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Post尾離題講少少
其實上面秘書巴同落地巴都有講到啲入門基本套路架喇
長焦、微距(Macro)、壓縮感
俾個基本概念你先, 喺相機嘅世界入面對照返人眼視覺嘅立體感就係50mm焦距
當你拎起一支鏡頭, 上面行頭嘅多數係一個mm單位嘅數字, 喱個就係焦距
愈細愈廣角(視野廣闊), 愈大愈望褒(視野狹窄)
zoom-in zoom-out就係講緊喱個視野嘅改變
你有用zbrush畫嘢架嘛, 你熜咗個perspective view佢, 就可以諗做焦距無限大, 你睇緊嘅嘢咪好「扁」, 喱個就叫壓縮感
你開返perspective view, 啲五官咪會「立體」啲, 喱個就係焦距拉返近
落地巴講75mm以上, 秘書巴講嘅xf60(apsc 60mm等效於ff 91mm)
同我自己用緊嘅Canon RF 85mm Macro都算係長焦距鏡頭
一般嚟講就常見於一啲人像同product相到
微距嘅意思呢就係鏡頭最短對焦距離(即係你相機擺得最近嚟影)嘅時候可以有幾近, 一般用放大率嚟計算
1倍放大率(1x)就叫微距鏡頭(macro), 但時下開始流行連0.5x都叫macro
所以總之可以好近影啲好細粒嘅嘢對焦都好清就叫macro鏡啦你當

頭先講到長焦距就會有壓縮感, 手機一般都係20幾mm嘅, 所以你可以諗一諗其實自己手機影出嚟嘅立體感啱唔啱心水先
用返zbrush開閂perspective view個邏輯咁諗
因為我自己主觀睇法就唔係所有時候都追求壓縮感嘅唔係愈有壓縮感愈好嘅
例如我用85mm影坦克車咁, 我覺得係好差嘅, 因為架坦克車嘅輪廓就會變到好遠望埋去咁
冇咗立體感帶嚟嘅視覺突出, 講到底就係冇咗坦克車應有嘅壓迫感
同樣道理, 你啲女點樣玲瓏浮凸就.....

所以點樣呈現一件「吸引」嘅模型係好考經驗
回歸主題, 你如果冇追某個牌子同焦距
我建議你揀sony然後跟自己budget去揀相機同一支85-135mm(full frame等效)嘅定焦, 微距鏡頭
推介sony嘅原因主要係佢鏡頭群比較多, 同樣spec嘅價錢又相對低, 光學質素同重量都控制得好好
利申: Canon EOS R8, RF 85mm f2.0 Ma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