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仔][歷史] 名言與其背後故事 (2)

99 回覆
46 Like 2 Dislike
2017-08-08 22:41:22
2017-08-08 23:17:43
2017-08-09 13:08:17
2017-08-09 16:04:40
2017-08-09 19:23:17
37.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句出自毛澤東於1949年率領解放軍攻陷南京後寫下嘅一首詩;豪情壯志,義薄雲天。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除咗係中國改朝換代嘅一年;落在中原南方一隅嘅香港,雖由英國人統治,但都無可避免咁受到影響。自1842年起,由英國人統治嘅香港瑟縮於一角,見證住中國種種大變天、大變遷;係直至1997年主權移交,香港人先由旁觀者變成局中人。然而,英治香港喺呢超過一百五十年嘅管治中,政權係咪一直都係固若金湯?二戰後,前清政權簽訂嘅種種「不平等條約」都一一被撕毀、世界列強於中原各地嘅租界亦逐一被解除;點解唯獨香港能夠獨善其身?只能講,由英國人所塑造嘅香港能夠繁盛發展,係偶然中嘅偶然、僥倖中嘅僥倖。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滿清落敗而簽署《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相信係香港人耳熟能詳嘅歷史故事。但點解當其時英國人會選擇當時仍然係一個漁港、貧瘠得被稱為「荒蕪石山」(Barren Rock)嘅不毛之地作戰利品?原來呢個只係當其時嘅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Charles Elliot)嘅一人決定。英國會放手予義律,全因佢係當時嘅「中國通」;當義律選擇香港時,甚至被時任英國外相帕馬斯頓(Palmerston)所抨擊。義律之所以選擇香港成為英國喺中國嘅第一個殖民地,全因佢睇中香港嘅地理優勢(毗鄰中國與東南亞)、同擁有天然避風特性嘅深水港口(即維多利亞港);到後來,英國人再九龍、新界等地合併港島,先成為我哋所熟悉嘅香港。

要講英國人喺香港管治危機,第一個就要數1925年6月嘅「省港大罷工」。事件源於英國人於上海租界開槍鎮壓工人、學生運動,是為「五卅慘案」發生後;作為英國殖民地嘅香港喺國共兩黨嘅滲入、煽動下,鼓吹香港同廣州嘅工人、學生發動罷工罷課以抗衡英國人。當時英國人無意讓步,更多次開槍鎮壓示威遊行(如:廣州沙基慘案),「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鎮壓結果令罷工潮愈演愈烈;雙方僵持不下整整一年,其間社會停頓、港英政府失去管治威信。直至1926年6月,國共兩黨因「中山艦事件」產生磨擦、蔣中正又將重心放於北伐統一中國,省港罷工潮漸漸失去經濟援助;至同年10月,罷工委員會解散,「省港大罷工」正式結束。


.牽頭帶領罷工嘅「省港罷工委員會」。

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名義上統一中國,但蔣中正為免得失列強,唔敢貿然出兵回收租界;隨著「九一八事變」、「蘆溝橋事變」發生、日本對華宣戰,蔣中正向西方求援都嚟唔切,遑論收回租界。

香港免於「回歸」中華民國,繼續受英國人統治;喺國民政府抗日期間,亦因英國政府而倖免於戰火,但隨著日本喺1941年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嘅序幕後,香港即將遭遇其史上最大危機:日軍侵港。太平洋戰爭開打後,日軍肆意攻打各國租界,香港都唔例外;1941年12月,喺英軍同加拿大軍死命抵抗十八日下,寡不敵眾;同年12月25日起香港淪陷於日軍,開始史稱「三年零八個月」嘅悲慘時期。
2017-08-09 22:12:17
2017-08-10 00:26:05
2017-08-10 13:26:02
2017-08-10 17:03:13
2017-08-10 20:22:38
2017-08-10 22:56:10
2017-08-11 00:36:32
2017-08-11 10:18:18
2017-08-11 20:04:38
38. 「我來過,我又來到,我還將重臨!」
"I was, I am, I shall be!"

