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出自中國國學大師王國維所寫嘅《蝶戀花.裊裊鞭絲沖落絮》詞中末句,全詞如下:
「裊裊鞭絲沖落絮,歸去臨春,試問春何許?
小閣重簾天易暮,隔簾陣陣飛紅雨。
刻意傷春誰與訴,悶擁羅衾,動作經旬度。
已恨年華留不住,爭知恨裏年華去!」
喺民國年間,清華大學所屬嘅清華國學研究院中有所謂「四大導師」: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頭三位都係鼎鼎大名嘅學者,唯獨王國雄,知名度就稍低於前者,但係論到學識,就絕對毫不遜色。
生於1877年嘅王國維,喺佢四歲時母親就離世、父親就長年喺外地謀生,自少雙親不在,結果形成佢不苟言笑嘅個性;然而,喺佢七歲進入私塾讀書時,就展現出與別不同嘅才華,更喺十六歲時高中秀才。當時正值晚清末年,各家思潮起伏;王國雄亦如當時嘅知識分子一樣積極辦報,聯同汪康年、梁啟超等人創辦《時務報》,推行戊戌變法;此外,佢亦博覽群書、擅長多國語言,如日、英、德文,乃至融會貫通,將外國文化應用於研究中國古籍、戲曲,達致中西合璧。而且,喺辛亥革命後,王國維移居日本,主力鑽研中國古代史、甲骨文、音韻學等範疇,對中國考古學貢獻良多、厥功至偉。
.1925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教師合影,前排左起為李濟、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每位都係中國學術界中舉足輕重嘅楷模。
值得一提嘅係,王國維係民國時期少數依然留辮嘅人;而且,佢亦對前清皇室寄有懷緬之情。喺1923年4月,憑佢嘅學識同對滿清嘅耿直忠心,獲前清皇帝溥儀邀請至紫禁城任「南書房行走」,賞食五品俸,受命清理景陽宮在內嘅叢書;直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軍閥馮玉祥叛變並推翻吳佩孚、曹錕等人為首嘅直系政府,發動「北京政變」,結果更影響至紫禁城內嘅前清皇室,溥儀只好逃難天津;一年後,王國維應邀到清華國學研究院任教,主講《尚書》、《說文》。雖然失去宮內工作,但王國維於研究院任教期間深得學生尊重、愛戴,經濟、家庭環境亦無大礙,可算生活無憂。
然而,好景不常;1926年9月,王國維長子王潛明因病猝逝,年僅廿六歲,此事大大打擊王國維,令佢終日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不足一年後嘅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更投湖自殺,不過其自殺原因至今仍然係個謎。
投湖前嘅一日,即1927年6月1日,為清華園學院畢業典禮,王國維亦有出席;典禮上雖一如既往不苟言笑,但並無異樣;典禮過後有學生向王國維請教學術,佢一樣來者不拒;同學告辭後王國維就回家批改試卷,入夜則熟眠如故、一切如常。
投湖當日,王國維如常梳洗、早餐,及後返回研究院向朋友借車費五元,後雇人力車至頤和園,並於園內昆明湖投湖自溺而亡,終年四十九歲。遺體被打撈後,發現王國維曾將頭埋入淤泥入面,可見其死意已決。其後,喺王國維衣服入面搵到一封遺書,封面寫上:「送西院十八號王貞明先生收」(王貞明為王國維三子),遺書內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於清華塋地。
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移城內居住。
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
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
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於不能南歸。
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五月初二日
父字」
王國維投湖自殺嘅原因,至今仍爭論不休;有「殉滿清」、「殉北洋」、「憶長子」、「被追債」等等各種說法,但真正答案已不得而知。儘管如此,由於王國維生前學術成就崇高,加上為人寬厚正直,令其家人、好友、乃至後人都對王國維悼念不已。
王國維一生貢獻良多卻自尋短見,惹人嘆息;只能引用由佢所寫嘅另一篇《蝶戀花》詞中一句名言,以聊悲嘆之情:「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全詞: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位於北京清華大學之王國維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