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句出自毛澤東於1949年率領解放軍攻陷南京後寫下嘅一首詩;豪情壯志,義薄雲天。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除咗係中國改朝換代嘅一年;落在中原南方一隅嘅香港,雖由英國人統治,但都無可避免咁受到影響。自1842年起,由英國人統治嘅香港瑟縮於一角,見證住中國種種大變天、大變遷;係直至1997年主權移交,香港人先由旁觀者變成局中人。然而,英治香港喺呢超過一百五十年嘅管治中,政權係咪一直都係固若金湯?二戰後,前清政權簽訂嘅種種「不平等條約」都一一被撕毀、世界列強於中原各地嘅租界亦逐一被解除;點解唯獨香港能夠獨善其身?只能講,由英國人所塑造嘅香港能夠繁盛發展,係偶然中嘅偶然、僥倖中嘅僥倖。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滿清落敗而簽署《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相信係香港人耳熟能詳嘅歷史故事。但點解當其時英國人會選擇當時仍然係一個漁港、貧瘠得被稱為「荒蕪石山」(Barren Rock)嘅不毛之地作戰利品?原來呢個只係當其時嘅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Charles Elliot)嘅一人決定。英國會放手予義律,全因佢係當時嘅「中國通」;當義律選擇香港時,甚至被時任英國外相帕馬斯頓(Palmerston)所抨擊。義律之所以選擇香港成為英國喺中國嘅第一個殖民地,全因佢睇中香港嘅地理優勢(毗鄰中國與東南亞)、同擁有天然避風特性嘅深水港口(即維多利亞港);到後來,英國人再九龍、新界等地合併港島,先成為我哋所熟悉嘅香港。
要講英國人喺香港管治危機,第一個就要數1925年6月嘅「省港大罷工」。事件源於英國人於上海租界開槍鎮壓工人、學生運動,是為「五卅慘案」發生後;作為英國殖民地嘅香港喺國共兩黨嘅滲入、煽動下,鼓吹香港同廣州嘅工人、學生發動罷工罷課以抗衡英國人。當時英國人無意讓步,更多次開槍鎮壓示威遊行(如:廣州沙基慘案),「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鎮壓結果令罷工潮愈演愈烈;雙方僵持不下整整一年,其間社會停頓、港英政府失去管治威信。直至1926年6月,國共兩黨因「中山艦事件」產生磨擦、蔣中正又將重心放於北伐統一中國,省港罷工潮漸漸失去經濟援助;至同年10月,罷工委員會解散,「省港大罷工」正式結束。
.牽頭帶領罷工嘅「省港罷工委員會」。
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名義上統一中國,但蔣中正為免得失列強,唔敢貿然出兵回收租界;隨著「九一八事變」、「蘆溝橋事變」發生、日本對華宣戰,蔣中正向西方求援都嚟唔切,遑論收回租界。
香港免於「回歸」中華民國,繼續受英國人統治;喺國民政府抗日期間,亦因英國政府而倖免於戰火,但隨著日本喺1941年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嘅序幕後,香港即將遭遇其史上最大危機:日軍侵港。太平洋戰爭開打後,日軍肆意攻打各國租界,香港都唔例外;1941年12月,喺英軍同加拿大軍死命抵抗十八日下,寡不敵眾;同年12月25日起香港淪陷於日軍,開始史稱「三年零八個月」嘅悲慘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