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你真係要用風險角度去講, 而你的假設是保險公司會執笠的話, 咁你就唔應該買任何保險。例如以危疾/ 醫療計, 你愈老病的風險愈高, 偏偏時間愈長保險公司執笠的時間風險愈大, 你每個月供緊一兩千蚊醫療, 供左幾廿年分分鐘比起你份儲蓄保既錢多。所以如果呢個邏輯係成立, 咁世上冇一種投資產品是絕對安全, 因為美國都有可能30年後突然自己核爆然後還唔到錢, 你既美bond變哂廢紙。
香港本身是冇任何人壽保險公司倒閉的紀錄, 所以以常理去做投資, 股票/ 基金因為是非保證回報, 本身風險上就是不能用類比, 因為你做任何的基金/ 股票投資, 你都不能保證長線你做到保證的回報率。
市場上你可以用黎同儲蓄保作比較的投資產品是30年期的美bond, 年期相近, 風險相近, 佢地的確係可以做類比。而現在高息環境你就發達了, 而家美bond是做到4.x%左右, 而家去做你是絕對跑嬴保險的保證回報率的。
但是佢同保險分別在於, 佢是冇人壽保障的, 當然換來就是流動性更佳, 因為你可以賣, 同埋回報更為優秀。當然呢個假設是在於保險的非保證回報履行比率係0的情況下去做比較, 同埋你買美bond入場費是一炮過要俾所以門檻較高, 美債etf不在討論範圍, 因為佢只是投資美債的基金而已, 一樣有風險問題。所以呢一刻如果撇除人壽保障部份, 純以儲蓄論 如果你是有足夠入場費買美債, 以相同風險去類比, 咁以流動性同回報角度, 的確係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