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思想】黑暗儒家心法,荀子參上!

37 回覆
29 Like 0 Dislike
2017-05-18 19:11:24

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
——梁啟超


呢個係咩Post呀?
有追開嘅巴絲打都知道
之前我一直係講開「古典文學入門」嘅
中國古典嘢係環環相扣,不可分割
讀文學要讀得好,最好都係對中國思想有少少理解

今次我決定以先秦諸子入面
一個好鬼特別,又算係長期受人誤解嘅關鍵人物
以荀子呢個思想家作為今次嘅主題
佢係近年又算備受注視
連2018Dse中文都列佢篇勸學做範文
如果有中學生會睇,希望幫你攞多幾分
你又好唔好奇,佢點解會被戲稱做:
「黑暗儒家界嘅思想」


呢到我主要會集中講:
1.
由文本一步一步去接觸,理解佢嘅諗法
盡量介紹一個整體嘅荀子思想
2.
簡介中國古代思想嘅基本概念
希望可以對中國思想史有更多嘅把握
因為之前主要都係講文學
唔知講思想嘅嘢會點樣
盡量輕鬆少少
希望唔會悶親大家啦


介紹吓我參考嘅文本原典
唐代楊倞注
清代王先謙集解
《荀子集解.考證》一書
「注」:
即係注解考證
睇吓句野點解有咩典故咁
「集解」:
即係集合前人說法
再加以思考,比出自己嘅睇法
2017-05-18 19:13:16
相信如果有追開嘅巴絲打
都會知道呢個Post係舊文重發
最主要嘅原因係,之前用連登up圖死哂
而家改用返係blog到up圖
為左方便閱讀,決定重發一次
同埋要加少少更正咁

歡迎大家隨時討論
記得留名正評啦,堆圖都整左幾粒鐘

其他系列都重發緊,未睇可以追埋佢
陶淵明:
https://lihkg.com/thread/244538/page/1
李商隱:
https://lihkg.com/thread/245419/page/1
梵谷Van Gogh:
https://lihkg.com/thread/246863/page/1
最後放返個Blog比大家分享
http://deliver90.blogspot.tw/
2017-05-18 19:14:24
補充:
荀子系列會盡快發完
今個周末會發新Post講法家思想
敬請各位巴絲留意啦
2017-05-18 19:16:50
留名支持
2017-05-18 19:18:53
留名
2017-05-18 19:22:56

尷尬還是特殊? 談荀子生平及其歷史角色


荀子係中國思想體系入面
被歸為「儒家」一派
可以話係孔子、孟子之後
最具代表性嘅人物
講到荀子一定要講埋佢嘅生平
有好值得玩味、思考嘅地方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荀子活係戰國七雄嘅時代
即係齊、楚、燕、韓、趙、魏、秦
仲未比秦始皇統一天下果陣
而佢就係趙國人啦
後來出國去左齊到讀書做大官

呢到有三個重點:
1.「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相比孔子孟子成日走黎走去
希望自己學說比人重用
荀子可以話係撈得十分之掂
係現代黎講就係做教育局長咁
絕對係領導階層嘅人黎

2.「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
荀子係歷史上備受討論
甚至受到好多批評
都係因為佢有兩個弟子
一個係法家大師韓非子
一個係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嘅李斯
秦始皇暴政,焚書坑儒
都係受到李斯主張法家思想嘅影響



黃子華講過:請你好好放低
秦始皇搞左樣咁得罪知識分子嘅事
後人就開始追溯返
哦原來係李斯嘅諗法黎
即係佢仆街啦
哦原來李斯係荀子嘅學生
咁佢咪仲仆街
所以呢個歷史角色對後人點睇荀子
造成左好大嘅負面影響
甚至今時今日都仲未完結
Btw,
根據上面推論,荀子又自認係孔子嘅學生
哦原來萬世師表都係……