此句名言出自德國共產主義革命家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喺1919年柏林十一月革命中被抓捕、處死前嘅遺言:「你班愚昧嘅奴材依然口硬,訴說:『柏林局勢穩定。』;事實上所謂『穩定局勢』已經陷入流沙之中。革命磨刀霍霍,不久就會捲土重來,然後吹響令你哋心驚膽顫嘅號角,宣告:『我來過,我又來到,我還將重臨!』」(“Order prevails in Berlin!” You foolish lackeys! Your “order” is built on sand. Tomorrow the revolution will “rise up again, clashing its weapons,” and to your horror it will proclaim with trumpets blazing: “ I was, I am, I shall be!”)


.羅莎.盧森堡(1871-1919)為共產主義者之翹楚;除咗為革命從容就義令人動容之餘,其有份領導之「第二國際」所推動嘅左翼思潮同工人運動更徹底扭轉歐洲、乃至世界未來局勢。

自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共同發表《共產黨宣言》後,共產主義思想於世界各地急速漫延,其中歐洲首當其衝,大量無產階級抬頭對抗帝國主義。生於大時代,自然英雄輩出,其中德國嘅羅莎.盧森堡,敢冒當時之大不韙,以報章、演講等方式將共產主義推而廣之,乃至推動工人遊行示威;即使屢遭打壓、逮捕,羅莎.盧森堡依然不屈不撓、無所動搖。其淵博知識、高尚情操、無私奉獻令唔少歐洲左翼分子都視羅莎.盧森堡為偶像;1912年,由其領導之德國社會民主黨(至今依然係德國最大在野黨)更喺德意志帝國議會中成為最大黨,風頭一時無兩。

https://youtu.be/-mwa8Tmgsqc?t=25m25s
.1986年電影「羅莎.盧森堡」中飾演羅莎.盧森堡嘅女演員Barbara Sukowa向黨員發表演說一幕;片中指1905年俄國革命,並非1917年十月革命。

不過,1914年開始嘅第一次世界大戰(或稱「歐戰」)令到整個局勢失衡;首先係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分成「主戰」同「反戰」兩派,而羅莎.盧森堡等反戰派只屬少數,最終社民黨內嘅「黨團會議」(Caucus)喺議會中投票贊成通過向戰爭撥款、並承諾停止罷工活動;此後,俄國革命家列寧亦因德國社民黨「右傾」,而宣佈脫離「第二國際」,成立「第三國際」(亦即影響中國命途深遠之「共產國際」)。眼見自己所處嘅團體統統分裂,羅莎.盧森堡以往所作嘅一切仿如付諸流水;但佢亦並無氣餒,成立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反對戰爭,堅持推動工人運動。

隨著德國喺戰爭逐漸失利;1916年,羅莎.盧森堡成立組織「斯巴達克同盟」(Spartakusbund),堅決反對戰爭、同時組織大量工人發動罷工;結果再次被政府逮捕,關押兩年半。羅莎.盧森堡雖視坐監為家常便飯,但四周戰火瀰漫、政治局勢緊張,只能夠瑟縮於監倉旁觀一切,令羅莎.盧森堡漸感煩躁不安。喺佢被囚禁期間,發生兩大事件:一係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蘇維埃政府成立,首次有無產階級執政;二係1918年德國喺一戰中戰敗,德意志帝國隨之瓦解,並演化成議會共和制,德國社民黨亦得到執政權。但係,經歷一戰期間社民黨內部嘅右傾、腐化後,羅莎.盧森堡已對其失去信心;自1918年第九次出獄後,聯同斯巴達克同盟嘅同志創辦左翼報章《紅旗報》,專心宣傳工作。
2017-08-11 20:04:50
由始至終,羅莎.盧森堡都係堅定不移嘅反戰分子,然而,唔少左派、包括斯巴達克同盟內部都有人提出以革命奪權,意圖複製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終於,左派蘊釀已久嘅德國革命喺1918年11月喺柏林正式爆發,史稱「十一月革命」。1918年12月,羅莎.盧森堡聯同志同道合嘅左派將斯巴達克同盟改組成德國共產黨,意圖參選國民大會,但得唔到多數人支持。此時德國社民黨主席艾伯特(Friedrich Ebert)為鎮壓革命,下令抓捕羅莎.盧森堡在內嘅「革命領導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1919年1月15日,羅莎.盧森堡被捕,經過一輪拷打後,被士兵一槍斃命,並將屍體拋入運河。羅莎.盧森堡終年四十七歲。

