡應外合,起兵進攻源義仲;但源義仲先下手為強,揮軍攻打後白河天皇所在處之法住寺,結果後白河天皇不敵源義仲,再次被俘;但此亦為源義仲一生中最後一場勝仗。

同年,源義經大敗源義仲軍隊;源義仲被當眾斬首,終年三十歲。源義仲稱霸平安京短短一年就英年早逝,崛起與滅亡猶如走馬燈、稍縱即逝。源義經攻占平安京時只得廿五歲,比當時源義仲接管平安京時年紀更細,但係,源義經並無重蹈前人覆轍,坐享榮華富貴,反而乘勢殲滅平氏勢力;於緊接嘅一之谷之戰、壇之浦之戰中大勝平氏軍,將平宗盛在內嘅平氏一家逐一處死;此亦意味著平氏至此徹底覆亡,時為1185年。由平清盛開創平氏盛世不出十年,就土崩瓦解。


.描繪源平合戰之屏風。

然而,屢立戰功嘅源義經,晚年卻異常坎坷;皆因人性醜惡、「鳥盡弓藏」(有關中國歷史之「鳥盡弓藏」故事,請睇舊post第十二章)。源義經攻陷平安京、消滅平氏後,聲望如日中天、名震天下,源義經嘅兄長源賴朝當時已喺鎌倉自立為王、成為源氏首領;眼見其弟戰績彪炳、聲名甚高,唯恐其功高蓋主,故下令諸殺源義經。源義經面對兄長追殺,只好倉皇逃命;但被其趨炎附勢、意欲討好源賴朝之戰友藤原泰衡所出賣,結果源義經被逼含憤自殺,終年三十歲。縱然性格與堂兄源義仲大相逕庭,但殊途同歸、下場悲慘、英年早逝;呢場形同「玄武門之變」嘅兄弟相殘,世人只能慨嘆「諸行無常」。

源賴朝眼中釘已除,得以隻手遮天。喺1192年,出任「征夷大將軍」,並喺源氏根據地鎌倉建立軍政府「幕府」;開創日本史上第一個幕府時代。


.後白河天皇像。生於1127年、卒於1192年,總共六十五年嘅人生,見盡平、源兩氏之興衰;亦為平源之爭中一位舉足輕重之人物。一生被幽禁三次(源義朝、平清盛、源義仲),歷盡風浪。
2017-08-05 01:31:56
2017-08-05 06:55:15
2017-08-05 11:42:33
2017-08-05 14:18:54
2017-08-05 17:11:33
吳三桂陳圓圓呢個故事真是經典
細個唔識覺得好普通
對吳三貴刻版印象大漢奸
大個對歷史同呢個世界有d 認識之後
覺得如果佢地唔生係呢個時代就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一生於亂世好多野已經身不由己
本來一個大英雄最後竟然落一個漢奸駡名
2017-08-05 17:28:29
吳三桂陳圓圓呢個故事真是經典
細個唔識覺得好普通
對吳三貴刻版印象大漢奸
大個對歷史同呢個世界有d 認識之後
覺得如果佢地唔生係呢個時代就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一生於亂世好多野已經身不由己
本來一個大英雄最後竟然落一個漢奸駡名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2017-08-05 18:17:13
33. 「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此句引自西漢政論家賈誼之名作《過秦論》下篇之末句;意指君子治國,要透過洞明歷史,以觀察當今局勢之走向、參考人事之變遷;從而明瞭興盛衰敗之真理、審視自身權力形勢之強弱;得以知所進退、因時制宜;乃至長治久安、國泰民安。《過秦論》係一篇評論秦朝速亡因由嘅史論文章,分上中下三篇,寫秦國由盛至衰嘅過程同原因;當中分析有理有據、見解獨到,故為後世所推崇。