3.「春申君死而荀卿廢」
荀子在世時享有高位
無得撈之後就專心著書
「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幾萬字就係寫左本《荀子》出黎
呢本書嘅特色係
對比《論語》、《孟子》
呢種仲係以對話為主嘅語錄體
《荀子》已經係一篇又一篇完整嘅議論文
係文學黎講,樹立左議論文嘅典範

另外題外話講少少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上面話荀子「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
如果真係五十先去齊國
佢即係有成百幾歲命仲要有精力寫幾萬字
所以有學者話係「十五」先啱
又有人話佢真係活到咁老
所以其實我地係無法確定荀子生日死忌
而呢一種古人生平背景研究
好多時都係吹水式嘅推論,只能夠大致確定範圍
2017-05-18 19:29:53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周文疲弊 兼談《荀子》思想如何變成儒家歧途


人文學科嘅嘢,係唔會無中生有
所以要理解先秦諸子嘅思想
我地必須問一樣嘢:
點解先秦諸子會出現呢?



三皇五帝夏商周
先秦諸子之首,孔子係眼見周朝沒落嘅人
「周文疲弊」係講緊周朝以禮樂為文化嘅世代
已經衰敗緊,千瘡百孔
所以會形容果陣係「禮壞樂崩」,成個價值系統崩潰
於是孔子、墨子、老子等都係面對呢個時代問題
提出自己如何面對世界,如何重構價值嘅一套思想

後來嘅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
雖然已經接受左周朝沒落嘅事實
但春秋戰國,群雄各據嘅情況更加激烈
迫使好多思想出現,到底點樣先解決一切問題呢?
例如孟子將孔子思想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韓非子否定儒家思想,主張法家

簡言之,先秦諸子嘅學說
係一種為左時代問題政治現實而誕生嘅學說
並唔係單純嘅哲學思辨
比較多係社會倫理、政治教化嘅思想

孔子面對「周文疲弊」提出左仁、義、禮
孟子後來執重仁、義
荀子後來執重禮
荀孟都係自稱孔子嘅繼承者
好可惜嘅係今時今日
大家都只會記得孔孟學說
荀子成為「儒學之歧途」
到底點解會變成咁樣?

上次引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司馬遷果陣係將荀孟並列
更加唔好提,荀子在世時身居要位
絕對係一個推廣佢思想好大嘅助力
我諗佢點都諗唔到後世嘅人點樣批評佢……



漢代楊雄批評佢「見同門而異戶也」
即係話我都係儒家中人,但唔係同佢一個Lv
唐代韓愈話「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去到宋明清嘅理學家,甚至否定荀子係孔門一脈
朱熹《四書》入面只收《論語》、《孟子》
《荀子》正式排除左係正統之外
蘇東坡寫左成篇文《荀卿論》罵佢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即係怪佢做李斯老師,教到佢害左天下嘅百姓
直到清代,好似我用緊本書嘅學者王先謙
佢地將荀子納入返做儒門一脈,但孟子仍係遠高於荀子



呢種主流講法直到而家基本上都無改變
民初梁啟超話:
「實則所傳者,僅荀學一支派,此真孔學之大不幸也。」
近代新儒家學派盛行
香港勞思光話荀子係儒學之歧途
台灣王邦雄話荀子係儒學之歧出
只要睇睇思想史入門嘅著作,全部都係類似嘅講法
所以點解話荀子係暗黑界儒者

但到底呢種批評係咪合理呢?
荀子係咪真係比唔上孟子?
荀子真正嘅思想有冇比人誤解?
以上呢幾個問題
就等我地之後一篇又一篇
跟住荀子嘅文本去講解啦!
2017-05-18 19:30:10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周文疲弊 兼談《荀子》思想如何變成儒家歧途


人文學科嘅嘢,係唔會無中生有
所以要理解先秦諸子嘅思想
我地必須問一樣嘢:
點解先秦諸子會出現呢?



