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下,勿插]中國近代烏有史之如果滿清於辛亥革命後冇倒臺...

27 回覆
7 Like 2 Dislike
2020-02-11 05:32:00
最近被迫home office悶悶地,
打算挑戰寫一d冷門天馬行空野
事緣之前開左個topic討論過中史既 what if
https://lihkg.com/thread/1811557/page/10
傾傾下突然小宇宙爆發
不如自己都寫一篇中國烏有史

BTW自問寫文能力一般而且冇耐性
所以會一個chapter講一個事物及關於佢既發展過程
大家如果睇得辛苦請多多包涵
2020-02-13 19:59:19
前言

辛亥革命後,清廷於《欽定憲法大綱》基礎上,公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係皇權上既問題作出讓步,並且之後經歷攝政王辭職,袁世凱東山再起等等,直至南北和議後⋯

正當袁世凱係北京向當時既皇帝溥儀同隆裕太后'陳情'退位讓出政權時,效忠清室既馮國璋(時任禁衛軍總統駐察哈爾)聯同王士珍(時任陸軍大臣),張勳(時任江北提督駐徐州)及趙爾𢁉(時任東三省總督)發動'勤王',將袁氏包圍係紫禁城;不過同時部分袁世凱支持者如趙秉鈞(時任民政部大臣)調動京師巡警對峙(時任九門提督肅親王阻止不果)⋯

在京師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最終出現以下初步結果:

1)基於皇族害怕政體改變會令當時各地針對旗人既屠殺加劇,而堅持只有維持君主立憲制先肯讓出統治權
2)原本慶親王奕劻(袁世凱賄絡佢之後暗中支持)建議袁氏以受禪方式接受帝位,但袁世凱受制於當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壓力拒絕,結果唯有邀請孫文(前任)到北京商議
3)孫文到京後,商見袁氏之前經被特赦既汪精衛穿針引線下拜見前攝政王載澧,兩者會面後達成密約,共同阻止袁世凱取得實權
4)最終三方協議,清廷願讓出統治權予臣子,前攝政王載澧,載澧成為後來立憲政體既虛位元首(礙於當時北京形勢,袁世凱被迫接受)
5)溥儀宣布讓位予生父(註:宗法上載澧已非其父)並保留清帝位,大清政府大部分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合併,並改國號為'中華國'(參考當時清朝變法參考對象德意志帝國,其正式國號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威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號))
2020-02-16 02:16:31
國徽

相對於南北和議前已經爭持激烈的國旗地位,國徽卻出奇迅速確立,由時任教育大臣蔡元培聘任既許壽裳,周樹人(即係魯迅)同錢稻孫收到袁世凱交托設計國徽既任務,係當時權衡君主制擁躉(特別係原清貴族組成既宗社黨為一股國進兩黨以外一股勢力)及共和制支持者(國民黨)之間既分歧,三人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標誌--嘉禾輔以舊時代表尊貴既十二章紋為國徽,出奇地廣為大眾接納,更比國旗議案更快獲兩院(變更為參眾兩院前,由原清既資政院為下議院,臨時參議院為上議院)通過,為此三人事後都不約而同咁笑"其實自己都嫌畫得未夠好,不過因為趕住要本來諗住交住先之後再執靚d..."
第一版本既十二章徽往後一直作為內閤徵章(國民黨之後既訓政時期除外)

往後完善版

雖然創徽三子提出要再將國徵埶靚仔d,不過之後政局多變且三人因仕途分開(許壽裳被派去江西省出差,錢稻孫忙住跟進袁世凱交託既督學計劃,魯迅就煩緊國家語文理事會既大project),雖然有唔少改進提案(檔案收藏係國家圖書館國會分館),但係三佬之後亦冇機會一齊"執手尾"(周樹人仲於30年代尾仙遊),不過國徽改良係打完二戰後反而被其他人完成.

接手改良工作既係內閭紋徽局,係袁世凱當政時設立,本來只係一個閒散部門用黎敷衍應付另一政敵----宗社黨中堅份子,清室既貝子銜奉恩鎮國公載澤.當時以仿傚英國紋章院(College of Arms)為名創設,以提供旗人晉身全新政體前作實習為由約束前皇族捲土重來.
曾經力推大清推行君主立憲改革既澤公,雖然成功賨行政治理念,但清室只係僅免重演明亡悲劇而失去大寶...之後澤公就一直咬住中華國既糧過世(因為咁而放棄<清室優待條款>中得到既俸銀),而佢就延攬唔少仲讀緊"八旗翼學"(即滿人辦學團體)中有藝術天分既滿族子弟任職,而以下一位後來完成許錢兩人既心願.
愛新覺羅.溥伒(後黎繼承惠親王位,另有篇幅介紹爵位),入職之初已經同老豆載瀛都以琴棋書畫樣樣精聞名,後來二戰後重開既國會再次通過使用十二章國徽後,已任局長既溥伒受托聯同許錢兩老完善國徽樣式

細節
改善既地方分別係
1)下方代表"山"既曲線以山坡紋加雲紋交疊而成(類似港英時期盾徽下面既島狀圖案)
2)水藻由夾係華蟲(錦雞)翼底改為咬住...
3)加入銘言條飾,銘言為"經世濟民"(用古典既篆體)
國徽修改版本較香港盾徽遲(不過公佈時間倒轉),因為修改期間有問英國紋章院意見,有d元素用狙去做參考
另外配合國徽既法律<國徽條例>亦明確規定
1)除左原版本外,更有中國徽大國徽版本
2)小國徽另外有分有冇外盾版本(下圖類似,但盾形更四正)
3)條例規定中央政府文件抬頭,護照;以及供應政府部門既用品都印有小國徽(護照另有topic)
4)另外仲有只有嘉禾pattern既"干"(中式既盾),都被條例承認


如有時間先畫一個修改版十二章國徽
2020-02-16 10:08:31
幫推
2020-02-16 11:04:58
瞓醒一睇,原來自己都打錯幾隻字
2020-02-16 21:04:17
留名
2020-02-21 16:49:40
國家行政區劃

