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報】證券時報:7算是人民幣的鐵底
2018-8-6 10:35:29
證券時報指,央行選擇匯率逼近7之時出手穩定匯率,實際上也是向市場釋放信號。正如不少分析所指出,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7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心理價位。
報導指,時隔不到一年,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今起恢復到20%。央行上週五作出的這一決定,恰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6.90關口,此消息一出,離岸人民幣匯率暴漲逾500個基點,在岸人民幣也回升至6.83左右。
證券時報可以看出,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恢復到20%,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近幾個月來人民幣的快速貶值。在過去的4個月裡,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跌幅已達8.5%,近幾日人民幣貶值速度呈現加快態勢。央行此時出手,也是對市場貶值預期的及時修復。
證券時報指,央行之所以會選擇提高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來穩定匯率,是因為企業通過遠期購彙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不過,企業並不立刻購匯,只是與銀行簽訂遠期執行協議,但對銀行來說,簽訂好協議後,為了對沖自身面臨的風險,通常會在即期外匯市場買入外匯,人民幣因此會面臨拋盤和貶值的壓力。所以說,遠期售匯簽約規模放量,會對即期匯率形成負反饋,加速貶值預期的自我實現。
報導指,這就是央行所說的順週期的羊群效應,“貶值預期—遠期售匯簽約規模—即期匯率”三者之間循環往復、不斷強化。因此,提高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旨在增加企業遠期購彙的成本,從而抑制即期匯率的貶值。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通過價格手段使得交易成本抬升,引導市場行為的自發調節,這既不屬於明令限制某項外匯交易的資本管制,也不屬於央行直接消耗外匯儲備、拋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干預舉措。
至於提高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如何?從2015年的操作來看,徵收外匯風險準備金,對於抑制遠期售匯業務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如2015年10月開始徵收,當月銀行代客遠期售匯簽約額較8月的高點下降了93%,但對於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影響則並非立竿見影。
因此,對比當年的相同操作,此次央行再次祭出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雖然在岸和離岸的人民幣匯率迅速強勢拉升,但這股升值勢頭是否能持續下去值得觀察,畢竟影響匯率走勢的因素眾多,人民幣匯率大概率會延續雙向波動的趨勢。
報導指,展望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從美元指數的角度看,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上漲,美元指數進入了震盪調整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已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從政策工具看,央行手中還有諸如逆週期因子等多種政策工具可以應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因此,短期內7或是這一輪貶值的底部。但需要警惕的是,今年以來,國際收支出現顯著變化,一季度更是出現了非常罕見的經常賬戶逆差。未來國際收支形勢如何演變,將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