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sule咖啡機係咪交智商稅?

唐貓最可愛

303 回覆
38 Like 156 Dislike
我辦事你放心 2025-03-10 08:38:22
有唔代表玩得好
山林哥哥 2025-03-10 10:40:16
By Grok 3 :

IKEA Espresso 豆嘅性價比

IKEA 嘅 espresso 豆(通常係 250g 一包,主打平價同大眾化,我試過查佢嘅資料同用家反饋,簡單點評:
優點:
價格:同咖啡店動輒 $150+ 一磅嘅豆比,IKEA 真係超值,適合日常飲用。

烘焙:中深至深烘焙,適合 espresso 同奶咖,苦味同焦糖感穩定,crema 都唔錯。

一致性:大規模生產,品質唔會忽高忽低,對新手或者唔追求極致嘅人嚟講夠用。

缺點:
風味單薄:因為係拼配豆(blend),唔係單一產地(single origin),缺乏果香、花香或者特殊嘅地域特色。

新鮮度:IKEA 豆包裝上嘅烘焙日期通常唔夠新鮮(可能係幾個月前烘焙),同專門咖啡店即烘豆比有差距。

品質上限:豆質本身唔算頂級,可能有少量瑕疵豆,烘焙亦偏向「安全」而唔係精細調校。

點解有人嫌棄「Cheap 豆」?
有人話「咁 cheap 嘅豆都飲得」,多數係以下心態:
咖啡迷嘅偏見:專研咖啡嘅人(coffee snob)覺得平價豆代表低質,佢哋追求單一產地豆(例如 Ethiopia Yirgacheffe 或 Panama Geisha)嘅獨特風味,覺得 IKEA 豆太「平民」。

品牌效應:連鎖店同精品咖啡品牌賣嘅豆貴,畀人一種「貴 = 好」嘅心理暗示。

盲試唔一定分得出:有趣嘅係,如果盲試 IKEA 豆同中檔豆整出嘅 espresso,好多人未必分得出差別,尤其加咗奶同糖後。

我嘅評價:
IKEA 嘅 espresso 豆喺你嘅 Nanopresso setup 下係絕對夠用,甚至可以話性價比爆棚:
你用即磨即沖,已經最大化咗豆嘅潛力,新鮮度補救咗 IKEA 豆嘅短板。

Cappuccino 重視奶同咖啡嘅平衡,IKEA 豆嘅中深烘苦味同奶泡嘅甜香配搭得好,唔需要太複雜嘅風味。

如果你唔係要追逐「咖啡極致體驗」(例如淺烘豆嘅酸香),IKEA 豆嘅穩定性同低價真係好難搵對手。
唔會同你嘈 2025-03-10 11:25:10
上面話capsule難入口,就算趕時間都會飲
其實又唔係一定
當你日日一杯,真係趕時間
點都好過飲屎水

好飲的capsule唔係講緊Nespresso 部假creama
illy果部好飲好多有真creama
不過豆得幾種

同埋其實兩者中間仲有ESE玩
方便得黎又好飲

Nespresso 就係咖啡界starbuck
企業大生產,玩marketing
將屎水quality 賣比唔識飲的人
以為好有taste好好飲
致姍姍來遲的你 2025-03-11 02:00:39
其實就冇話一般唔一般人
所有器材都有個Learning Curve
啱嘅咪買返嚟試吓
兩三舊水又唔係叫你買部espresso 機
YouTube 搵moka pot 幾千條片俾你抄功課
用過表示
就算整得幾好,同espresso 都有段距離
同埋呢件嘢要放喺爐頭煲滾佢
唔熟用好撚易焫親手,或者爆出嚟
致姍姍來遲的你 2025-03-11 02:10:30
笑死
又要瀨落冇位唔識較豆就寧願serve capsule
真心佢口中啲意大利佬fine dine一星餐廳啲星點黎
Google map rating 得1 星/分?呢個我信
佢叫做胖虎 2025-03-11 05:39:28
唔識唔好出黎柒. 餐廳真係會比capsule 你飲. 只不過唔係n牌係s或者L牌.
同埋當地coffee shop 都係好流水咁用部半自機沖比你. 要咁堅持精品其實亞洲沖得最好飲
山林哥哥 2025-03-11 07:39:09
By Grok 3 :