呢種題目涉及面好廣泛,可能一個回覆講唔哂要拆件講。

由於中華國成立時既疆域係直接繼承滿清,所以基本行政區劃劃分變化唔大,不過晚清果陣地方自治思想覺醒,地方開始要求中央政府下放部分權力blablaba⋯⋯雖然呢d中央政府vs地方政府權力遊戲過程實屬另外既範疇,但呢d角力亦係地方行政區劃留低痕跡⋯⋯

根據千禧年後兩次政黨輪替,中華國既行政區劃基本已經固定,大致分為中央政府級別同埋自治領級別:
中央政府級別大致再分做兩級:
地方自治體
第一級:省,府;第二級:道(已虛級化);第三級:縣,市,旗(部分省份)
基層自治體
第四級:區/鄉/鎮/村,蘇木;第五級:里,嘎查

省(province):作為第一級行政區,因為喺前朝嗰陣作出過兵變獨立嘅舉動,省既存在一度被認為要好似'府'咁要拆成幾份以便控制(袁世凱時期既'廢省置道'及蔣介石喺戰後一度實行嘅'東北九省計劃'就係呢個思維產生嘅產物),不過隨著政黨輪替,郁省已經唔再作為執政黨打擊政敵既手段,而且權力下放原則(老早係曹錕任總理已經咁做)之下,省既權力幾近貼近自治領

割省例子:四川省西南建昌道(黃色)喺西康建省之後被安排改隸(當時西康省前身川邊特區喺長江以西既轄區被西藏噶廈派軍佔領),實屬'借花獻佛'之舉

道(circuit):由袁世凱主政時設立,本身作用係輔助省政府管理數量眾多既縣並且長遠削除地方軍頭阻力後'廢省置道'取代省,國民黨上台後原打算廢除但後來沿用並改為中央政府監察地方行政既派出部門(行政督察區);重新行憲後改隸參議院之下既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由國民黨訓政時期設立既監察院改制),成為申訴專員組所劃為既分區,脫離地方行政架構範疇。

府(prefecture):可以當做保留到實權既道,國民黨上台後,縣大多數有經濟實力既縣城或市組建成直轄市並置於行政院下面直接管理,惹起地方政府既惱火,認為蔣光頭存心喺乞兒兜度𢲡飯食(因為同期有例子係蔣介石迫當時'四川王'劉湘割西南部幾有米既區域畀西康省)⋯結果各個被搶城既省趁戰後國民黨選舉失利嗰陣,動議通過將大部分直轄市取消以'還市於省'⋯⋯唯部分當時國民黨勢力較大既直轄市要求直屬中央而拒絕服從之下,國民黨同其他在野黨協商之後,決定將原本遲五年推出既'直轄市組織法修正草案'爬頭先商議,提高左標準後令一部分城市達唔到standard被迫撤銷成立,之後以曾作為中央政府所在地既直轄市兼併附近縣份改設立'府'作為妥協方案(府呢個topic之後再開)

市(city):1920年代政府放寬設市標準予經濟發達既城鎮取得比縣更多既權力以鼓勵各地官員幫助推動經濟發展,第一個城市係廣州成立⋯之後好多縣城係唔係都仿效廣州申請設市結果搞到個標準立立亂,但隨著中日戰爭爆發至國共內戰完結令國家經濟蕭條,中央政府就係處理直轄市問題同時提高設市既標準,令好多戰前設立既市唯有由日本取經,參考'市町村合併'咁做焗住併返入縣,而令部分縣因爲咁達標而升格做市(例如石門[石家莊]併入真定,江門併入新會,都令後者達到升格資格);另外部分由別國收返既租界因爲經濟實力遠高過市制但政治上唔符合成府既標準都改制做市,例如青島同湛江就單獨設市,天津就合併縣同租界成市並作為河北省城。

縣(country):中華國成立後,縣既數目隨著中央政府既政策不斷增加,例如廢府州廳置縣(袁世凱時期);改土司地置縣(國民黨訓政)⋯不過隨住戰後市制標準改變,部分縣份升格令數量略跌但去到蘇聯解體時華軍搶佔返係清朝被割既領土後增加縣份。值得一提係當初廢府果陣出現大量縣份撞名既怪事,結果時任內務大臣朱啟鈴同皇帝載澧(借皇弟載洵名義)共同發表改名議案,令一d已經被當時大眾遺忘既地名復活。(另會開topic講)

基層自治體係《地方自治法》中規定由地方政府自己依照中央政府訂立既標準設立,早期縣城呢d城廂地區因爲經濟實力比較好而大多設立為鎮,不過隨住交通發展及經濟變化,鄉既實力爬過縣城就會upgrade做鎮甚至直升做市(例如上段提過既江門)⋯戰後當縣升做市果陣,鄉鎮通通改制做區。

自治領(dominion)係內閣以少數民族居多既地方設立既行政區域,前身係當時中央政府沒法直接管治既地方,不過戰後雙方達成協議交換部分權力後取代前身政權成立。因為各個自治領設立既標準都唔係好似,所以必須另外開topic講。
2020-02-21 18:55:05
當作平行時空睇
希望有機會ching會加返國共內戰國民黨贏既經過
2020-02-21 19:22:45
多謝支持
其實只要三大戰役唔輸就得加杜魯門唔好咁戇鳩cut支援就應該有機會贏(不過可能唔止打到1949年)
2020-02-23 19:47:11
幾正
好似之前睇 Kaiserreich 嘅感覺
2020-02-24 12:32:44
發現用電腦出post成日打錯字
同埋上一層食左我一張相
2020-02-27 22:51:51
國家行政區劃(2)


府既前身係國民黨上台'訓政'設立既直轄市,只係戰後國民黨果屆國會被狠狠打左一巴,所設立既直轄市半數被迫撤銷,剩低嘅最終以國民黨內閣提出修訂《直轄市法案》,提高哂設市標準,而府就係原直轄市加埋鄰近幾個縣之後升格而成。之所以叫'府',係取自唐朝係對重要州分稱府,特徵仲會係皇帝臨幸過都會升格。
府既情況比較似袁世凱'廢省置道'及蔣介石'東北九省方案'既現實版,中央政府對當地既控制力較強,而府係千禧年改革前一般被視為失職中央官員特別係公務員既流放地,而千禧年改革後倒轉成為地方政府官員擠身中央政府既跳板。
府既象徵物係府徽有五塔樓版城壁冠(同省一樣),而府之下就係區(district),不過可以略為睇到合併成府之前既行政區域分佈。
this,而當初係直轄市嘅城市就多數用四城垛。

