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去,覺得個分享好好,所以自己做左個紀錄。因為當日本身只係打算去聽,無做notes,以下都係憑記憶做,部分係再research 補充過既資料。如果有錯漏請包容一下。
當日既分享由律師Patsy同導演主講。Patsy係專門做人口販運同asylum seekers 既case。分享當日其實無討論好多套戲,係講好多香港asylum seekers 既處境。
整體及背景
前提:「難民」基本上係因各自既背景同原因而嚟到香港,可能係因為性別/種族/政治迫害而黎到香港,所以唔能夠以一個「群體」去理解所有「難民」。
香港免遣反聲請既成功率(低於1%)同埋時間(平均數為10年),比起國際其他國家既成功率(約10%)同時間(約3-5年)遠遠低好多。政府既審核方針、審核人員既質素都有影響,當日分享曾有一個伊朗免譴反聲請人以政治迫害及受到酷刑為由申請,而被拒絕原因係該國家憲法入面寫明係會保障人民有政治權利。(聽完嗰下係覺得咁某國都無政治犯。同埋審核係需要了解聲請人本身國家既文化、種族等等,先可以有效地審核佢既聲請係咪合理同成立,但我諗香港大部分人連非洲有咩國家都唔知…)
此外,成功率既低亦牽涉到等候時間太長,申請人可能放棄等待而選擇其他路向,例如前往其他國家,或因犯罪而被遣反,少數則是與港人結婚從而獲得居港權,部分則係原來國家既情況有改善而選擇回國。
聲請流程及生活
提出免遣反聲請後,會獲發行街紙,並要等待入境處審核個案。期間每月有1200超市食物劵、租金津貼(成人1500,小童750,會由政府直接向屋主發放),200-420 元交通費以作前往報到/領取物資等。基本上聲請者既生活無現金可以支配,亦都唔可以工作(正常一個香港生活緊既人,見到上面呢個數字,真係街都唔敢出)同時,來港既聲請人士好多時仲會有心理問題,例如因受過各種酷刑、Detention導致PTSD。
當入境處不確立個案,聲請人係可以上訴。假設上訴成功,個案會再交返去入境處再審核。結果就係不斷既:失敗-上訴-失敗-上訴。如果審核成功,case 就會交畀聯合國難民署安排去第三國家,一般黎講係加拿大、美國、澳洲、紐西蘭,但當日都分享過一個case 係審核成功但無國家接收,於是繼續滯留喺香港。
同時,因為呢個好長既審核,被一d 「別有用心」既人士睇中,來港作免遣反聲請,但實際就係諗住黎搵食(一黎就可以stay 10年打黑工,真好。)呢班人更加係會成村成村人一齊黎,慢慢就會形成一個community 。
因為身分既問題,基本上不論何種asylum seeker,發生咩事佢地都偏向唔會報警,而一旦有criminal record 就會即時被遣反。以上呢點好容易就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方面係睇準佢地經濟狀況惡劣,另一方面就係唔會報警。
現場觀眾問題
Q:「其實佢地(asylum seeker)有無後悔/覺得值唔值得?」
A: 「ummm,我諗佢地真係無諗過,因為一諗呢個問題佢地就應該頂唔順」
Q: 「如果你有機會改革個制度,你會點做?」
A: 「其實無架喎,就係do the job properly。審核嗰度做得好,有需要既人咪可以成功去,唔係嗰啲咪遣反,就係咁簡單。」
(補充:我理解意思係審批要認真做,而唔係咩都reject 先。分享過程入面有提到一個case,所有evidence 都好strong,連對家律師都覺得好strong,但個case 就係不斷被各種理由reject。同時各種「假難民」既標籤都影響到審核,令負責審核既人覺得「都係假架啦」而咩都reject。而且香港只係負責審批,唔明白點解唔可以認真做又做快d)
當晚分享其中一個case 好深刻既係,聲請者係一個小朋友。佢父母喺當地被殺,應該係親戚拿拿臨就買張機票送咗佢上機就嚟左香港。research 既時候,有聲請者都只係話,走既時候只係睇邊度免簽,然後就走。對於佢地黎講,我諗嗰個moment 係唔理得咁多,總之走左先留返條命仔最緊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