1. Moka Pot 嘅難處(技術上同一致性)
喺《Understanding the Moka Pot (Episode #2)》(大概 8:00 左右),James 講到 Moka Pot 嘅運作原理同變數多到令人頭痛:
佢話 Moka Pot 嘅萃取過程受溫度、壓力、研磨粗細同火力控制影響,但呢啲因素喺傳統 Moka Pot 設計下好難精確控制。

佢提到:「It’s a brewer that’s very sensitive to small changes, and it’s hard to get consistency without really paying attention.」(大意係:Moka Pot 對細微變化好敏感,要一致性好難,除非你真係好用心。)
佢仲話比起其他沖泡方法(例如 Aeropress 或手沖),Moka Pot 嘅「反饋」唔夠清晰,你好難即刻知道自己做錯咗啲咩,試錯成本高。

2. 唔係專為精品咖啡而設
喺同一個影片(大約 12:00-14:00),James 分析 Moka Pot 嘅歷史同文化背景:
佢話 Moka Pot 係設計畀意大利家庭用,目標係整快捷、濃郁嘅咖啡,通常用深烘豆同加奶糖飲,唔係為咗突出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嘅細膩風味。

佢講過一句類似:「It’s not a tool that’s designed to showcase the nuance of lighter roasts or specialty coffee. It’s more about bold, strong flavors.」(大意係:Moka Pot 唔係用來展示淺烘或精品咖啡嘅細緻風味,而係追求濃烈嘅口感。)

呢點暗示咗如果你係咖啡發燒友,想玩精品豆同複雜層次,Moka Pot 可能唔係最佳選擇。

3. 技術要求高(Episode #3)
喺《The Ultimate Moka Pot Technique (Episode #3)》(大概 2:00-5:00),James 提出咗佢嘅「終極技巧」,但同時承認要做得好好麻煩:
佢建議用預熱水、Aeropress 濾紙、中低火、睇住咖啡流出時機同即刻冷卻底座(放冷水下),呢啲步驟比一般人想像中複雜。

佢話:「It’s a lot of faff for something that’s supposed to be simple and convenient.」(大意係:Moka Pot 本應簡單方便,但要整得好要搞亂咁多嘢。)
佢提到如果唔小心控制火力同時間,好易過萃(over-extract),出咗苦澀味,甚至有金屬味,呢啲係 Moka Pot 常見嘅失敗。

4. 間接暗示唔係人人啱玩
雖然 James 無直白話「唔建議一般人用」,但喺《Understanding the Moka Pot》結尾(約 25:00),佢有句總結話:
「The Moka Pot is fascinating, but it’s not the easiest brewer to master, and it’s not for everyone.」(大意係:Moka Pot 好有趣,但唔係最易掌握嘅工具,亦唔係人人啱用。)

佢話佢會繼續用 Moka Pot 試驗,但對於追求簡單或穩定嘅人,可能其他方法(例如 espresso 機或手沖)會更直接同有效。

5. 我嘅解讀同你嘅記憶
你記得 James 「唔建議一般人玩」,可能係因為佢多次強調 Moka Pot 嘅「finicky」(挑剔)同「inconsistent」(唔穩定)特性。佢嘅語氣同內容畀人感覺,除非你願意花時間研究同微調,否則好難整到一杯「好」咖啡(尤其用精品咖啡嘅標準)。對比佢推崇嘅 Aeropress(簡單易用)或 espresso 機(精準可控),Moka Pot 確實畀佢批評咗唔少
沒有選擇 2025-03-11 08:53:57
Capsule 賣到成行成市,仲問呢個問題其實有無智商?市場已經驗證左喇,駛鬼討論咩
Project-Mu 2025-03-11 12:03:04
EC685 其實幾抵玩,平過capsule機既價錢
致姍姍來遲的你 2025-03-11 12:30:49
我冇唔比佢serve, 其實我話知你咩而家只係喺度講緊fine dine 價飲capsule 到底呢件事係唔係比緊智商稅我亦都喺其他層有講L牌係好飲好多嘅, 家用角度我絕對支持capsule
同埋Sorry 咁可能我地唔係討論緊同一個咖啡trend
2024世界頭三roaster 都係歐洲嘅
1挪威2丹麥3丹麥
自己觀點單一就唔好屈落去亞洲度