三皇五帝夏商周
先秦諸子之首,孔子係眼見周朝沒落嘅人
「周文疲弊」係講緊周朝以禮樂為文化嘅世代
已經衰敗緊,千瘡百孔
所以會形容果陣係「禮壞樂崩」,成個價值系統崩潰
於是孔子、墨子、老子等都係面對呢個時代問題
提出自己如何面對世界,如何重構價值嘅一套思想

後來嘅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
雖然已經接受左周朝沒落嘅事實
但春秋戰國,群雄各據嘅情況更加激烈
迫使好多思想出現,到底點樣先解決一切問題呢?
例如孟子將孔子思想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韓非子否定儒家思想,主張法家

簡言之,先秦諸子嘅學說
係一種為左時代問題政治現實而誕生嘅學說
並唔係單純嘅哲學思辨
比較多係社會倫理、政治教化嘅思想

孔子面對「周文疲弊」提出左仁、義、禮
孟子後來執重仁、義
荀子後來執重禮
荀孟都係自稱孔子嘅繼承者
好可惜嘅係今時今日
大家都只會記得孔孟學說
荀子成為「儒學之歧途」
到底點解會變成咁樣?

上次引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司馬遷果陣係將荀孟並列
更加唔好提,荀子在世時身居要位
絕對係一個推廣佢思想好大嘅助力
我諗佢點都諗唔到後世嘅人點樣批評佢……



漢代楊雄批評佢「見同門而異戶也」
即係話我都係儒家中人,但唔係同佢一個Lv
唐代韓愈話「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去到宋明清嘅理學家,甚至否定荀子係孔門一脈
朱熹《四書》入面只收《論語》、《孟子》
《荀子》正式排除左係正統之外
蘇東坡寫左成篇文《荀卿論》罵佢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即係怪佢做李斯老師,教到佢害左天下嘅百姓
直到清代,好似我用緊本書嘅學者王先謙
佢地將荀子納入返做儒門一脈,但孟子仍係遠高於荀子



呢種主流講法直到而家基本上都無改變
民初梁啟超話:
「實則所傳者,僅荀學一支派,此真孔學之大不幸也。」
近代新儒家學派盛行
香港勞思光話荀子係儒學之歧途
台灣王邦雄話荀子係儒學之歧出
只要睇睇思想史入門嘅著作,全部都係類似嘅講法
所以點解話荀子係暗黑界儒者

但到底呢種批評係咪合理呢?
荀子係咪真係比唔上孟子?
荀子真正嘅思想有冇比人誤解?
以上呢幾個問題
就等我地之後一篇又一篇
跟住荀子嘅文本去講解啦!
2017-05-18 19:40:46

人性本惡?站於時代回應之真相——荀子性惡篇(一)


作為一個傑出嘅思想家
往往對前人嘅思想都係唔太滿意
所以先會提出自己嘅一套
亦都咁樣先會自成一家,名留青史


孔子提出仁、義、禮
呢三者其實互為表裡,係緊密連結嘅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制自己,行事合禮,就係仁嘅表現啦
所以後來,自許「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嘅孟子
佢就開始講「四善端」嘅性善論

孟子著重嘅係仁、義
荀子睇完孟子嘅講法,唔太滿意
於是提出左備受世人誤解嘅「性惡論」
如果無細讀過荀子,好容易會直接覺得
荀子認為人性本質係惡嘅係衰嘅,無得救
但細心一諗,作為又係孔子弟子嘅佢
理想主義嘅繼承者,又點會講到咁灰呢?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争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争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曓。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人為,改變自己嘅性所導出嘅惡

荀子思想理論:
性(因)>好利、疾惡、耳目之欲>爭奪、殘賊、淫亂>惡(果)
我地呢邊必須留意,荀子講嘅性,同孟子講嘅性唔同
荀子講嘅性,係專指人性本能,係一種人類嘅動物、生理欲望
孟子講嘅性,強調人性嘅道德自主,係一種人類特別嘅自覺

