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多圖] 有無人傾下古代生物?包你目不睱給!(恐龍篇!!!!)

191 回覆
364 Like 1 Dislike
2017-05-13 01:17:51
終於到恐龍
2017-05-13 08:57:23
lm支持
2017-05-13 09:02:23
留名學野
2017-05-13 09:07:54
2017-05-13 10:24:17
留明慢慢丁
2017-05-13 10:26:29
高汁留名
2017-05-13 10:40:05
正評留名
2017-05-13 10:57:13
少有圖文並茂post
2017-05-13 11:28:31
Mark已book
2017-05-13 11:32:34
留名
2017-05-13 11:36:16
Lm
2017-05-13 11:37:28
2017-05-13 12:39:53
Lm
2017-05-13 12:45:08
留名慢慢睇
2017-05-13 12:52:47
lm
2017-05-13 17:17:24


大家好!
又係時間繼續爬行動物既故仔。

上回講到,
早期爬行動行分做

(A) 合弓綱(Synapsida)
(B) 蜥形綱 (Sauropsida)



蜥形綱再分
(B1) 副爬行動物(Parareptilia)


(B2) 真爬行動物(Eureptilia )



跟住呢?
大約係咁



盧默龍類 Romeriida
盧默龍類是爬行動物的一個演化支,包含已滅絕的古窗龍 (Paleothyris)(屬於原古蜥科)與雙孔亞綱 (Diapsid)。在1995年,M. Laurin與R. Reisz將盧默龍類定義為:古窗龍與雙孔亞綱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1]。盧默龍類是以阿爾弗雷德·羅默(Alfred Romer)為名,一位20世紀早期的古動物學家[2]。
原古蜥科的各屬,最初被歸類於盧默龍科(Romeriidae)[1]。但盧默龍(Romeria)目前被歸類於大鼻龍科,所以大鼻龍科、盧默龍都不屬於盧默龍類演化支。而根據近年的研究,原古蜥科可能是個並系群[3]。所以除了古窗龍以外,許多原古蜥科可能並不屬於盧默龍類演化支。
盧默龍類具有數個共有衍徵,包含:橫骨與後耳骨不相臨、單側椎體(Pleurocentra)前段有垂直稜脊、修長的腕骨與跗骨、互相重疊的蹠骨[1]。

例如
古窗龍屬 Paleothyris


例如
雙孔亞綱 Diapsida

一個大類,包含好多野,亦好撚多古怪生物!
祖先都係眼眶後,有2個窿。
呢D窿叫顳顬孔,temporal opening。
可以畀多D 肌肉痴住,加強咬合力,又可以減輕頭部重量。

雙孔亞綱(Diapsida)也作雙弓亞綱,是群頭骨兩側各有兩個顳顬孔的四足動物,首次出現於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晚期[1]。現存的雙孔動物非常多樣化,包括:鳥類、鱷魚、蜥蜴、蛇、喙頭蜥,可能還有烏龜。有些失去一個顳顬孔(蜥蜴),有些失去兩個(蛇),某些物種甚至大幅特化的頭骨(現代鳥類),根據最近的共同祖先,牠們仍然被分類於雙孔亞綱。現在有至少7,925物種的雙孔類爬行動物存活在世界上,若將鳥類計入,則將接近18,000種。

雙孔亞綱將會包含今日鳥類、鱷魚、蜥蜴(1窿)、蛇(0窿)、喙頭蜥,可能還有烏龜(0窿)等動物。部份呢D生物頭部已經演變到無哂窿,或者變回1個窿,但科學家覺得,由於佢地老豆老母來自雙窿祖先,所以都計入雙孔亞綱(Diapsida)。
2017-05-13 17:17:49
lm
2017-05-13 17:26:30
lm
2017-05-13 17:40:42
雙孔亞綱 Diapsida
包含好多垃垃雜雜既爬行動物,
而佢地又唔係正正式式既蜥蜴。

其中有一堆,
係二疊紀 (Permian)開始出現,
被歸類係
蜥類 Sauria

蜥類(Sauria)是個爬行動物演化支,包含所有現存雙孔亞綱與鳥類,以及牠們的最近共同祖先、其最近共同祖先的後代。牠們最早出現於二疊紀,當時是外表類似蜥蜴的爬行動物。根據頭顱骨與骨骼特徵,可以進一步分為鱗龍形下綱、主龍形下綱。
在早期的非正式用法中,「Sauria」是蜥蜴亞目(Lacertilia)的同義詞。但因為蜥蜴本身是個並系群,在1984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正式命名蜥類(Sauria),並建立系統發生學定義。


內含2個演化支,主龍類 (Archosauria) + 鱗龍超目 (Lepidosauria)
第1支,朝住 主龍類 (Archosauria) 方向演化,開始有以下特徵︰

(A) 主龍類 (Archosauria)

主龍類的最基本且最廣為接受的共有衍徵包括:
.牙齒位在齒槽內,這讓牠們進食時牙齒較不易脫落(這也是槽齒目的名稱來源。不過目前槽齒目被視為早期主龍類的並系群集合,不被現代古生物學家所接受)。
.眶前孔(Preorbital fenestrae,位於鼻孔與眼睛之間)減輕了頭顱骨的重量,因為大部分早期主龍類的頭顱骨長而重,這對主龍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眶前孔通常大於眼眶。
.下頜孔(Mandibular fenestrae,下頜骨頭上的小洞孔)稍為減輕了下頜的重量。
.股骨有第四粗隆部(肌肉附著點)。這個特徵似乎並不重要,卻是恐龍演化出直立姿態的關鍵之一(所有早期恐龍以及許多晚期恐龍是二足動物),也可能與主龍類或牠們的祖先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有關聯。