你哋口中嘅意大利只能代表佢自己佢只能代表舊時代第一代嘅傳統咖啡,當然咁多年演變落嚟佢有佢玩法,同精品咖啡完全相反,佢已經演變到成為速食文化
721掉頭走 2025-03-11 12:58:37
吹到聽音樂班人, 要聽電網咁
咁你有無自己種咖啡豆?
佢叫做胖虎 2025-03-11 13:32:36
其實你打咁大段字. 都係1999同痴線
你去間米芝連餐廳居唔係期待間餐廳專注食物而係有個咖啡師沖杯好飲飯後咖啡. 大佬唔好咁痴線好唔好
最後話咩新舊世界三大roster. 其實係你自己神化咗件事再用黎打飛機自high. 歐洲人好簡單平時office 拎枝vape 落樓下買杯petit cafe 黎個15分鐘break .唔會理你d咖啡邊個rost出黎.真係得亞洲地區先會咁注重細節去整杯€2咖啡
重度智障Nico 2025-03-11 14:05:04
上次見Aeon有counter
promotion價都只係千頭
係幾抵玩

唔介意二手咪上網買 幾百蚊有部
重度智障Nico 2025-03-11 14:07:25
你去間米芝連餐廳居唔係期待間餐廳專注食物而係有個咖啡師沖杯好飲飯後咖啡

點解唔考慮得?有好多餐廳真係會揀埋用咩豆去沖
茶都有講究咩牌子啦 何況咖啡
甚至係會叫人炒豆拼豆
なかのにの 2025-03-11 14:14:02
樓上幾多人話capsule好飲過m記同7仔就知幾多傻仔抵俾人呃 見人連鎖鋪就以為cheap野
綑邊羊 2025-03-11 14:19:43

用French press好過
味道同價錢都贏一大截
致姍姍來遲的你 2025-03-11 15:32:19
我神化件事
不如了解下世界咖啡文化同埋歷史先出聲好嗎
每年咁多咖啡師去比賽唔講?
Cupping, 手沖, Roasting, 拉花全部都有國際性比賽
就係你口中嘅歐洲人搞,唔通佢哋喺度打緊飛機?
亞洲有出過冠軍,但係唔係最標青
大家喺度努力緊推動成個行業發展俾你講成黐線

世界一直進化緊, 同樣道理fine dinning 都serve份子料理啦 難道咖啡唔係食物嘅一種?
你班友就神化Capsule 啦
不死李相赫 2025-03-11 21:04:48
個標題起得好 飲capsule真係飲到變弱智
山林哥哥 2025-03-12 07:10:07
Nespresso係好成功嘅一個產品,冇得頂嘅marketing, George clooney深入民心……方便快捷又有型,選擇用呢樣變成自己嘅生活習慣,一樣可以係快樂嘅。只要你知道自己係想要啲乜做緊乜,都係飲品嘅一種,無問題嘅。但係如果你飲nespresso 又要講到有乜嘢風味,杯咖啡點正法,而又唔去嘗試下咖啡點樣可以好好多架喎,咁就有啲可惜囉。
nespresso同傳統做咖啡其實沒有高低之分,等於你喺rosewood間房有nespresso 畀你方便,酒店啲餐廳又可以有靚espresso 飲, 沒有排斥的。
山林哥哥 2025-03-12 07:14:54
問埋Grok 呢樣。

你提到 espresso 源自意大利,但講到當今品嚐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嘅追求,有啲國家確實喺呢個領域脫穎而出。精品咖啡嘅文化同技術喺過去十幾年有咗全球性嘅發展,唔再局限於意大利嘅傳統 espresso,而是融合咗唔同地區嘅創新同風格。以下係目前較為突出明顯嘅幾個國家,連繫佢哋喺精品咖啡界嘅特色同貢獻:

