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唔只限香港
其實 agent 收票 只係將個風險轉左係佢度
agent 有牌 (雖然係流) 同埋 幾大代理既商譽 所以收票繼續 係"可行" 方法
但可行唔等於 唔可以被取代
的士 都係應該式微 但唔等於佢要100% 淘汰
全世界其他有uber既地方一樣有的士制度
宜家係討論 電子過數 vs 支票有咩好唔好
支票控制cash flow 呢d濕鳩野係真實發生 可行 而且呢個pt 反而比你堆野難取代
商業活動正因為唔係一買一賣
你要講 b2b , b2c, e business 已經係完全唔同既野黎
電訊行業 誠哥,SMT 呢d一直都係想減少票 鼓勵公司客用電子方式
係班人正正用緊你呢d 控制cashflow, 覺得安全既方式 一直唔肯轉
太古Cola 都有人專收票 因為好多係士多, 細鋪 (由治及興前)
要靠行街sales 去收票, 催數 然後叫佢地 「喂!呢排有d正既可樂呀 入d呀」 然後做多d sales
結果就係d票易彈 再加T+2既限制 D數好唔準
係生意好既年代 細數SME 根本唔想理 你keep 住有cash inflow 唔係唔找錢 就由鳩你
但呢d 其實應該係marketing mass promotion就做到
催數 係靠credit control 控制埋拎貨
尤其宜家係自動化既世代下, ERP 1個 就可以控制埋放貨 更加少 壓數既問題
同埋
唔計政治立場下 宜家 的確個成個世界係鼓吹緊 由個人承擔風險 因為sales 唔再係你買賣個刻 而係拎你data 去promo你買唔買開始 再減少 中間人
所以 fps先發展得超快 只係你接唔接受
靠人力催數, 行街sales 真係式徵
唔可行咩? 唔係 只係有更好管理既方法
香港「研究」緊 只係香港行得慢 同埋 簡單分 大小企,有冇做e-com 已經係幾個世界黎
同現金比 現金比人吹奏 無可替代既原因
從來只有 cash in king 唔係0101= 監控少 (不管係 政府 定係銀行金融機構拎黎做big data) 加埋 民用 天災斷電緊急時可以用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