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求賢若渴的明治政府邀請了彼時代表世界頂尖軍事水平的德國陸軍前來日本執教,在一次日本陸軍大學的授課中,受邀而來的米切爾少校被要求講解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關原之戰。在沙盤上考量了一番雙方的布陣與兵力後,這位以戰史研究見長、實戰經驗匱乏、更對日本歷史一竅不通的軍事專家最終創造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梗——西軍必勝!
世人皆知,在這位「趙括」眼中穩操勝券的西軍最後一敗塗地,米切爾的這個尷尬的判斷故而也淪為了紙上談兵般的笑談。當然,後人對這則軼事的真實性多有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僅從軍事理論而言,佔盡地利之便的西軍確實有顯而易見的優勢,然而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居高臨下卻同床異夢的西軍雖然一度望見勝利的曙光,卻最終敗在了叵測的人心上。作壁上觀的毛利輝元、大快朵頤的吉川廣家以及臨陣倒戈的小早川秀秋被後世冠以「關原三神」的謔稱,不僅給西軍的折戟沈沙蒙上了一層有些滑稽的喜劇色彩,也讓這場會戰成為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的經典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