好多人會誤解性惡,其實根據荀子嘅講法
性、惡係分開嘅,性係天生本能
如果我地「順是」,咩都唔做,順住呢種本能嘅話
就會落入爭奪、殘賊、淫亂嘅惡
「生而有」嘅本能,係中性嘅,唔係本性就係惡

我地可以諗吓,荀子點解會提出呢種講法呢?
好有可能,係因為佢眼見自從孔子提出仁、義、禮
之後孟子再講「性善論」,個個都話佢係真傳
但呢個世界依然無點改變,只靠單純嘅道德自律係唔得嘅
2017-05-18 19:40:59

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古者聖王以人性惡,以爲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爲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爲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爲小人。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馴服
:違反
恣睢:任意做壞事

人性本能,如果順往呢個方向走,就必然會出現好多問題
咁荀子當然係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人性本能唔一定係衰
只要我地用「禮義」去導正佢:
聖人制定禮義法度>令人嘅本能走向合適嘅方向>文明社會,各有所分>淑世之治
荀子強調嘅係「禮」,係外在嘅重要
如果沒有形式,內容係無法呈現,形式同內容本為一體


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見長而不敢先食者,將有所讓也;勞而不敢求息者,將有所代也。夫子之讓乎父,弟之讓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禮義之文理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暖

呢到荀子用左個例子再次說明上面講嘅重點:
1.性係本能
2.見到長者會讓佢,係違反本能
3.所以能夠超越本能,係經過文明禮教嘅結果

因此,荀子係性惡篇所強調嘅
並唔係性、惡,而係「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嘅觀念
即係荀子唔係站於人類個別嘅特質、不可驗嘅道德本心去睇
而著眼於人類嘅普遍本能,戰國時代現實嘅紛爭
正視人性欲望,再去講人性點樣走向文明

馮友蘭話荀子係「現實主義者」
相對孟子黎講,係合理嘅
但荀子係現實中充滿理想,我地必須理解佢嘅時代定位
咁我地就必須睇埋佢有幾唔鍾意孟子啦
等下一篇性惡論(二)
我地再黎睇荀子點串孟子
2017-05-18 19:57:58
如果學術台有得編輯就好
有排搬文
2017-05-18 22:20:54

離地還是貼地?荀子批評孟子說——性惡篇(二)



荀子談性惡,孟子談性善
上次已經講過,荀子點解要批評孟子
今次我地就黎睇,荀子係點樣實際串孟子
可以話,荀子係儒家派入面罵孟子罵得最多嘅人

相對孟子,荀子講嘢係「現實」好多
佢成日會覺得孟子講嘅嘢太離地
除左少數人,根本就無人做得到
我地就睇睇荀子點樣用貼地去批評離地啦!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荀子批評孟子嘅論點係
「性」並唔係「善」,因為係荀子黎睇
「性」係「天之就也」,係講緊生物本能
而人之可以為善,在於「偽」,即係異於禽獸嘅可能
簡單黎講,荀孟對「性」嘅定義根本係唔同嘅
情況好似台灣同大陸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可以話,呢種批評係各說各話嘅
但好明顯嘅係,荀子唔鍾意孟子「性」嘅定義
提出更加符合自己理論「性」之表述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也。」曰:若是則過矣。今人之性,生而離其朴,離其資,必失而喪之。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所謂性善者,不離其朴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本質
:資質

孟子覺得,人點解會有惡行呢?
呢一種係「非才之罪」,即係唔關人嘅「性」事
大家都知,孟子講嘅性主要針對善心嘅自覺
為惡係因為果個人失去左道德嘅自律
只有貼近「性」,「不離其朴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
咁樣順往「性」就會變得善良

荀子嘅「性」係講求超脫本性
所以佢強調順往呢種本性必然走向惡
「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
本性係無道德判斷,後天教育先係致善嘅可能
呢到雖然都係各說各話
但重點在於,荀子再次強調孟子比較少提嘅
就係後天學習嘅重要性啦


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聖王,惡用禮義哉?雖有聖王禮義,將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豈不過甚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

辨合:分析、辨證
符驗:符合事實嘅驗證

呢一大段,係好重要嘅
如果上面係講緊各說各話嘅批評
去到呢一段先係真正有力嘅
明白到荀子點解對孟子咁不滿嘅句子

荀子首先指出善惡之分:
「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如果係好嘅時代,行仁義嘅時代,呢個世界係安定嘅
相反惡俗之世,自然係動亂不安,好鬼危險
呢到荀子進一步批評,「惡用聖王,惡用禮義哉?」
如果孟子講嘅無錯,仲要禮教法制做咩?