1)北京:簡稱'燕府',成為首都後以北平直轄市加通縣良鄉宛平3縣結合而成。政府駐地初頭係前清攝政王府(中南海西北),後黎不敷使用而改係原擬清朝國會大樓址興建政府合署,採用羅克格當初既草圖興建,被喻為'小國會'(little capitol,以區別國會大樓China capitol),而攝政府就改建成西式佈局既集靈宥公園。城市規劃以北京城作為住宅及旅遊區,城西作為政府部門區域,城東通州區係商業區,北部海淀係學院區,西部同南苑區係郊區。
2)南京:簡稱'寧府',因為作為國民政府時期既首都而獲改制,以原江寧縣同江浦縣合組而成。雖然中央政府搬去北京,但部分部門仍留駐南京(例如揚子江工程局),而大理院既憲法法庭都留係南京(行政法庭就北遷左)。
原司法院成為大理院憲法法庭駐地。
3)重慶:簡稱'渝府',係抗戰後被喻為'永遠既陪都',所以獲安排改制,以重慶直轄市同巴縣江北縣合組成重慶府。
4)上海:簡稱'滬府',以上海縣,上海直轄市同上海租界合組而成,係唯一一個純粹憑經濟實力保住直轄市地位既府(另一個相似既天津就唔好彩保唔住),後黎吸收埋江蘇省既寶山川沙南匯三個縣,係唯一仲會擴張既府(一般省政府唔會批准,但三個縣強烈要求下最終改隸)。
5)武漢:簡稱'漢府',係漢口直轄市既基礎上重新同漢陽縣同湖北省城武昌縣合併,所以既係一個府,亦係湖北省城。'武漢三鎮'各一分為二,共分成六區;漢口+夏口;武昌+江夏;漢陽+漢津。國民政府時期一度作為首都(北伐+抗戰)成為改制做府既主因。
6)廣州:簡稱'穗府',以廣州直轄市加埋番禺南海花縣合組而成,除左因為作為國民黨當初北伐基地獲得府既地位,但更重要係要睇實當地廣州商團不斷既反抗以防奪權(廣州商團事變係遠因,而府係蘇聯解體前都冇自己既議會,而係諮議會)。廣東省城都係廣州,所以除左有廣州府自己既行政立法部門,廣東省既行政立法機關都係廣州,而廣東省既政府就係1961年買左即將拆毀既大阪市政廳作為新既廣東立法局既議場。

7)哈爾濱:簡稱'哈府',同其他獲保留直轄市地位兼改制為府既唔同,政治地位本來冇咩特別,不過吉林同黑龍江為左爭佢爭到幾乎開片,終於令中央政府出手將哈爾濱改為府先令爭執平息。


自治領(Dominion)
自治領既前身係國民政府設立由蒙藏委員會管理既'地方',即係蒙古地方同埋西藏地方。戰後隨著擊敗蘇聯暗中援助,由喬巴山揸莊既蒙古人民革命黨後,國民黨卻係大選失去國會過半數而被迫組成聯合政府。當時在野黨認為'蒙藏委員會'實屬國民政府時期一個'打飛機'既部門,因為成立時兩地被英蘇兩國控制,中央政府根本無力管理。內閣後來聽取弼德院(沿用清朝弼德院,係皇帝同內閣既顧問部門)意見,'蒙藏委員會'撤銷,改為每個自治地區成立一個專責部門(XX事務部),並將'地方'改稱'自治領'。
自治領同千禧年改革後權力下放左既省/府雖然好多野漸漸相同(省既架構向自治領方式靠攏),但仍有幾樣野唔同:例如立法機構,省大多係一院制而自治領就兩院制(除左澳門);自治領本身自稱為國(下述),自治領係中央政府既叫法;自治領內華語及漢字並冇第一法定地位。
略為介紹5個自治領:
1)外蒙古:又稱喀爾喀汗國(Khanate of Khalkha),前身係由國民政府成立,流亡內地既喀爾喀王公運作既'蒙古地方'(因為蒙共坐大,王公只守住首府庫倫至內蒙古之間既地方),後黎戰後成功趕走蒙共後,王公同中央政府簽署<外蒙古自治法案(Outer Mongolia Autonomy Act>維持自治,以汗國名義重新加入中華國。成立後取締西里爾蒙古文改用拉丁字母及傳統蒙古文,修復蒙共'大整肅'時期被毀既廟宇。王國名義上統治者係中華國皇帝,副王(Viceroy)係參考馬來統治者會議由六位汗輪流做(即係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賽音諾顏汗,杜伯特汗同博格多汗)作為皇帝係外蒙古既代理。蘇聯解體後將圖瓦州及阿爾泰州吞併並置於外蒙古自治領之下,不過其前身唐努烏梁海係內屬蒙古(清代時唔係蒙人治蒙),所以其統治者唔可以擔當喀爾喀汗國副王。
2)西藏:又稱吐蕃/圖博王國(Kingdom of Tibet),係1950年西藏噶廈再次挑機獨立,但藏軍被華軍以空軍痛宰,係1951年向中央政府有條件投降(其中要求清帝復辟並恢復華藏供施關係就成為溥儀再次登基既遠因),其後國會通過<西藏/圖博自治法案(Tibetan Autonomy Act)>後以吐蕃王國名義成為自治領。西藏自治領仿效安道爾實行二元君主制,由中華國皇帝(以'文殊贊普'名義)同達賴喇嘛共同行使權力,而皇帝係西藏既代理係西藏總督暨副王(Viceroy and Governor-General of Tibet),由司政(Sikyong,即係總理,舊稱噶倫赤巴)推薦再由皇帝加達賴確認。
3)內蒙古:戰後國民政府為履行蒙古王公幫助對抗蒙共既承諾,將歸綏,察哈爾,熱河三省合組為內蒙古自治領。自治領下分六個盟(Chuulga),係國會規定各省參議員數目定係六位既基礎。其上議院由歸綏同察哈爾兩省既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合併而成,只不過由行政部門改為立法機構。
4)蘭芳:又稱蘭芳伯國(Dukedom of Lanfung),1945年荷蘭係印尼既統治開始不穩,荷蘭就以放棄對蘭芳共和國'代為保護'要求中華國恢復'主權',而當時蔣介石為左立威而應承,只不過因爲咁被捲入印尼獨立戰爭,雖然打敗印尼保住蘭芳但造成兩國關係十分惡劣。蘭芳既最高元首係戴燕伯爵(為咗唔好撞名,將蘭芳伯爵改成),係象徵性既職位作為皇帝係蘭芳既代理,類似安道爾親王咁有固定任期(即係法國總統嘅任期)並由蘭芳首席部長推薦人選擔任,至於點解要設立伯爵,係為左附會蘭芳共和國頭四個總統個名都有個'伯'字。
蘭芳伯國旗幟
5)澳門:呢個好簡單,純粹係葡萄牙係康乃馨革命之後放棄海外殖民地,然後葡國交還後成為自治領。
澳門盾徽之後沿用但變動好多,1)壁冠改為中華國皇冠;2)左邊五個Quinas(藍色的小盾牌)改為五個刻有細國徽上既嘉禾既五色盾;3)右面隻龍以更細緻版本取代並改為拎住兩個盾(飾有五個白色圓形「bezants」(比占)既Quinas,同埋刻有聖殿騎士團十字既白盾牌)
2020-03-05 02:12:42
國家學術研究制度與翰林院