第2支,朝住 鱗龍超目 (Lepidosauria) 方向演化,開始有以下特徵︰
(B) 鱗龍超目 (Lepidosauria)
鱗龍超目(學名:Lepidosauria)是群有重疊鱗片的爬行動物。牠們包括喙頭蜥、蜥蜴、蛇、蚓蜥。鱗龍超目是現今爬行動物中最成功的一群。
鱗龍超目是蜥形綱下的一個超目,由以下各目構成:
有鱗目:有鱗蜥蜴(蜥蜴、蛇、蚓蜥)
喙頭蜥目
鱗龍超目的最基本且最廣為接受的共有衍徵包括:

身體由重重疊疊既鱗片覆蓋!

2017-05-13 17:49:11
講多次 二疊紀 - 三疊紀既滅世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
太可怕

係二疊紀末期,2億5140萬年前,
終.極.冚.球.鏟!!
玩完喇!!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 在滅絕事件之後,陸地與海洋的生態圈花了數百萬年才完全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恢復時間更長久。此次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模最龐大的一次,因此又被正式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或是大規模滅絕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過程與成因仍在爭議中。根據不同的研究,這次滅絕事件可分為一到三個階段。第一個小型高峰可能因為環境的逐漸改變,原因可能是海平面改變、海洋缺氧、盤古大陸形成引起的乾旱氣候;而後來的高峰則是迅速、劇烈的,原因可能是撞擊事件、超級火山爆發、或是海平面驟變,引起甲烷水合物的大量釋放。持續時間大約6萬年。


海中生物
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海生無脊椎動物的滅亡程度最大。在中國南部的一些富含化石的地層,在329屬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中,有280屬在二疊紀最後兩個沉積層(以發現牙形石化石為標準)消失。

陸地無脊椎動物
在二疊紀時期,陸地的昆蟲與其他無脊椎動物非常繁盛、多樣化,其中也包含地表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型昆蟲。發生在二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昆蟲大規模滅絕事件,其中有八、九個昆蟲的目消失,而至少十個目的物種減少。

陸地脊椎動物
在二疊紀末期,許多陸地脊椎動物消失,而某些演化支甚至幾乎滅亡。 某些存活的族系,並未長時間繼續存在,而其他族系則開始多樣化,並長期存活著。有充足證據顯示,超過⅔的陸生兩棲動物、蜥形綱、獸孔目的科在這個滅絕事件中消失。大型的草食性動物遭受嚴重的打擊。除了前稜蜥科,幾乎所有的二疊紀無孔亞綱動物滅亡;龜鱉目具有無孔類的頭骨,被認為可能是從前稜蜥科的近親演化而來(或是雙孔亞綱)。盤龍目早在二疊紀末期前就已滅亡。由於二疊紀的雙孔亞綱化石很少,無法確定滅絕事件對雙孔亞綱所造成的影響;雙孔亞綱包含大部分的爬行動物,例如蜥蜴、蛇、鱷魚、恐龍、以及恐龍的後代鳥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eTCw5Xk1I















2017-05-13 17:55:03
留名支持
2017-05-13 18:10:28
名留
2017-05-13 18:11:31
強勢留名
細細個已經好鍾意睇啲有關古時既生物
恐龍真係好鬼吸引
2017-05-13 18:13:11
末世之後,
終於踏入,
中生代(Mesozoic)。
中生代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
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3個紀。

依家,
我地係,

三疊紀 Triassic


2億5100萬年前–1億9960萬年前






三疊紀(英語:Triassic)是2.5億至2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和結束各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誌。雖然這段時間的岩石標誌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束的準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時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其誤差在正負數百萬年。
三疊紀的名稱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馮·阿爾伯提起的,他將在中歐普遍存在的位於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頁岩以及其間的紅色的三層岩石層統稱為三疊紀。今天,三疊紀被分成更多亞層。



標誌三疊紀的典型的紅色沙岩說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乾燥,沒有任何冰川的跡象。今天一般認為當時在兩極沒有陸地或覆冰。因為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因此當時的海岸線比今天要短得多,三疊紀時遺留下來的近海沉積比較少,只有在西歐比較豐富。因此三疊紀的分層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帶的生物化石來分的。



由於三疊紀以一次滅絕事件開始,因此其生物開始時分化很厲害。六放珊瑚亞綱是這時候出現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種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可能也是這時候出現的。







氣候
三疊紀時的氣候炎熱乾燥,這形成了現在可以看到的當時留下來的典型的紅色沙石。當時季節分明,有強烈的雨季。在兩極比較潮濕溫和。



地理
三疊紀時大多數地球上的大陸形成一塊巨大的大陸:盤古大陸 (Pangea)。除了海岸和河谷之外的大部分內陸地區仍是沙漠。

之前,二疊紀 (Permian) 個陣





依家,三疊紀(Triassic) 個陣

2017-05-13 18:14:56
其實化石準確性有幾高,皮膚顏色同年份又係點估出黎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