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學篇】古代科學家精神:荀子的法後王

68 回覆
26 Like 1 Dislike
2018-07-10 22:39:46


荀子,名荀況,世人尊稱為荀卿。

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

認為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

名聲:受到「揚孟抑荀」同「揚荀抑孟」既潮流影響。現代人成日認為荀子地位冇孟子咁高,其實不然,係某啲朝代荀子既地方係高過孟子既。

上面既資料維基都有得睇,而《性惡論》一篇講到爛,都冇探討既必要。今次主要想同大家講下關於荀子「法後王」既論述。

事源係我係書局睇到一篇文章講荀子法先王法後王,覺得論述過於粗淺,而且冇驗證過,所以自己想開個POST黎探討呢個問題。
2018-07-10 22:40:14
2018-07-10 22:41:13
冇啦啦彈咗notice出嚟
見到個古人post
原來係你開
留名又學下嘢先
咩叫先王後法王
2018-07-10 22:41:36
痴線點解會係讀者
2018-07-10 22:41:49
唔探討先王喇,淨係講後王
2018-07-10 22:42:51
咁其實係咩嚟
你有研究開講兩句等我參透下都好
2018-07-10 22:47:21
研究方向



荀子之說的核心是「性惡」與「禮義」,而「性惡」又要「禮儀」發展的基礎。本文認為荀子所以法後王,其原因必與他極力提倡的「禮制」有關。故此,本人先研究荀子「禮制」的核心學說,以此作為前提,並綜合各學者意見,分別評論之。對於學者的意見,本文會從「當時歷史背景」和「符合荀子禮統的提倡」兩方面作出評價。最後配合史料和所學的知識,提出個人意見。
2018-07-10 22:47:43
推,想學嘢
2018-07-10 22:47:54
負皮左,雖然我有笑
2018-07-10 22:52:22
荀子 儒家嘅現實主義流派
2018-07-10 22:58:01
第2章 荀子學說的核心概念

2.1 荀子提倡「禮統」的原因

禮,可以說是儒家的象徵和傳統。對於荀子而言,禮更是發展其「性惡論」的一個基礎,以禮來達到節欲,推展「維齊非齊」。荀子認為:「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本。」可見他對於禮的重視。而陳大齊亦解釋荀子的禮:

荀子所說的禮,其範圍至為廣大,上自人君治國之道,下至個人立身處世之道,乃至飲食起居的細節,莫不為其所涵攝。 (陳大齊:《荀子學說》(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0年)頁40。)

為什麼荀子要提倡「禮」?這與他當時的核心思想和社會背景有關。荀子認為人異於禽獸的原因是在於人「能群」,而禽獸不同。所以,人必須有社會組織,故此荀子提出「明分使群」。「明分」的標準就是禮義。荀子說:「分何以能行?曰:義」又說「分莫大於禮。」(廖名春:《荀子的智慧》(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出版;民國86年)頁126-127。) 指出了禮在社會擔當著相當的重要性。




  

荀子又指出:「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右分亂理而歸於暴」 (廖名春:《荀子的智慧》),這句話明顯反對人順從本性,因為人性是傾向惡的。為了教化人的惡性,「聖王」制「禮」。所以,對荀子而言,禮的用途是確保人類社會秩序和社會組織不致遭到破壞,達到「群居和一」的目的 (廖名春:《荀子的智慧》)。 故此,荀子極力於推行禮制。
2018-07-10 23:21:01
姐係d人研究荀子,探討緊佢到底係贊成效法先王定後王,因為2句條文都有講。
而一般認為係後王,但係後王係指邊個,荀子冇明眼。
今次就係要研究後王指既係邊位。
聽日再繼續
2018-07-10 23:26:43
我好似入錯左黎
2018-07-10 23:46:28
留名學野
2018-07-11 00:05:22
lm
你想講佢重視經驗同觀察?
點解話佢有科學家精神 講墨經會唔會好d 雖然咁就未必係先秦
2018-07-11 00:07:33

我之前都有介紹荀子
2018-07-11 00:18:13
如果談荀子之性、惡,目前學界比較確當、公認的說法,是性並不等同惡。或者上文所引不太清楚,禮則為疏導人性本能,向正確之方向。略作補充: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争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争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曓。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偽:人為,改變性所導出的惡。

荀子思想理論:

性(因)>好利、疾惡、耳目之欲>爭奪、殘賊、淫亂>惡(果)。

我們必須留意,荀子之「性」,與孟子之「性」定義不同。荀子之「性」,專指人性本能,人類動物性的生理欲望。孟子之「性」,強調人性的道德自主,一種心靈的自覺。

不少人誤解性惡,其實根據荀子的說法,「性」、「惡」分論,性為天生本能,如果我們「順是」,順著這種本能就會落入爭奪、殘賊、淫亂的「惡」。「生而有」的本能,本是中性,絕非人性本質為「惡」。

人性本惡?站於時代回應之真相 — — 荀子性惡篇

https://medium.com/%E5%BE%B7%E5%B0%BC%E6%80%9D%E5%8C%96/%E4%BA%BA%E6%80%A7%E6%9C%AC%E6%83%A1-%E7%AB%99%E6%96%BC%E6%99%82%E4%BB%A3%E5%9B%9E%E6%87%89%E4%B9%8B%E7%9C%9F%E7%9B%B8-%E8%8D%80%E5%AD%90%E6%80%A7%E6%83%A1%E7%AF%87-%E4%B8%80-ep-3-28211d89901c
2018-07-11 00:36:39
有少少好奇樓主點解單引馮友蘭本哲學史
因為之後嘅哲學/思想史,其實寫得比較詳盡