「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
荀子最後總結孟子思想最大嘅問題在於
根本係唔實際,根本用唔返係呢個世界嘅理想
孟子之說,無任何經驗事實去支持
你係唔可以由結果反推返「性善」
只見到順住人性本能嘅惡果

正因為咁,荀子先會覺得孟子講嘢太離地
喂你睇返地下嘅現實情況先啦,個世界唔係咁架
「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
你果一套,根本係呢個世界行唔通,得個吹字
所以荀子先會講「性惡」,因為佢認為呢一套係可以:
「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唯有貼地去講道理,先可以真正實踐返出黎
呢一個,正正係荀子點解咁講求「禮」嘅原因
「豈不過甚矣哉!」
就算講到幾咁美好,做唔到出黎
離地到咁,又有咩用呢?
2017-05-18 22:47:35
留名支持
2017-05-18 23:01:02
留名學野
2017-05-18 23:56:50

化性起偽?新儒家對荀子之批評——性惡篇(三)



之前我地講過,荀子係不受重視嘅
由古至今,主流嘅講法都話佢不得孔子真傳
甚至成為法家暴政嘅起源
現代新儒家學者,大體都係揚孟抑荀嘅
除左我地提過歷史問題,更從荀子理論批評

舉例而言,港台兩地嘅中國思想史教本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哲學史》
前者講:
「就荀子之學未能順孟子之路以擴大重德哲學而言,是為儒學之歧途。……遂生法家,大悖儒學之義。」
後者講:
「從孔孟到荀子,正面說是儒學精神轉向客觀化的表現,負面說是儒學價值根源的失落。……吾人就由此說荀子是孔孟儒學傳統的歧出發展。」
呢兩本影響力係好鬼大嘅,可以話係入門必睇嘅書
個情況就好似朱熹《四書》無荀子咁
絕大多數嘅學生
好輕易就會接受左主流嘅講法
呢種情況係值得反思嘅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今將以禮義積僞爲人之性邪?然則有曷貴堯、禹,曷貴君子矣哉?凡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僞,僞起而生禮義。……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從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


堯、舜:傳說古代嘅聖王
桀、跖:夏桀和柳下跖,泛指兇惡殘暴嘅人
:為什麼
:推舉

呢一到,荀子強調「化性起偽」嘅人
就係所謂聖人、君子嘅可貴之處
亦係異於其他順往本性嘅人之地方
動物之外,人之所為人嘅特色
所有人嘅欲望本能都係一樣嘅,文明同野蠻之別
在於可以唔順往本性,透過人為嘅努力,建立禮制法度

性偽之分:
性 人性本能 不可改變 生而有之
偽 人為學習 可以改變 後天建立
問題黎啦,新儒家學者會問:
咁點解好地地一個人,點會違反本性,有起偽嘅動力呢?
邊個係去建立所謂嘅禮制法度,比其他人學習?
2017-05-18 23:57:04

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於偽。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

荀子就指出,聖人係有「積思慮」嘅能力
經過思考、學習,建立世間嘅禮制法度
於是我地要更進一步追問:
點樣先可以變做聖人?
凡人可唔可以都做到聖人咁叻叻?


