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 vs 時間點
「越早入市越好」,但又擔心「踩錯時間」會有長期停滯,好似2000年或者日本股市果啲例子。其實呢兩樣嘢互相矛盾,既然越早入市好,就唔應該咁著重時間點。
ALL IN vs 定期定額
承認ALL IN理論上效率高,但又話普通人承受唔到市場波動,甚至可能喺錯誤時候損手爛腳。咁到底ALL IN好,定係穩陣啲分批買入好?
落袋為安 vs 長期持有
主張「落袋為安」,但又話持續買入指數係穩陣策略。問題係,賣咗之後點享受長期複利?兩者操作上根本唔一致。
相信指數投資,但怕波動
覺得指數投資比炒股穩陣,但又擔心市場熔斷震走人,普通人坐唔住倉。咁如果挨唔到波動,點解指數投資又係好方法?
市場波動無得避,但又建議減碼
話熊市無得避,但又建議減碼嚟減壓。其實如果市場真係無得避,減碼只會削弱長期回報。
損失規避偏誤:太驚輸錢,對波動過度敏感,寧願避開風險,錯失潛在回報。
時間點錯覺:企圖精準捉市場高低點,但實際上市場時機難以預測。
確認偏誤:只睇自己信嘅例子(如2000年熊市),忽略成功嘅長期增長案例。
現金流偏誤:過度擔心短期開支壓力,導致「落袋為安」,錯失長期複利效果。
後見之明偏誤:事後話2000年係錯誤時間點,但當時冇人真正可以預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