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多字] 九星期英國、加拿大、澳洲探索之旅

281 回覆
129 Like 2 Dislike
2023-07-02 20:02:38
大家好,話說我幾年前辭左份工,諗住花兩年環遊世界。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到而家只係斷斷續續去左一半,而且未來兩年應該唔會去住,所以唯有喺度打遊記頂下癮。

我本來既行程係由東南亞-->印度-->非洲-->美加-->澳洲,不過因為之前既遊記仲有啲要整理,所以先由美國開始,大家可以喺呢度睇番:

80日環遊美國 https://lihkg.com/thread/3318681/page/1

而以下既遊記,就係2022下半年去美國前後,探索英國、加拿大、澳洲既經歷。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啦

今次 po 啲無咁常見,不過我覺得幾有代表性既相片先:

英國




加拿大






澳洲




2023-07-02 20:04:28
圖2 Scotland?
2023-07-02 20:07:31
Lake District
2023-07-02 20:11:49
Day 1:重新出發

英美澳加
從非洲回到香港後,轉眼已是兩年。這兩年之間世界轉變了許多,香港轉變了許多,自己也轉變了許多。

自己最大的轉變,除了是年紀踏入三十外,我也會開始想,除了遊歷這個世界,我是否還有更大的任務要完成?

所以這次旅程的目的地,將會是英國、加拿大、美國、澳洲。除了完成環遊世界的北美和澳洲段外,希望也可順道找到,到底之後自己想在哪裡生活,或者用什麼形式生活。

同樣的行裝,再次出發
2023-07-02 20:12:58
留名
2023-07-02 20:14:00
2023-07-02 20:14:38
走出舒適圈
停留在香港兩年多,我發現要重新出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因為繁瑣的準備工作,也因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這感覺就像,之前染疫在家隔離,兩星期裡三餐一宿都在房間度過;隔離完畢後走出飯廳和家人吃飯,竟然有不習慣之感,覺得好像在房間裡自己一個煲劇吃飯更舒服。

這次旅程也是一樣,我會不由得問自己,明明在香港有家人,有女友,有穩定的工作,何苦拋開一切去旅行?

這問題的答案,理性上我是知道的-- 無論是自己的人生哲學、時間上的限制、還是未來生活的需要,這次旅行的理由都十分充分。

但感性上,或許自己仍然停留在舒適圈,或許自己捨不得家人和女友,所以老實說並不算很有出走遊歷的感覺。

不過這感覺,或許會慢慢恢復?尤其當到了英國,發現不用戴口罩,不用掃安心出行,感受到倫敦清涼的天氣的時候……



疫情後航班很混亂,我原本預定的漢莎被取消了,唯有轉搭土耳其航空,在伊斯坦堡轉機


伊斯坦堡機場



轉機時看到的伊斯坦堡日出。何時會來呢?
2023-07-02 20:18:13
Day 2:重訪倫敦

經過差不多20小時的旅程,我終於抵達倫敦。

上一次來到倫敦已經是六年前,當時逗留了大約一星期。不知是否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去旅行,還是因為倫敦市中心大部分都是古典建築,倫敦的面貌,甚至氣味,都和上次來訪相仿佛。


又回到 Paddington Station




久違的倫敦市貌
2023-07-02 20:19:56
移民考察
這次去英美澳加,除了完成環遊世界的北美和澳洲段外,也希望做到一些移民考察。

先前興之所至,為要考察的項目列出一個表,竟然有60項之多-- 從歷史文化到生活成本,從氣候季節到社區犯罪率……

不過怎樣考察都好,其實這次旅程短短數天的逗留都只是浮光掠影,只能給我一個城市的印象。而且經驗告訴我,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經過精心考察而作出的選擇,往往令人期望大增,感覺萬無一失,之後便是失望。

所以相比理性上的考察,如果真正去移民,最重要的還是準備一顆心-- 一顆一往無前,做了決定便不再左顧右盼,再不回頭的心。其實除了移民,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Potential“ 考察項目
2023-07-02 20:21:02
預期和現實
在出發到英國之前,心中有一種恐懼-- 又是說經歷高達40度的熱浪,又是說希斯路機場混亂不堪,行李四處擺放;所以我考慮過不將大背包托運,又特地換回短褲。

但真正來到機場,通關過場順利(有電子通道,不用和海關打交道),而且行李在我來到前已經抵達,被工作人員放在一旁。走出機場,先感受到一股清涼的風,說好的熱浪呢?

所以旅行就像生活,口耳相傳的事和現實總有一些落差。不真正走出自己的同溫層,真正感受,又怎會知道真正面貌呢?