自共產主義發展以來,有各式各樣嘅政治家應運而生:有人煽動罷工、有人流血革命、有人謀朝篡位;有羅莎.盧森堡呢類即使多次身陷囹圄,都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嘅人、有列寧呢類為革命不擇手段,掃除異己只為建立一黨專政嘅人、仲有卡斯特羅、毛澤東、胡志明等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但佢哋執政後同時又被一批人視為獨裁者。喺當時浩浩蕩蕩嘅世界潮流底下,唔少共產主義追隨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嘅就係崇高嘅烏托邦理想;不過,喺廿一世紀,共產主義已近乎式微,皆因歷史證明:理論敵不過人性。難怪中國國學大師牟宗三曾經講過一句名言:「三十歲以前不相信社會主義是沒出息,四十歲後你還相信社會主義,你就是沒見識。」


.柏林圍牆原本一隅嘅羅莎.盧森堡塗鴉,寫上"ich bin eine terroristin"-「我係恐怖份子。」
2017-08-11 22:21:25
留名追文
2017-08-12 00:58:43
2017-08-12 10:16:52
高質
2017-08-12 11:38:23
琴日一口氣追曬 第一個POST 30個故事!
好多謝樓主。 真係好吸引!
繼續努力 加油!


其實好可惜 認真POST 好少人關注
反而 一埋膠POST 就爆曬POST
2017-08-12 12:05:23
琴日一口氣追曬 第一個POST 30個故事!
好多謝樓主。 真係好吸引!
繼續努力 加油!


其實好可惜 認真POST 好少人關注
反而 一埋膠POST 就爆曬POST

冇得咁比較嘅,百貨應百客啫,人哋題材吸引自然多啲人睇
我要為多人睇我開J圖post/膠post咪得~

開呢啲post嘅目的都係志在同對歷史有興趣嘅巴打們分享吓,多唔多人睇/留言呢啲都係隨緣啦~
2017-08-12 15:37:08
36

-skip-

「食色性也」,《詩經》除咗載有凄美嘅情詩;亦有含蓄表達古人共赴巫山嘅大膽詩詞,例如以下呢首《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颺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颺。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譯文:
「野草叢生,露水盈溢。遇見美人,清婉秀逸。不期而遇,意中之人。
 野草叢生,露珠圓渾。遇見美人,爾雅溫文。不期而遇,幽會私奔。」

呢首詩除咗寫作者邂逅美人,兩人情投意合、攜手躲匿芳林之外;詩中「野草」、「露水」亦有隱喻雲雨之事嘅意味;古人寫情愛之事都寫得咁有詩意,令人想入非非、惹人遐想。

孔子認為鄭聲淫, 係亡國之聲
算唔算係其來有自

《詩經》入面有好多詩都俾人解讀為淫詩架啦
朱熹《詩序辨說》都評斷《鄭風》、《衛風》入面好多都係「淫奔」之詩(例如《風雨》、《子衿》)

套用Roland Barthes嘅「作者已死」理論,唔同人解讀同一首詩詞都會有各式各樣嘅意會;好似李白嘅《清平調》,都有人覺得呢首係暗串楊貴妃淫亂嘅詩啦
2017-08-12 21:23:16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