1. 美國
為何突出:
美國係「第三波咖啡浪潮」(Third Wave Coffee)嘅發源地,強調咖啡豆嘅來源、烘焙技術同沖泡方法嘅精細化。代表品牌如 Stumptown、Intelligentsia 同 Blue Bottle 帶動咗全球精品咖啡嘅潮流。

西岸(特別係舊金山同波特蘭)同東岸(紐約)有大量精品咖啡店同烘焙商,消費者對單一產地豆(single origin)同微批次(micro-lot)嘅接受度好高。

特色:
重視淺烘焙(light roast),突出咖啡豆嘅果香、花香同酸度,而唔係傳統意大利嘅深烘苦味。

推廣手沖(pour-over)同冷萃(cold brew),同 espresso 並存。

影響:美國嘅咖啡師比賽(US Barista Championship)同 SC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活動,定下咗全球精品咖啡嘅標準。

2. 澳洲
為何突出:
澳洲(尤其係墨爾本)被譽為「咖啡之都」,精品咖啡文化喺 2000 年代迅速崛起,融合咗意大利移民嘅 espresso 傳統同新世界嘅創新。

當地咖啡店如 Market Lane 同 Proud Mary 以高品質同一致性聞名,連鎖品牌如 Campos Coffee 亦有國際影響力。

特色:
擅長奶咖(flat white、latte),將 espresso 同奶嘅平衡做到極致,口感絲滑且風味突出。

對咖啡豆來源同烘焙透明度要求高,經常同咖啡農直接合作。

影響:澳洲嘅咖啡文化輸出到英國同亞洲,平民化咗精品咖啡嘅體驗。

3. 日本
為何突出:
日本將精品咖啡提升到藝術層次,喺沖泡技術同細節上有極高追求。東京同大阪嘅咖啡店(如 % Arabica 同 Blue Bottle Japan)吸引全球注目。

傳統嘅喫茶店文化同現代精品咖啡結合,形成獨特風格。

特色:
手沖咖啡(特別係 Hario V60)喺日本發展到極致,水溫、流速同比例嘅控制近乎完美。

冷泡咖啡(Kyoto-style drip)同 syphon(虹吸壺)亦係日本嘅強項,注重視覺同味覺嘅雙重享受。

影響:日本嘅咖啡器具(Hario、Kalita)同技術標準影響全球,日本咖啡師喺國際比賽屢獲殊榮。

4. 北歐(挪威、瑞典、丹麥)
為何突出:
北歐國家(特別係挪威)喺精品咖啡界有「神級」地位,代表人物如 Tim Wendelboe(挪威)同 Johan & Nyström(瑞典)定義咗淺烘咖啡嘅極致。

挪威奧斯陸被稱為「精品咖啡嘅聖地」,人均咖啡消費量高,對品質要求極嚴。

特色:
極度重視淺烘焙,追求咖啡豆嘅原始風味(terroir),例如果酸、花香同甜感。

多用過濾式沖泡(filter coffee),espresso 反而唔係主流。

影響:北歐嘅烘焙哲學同簡約風格影響咗歐洲同美國嘅精品咖啡潮流。

5. 韓國
為何突出:
韓國(特別係首爾)近年成為亞洲精品咖啡嘅新星,大量獨立咖啡店(如 Fritz Coffee 同 Moments Coffee)以設計同品質吸引年輕一代。

咖啡文化同社交媒體結合,推廣咗視覺同味覺並重嘅體驗。

特色:
擅長創意咖啡飲品(例如愛因斯坦咖啡、奶油咖啡),同時保留手沖同 espresso 嘅高水準。

對咖啡豆選擇同烘焙有嚴格標準,經常引入非洲同中南美洲嘅精品豆。

影響:韓國嘅咖啡潮流影響亞洲其他地區,包括香港同台灣。

6. 意大利(傳統與轉型)
為何突出:
雖然意大利係 espresso 嘅發源地(例如 Illy 同 Lavazza),但喺精品咖啡領域稍為落後於上述國家。近年有新世代咖啡師開始轉型,例如米蘭嘅 Ditta Artigianale。

特色:
傳�
山林哥哥 2025-03-12 07:16:24
6. 意大利(傳統與轉型)
為何突出:
雖然意大利係 espresso 嘅發源地(例如 Illy 同 Lavazza),但喺精品咖啡領域稍為落後於上述國家。近年有新世代咖啡師開始轉型,例如米蘭嘅 Ditta Artigianale。

