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哋用唔用都唔太大關係,最大問題係以下幾個國家。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https://hk.news.yahoo.com/%E7%A6%81%E7%94%A8-%E5%A1%91%E8%86%A0%E5%90%B8%E7%AE%A1-%E7%84%A1%E5%8A%A9%E6%96%BC-%E6%94%B9%E5%96%84-%E6%B5%B7%E6%B4%8B%E7%92%B0%E5%A2%83-%E5%81%A5%E5%BA%B7-010647699.html
根據 2017 年發佈的一項研究,全球海洋的 95% 塑膠都只是來自於 10 條河流,其中有 8 條位於亞洲,另外 2 條則位於非洲。另一個專門從事海洋保護的組織亦有同樣推測,直指大部分流入海洋的塑膠主要來源於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我相信,有些人會認為這些研究帶有支持西方的偏見,研究目的是透過指責發展中國家而掩蓋問題的真相。但我想請你仔細思考一下,你子女在漢堡店扔進垃圾桶的飲管,最後會與其他塑膠製品一同放入裝有袋子的容器中,以便塑膠回收。大多數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原因無他,主要在於他們能夠高效管理廢棄物。這即是說,即便無人回收,這些飲管仍會掩埋在幾噸土壤之下,而非流入海洋。
但遺憾的是,影片中 Figgerner 和同事費時費力地從海龜鼻孔內抽出的飲管,十居其九都是來自於未能妥善管理垃圾的亞洲國家。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了另一個重大問題。海洋中大部分塑膠都是來自於從商船上「掉落」的捕魚或運輸裝置,而這些裝置就在海洋形成不斷擴大的「漂浮島」。事實上,這些廢棄裝置總量佔據太平洋垃圾帶的 46% 之多,而垃圾帶的覆蓋面積已是法國國土面積的三倍。不幸的是,在這些裝置分解成小塊之前便足以導致眾多海洋生物死亡。
有見及此,我們可以善用現有的可靠資訊作為制定解決方案的基礎,而非採用紙飲管般不切實際的做法。其中一個有效做法,就是在發展中國家制定相關計劃,向能夠提供舊裝置的漁民和航海員給予報酬,從而防止這些不再使用的裝置流入大海,阻止他們因貪一時方便而遺害「海」間。至於污染最嚴重的五個國家之廢物處理問題,相應解決方案可以是資助他們的新興經濟體,使其能夠投資於高效廢物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