「塗之人可以爲禹」,曷謂也?曰:凡禹之所以爲禹者,以其爲仁義法正也。然則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今塗之人者,皆內可以知父子之義,外可以知君臣之正,然則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其在塗之人明矣。今使塗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本夫仁義法正之可知可能之理,可能之具,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今使塗之人伏術爲學,專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故聖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
塗之人:凡人
:大禹,古代聖王

荀子好明確咁講左儒家最根本嘅精神
人人皆可為堯舜,大家都可以做到聖人
正因為呢一句「塗之人可以爲禹」
荀子先勉強比人仲有理由計入儒門之內咋

簡單黎講:
塗之人>有資「質」、才「具」>可以「知」、「能」>仁義法正
其實去到呢邊,都仲未回應到新儒家學者嘅問題
即使荀子講左大家都做到聖人咁叻
但係普通人又點會有呢個動力去「化性起偽」
更根本嘅問題係,「價值根源」係邊?

孟子嘅「價值根源」係「性善」
即係大家都講過嘅「四善端」
所以當大家都有呢種道德本心,自然可以做到聖人啦
荀子嘅「性」只係講緊動物本能
唔係一種價值意識、自由意志
既然係咁,即係荀子嘅「價值根源」並不在「性」

咁到底呢種價值根源係邊呢?
下一篇,我地終於離開基礎嘅性惡篇
去睇荀子更多更豐富嘅思想概念
到底新儒家嘅批評,係咪真係咁有道理?
就等我地慢慢再跟住文本去睇啦!
2017-05-19 00:14:04
高質回覆:

#225濟癲

我簡短補充下何謂新儒家。
除左好似戈登巴打論新儒家想中西哲會通外(例如牟宗三用康德講儒家),新儒家都係上承宋明理學而黎,所以唐君毅同錢穆搞左間新亞書院,即係今日中文大學前身,呢一點係宋明理學既書院遺風。
除此之外,新儒家開始左儒釋道合流,即係新儒家既思想唔單單基於儒家一家既思想,釋道都會係新儒家獲取思考資源既流派,呢一點其實係宋明理學既時候已經開始,特別見於心學同禪宗。
至於新儒家既代表人物除左有人所共知既唐(君毅)牟(宗三)仲有其它,我將佢地劃分做前期同後期。
前期有:方東美、熊十力(牟宗三老師)、梁漱溟、張君勱,馬一浮等等
後期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馮友蘭
當代華人新儒家代表非余英時莫屬。
個人推薦梁漱溟既《中西文化及其哲學》,徐復觀既《學術與政治之間》,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另外有認識新儒家必睇既《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A Manifesto for a Re-appraisal of Sinology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如果想由其它進路認識近中現代中國思想,代表人物有胡適同羅隆基,胡適有本《中國哲學史大綱》同羅隆基有合著一本小書叫《人權論集》,值得一讀。
2017-05-19 00:14:56
終於出返哂性惡篇
明日再搞
2017-05-19 15:20:42

由人之欲望走向禮之三本 讀荀子禮論篇(一)



要更進一步了解荀子思想
必須了解「性惡論」只係荀子嘅思想概念之一
荀子談性惡,係為左說明「禮」嘅重要
文明與野蠻嘅界線在於「禮」
今次我地講講荀子點講「禮之根本」


荀子 禮論篇第十九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禮」呢個概念,當然唔係荀子講先
第一個將「禮」放入思想,而且將佢當做重要嘅嘢
就係萬世師表孔子無雙啦
而係孟子嘅思想,「禮」呢樣咁重要嘅嘢係好少提及
荀子不斷強調「禮」,仲特登寫左呢篇禮論

荀子呢到解釋左禮之根本,點解會出現?
人生而有(天生)>欲(需求)>爭、亂(物質有限)>聖人制定禮義(治理)>給人之求(分配)>禮(善)
荀子談禮,最重要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
即係人類天生嘅欲望,唔係要壓制佢,唔係要消滅佢
「養人之欲,給人以求」
最好嘅做法,係比佢恰當咁得到抒發
唔會出現過度嘅、獨佔所有資源嘅情況
而呢種分配方法,就係聖人設立嘅「禮」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人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故儒者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喪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荀子提出人之欲望有五種
口(食)、鼻(嗅)、目(視)、耳(聽)、體(住)
而作為活係禮義法度世界嘅人,係得到恰當嘅滿足
係諸子百家入面,荀子算係最為正視人嘅欲望,講得好仔細