辛苦轉型既國家儲才機構
晚清自廢除科舉及拳亂之後,翰林院成為一個運作唔到既殭屍部門:有心做官既唔使再On99考入翰林院由細做起;負責修編文獻又因為Office被拳匪用黎做火攻英國使館而被毀(仲要殘存文書善本要由英國捱義氣代保管),只係被視為帝國儲才之所先冇被收檔.
令翰林院慢慢翻身既開端,係袁世凱仲做緊清朝既內閣總理大臣時,有位還俗既神父成為佢幕僚,向佢提議仿傚法國既法蘭西科學院設立國家學術機構令中國有能力係軟件上追上世界.中華國成立後,袁世凱特登將翰林院保留並交畀佢運作,who is he?
馬相伯'神父',原名建常,後改名良,力主辨學同創設以法蘭西學術院為模式的「函夏考文苑」,同革命派中堅蔡元培惺惺相惜,份屬好友.
雖然得到主理翰林院既機會,可惜當時政府財政吃緊(仲未拎到善後大貸款)而都係咩研究都冇錢做,袁氏就暗示呢d研究應該會有民間有心人士自發做,要求馬神父先制定規章制度以鼓勵研究...
馬神父:想要呢個(法蘭西學術院)
袁世凱:拎住先(日本既帝國學士院,相比之下作為研究機構既色彩不太濃厚 。
既然要自己籌旗,咁唯有揾當時既名流撐場promote啦,又被佢因為咁幫翰林院向老袁claim到天津軍糧城同埋北戴河既經營櫂作為運作既資本,不過正當馬神父雄心壯志打天下時,袁世凱捲入醜聞後急病過身...
馬神父既舉薦名單,搵張靚仔d既相好難,當時公認既博學雄才
由於馬相伯被懷疑參與袁世凱醜聞(疑似密謀篡位)而被當時既陸軍大臣段祺瑞通緝(其實係想食左軍糧城)要著草,翰林院突然冇左核心又冇得做。雖然後任總理黎元洪表示唔會拉佢,但係當初公舉既舉薦人好多年事已高或者去見上帝,再加上髮妻同大仔死於海難,悲憤之下轉而興辦學府(震旦,復旦,輔仁3間大學)實驗教育理想並以資助形同大學從事人文研究(例如北大國學門同清華既國史研究院),翰林院就停擺(嚴復呢個時候代馬氏維持,後被追認為第二任院長)到國民黨上臺先有起色。

震旦大學(Aurora University)同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就係馬相伯以自己既身家(上海馬家係當地豪門)興辦,作為實踐自己理念既場所
被追認為第二任院長既嚴復
國民黨上臺後,馬相伯老友記蔡元培倡議重新run返翰林院,並公舉老友返兜再做,不過馬氏當時分唔到身而婉拒,所以蔣介石就任命蔡元培做第三任既翰林院長。
蔡元培任院長既時期,確立左翰林院以及之後國家學術研究既體系架構
蔡氏改革後確立既制度
蔡元培上任後,提倡將民間各個私立的學術團體係保有一定獨立性下納入翰林院管理之下,並邀請皇帝作為監護人(仿傚英國皇家學會)。根據<翰林院約章>,翰林院下屬既學會仍然保有民間學術團體法人身份,只係成為學會旗下既技術修練場(例如營造學社得到皇家特許狀後成為皇家工程學會,而營造學社就係學會既專業訓練學校,呢個模式成為其他學會既範例)。
另外蔡元培亦確立左以拉丁文"Academia Sinica"作為翰林院既外文名,係馬相伯既建議。
翰林院將成員分為院士同會士,會士係下屬各個學會自己既成員,固然根據<學會約章>同嚴格既審議程序選拔,不過比起院士既選拔標準只係小巫見大巫。如同法蘭西學術院,翰林院士都有限額(當初馬相伯都以40個為限,蔡元培時期加到50位),只有院士逝世或犯有同專業相關既嚴重罪行而被罷去資格,先至會改選。院士作為國家學術泰斗,仲會自動授予弻德院顧問官參與國政。

禮儀
因為以法蘭西學術院為楷模,所以除左制度,好多野特別連禮儀都跟隨,例如禮服,勳章(另一topic介紹)。
馬氏設想各院士開會既情況
翰林院士服,刺繡圖案係嘉禾搭以蕉組成既星形。香蕉係古時東方(特別係佛教)被視作智慧之果,而嘉禾就代表豐盛。另外一如法蘭西學術院士,翰林院士都有一把自己設計既佩劍,因為劍係古時都係文人象徵。

