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九十年代內地有「豆腐渣工程」,偷工減料。香港沒有偷工減料,但反而「加工增料」?明明10寸料就足夠卻做夠100寸,動不動就用大量玻璃。這是不是香港利益固化的現象之一?
,原來香港工程設計是和工程價格掛鉤的。工程師負責設計,有沒有人去監督設計成本是否合理呢?誰負責成本控制呢?為什麼香港建一座無障礙升降機平均造價要2500 萬至7,500萬那麼高昂呢?為什麼在元朗興建一條連接朗屏站至教育路的高架行人天橋,造價高達17億元?如果在深圳,可能一兩億元就能完成工程。究竟由誰去監督工程師的設計?怎樣去監督呢才能價錢合理?
。香港除了地價貴,建築費也越來越貴。看看日本的建築費,扣除匯率之後,平均只有香港兩成至一半。是否香港的地心吸力比較厲害,所以每一個結構都需要加重加固呢?究竟工程師怎樣計算出來呢?很多時候,日本工程是根據人流計算的。但在香港,就算一個人使用,都可能要用一萬人的方法去計算。
簡約公屋總建築及設計成本為267.9億元,以興建3萬伙的目標計算,即是平均每間簡約公屋這樣「簡約」設計的建築成本約89萬元,造價其實是昂貴的。為何不把那些錢用來租屋或者收購現成單位?例如設有336間房的天水圍悅品天秀酒店宣布將於9月30日結束營運。該酒店以8.38億元放售,政府為什麼不去收購而只是靠起樓呢?
反觀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它示範了「鋼結構」。鋼結構的建築成本雖然高,但它的耐用性以及空間實用性強很多。香港沒把貝聿銘這個精心結構設計發揚光大。為什麼選用混凝土呢?因為建築時間比較快,而且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並不是那麼高。既然香港興建的樓宇不需要那麼高的技術,為什麼成本卻要貴十倍呢?
走的是行人但是用的結構像是給坦克車貨櫃車的規格,是否有需要這麼堅固的結構呢?難道香港的地心吸力真的比其他城市強,所以任何結構牆、任何支柱都要比正常多很多倍?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日本雖然有地震發生,但是天橋底仍可做食肆,但在香港是不批准的,為什麼呢?
https://www.hk01.com/01%E8%AB%96%E5%A3%87/1039625/%E5%A5%87%E5%A6%99%E7%9A%84%E6%8F%AD%E7%99%BC%E8%80%85-%E9%BB%9E%E8%A7%A3%E9%A6%99%E6%B8%AF%E5%BB%BA%E7%AF%89%E6%88%90%E6%9C%AC%E6%9C%83%E6%AF%94%E6%B7%B1%E5%9C%B3%E8%B2%B4%E5%8D%81%E5%8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