儒家思想好強調一樣嘢:「等差」
咩係等差呢?
簡單黎講,即係人係有級別之分
你會愛自己父母多,愛街外人少
所以先會講君臣父子,長幼有序嘅倫理
而呢種階級講法,正正係分配資源嘅標準
例如荀子會認為:
天子>諸侯>士大夫>百姓
用呢種階級去分配資源,各得其所

「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呢一樣嘢,係儒家一個好現實嘅講法
唔同墨子講「兼愛」,一種宗教式嘅大愛
「是儒墨之分也」
荀子認為,只要人活係禮義法度入面
不論係欲望,定係仁義,都可以同時得到滿足
「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
相反順住人嘅本性而無禮義,就咩都無哂
「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


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簡單黎講,禮有三個本源,「禮之三本」:
1.天地>生之本(天地供養人類)>祭天地>「禮儀」(典禮儀式)>禮之起源
2.先祖>類之本(種族繁衍人類)>敬先祖>「禮義」(正當行為)>禮之本質
3.君師>治之本(政治管理人類)>尊君師>「禮制」(政治制度)>禮之實踐

荀子禮論詳加說明呢三個本源
正正係「禮」嘅三重意思,缺一不可
係諸子百家入面,能夠將「禮」講得咁清晰嘅人
只有荀子,因為荀子係最重視孔子講「禮」

禮中有義,禮中有制
呢一個形式係同內容不可分割
而內容亦必須依靠呢種客觀嘅存在先可以呈現
荀子講「禮」,係咁多個諸子入面講得最精彩嘅人
2017-05-19 18:09:58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禮 兼談荀子禮論篇(二)之「禮」的發展及目的



我地之前講過「周文疲弊」
即係話孔子係生於周朝呢個「禮崩樂壞」嘅世界
咁但係咩係「禮」呢?
用學術嘅講法
1.狹義黎講,只係指禮儀嘅形式
2.廣義嘅話,即係指社會嘅秩序
又或者我地唔理咁多古代嘅繁文縟節
余英時講,「禮」即係現代所謂嘅「文明」

正因如此,當孔子見到呢個世界失去左文明
佢就想提出一套好嘅諗法,重建文明社會
當中「禮」係好關鍵嘅概念
孔子論語入面提左「仁」大約一百次
而講到「禮」竟然高達七十幾次

或者有人會區分「仁」、「義」、「禮」
話「仁」、「義」係先係核心
「禮」只不過係外在形式
呢一種講法,其實並不能表達到孔子嘅思想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呢三個概念係一體嘅,唯有將三個連結
先能夠明白孔子講「禮」嘅重要
「不學禮,無以立」
唯有去到「禮」嘅實踐,先可以真正重建文明


荀子 禮論篇十九
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悅校。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禮豈不至矣哉!立隆以為極,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


:疏略
:文飾
悅校:恰到好處

咁雖然孔子係儒家之首,係最重要嘅思想家
但作為儒學始創者,好多嘢都係未完成嘅概念黎
需要有人更進一步去發揮,講得更加詳細
咁「禮」講得最好最詳細嘅,就係荀子啦

佢除左講「禮之三本」
更加講埋「禮之發展」
到底「禮」應該點實際發展呢?
最初開始>梲(非常簡略)>文(開始有制度,有修飾)>悅校(情同禮之間嘅平衡恰到好處)
所以荀子提倡嘅係文明進化觀
相比「法先王」更重視「法後王」

孔子講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外在嘅,「質」,內在嘅,配合得恰到好處
就係儒家美學最高境界:「君子」
呢到荀子正正係用呢個諗法
實際分埋「禮」嘅級數
最高級:「情」同「文」兩者配合到最好
次一級:「情」同「文」嘅比例有唔同
最低級:得返「情」,變到同原始人差唔多