旗下成員
翰林院控制大約有一千個基金會,研究所(間接)同全國大部份博物館,但邊諗到一開始只係由以下幾個學會苦苦支撐
1)皇家考文學會:前身係馬相伯創立既四間高校(震旦,復旦,北大國學門,清華國史院)文學研究學人聯合組成既"函夏考文苑",係語言,文學,金石,美術方面都有鑽研,後黎一d學會就由呢度衍生出黎,而蔡元培係浙江創立既國立藝術院就係隸屬於學會.
趙元任係考文學會既中堅份子,同時都係中國科學社創立人
2)皇家工程學會:前身係朱啟鈴投資創立既"中國營造學社"(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專注研究同保護中國傳統建築既民間學術組織,後黎連同當時各個建築公司(營造廠)既建築師結合成為集保育研究於一身既學會.會址係紫禁城內
朱啟鈴離開政界後創立,不過學社中堅係梁思成伉儷
3)皇家科學會:原本係一班中國留學生係美國康乃爾大學創立既中國科學社,回國後先後創辦<科學>雜誌,靜生生物調查所,金陵生物研究所,係翰林院眾學會之間一開始就係實力比較雄厚既學會.
4)皇家醫學會:原本係太醫院教習所--聖濟學社,同埋由國民黨巨頭陳果夫創立既"中央國醫館"。中華國成立後政府對傳統醫學既輕視同打壓,令民間中醫師成立自己既研究團體(哲學派)以免知識式微,另外陳氏既國醫館(科學派)就想用西方理論提振中醫(主要向有用草藥傳統既德國學習),後黎兩者都被皇帝載澧頒布皇帝敕令合併成皇家醫學會.
陳果夫係頂住政府官員壓力下提升左中醫既地位

院址

原翰林院址毀於清末拳亂後,翰林院轉到國子監為院址。戰後被安排搬去前身係陸軍部海軍部總部做院址。

知識分享

馬相伯仲倡議仿傚法蘭西公學院(Le Collège de France)設立一間機構去傳播由翰林眾學會研究並形成既新知識.因為當時除知識份子及有接觸過西方既士紳,一般國人都未有思想準備迎接社會變革.中國太學院就成為呢個概念既產物,令任何國民都有大學以外獲得知識既途徑(不過同公學院一樣唔會有沙紙).
2020-03-05 02:26:09
lm支持
我對明朝what if有興趣啲,樓主之後會唔會寫
2020-03-05 02:29:21
唔算熟唔想獻醜
復工後好少時間寫
2020-03-10 18:40:36
弼德院

弼德院(Privy council of China)係中華國一個諮詢機構

特殊既兩國智囊團
弼德院係晚清先成立既,仿效英國同日本既樞密院既君主諮詢機構,亦因爲咁簡稱樞府。只係確定左咩人做既時候清帝已經遜位,所以中華國成立後,被指定做內閣同皇帝既諮詢機構。只不過,晚清改革時,弼德院些少成為皇室事務發言人,因此兩朝交接後,樞府就係一個'一腦兩用'既特殊機構,直到戰後載澧駕崩,溥儀將清帝位併入中華國皇帝先變返正常(我諗再唔快d講返同topic有關既資料會被棄追)

職能權限

當皇帝遵照弼德院既建議行事果陣就叫'皇帝會同弼德院'。係中華國本住盡量削弱君權既情況下,違憲解釋權分配卻落係弼德院度,咁係因為中華國既政治既有西敏制'國會無上'又有美國果種三權分立,對於憲法解釋權國會同大理院成日爭持不下(相反鄰國日本就最高裁判所同參議院都唔敢亂黎之下,釋法權旁落去行政部門既內閣法制局度),所以弼德院成為決定邊個負責釋憲既仲裁者。

皇帝係弼德院建議下發揮行政權力會發出'皇帝敕令'(Order-in-Council),'皇帝敕令'一般由政府而非君主所撰寫,主要係制定簡單的政府規例和作政府任命。另外仲有一種由顧問客制訂叫'弼德令'(orders of council),主要為公眾機構制訂規章。

隨住戰後國會逐漸恢復皇帝既象徵權力,弼德院既管轄事務可謂林林總總,部份例如:
1)鑄幣:例如乜乜周年紀念幣
2)頒布大學地位:淨係國立大學
3)任命政府官員:只有中央官員
4)城市地位:特殊權利一種

成員
顧問官(Member of Privy Council,MP)係弼德院顧問既統稱,下面再分做薦任既參議同特任既資政。
參議(Privy Counsellor)係總理推薦並由皇帝任命既成員,主要來自歷屆總理推薦既民間專才或某方面既專家;資政(Mentorship)係皇帝特別任命既,分為非官守成員同官守成員,非官守成員主要以元帥,德高望重既退休高官或大法官,宗教領袖(雖然中華國冇當儒家係宗教,不過衍聖公係成員)同部分皇室成員(皇儲)出任。
官守成員係《弼德院規章》中規定現任官員必須擔任,成員有總理大臣,內閣閣員,自治領政府首腦,在野/反對黨領袖。

院址

弼德院係戰前就冇固定office,不過戰後經過商議,選定一個清朝行宮遺址作為永久院址,倚虹堂後來被傳媒作為弼德院既代稱。
倚虹堂曾經係清朝皇帝來往紫禁城同頤和園行宮,中華國立國後被政府拆賣,但戰後基於佢既地理位置同埋皇帝居所頤和園因素被選定成弼德院址。
中山紀念堂係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既範例
重建既倚虹堂係一座華洋折衷式建築,由皇家建築學會其中一位中堅成員楊延寶設計。

北京南長河,皇帝每年國會開幕禮都由頤和園坐船經昆明湖同南長河到達倚虹堂再轉搭馬車去國會山莊。

各地類似機構
係晚清,各省總督及巡撫都設有會議廳畀幕僚任職,戰後恢復憲政後,以行政局作為省既行政諮詢機構(而兩個蒙古自治領就以'小呼拉爾')擔任。
2020-04-01 16:49:52
中華國貨幣(1)

