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下稱「SEN學童」)通常具有一項或多項學習困難的特徵,當中包括「自閉譜系」、「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讀寫困難」等最為普遍的類別,有些是先天形成,另有一些是由意外或疾病引起,因而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
十年來,SEN學童數目急增,而疫情困擾香港的最近三年,更令SEN學童本身及其照顧者長期飽受身心壓力,亟需政府當局聯同學校和非政府機構攜手大力支援。據教育局的最新公佈,2021/22學年,本港約有15,000名SEN幼稚園學童;另有58,890名SEN學童就讀公營普通中、小學,較2011/12學年的28,630名增加超過一倍,而佔同期公營普通學校學生總人數的比例,亦由4.4%上升至11.0%;最常見的主要症狀則為「特殊學習困難」(40.8%),隨後是「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25.2%)及「自閉症」(21.0%),後兩者均呈較明顯的增長趨勢。雪上加霜的是,疫情肆虐本港長達三年時間,學校斷斷續續停止面授課,更令家長們叫苦連天。根據去年「照顧者易達平台」的調查結果,有六成受訪者為全職無薪照顧者;在每周照顧時數61小時或以上的照顧者當中,逾四成(43.9%)是SEN學童照顧者;個案越來越多,政府尤其教育局、醫務衛生局及社署務須全方位加強對基層SEN家庭的支援。
去年初,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表有關「針對SEN學童支援服務收費情況」調查報告,正好勾勒出當今基層SEN家庭所面對的困境。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受訪SEN基層家庭居住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更有七成基層家庭每月收入低於15,000元,扣除租金、水電費、膳食費等必須開支,基本無法為SEN學童提供相關訓練。現時,社會福利署和教育局分別有提供學前(幼稚園)和學齡(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專業支援服務,惟9成受訪家長表示學齡階段的支援不足,甚至有指「中學較小學差,而小學又較幼稚園階段差」,足見隨著SEN學童成長,相關支援服務卻逐漸脫節、以至「甩轆」。
更甚的是,筆者收到不少家長求助,指她們根本無從知道哪些學校會提供相關專業支援服務,使其為子女選校升學或轉校時,常常無從入手。
鑑於上述問題日益嚴重,更牽涉到特區政府能否做到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講話提及的「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因此筆者特意於2月8日立法會大會,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主題提出一項口頭質詢,要求教育局局長當面就下列四方面作出答覆,釐清政府對SEN學童的責任和承擔,包括:
1. 政府現時向逾7萬名SEN學童提供甚麼專業支援服務?
2. 會否要求所有學校提高相關訓練資訊透明度?
3. 有否考慮增撥資源、增設「治療劵」和「訓練券」?
4. 會否考慮為基層SEN家長提供「照顧者津貼」?
雖然,局方向筆者交代了現時政府支援SEN學童的概況,以及各項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資訊,但仍缺乏部分重要訊息。舉例來說,政府未有清楚闡明為SEN學童提供專業支援服務的所有政府部門或機構名稱、各政府部門或機構為各類SEN學童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以及每名學童可獲資助金額。筆者必定對此持續作出跟進,並要求局方補交上述資料,務求為教育界、SEN學童謀福祉。
不僅如此,筆者已於早前提交予財政司司長的《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中,建議政府關注SEN學童的學習及生活所需,從政府、學校、非政府機構三方入手,透過提供「照顧者津貼」、「治療劵」、「訓練劵」等津貼,紓緩SEN家庭的生活壓力。倘家長們對本議題有任何關注,歡迎隨時聯絡文港,本人和團隊願意仔細聆聽和轉介個案要求跟進。
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