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點其實某程度上反映出你唔熟悉依科要求,單憑有效既邏輯推論而欠缺概念解釋係唔會拎到教高既分數,你既老師可能自己都未必掌握到依科,亦可能解釋到點解你只係得Level 4。
第2點主要圍繞題目要求,老師/補習名師教你三正一反去答程度問題純粹係起碼guarantee到你有相當既量,你就覺得咁樣就係題目要求,事實上改卷既時候係重質重量,三正一反既考生可能拎到8/12分,但三正一/兩反再解釋點解反方冇正方咁有力,先去到10-11/12分。
解字個point完全唔知你講乜,你睇番條題目既話,字眼非常清晰,係坊間過份解讀,然後憑自己過份FF既結論詮釋題目,但明明題目簡單直接。寫Essay就係要非常斟酌主題既字眼,要有效論證論述就係要理解唔同字眼細微既分別,唔同英文科一味用synonyms就得天下。
第3點,第一,中英文科都係用一個咁樣既考試模式,冇既定範圍。通識科係一個半語文半邏輯既科目,睇唔到冇既定範圍既問題係邊。等於你踏入社會,你又有一套既定範圍要學要識?況且有範圍就違背通識科最根本既原則。
第二,講話通識科冇既定範圍其實本身就唔準確,六大單元看似好闊,但其實教育局有相關應該教授既概念既列表,只係冇時事既範圍,所以實際考得既範圍窄過咁多個選修科。
第4點,成個論證都只係建基於「你相信5**人考多次Econ會5**,通識唔會」。我認同考通識拎5**既人再考未必拎到,但同樣既情況其實都apply落咁多科,詳見
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port/Examination_Statistics/dseexamstat18_6.pdf
其實歸根究底係依科教學水平太低,好多老師以為自己識教,然後社會充斥對依科既誤解,令到依科既整體觀感好差。
我同意應該有多d校本評核既部分,更加能夠客觀評估學生既能力,但我同時認為考試係必須,因為考試可以反映學生即時分析既能力。
伸脷:通識5**(391/500),教通識
(FYI: 5** cutoff係35X,5*cutoff係32X,5係3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