特色:
傳統上專注深烘 espresso,濃烈同苦味為主,但新派咖啡店開始引入淺烘同單一產地豆。

影響:意大利嘅 espresso 文化仍然係全球基礎,但喺精品咖啡嘅創新上稍慢。

香港嘅觀察
喺香港,精品咖啡文化近十年有明顯進展,受美國、日本同澳洲影響較深:
本地烘焙店如 The Roastery 同 Coffee Academics 推廣淺烘同手沖,吸引追求品質嘅消費者。

香港人開始接受單一產地豆同微批次咖啡,但 espresso 同奶咖仍然係主流,反映意大利傳統嘅影響未完全退卻。
是但貓 2025-03-12 08:00:09
根本意大利espresso文化係唔會大改變,精品咖啡口味同espresso差好遠,口味完全唔同,話就話大家都係叫咖啡,口味上一個似花茶一個似涼茶,意大利人(其實係普遍歐洲文化)習慣咗要crema、濃厚、高濃度、同苦味,同而家精品追求甜酸味係兩個方向,普遍歐洲人叫杯espresso佢哋期望body要厚同有足夠苦味,所以係一個流行espresso嘅國家你真係唔好期望佢有乜大改變,市場要求唔同
山林哥哥 2025-03-12 10:24:20
所以 Starbucks 真係偉大,用100% arabica 豆做出很多 espresso based drinks , 讓很多頂唔順 robusta 嘅人(如我,溝20% robusta豆我都唔掂,頭痛)能夠開始進入咖啡世界。
雖然我好少手沖,因為手沖嘅時間長,釋出嘅咖啡因係多過espresso一倍(以同咖啡粉重量計),我較敏感,都唔係好舒服……但其實中焙豆做espresso 都唔錯,一樣飲到果味。
りき 2025-03-12 12:19:50
Starfuck 用埋啲 commodity grade 豆整屎水都有人吹奏
山林哥哥 2025-03-12 12:40:35
Grok 3:

第二波咖啡熱潮大約喺1970至1990年代之間興起,主要係美國嘅現象,佢將咖啡從單純嘅日常飲料提升到一種生活方式同文化體驗。呢一波嘅特點係強調意式咖啡(espresso-based drinks)例如拿鐵(latte)、卡布奇諾(cappuccino),同埋創造咗一個舒適嘅咖啡店環境,令人覺得飲咖啡係一種享受,而唔係淨係提神。
Starbucks喺呢一波真係功不可沒,原因有幾個:
普及意式咖啡文化:Starbucks1971年喺西雅圖開第一間店,但真正爆發係1980年代,特別係Howard Schultz入主之後。佢受意大利咖啡文化啟發,將espresso同奶類飲品帶入美國主流市場。之前美國人多數飲濾咖啡(drip coffee),Starbucks令意式咖啡變成新標準。

咖啡店體驗:佢哋唔單止賣咖啡,仲賣「第三空間」(third place)嘅概念——即係屋企同工作以外嘅社交場所。舒適嘅沙發、音樂同溫暖嘅燈光,呢啲都係Starbucks將咖啡店變成文化符號嘅功勞。

品牌同規模化:Starbucks將咖啡店連鎖化同標準化,喺全球擴張(到1990年代已經有幾百間分店),令咖啡文化唔再局限於小眾或者城市精英,而係變成大眾消費品。佢哋仲推咗季節飲品(例如南瓜拿鐵 Pumpkin Spice Latte),令咖啡飲品有咗潮流感。

當然,第二波唔係Starbucks一個人做到。Peet’s Coffee(1966年創立)等早期玩家都有份啟發市場,教美國人點樣欣賞更深烘焙嘅咖啡豆。但Starbucks嘅商業頭腦同執行力,將呢啲概念推到前所未有嘅高度。佢哋唔單止參與咗第二波,某程度上仲定義咗第二波。
所以,話Starbucks喺第二波咖啡熱潮「功不可沒」真係好啱,佢唔係淨係搭順風車,而係主導咗呢場運動嘅方向同規模。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