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想打太多字回應啦
本身就唔太鍾意睇電影,除左笑片,動作片
太多本身係神作嘅小說改做劇集,電影之後冇左靈魂,只係製片商買個名氣黎保障收視。有睇過下書嘅應該明我講咩
我一開始就唔係針對齣戲,只係笑緊果幾篇影評,全部都係廢話,同上面班傻仔講果d差唔,偏偏又有好多傻仔睇完居然覺得好有共鳴,又係度李鳳儀乜乜乜,日本兵乜乜乜,其實自己都講唔清究竟係點,一係就講佛偈,答非所問,最撚經典有人同我講:你理解唔到因爲你道行未夠
講重點:你上面堆字同果d影評其實差唔多,冗長得黎又唔通順,更加談不上有說服力
至於點解會有班傻仔吹奏,其實好簡單
一項研究發現,不少人會誤把廢話當成有深刻意義的說話,而認為廢話深刻的人,認知能力相對較低、傾向具宗教信仰和相信超自然現象。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亦提出一些認知機制解釋這個現象。
其次,廢話——由於其缺乏內容——不會跟我們原有的知識、信念產生衝突,以致較易避過大腦的「監察器」,令人未能察覺廢話是廢話。因為這樣,人們可能誤以為廢話有意義,以及把自己不明白的東西視作深刻。
Highlight左兩句,有興趣可以睇埋佢
2005年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Harry Frankfurt出了一本小書《On Bullshit》(中譯本為《放屁!名利雙收的捷徑》),分析英語中「Bullshit」這個概念及其應用。「Bullshit」指廢話,但不僅是廢話︰重點是偽裝有意義,讓聽眾或讀者留下印象,廢話本身的真假倒不重要,而且往往非真非假。(以下使用的「廢話」,一概指「Bullshit」。)
廢話也有廢話的市場,很多「新紀元」作家就是透過這類廢話吸引信眾。相信任何人身邊總有些朋友喜歡說甚麼「宇宙會幫助你」或「共振/能量」等東西,甚至經常在Facebook上分享。
幾名主要來自滑鐵盧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人員,早前就研究廢話。他們發現,對這類廢話接受程度較高的人,反思能力及認知能力較低,也更傾向接受超自然現象、陰謀論和另類療法。論文刊登於最新一期《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20151204更新︰讀者Jheng Ting Justin Chen 留言認為這「是一篇結論推論太多的研究」、「這篇研究真的還不到做科學傳播的價值」,並提出理據。在此感謝其意見,並提醒各讀者在理解下面的結果時,需要謹慎理解(此外亦不妨參考〈270科學家合作,僅能重複36%心理學實驗結果〉一文)。
評價廢話實驗
研究人員首先在2個廢話生成網站「新紀元廢話生成器」以及「隨機狄帕克‧喬普拉引言生成器」中,產生多段廢話作實驗樣本,例如「想像力在指數時空事件之內」、「隱藏意思轉化無可比擬的抽象美」等。
在第一個實驗中,近300名參與者需要為這些隨機生成、貌似有意義的句子評分,由1至5分不等,越高分代表越有深度。平均而言,這些句子獲得2.62分,在「有點深度」至「頗有深度」之間。只有不足2成的參與者平均評分低於2(「有點深度」),卻有超過4分之1的參與者平均評分高於3(「頗有深度」)。
接下來,研究人員就不僅使用隨機廢話生成器,也有使用真實例子——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的Twitter發文。喬普拉是一名作家及另類療法提倡者,以濫用、誤用量子力學術語宣揚偽科學著稱,其本人也生產了不少廢話。例如研究人員在喬普拉的Twitter上,取了以下這句說話作實驗用途︰「任何物質粒子都是概率波在無限可能場中的一段關係」。
不過,研究人員特別表明,他們刻意選取一些含混的句子作實驗用途,而且選取喬普拉作對象,乃因為有其他作者批評過其文字毫無意義,以及跟他們使用的「廢話生成器」有關。因此選取的句子是廢話,並不代表喬普拉的Twitter只有廢話。
接受廢話有深度者 較易受認知偏差影響
第二個實驗中,參與者需要先為自動生成的廢話評分,然後才到喬普拉的Twitter貼文。評分後還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測試,以收集多項數據,包括其語文能力、數字推理能力、使用直覺或分析思考的傾向、宗教信仰以及對超自然現象的信念等。
在餘下的兩個實驗,研究人員再加入一些普通句子,例如「人們有時會發非常奇怪的夢」,以比較那些傾向接受廢話的人,到底是誤以為廢話有意義,還是沒發現需要提高警覺。最後一個實驗把廢話跟普通句子的比例改成各佔10句,以及額外收集了參與者對陰謀論和另類療法的取態。
整體的結果發現,對廢話接受程度越高的人,認知能力相對較低,同時更傾向有宗教信仰,以及傾向相信超自然現象、陰謀論和另類療法。
為甚麼我們會接受廢話?
論文作者提出兩種機制,去解釋人們為何會誤以為廢話深刻。首先,不論是否廢話,人們本來就較傾向相信和接受東西。有實驗發現,當人們的認知資源被消耗時——例如要去思考其他東西——便會把一些錯誤的東西視為真。作者指出,「相信」和「不相信」並非對等的選擇,這或許提供了一部份的解釋——雖然相關實驗都是用有意義的句子,而非廢話。
其次,廢話——由於其缺乏內容——不會跟我們原有的知識、信念產生衝突,以致較易避過大腦的「監察器」,令人未能察覺廢話是廢話。因為這樣,人們可能誤以為廢話有意義,以及把自己不明白的東西視作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