秦國,立國於前777年,為春秋時代中原大地一隅之小國,迄今已近二千八百年前。建國以來,一直都係普通不過嘅一個國家;直至前361年,第廿五任皇帝秦孝公即位,在位期間重用大臣商鞅,由經濟、政治、思想方面推行大改革,勵精圖治、雷厲風行,史稱「商鞅變法」;結果造就秦國成為一方之霸主。乃至戰國時代末年,中原只剩七大強國-即所謂韓、趙、魏、楚、燕、齊、秦時,秦國國力更係傲視群雄、脫穎而出。對此,其餘六國不惜「合縱」,聯手抗秦;結果秦國使出「連橫」,聯同幾個國家進攻某個國家,瓦解國與國之間嘅信任、致其不能合流。


.盤踞中原之「戰國七雄」與其餘國家。

直至前246年,嬴政繼位,是為秦始皇,更將祖訓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圖霸業;先「吞二周而亡諸侯」-滅東、西周與其諸侯國,再「履至尊而制六合」-將其餘六大強國逐一吞併。終於,喺前221年,秦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然而,秦始皇執政並非以百姓為依歸、為人民謀福祉,反而推行暴政;在位期間,修築長城、建阿房宮、焚書坑儒-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不過,秦始皇在世驕奢淫逸、恃勢凌人,最終都敵唔過大自然之定律:「生老病死」。當秦始皇建立秦朝、權傾天下嘅第十一年,佢喺一次出巡期間暴斃而亡;一代始皇客死異鄉,終年五十歲。由於秦始皇死得突然,又因天氣關係,屍身開始發臭,丞相李斯為掩飾秦始皇死訊,命人將大量鮑魚放入裝有秦始皇屍身嘅大轎中,以掩蓋臭味;一代天驕秦始皇生前耀武揚威、死後「如入鮑魚之肆」,何其諷刺。

秦始皇死前曾立遺詔,命立長子扶蘇為帝;不過李斯老奸巨猾,竟聯同大臣趙高、始皇幼子胡亥篡改遺詔、並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史稱「沙丘之變」。胡亥掌權後,不但冇將先父倒行逆施嘅政策矯正過嚟;反而沉淪聲色犬馬、酒池肉林,任由李斯、趙高二人把持朝政、為害百姓,結果引致農民陳勝、吳廣揭竿起義;雖然動亂得以平息,但秦朝亦逐漸變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陳勝、吳廣起義,又稱「大澤起義」,亦係中原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雖然起義失敗,但仍成為農民起義之先驅;之後嘅劉邦,至明朝嘅朱元璋,乃至毛澤東,都係歷史上農民起義嘅表表者。

然而,李趙二人雖為一丘之貉,但其實都係面和心不和,兩個都想獨攬大權;因此,趙高先下手為強,不斷向秦二世進諫,離間胡亥同李斯嘅關係,令二人矛盾加劇。經趙高接連煽風點火,胡亥終於受趙高之唆擺,賜死李斯,更諸其三族。

當人民怨聲載道、四處都有起義之際,秦朝內部仍然互相內鬥,真係自取滅亡。趙高眼見政權日暮途窮、胡亥不得民心;為保大權,趙高聯同女婿閻樂起兵發動政變,逼令胡亥自殺,另立始皇嫡孫子嬰為帝。不過,趙高想故計重施,反被子嬰洞悉先機;子嬰即位五日就賜死趙高;「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真係亙古不變嘅真理。

縱然讒臣趙高已死,但秦朝政權已經日落西山、無力回天。劉邦、項羽先後起義討伐暴秦;前207年,劉邦首先進入關中,逼令子嬰退位,秦朝至此覆亡;翌年,當項羽率軍長驅直入、闖進關中後,更斬殺子嬰,甚至將其子嗣統統殺清光;秦始皇祈秦朝千秋萬世之理想終成黃梁一夢。

秦朝國祚僅十四年,彰顯「暴政必亡」之道理。秦之所以能崛起,皆因時勢造英雄;到運勢走到盡頭,則「勢傾則絕,利窮則散」,最終下場有如商鞅,作繭自縛、作法自斃。
2017-08-05 20:07:47
2017-08-05 23:31:41
2017-08-06 01:04:47
2017-08-06 11:11:44
2017-08-06 13:22:59
2017-08-06 15:30:14
咁高質都咁少人睇
2017-08-06 15:43:51
咁高質都咁少人睇

多謝巴打欣賞
我相信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但每一個正皮同留言都係我寫文嘅動力嚟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