由混亂到統一既發行制度
係晚清果陣,已經有主理財政既度支部官員提出要由統一既金融機構發行法定貨幣以保障國家經濟,推出自身鑄造既銀元(龍洋)就係第一項嘗試,其後成立大清戶部銀行後,本擬定推出銀行兌換劵(紙幣),不過因為政權易手而胎死腹中。

大清銀行劵(之一),其排板後黎被滿洲國翻閹用左。

中華國成立後,雖然歷任財相都努力推動由國家銀行(大清銀行改名做中國銀行)統一發行貨幣,不過自拳亂後國家財政根本冇能力獨自完成,唯有用鐵路權做抵押向外國借錢以實行計劃,因為咁觸發清朝倒臺既保路運動;而袁世凱推動既善後大貸款其中一個目的就係籌夠錢推動貨幣改革。經歷國民黨籍軍政人員反對後終於借到錢,但礙於西方壓力,除左中國銀行之外,仲有幾間外資銀行都有唔需要中國管制而發行貨幣既權利,隨後袁氏任上猝死及之後各地軍閥控制地方銀行擅自發行銀行劵,直到國民黨上臺後,全國依舊係銀元銀兩碎銀既世界,直到20年代美國'購銀法案'通過後先改變銀本位局面。

一度問鼎國家貨幣既'法幣',因為長期戰亂造成通貨膨脹,最終被華元取代。
細羅斯福
美國既'購銀法案'令當時全球經濟動盪(當時),以銀本位為基礎既中華國經濟影響巨大,所以當時財政大臣宋子文提出係市面回收返既白銀賣畀美國,再發行以美金加英鎊作儲備金既法幣取代銀元同銀兩黎整頓金融秩序。可惜整頓耗時,當法幣實質通行全國之際,就接連遇到中日戰爭,國共內戰,中蒙(共)戰爭,一時間連環出現滿洲國圓,蒙古盧布,華北幣,興安幣,以及接收同蘭芳而增加台灣銀行劵同荷屬東印度盾等一堆貨幣,嚴重衝擊法幣既面值。

美軍用法幣點煙側面反映其貶值既程度


戰後新貨幣--華元
因為戰後法幣大幅貶值,救返都哂藥費,所以財政部就重啟《銀元及銀元兌換劵條例》發行'銀元'(唔係銀本位,一般傳媒叫華元)取代千瘡百孔既法幣,仲取代大部分地區貨幣。華元規定由中國銀行統一發行,以往幣出多門既情況最終平息。由於小羅斯福年代既舒曼白銀採購法案係令中國當年經濟激烈動盪既主因,嚴重到差d令中國江山變色,所以美國係中國改法幣做華元既過程作出唔少幫助(亞洲版馬素計劃,援助對象係中日韓),成功挽救戰後瀕臨崩潰嘅中國經濟。

四川藏洋:由光緒年間鑄造既地區貨幣用於抵抗英印盧比係康藏流通,直至戰後由華元取代
下面介紹既兩種通貨設計以千禧年改革後推出既版本為主
紙幣
版面設計跟隨西方流行的簡約風格(歐元,英鎊,日圓,加幣),人物方面蔣介石同林森被替代,原先被國民黨故意貶低評價既人經國民投票選出(第一輪)。各張紙幣正面都有'中國銀行'中英文名,中國銀行標誌(另有主題介紹),瑞獸水印同名人;背面就風光名勝搭配相關主題加埋植物水印
孫文+三峽:雖然私德有少少問題(食幼女),不過當時民意依然支持佢入選;至於長江三峽就因為佢提出嘅建國方略當中提到要起一座大壩(不過最終被國會否決),三峽以藝術處理過方式加入白帝城同石寶寨等等文物景觀,並有帆船商旅。水印係梅花同麒麟。
黃興+黃果樹瀑布:黃興既地位因被提高而入選,背面就以黃果樹瀑布加埋梯田,因為黃興曾經係中華國旗提案井字旗,被視為農業保護者。水印係松枝同玄武
蔡元培+僻雍:蔡氏係中華國立國後重要既教育家,'兼容並包'同'五育並舉'更塑造立國後國人既思想,身後長埋香港,雖然中國政府有意遷葬但被後人婉拒;僻雍就係翰林院其中一處重要場所,而眾多院士(有馬相伯,趙元任,茅以升,王國維)就係前面討論,尤如畫作《雅典學院》。水印係竹林同朱雀
載濤+長城:千禧年前皇室檔案披露濤貝勒當初有份促成溥儀'禪位'畀載澧以及解決一國兩帝既問題(後述),令大眾覺得呢位多才多藝既皇叔值得上榜,值得一提嘅係環華單車賽,中華廚藝學院,聯合戲劇學院,皇家馬術學校佢都有份主持及參與創立;古北口長城之下有牧民養馬並有載濤連同御林軍馬官訓練良駒。水印係菊花同白虎
梁啟超+西湖:梁啟超作為晚清及中華國初重要既思想家對中國傳統思想現代化有好大影響力,其門生更長期叱吒各界,自然榜上有名;正面除左梁啟超肖像外仲有學踢波既青少年,以梁氏著有《少年中國說》;背面係藝術化處理過既西湖風景將幾個景點合併一齊(最主要係三潭印月),千禧版因爲雷峰塔重建而將雷峰夕照加埋去。水印係荷蓮同鳳凰
張嘉森+國會山莊:張君勱作為中華國憲法之父所以一定上到榜;背面以國會大樓正面,有著住大禮服既文官加爵爺向國民作響導。水印係蘭花同青龍

印鈔
華鈔主要由皇家印鑄局(公司化後既國營企業)擁有既北京印刷廠同廣州印刷廠印製,兩者前身係清朝度支部印刷局同國民政府廣東省銀行金庫。
北京印刷局
2020-04-02 15:00:35
work at home終於多d時間打
2020-04-03 23:57:41
中華國貨幣(2)