新荀學派只引東方朔一人,其他人似乎亦值得留意
可參此文,對荀學研究梳埋得很清晰:

「《荀子》研究產業」之成形 - 臺灣大學哲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7&ved=0ahUKEwib0NyG-ZTcAhUQUN4KHcmtCkEQFghOMAY&url=http%3A%2F%2Fwww.philo.ntu.edu.tw%2Fconference%2Ffiles%2F%25E3%2580%258C%25E3%2580%258A%25E8%258D%2580%25E5%25AD%2590%25E3%2580%258B%25E7%25A0%2594%25E7%25A9%25B6%25E7%2594%25A2%25E6%25A5%25AD%25E3%2580%258D%25E4%25B9%258B%25E6%2588%2590%25E5%25BD%25A2.doc&usg=AOvVaw21hXUWKXaxfn_6Ha7p1rRT

而論文方面,荀子法後王相關研究亦很多
更好奇為何會單引蔡忠道一篇呢?

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ArticleSearch?ArticlesViewModel_SearchField=%E8%8D%80%E5%AD%90%E3%80%80%E6%B3%95%E5%BE%8C%E7%8E%8B&ArticlesViewModel_TitleKeywordsAbstract=&ArticlesViewModel_Author=&ArticlesViewModel_JournalBookDepartment=&ArticlesViewModel_DOI=&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Taiwan=false&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ChinaHongKongMacao=false&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American=false&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Other=false&PublicationsViewModel_SearchField=&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Name=&PublicationsViewModel_ISSN=&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UnitName=&PublicationsViewModel_DOI=&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Taiwan=false&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ChinaHongKongMacao=false&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American=false&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Other=false
2018-07-11 00:48:00
我比較好奇係,「現代人成日認為荀子地位冇孟子咁高」,其實係一個事實
至少歷史大多數階段,荀子相對孔孟地位都低,計長度計平均荀子都唔會高過孟子
今時今日,港、台學生接觸孟子文本,講孟子嘅好,都比荀子多好多

性惡論雖然好多人講,但係咪真冇探討必要呢?
新荀學派,對性嘅反思,都有轉出新意
純粹分享吓個人睇法
2018-07-11 00:52:27
相當難明白
等我聽日翻工有興趣再研究下先
2018-07-11 01:46:31
1.學術研究無話有無必要既,睇有無新意既姐

2.關於荀子地位/既問題,其實荀子地位到清朝已經開始回升 而之前無咁高還無咁高,個人認為其實亦唔低得去邊 至於影響力 更加係不容低估
古代學人唔似我等「知識份子」,講就講專治XX經,基本係讀遍群經諸子的。對全部經典都有基本的掌握,也自然吸引了當中的養份
例如,個人認為,荀子的思想對後世中國古典律學、禮學、政治哲學的影響頗大。例如宋代,朱熹雖係儒者(PS:朱熹係萬能例子),政治觸覺其實都屬雷達級別(好多野佢心底明白,只係唔肯淪為政棍,依方面得閒可以同大家分享下)。背後無少少荀子,單憑論孟都係太天真

(新儒學將儒學個傳統局限得太過份,其詮釋影響之大,令普通人而家睇儒家都以為只有心性修養/食人禮教(講到禮只係生命的異化,要實現什麼「真禮」,實在忽略左禮/制度係歷史上的實際作用。士大夫唔只係學者,佢地要處理眼前個人、社會、政治等問題) 咁似乎無助我地了解學術的實情 )
(當時,如此一來,可能超出左單單對性惡論的探討)

3.學術研究同大眾普及(小中學)永遠係兩回事黎既 可能會有重疊 但絕對唔會相交
單要中學老師教、要學生明白孟子既好 其實都唔太得
小弟有個諗法 成日拎大眾下限黎講、要平反云云實在無咩意思 咁樣只會混淆左普及同學術 無非係自找麻煩 不如大家有貨拎貨交流下算啦

4.btw....就儒家傳統黎講,孔孟真係比較重要既....
2018-07-11 01:52:00
荀子從來冇講人性本惡

而且好多野都係回應緊莊子
2018-07-11 02:02:29
支離巴打

1.極同意!

2.我都認為荀子影響力好大,但枱面嘅地位低過孟子。荀子嘅論學風格,係後世議論之中已經係典範,絕對受人模習。而且荀子講儒家嘅實際層面多咁多,要將儒學貼地講,荀子係一定要知要睇。

朱熹部份,最記得係佢死咗,名人得辛棄疾去哭喪……一度係政治上都幾慘吓,都幾想聽支離巴打有機會再吹吹。不過佢訂立四書,入面無荀子,都一再證明荀子其時地位比孟子低,仲影響埋後世讀書人。

新儒家嘅階段性任務已經完結,其實都好有成就、意義。而家已經好多人開始講轉向,不論文史哲,回到歷史語境,之後會有更多嘅詮釋方向。

3.如果由「典律」去睇,學術嘅影響力雖然慢,但一定會轉移到大眾教育,最顯著即係教科書嘅課本。孟子講得特別多,都係經由以前嘅影響。荀子研究嘅改變,都會慢慢滲落去。但可能好慢,唔係我地十幾二十年之內見到。

4.孔子無得講啦,但我比較撐荀子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