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稱之為“失去的十年”。在習近平執政超過10年的時間里,越來越明顯的是,在他領導下中國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不可持續的借貸、房地產投機,以及對實際上並不需要的工廠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本可以帶來更持久增長的艱難改革,例如提升消費支出的措施,卻被忽視了,而優先選擇了旨在加強共產黨控制的政策。
如今,中國債務高企,房地產危機讓數萬億美元的家庭財富化為烏有,經濟瀕臨通縮螺旋。經濟增速放緩,西方投資崩塌,消費者信心接近歷史低點。
然而,在中美即將展開第二輪貿易對抗之際,習近平卻在堅持自己的立場。他堅信自己主導的以頂層設計為主的經濟管理方式,以及將中國打造為更大的工業強國的計劃,是最終讓中國在經濟實力上超越美國的最佳路徑。
接近北京決策圈的人表示,近年來中國遭遇的任何困難,都未能改變習近平的信念,即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正在衰退,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習近平仍然相信東升西降,”一名在北京的外交政策顧問說。
他提到,這位領導人三年前曾發表這一論斷,當時中國經濟因西方對中國出口的需求而在疫情後短暫復蘇,“在他看來,這條路可能只是不會完全是直線而已。”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景,習近平正在構建一個全面的工業供應鏈,旨在生產中國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半導體,以應對與美國的更多衝突。
他的政府還在制定計劃,應對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後可能施加的任何關稅上調。反擊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對美國出口製造芯片、汽車引擎以及與國防相關產品所需的原材料。
他還在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聯盟,試圖對美國施加更大壓力。
然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習近平並未採取艱難但必要的措施,來修復中國受創的經濟。
儘管北京最近推出了一些刺激措施,但並未果斷行動來整頓問題重重的房地產行業,全面重組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大幅提升消費支出,而這些措施能夠為長期增長提供支撐。
“很多問題是政府自己造成的,”野村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說。他和許多經濟學家一樣認為,中國面臨所謂“與時間的賽跑”,需要在惡化的人口結構加劇長期經濟衰退之前,解決日益嚴重的增長問題。
跟隨習近平的步伐
過去十年,我親歷了習近平有機會像之前的中國領導人那樣,在面對經濟動蕩時修復經濟的過程。
但每次,他都選擇了通向更多國家控制的道路,而不是許多中國經濟學家認為必要的改革方向。儘管中國的一些經濟問題在習近平上台之前就已經出現,但他未能解決這些問題,甚至讓一些政府顧問私下裡談到“失去的十年”。
2018年9月,我參加了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一次經濟論壇。
當時,一些主張市場化的官員,希望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能促使北京實施長期拖延的改革,例如為私營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府需要通過辯論建立共識,然後逐步實施改革,”支持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吳敬璉說。
另一位自由派學者張曙光提醒與會者,鄧小平——啓動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領導人,當年專注於讓中國融入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
“必要的妥協應該做出,”他表示,同時警告不要在無休止的貿易戰中和華盛頓針鋒相對。
然而,這場貿易爭端卻讓習近平更加堅定了擴大國家控制、扶持中國工業的決心,即使這樣做可能會加劇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他的政府向半導體、電動汽車等優先發展的行業大力提供補貼,並鼓勵銀行向工廠提供更多貸款以提高產能。
同時,習近平發起了一場針對私營企業的打壓行動,意在遏制非理性風險,並削弱一些強勢商業領袖的影響力。但結果卻抑制了中國的創業精神。
這種做法導致中國經濟日益被國有企業主導,鋼鐵、電動汽車等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愈發嚴重。
如今,中國對出口的依賴比2018年更大,這使其更容易受到特朗普再次提出的關稅計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