發鈔銀行
中華國既中央銀行係前身大清銀行,不過作為唯一發鈔銀行就已經係戰後既事。中國銀行受國會監督並對兩院負責,同時獲授權對國內銀行進行資格審查。國民黨上臺前曾經兼負國際匯兌業務,後來被華夏銀行(孫文係廣州私設既中央銀行改組,分為華夏銀行同廣東銀行)承接。
中國銀行logo以圖中既大清銀行標誌演變出黎,經過簡化處理後,改為兩隻馬扶著中置橢圓形貝幣(依家中銀標誌橢圓形化)既嘉禾寶瓶(見下圖1),外圈為雙龍追日(見下圖2,3)
圖一,以嘉禾織成寶瓶狀係參考意大利銀行logo
圖二三,外圈圖案係簡化版既龍,而個太陽以圖二做參考

自治領貨幣
中央政府致力理順貨幣秩序,不過基於同各自治領既協議既關係,就算國民黨幾唔想都要畀佢地保留自己既貨幣(仿效英國畀蘇格蘭同北愛爾蘭有自己既貨幣),不過規定兩者既幣值保持固定匯率同埋僅限部分地區流通兼有限法償。

蒙古圖格歷(tugrik)
蒙古王公將蒙古人民革命黨趕出外蒙古時,蒙共帶走左唔少蒙古盧布(而黃金就被截停),為防蘇聯同蒙共用呢筆錢動搖外蒙古既經濟,蒙古銀行發行圖格歷(下稱蒙幣)取締蒙古盧布。
圖格歷紙幣強調傳統蒙古元素,將之前既蘇聯味清除
圖格歷由蒙古銀行同邊業銀行(當時係張學良擁有)負責發行,兩者印既紙幣除左文字之外幾乎冇分別,兩版都有傳統蒙古文,但蒙古銀行版輔以拉丁蒙文,邊業銀行就中文;唯一分別係正面人像,邊業銀行以蒙古歷代大汗或大臣為主(當然會詢問皇家蒙古學會意見),而蒙古銀行以蒙古傑出人士肖像為主。由於幣值一樣,所以被戲稱'蒙古華元',不過紙幣只有10,20,50,100四個面值
成吉思汗八白宮,配以怯薛(喀爾喀國民衛隊)軍樂隊以傳統樂器演奏
蘇魯錠與賽馬,以蒙古權力象徵同那達慕大會中賽馬為主,後面有大會祭祀用既敖包
哈拉和林既成吉思汗庭園,有喇嘛同牧民同場
哈拉和林遺址上既白塔群,有摔角手練習博克,遠處有馬拉既大帳篷車

西藏章噶(tangka)
原本既藏元
西藏自治領/圖博王國成立後,噶廈發覺之前發行既貨幣達唔到國家NGC,PMG標準,所以將以往金銀幣同紙幣回收後叫寶藏局(噶廈鑄幣局)及諾兌色章列空(西藏發鈔部門)發行新貨幣,並且將幣值跟華元固定維持係1:1兌換率。新幣被許可係大藏區內流通。
不丹努係設計上最接近新版藏鈔既紙幣
新版章噶製作用上意大利技師改進既排板,版面設計比舊版精細同簡化。硬幣多數沿用舊時既雪山雄獅及佛教八寶元素,但紙幣就改為正面印達賴,班禪或眾呼圖克圖(隨住改版變化)同埋濃縮版八瑞圖水印;背面就以寫實版雪獅加風景相(布達拉宮,珠峰,哲蚌寺,羅布林卡等等)。
雪山獅子係藏鈔共通元素

蘭芳盾(gulden)
荷蘭將蘭芳交畀中國時,當地維持使用荷印盾,之後隨著同中央政府商量後,認為蘭芳貨幣應該要同華元及印尼盾幣值保持距離,所以採用1元:4盾方式(新臺幣咁款)發行蘭芳盾。蘭芳盾紙幣同圖格歷一樣得4種面值並由蘭芳興業銀行發行,正面圖案以蘭芳歷任大統領為大宗,背面就以婆羅洲既獨有動物為主。
設計風格接近最後一版荷蘭盾

澳門圓(Pataca)
基本沿用葡治時期既設計,而且本身幣值同華元維持係1:1,所以係咁多種自治領貨幣中改動得最少,而且同葡萄牙既大西洋銀行達成協議繼續印。
2020-04-11 18:20:13
中華國--禮服制度

被逼宮而黎既官方服制
中華國成立後,原先用開既滿清衣冠被唾棄,之但係當時漢人已經唔清楚當初漢服細節係點(漢,唐,宋,明版本都有分別)之餘,境內尚有好多非漢族國民,本來以漢服作為禮服之議最後冇哂聲氣。
不過當一d係前朝做過駐外使節或出國考察既官員,佢地反映就算唔係歐美,日本,波斯,韓國(不過都比日本食咗),暹羅等未成為殖民地既國家都有一套好官仔既官員禮服,反而前朝淨係畀武官著新衫,反而文官冇所以深感唔妥。
前朝洵貝勒出洋考察軍事,中華國成立後再次出洋時已經換左一身西服(海軍禮服)
以往出洋考察既官員得武官有既原因係服裝關乎國際禮儀,但其實文官都有(例如外交官禮服),所以李經邁呢d出過埠既官提出仿效埋日本咁為各文官增設禮服時好快就被接納。
外交官夏偕復,駐外官員仲早過國內文官有新衫著
日本既有爵者大禮服(左)同宮內官大禮服(右)
https://gamp.ameblo.jp/takuchan-sing/entry-11953761039.html
日韓合併前大韓帝國既文官大禮服,仿效日本既文官大禮服設計,不過將五七桐改為楢柏葉(槲櫟)
http://kjournal.co.kr/_common/do.php?a=full&b=12&bidx=693&aidx=7830
暹羅拉瑪四世蒙固,即係發哥係《安娜與國王》飾演既泰王
波斯⋯伊朗大禮服,女性禮服係去到巴列維王朝先有

文官禮服

基本都係跟日本果套文官大禮服,不過將五七桐紋換成六塊牡丹葉組成(見圖)。中華國文官制度中,特任,簡任,薦任三級都規定要有一套禮服,以葉紋多少分辨職級(特任12,簡任8,薦任冇),禮服緣以嘉禾紋裝飾(如圖)。