荀子主張「隆禮」
正正係講求最高級,情文俱全嘅「禮」
唔係話只係主張外在形式嘅隆重
「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
正正係咁樣,就能夠建立人類嘅文明世界


喪禮之凡,變而飾,動而遠,久而平。……一朝而喪其嚴親,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則嫌於禽獸矣,君子恥之。故變而飾,所以滅惡也;動而遠,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優生也。

:常規
:死
:儀式
:送別死者
:平復傷痛

儒家主張守孝三年
荀子係禮論講左好多禮嘅例子
而死後嘅葬禮,係講得最多嘅
荀子係非常關注人點樣面對死亡嘅傷痛

「禮」除左比人表達情感
更加係比人分別人同禽獸嘅唔同
荀子以親人離世作例子,話如果係「不哀不敬」
就唔係文明嘅表現
因此,「禮」同時係有「滅惡」嘅功能

「久而平,所以優生也」
儒家不談鬼神之說
死左咪死左咁點解要有葬儀呢?
其實最重要係比生者有一個面對傷痛嘅過程
三年已經夠啦
三年之後會好好忘掉一切嘅傷痛
好好咁面對人生
呢一點係非常能夠呈現儒家嘅人文關懷


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最後,荀子講「禮之目的」
其實好簡單,就係「性偽合」
本性同人為嘅禮義法度相配合,去到恰到好處
去到「隆禮」嘅境界
就可以做到聖人,令天下重返文明世界啦
2017-05-19 18:16:03
出完禮論
2017-05-19 20:59:50
儒家我麻麻
反而道家先係我杯茶
2017-05-19 22:36:58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天 兼談荀子天論篇——天人之分



「天」係中國古代思想非常重要
正所謂觀念決定思想嘅發展
對中國人黎講
「天」本身就係一種特別嘅存在
好似西方講嘅「神」咁特別
「天」有時更係一個思想嘅「價值根源」

大體黎講,必有例外
天的觀念可大分「天命」和「天道」
「天命」:
1.人格義>中國先民傳統諗法>天係至高無上嘅主宰,會行使自己嘅意志
2.道德義>孔孟、中庸嘅諗法>天係道德倫理最高嘅標準
「天道」:
3.形上義>老子嘅諗法>天係一個形上實體嘅存在
4.自然義>荀子嘅諗法>下面會講


荀子 天論篇十七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一個思想家點樣睇「天」係好緊要嘅
如果你當「天」係神明
自然就會諗方法去取悅上天
等上天可以照住你

荀子對「天」呢一樣嘢
係出奇地貼近現代都市人嘅觀念
可以話佢行得好前
因為對荀子黎講,「天」就只係客觀嘅大自然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自然運作係有固定嘅規律法則
無論係聖人定係賤人
殺人放火定修橋補路
大自然都係唔會因人而改變

所以,我地做返好自己
就算大自然有咩變化
都足以好好應付
最緊要唔好自亂陣腳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厤,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

:語助詞,通耶

呢到進一步用天、時、地去講
荀子眼見好多人會用「天」做為一種迷信
話國家動亂不安係因為「天」作怪
荀子對呢種睇法好唔滿意

日月星辰嘅運行
四季氣象嘅改變
國家土地嘅佔有
以上三者,明主昏君都面對相似嘅情況
明主有治理之道,昏君就亂咁黎
呢一樣先係治亂嘅關鍵
同天、時、地都無直接關係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星隊木鳴:流星墜落、樹木發響

呢到好有趣
連我自己都記憶都深刻
荀子講古代出現流星墜落嘅情況
咁古人無現代科學知識,其實會話係神怪嘢好正常
但荀子真係好醒,直接話係「天地之變」
自然變化嘅嘢
覺得「怪」係正常,但唔需要「畏」囉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