之後才知道,和香港整個夏天都炎熱不堪不同,原來熱浪只是維持兩天,就像打風一般。有熱浪的時候的確很熱,而且令古舊的城市不堪負荷,但熱浪過後,倫敦清涼如故。


天陰的倫敦相當清涼,廣場上人頭湧湧


倫敦的公園未必比香港的大,但總帶著種典雅幽靜的感覺
2023-07-02 20:22:51
者係都有去東南亞同印度果d?
2023-07-02 20:25:49
有啊,2019年去
2023-07-02 20:28:51
留名
2023-07-02 20:29:43
Day 3:倫敦動物園



這次在倫敦借宿在一個朋友家,今天和他們一同參觀倫敦動物園。

倫敦動物園面積出奇的不大(只有海洋公園的三分一),但卻養育了不少珍稀動物-- 從 Okapi 鹿(長頸鹿的近親),到迷你河馬,到樹懶……動物園就好像一個迷你寶盒,蘊藏著一般動物園不會收藏的動物。



是日天朗氣清,讓人胸懷大暢


Okapi 鹿



狐猴和狐獴


草泥馬
2023-07-02 20:31:31
2023-07-02 20:32:57
你好快就會知道連登踩英天氣真係9up
2023-07-02 20:33:14
Push
2023-07-02 20:33:17
翻查資料,才發現倫敦動物園原來是世界上第一個動物園,由新加坡的奠基者萊佛士協助創立。

這個萊佛士也是一個奇人。他早年在東南亞探索,曾經當過爪哇總督,更協助發現了印尼的婆羅浮屠;之後他將視線北移,成功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在新加坡奠基;最後回到倫敦後,他更參與創立了倫敦動物學會和倫敦動物園。而他死時才四十五歲!


萊佛士

從創園到現代的差不多二百年間,動物園貫穿了英國的文化史-- 這裡曾經住過大象 Jumbo,曾經住過黑熊 Winniepeg,啟發了 winnie the pooh 的誕生;哈利波特也是在這裡的爬蟲館發現自己聽得懂蟒蛇說話。


黑熊 Winniepeg


爬蟲館

時至今日,倫敦動物園擁有英國最多的動物,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親民的動物園。

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熱帶館中,動物園任由樹懶和食蟻獸安睡在來客頭上。唯有妥善的照顧和信心,才能讓動物自由的與來客互動,倫敦動物園是我暫時見過最成功的。


就在遊客上方


酣睡的樹懶


睡得香甜的食蟻獸
2023-07-02 20:34:22
信半成
2023-07-02 20:36:25
加澳美去晒,好提子 有冇咩邊個地方會想去多次或者長住1年以上? 同埋recommend邊個season去?
2023-07-02 20:40:19
Day 4:白金漢宮、海德公園、海格特公墓

白金漢宮
六年前來倫敦,正逢英女王九十歲壽辰;今次來倫敦,則是英女王的登基七十週年紀念 Platinum Jubilee。(附記:我去時係2022年七月)



剛好白金漢宮開放,便進去一遊。當然,女王的私人住所不會對外開放,能夠參觀的都是比較正式的地方,例如大堂、畫廊、宴會廳等等。


針織登基紀念午宴

相比歐洲其他皇宮,白金漢宮的年紀不算大,只有二百多年歷史。當年主導興建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愛好奢華,所以白金漢宮內部也相當華麗。不過世上窮奢極侈的皇宮在所多有,所以白金漢宮也不算很特別。


紀念品店的哥基公仔



品嘗“皇家”雪糕咖啡


白金漢宮背面
2023-07-02 20:43:32
海德公園
到訪過白金漢宮,便到旁邊的海德公園散步。

英國的公園大多保留了鴻飛冥冥的自然面貌,海德公園便是表表者。看著水鳥游弋,水池倒映藍天白雲,不由得一時心情大暢。






公園一隅


盛開的鮮花
2023-07-02 20:47:25
海格特公墓
由於上次來倫敦已經去過主要的景點,所以今次特地到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例如位於北邊的海格特公墓。

海格特公墓大概是倫敦繼西敏寺後最有名的墓地,安葬了不少名人,例如馬克思、法拉第和歌手佐治米高等。

海格特公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當時人們性格比較陰沉,對死亡特別重視,所以也十分注重墓地的興建。

當時富有的人會興建陵寢 mausoleum,務求將陵墓建造得如同死後的第二家園一般。

即使是普通市民,也會特意設計自己的墳墓,加入個人元素,例如雕刻自己身前的職業,或心愛的寵物等等。在跑馬地的香港墳場也帶有類似風格,大家有空不妨去看看。


帶隊的導游是個美國人,對海格特公墓情有獨鍾,不但將父親骨灰遷葬至此,自己也預定了位置



陵寢,好像死者的住宅


地下墓穴


公墓到現在仍然開放給人下葬。2006年死去的俄羅斯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也是葬在這裡。當年他被俄羅斯以價值三千萬歐元,具有放射性的釙-210毒死,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謀殺。在他的墓碑上寫著 “To the world you ar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are the world.”


馬克思墓旁邊,葬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革命同志”


公墓現在鬱鬱蔥蔥,但原來一開始建造的時候卻只是一片草地,每一棵樹都是之後生長的。可能是吸收了不少養分,所以樹木生長得特別快?轉念一想,每一棵樹也可說是由死者變化而成。
2023-07-02 20:50:39




墓地旁邊的 Hampstead Heath 是倫敦罕有的高地,可以俯瞰市中心


接近黃昏,來到泰晤士河


從千禧橋遙望聖保羅大教堂,教堂好像和橋墩連爲一體


英國國會大廈,以新歌德式風格建成。不知是否因爲有太多細節,所以常常保持在修葺中
2023-07-02 20:54:00
lm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