武官禮服
即軍官禮服,根據軍種再分陸軍海軍空軍同憲兵四款(但主要介紹頭三款)。禮服有分大禮服同常禮服,前者只有軍官有得著而後者通常被軍士著(但軍官都會著);此外仲會因季節有唔同版本,通常只係材質上有分別。值得注意係三軍既禮服肩章都唔一樣,陸軍係金色粗扭紋,海軍係硬,空軍係軟式。

陸軍

陸軍基本清朝兩款黑色既禮服(長版冬季短版夏季,但搵唔返短身果套),只係領章同手袖飾作出變動。

海軍
前朝著裝既程壁光(大禮服)同謝葆璋(作家冰心老豆,著住常禮服)
由於清末海軍係跟哂英國皇家海軍個套,所以連服制都一模一樣⋯話哂都係國際軍種嘛,所以就算改朝換代都係換左個帽徽,其餘都冇改動
著住夏季禮服(白甲)既薩鎮冰

空軍
皇家空軍軍樂隊服
空軍禮服遠比陸軍同海軍禮服遲制定,而且制定時禮服條例被國民黨凍結所以並冇用黑色作主色,反而係翻閹用返短暫用過既陸軍茶青色禮服為基礎,並調深色到接近普魯士藍;另外同另外兩軍種禮服唔同既係只有單排紐款。

爵士禮服

爵士禮服係中華國實施新既貴族制度(另開topic)後先推行,之前係以文官禮服加上肩章就算(上面文官禮服既範例圖貢桑諾布親王就係咁)。爵士禮服係照搬當年日本既有爵者大禮服:領部繡有四爪龍(皇家貴族就五爪)並以顏色區別爵等(紫紅藍綠白),而紋飾就以萬字紋代替日本既回紋。
領章既龍

皇室相關禮服
波斯既大禮服
第二版蒙回藏爵章,禮服上綴寶相花,係將花卉藝術化
皇室相關既禮服以《五瑞圖》嘉禾(圖二)結合圖三既寶相花紋為主要圖案,並依據職位不同款式略有分別:
日本非役有位禮服
擔任同皇室事務相關既官員所著既就類似上圖既款式
首位華裔加拿大省督林思齊
至於省督,自治領總督等禮節性職位既官員就著兩紋都有既禮服而非文官禮服,因為呢d職位係代表皇室。
2020-04-21 01:14:37
我覺得我自己開錯左少少頭
諗住呢度keep住寫啲新post會有差唔多嘅內容先其他就可能要稍移玉步
2020-09-08 17:57:05
黎緊當notes唔使理

中華國皇帝加冕禮

仿傚英法(法蘭西王國)的儀式及器物並結合傳統華夏典章,在溥儀再度登基時制定,溥傑登基時大概成型

在太和殿進行儀式
由以下12位貴族一同執行(排名不分先後)
1. 衍聖公(孔氏北宗),負責為皇帝披斗篷
2. 奉聖公(孔氏北宗),負責為皇帝戴皇冠
3. 坤甸蘇丹(蘭芳雙元首之一,世襲),負責為皇帝持權杖
4. 達賴喇嘛,負責為皇帝戴腰帶
5. 歸德公(二王三恪,宋室),負責為皇帝佩帶寶光鏈飾+寶星
6. 臨濠公(二王三恪,明室,取代延恩侯),負責持赤底黃龍旗
7. 咸淳公(載濤系,原鍾郡王),負責為皇帝佩帶寶劍
8. 高安公(載洵系,原瑞郡王),負責持黃龍旗
9. 額真汗(外蒙古元首,選舉君主制),負責持贊普旗(黃底雪獅旗)
10. 戴燕國王(蘭芳雙元首之一,與大唐總長合併,選舉君主制),負責為皇帝配戴印戒
11. 濟農(內蒙古,成吉思汗守墓),負責持九纛風馬旗
12. 弼德院院長(原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主席,虛位元首),負責為皇帝迎印璽(中華國之璽)

註:
1. 赤底金龍旗+黃龍旗+黃底雪獅旗+九纛風馬旗=中華國皇帝旗
2.二王三恪為重新實行,剔除元朝改以宋室及明室後人任
2020-11-16 19:35:58
國家司法審判制度(1)

中華國既司法制度基本直接移植前朝,而前朝就效法日本,而明治維新後日本既憲法又係參考德國;但係去到戰後偶然一次國民黨選舉大敗,造就其他以民主黨(進步黨/研究系繼承者)為首嘅聯合政府有機會推動司法改革,喺歐陸法系基礎上借鑑好多英美法系嘅措施,由於推動改革嘅係法律界極有威望嘅前國務總理顧維均,因此得到成為在野黨嘅國民黨之中有份量嘅政學系一派支持。其措施主要特點係將被國民政府拆開嘅裁判所體系合併將司法系統人員維持喺一個合適嘅數量;而後來就算國民黨重新上臺都維持實行。

司法系統架構
自民主黨(後演變為民進黨)嘅改革後,審檢系統亦重新分家。
大理院係司法改革後其中一個產品,係原司法院基礎下將最高法院(原大理院)同最高行政法院(原平政院)整合後恢復為大理院;而原司法行政部就復名司法部並改隸內閣(原國民政府行政院)。
大理院總部回歸舊刑部街址,唐山大地震後因結構受損,喺保留外觀同主要建築佈局後局部重建。


重建後原監禁設施同檢察部門遷出。
位於南京嘅司法院大樓不幸毁於1949年大火,原址後嚟成為江蘇省議會大樓,標誌性嘅屋頂風格同大穹頂都被繼承。
至於原本嘅最高法院大樓就改為江蘇高等法院

法院標誌
原來嘅簡約風格司法院標誌喺改制後改為比較華麗莊重嘅設計。主體係飾有梅花及梅樹枝為花紋嘅華表,寓意審判者具備冷靜理性;華表底部係須彌座,須彌座兩旁有法鎚形支柱(代表原先嘅最高法院同平政院)而中間嘅浮雕係菩提花狀嘅寶相花(代表智慧同明辨善惡);柱頂兩旁有雲板,係古時誹謗木嘅孑遺,繫有吊環同秤盤,代表審判時最基本要素:人證同物證;華表頂端係科林式柱式承露盤,上有中國傳統瑞獸犼⋯⋯而天秤標誌代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