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郭寶勝
根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pavCGKDTU整理
整理者:沈煜泰
*主持人的提問經過適當編輯使之更加精煉,修正之處主要是精簡無意義的語氣詞。
郭寶勝:推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歷史學者劉仲敬先生,我們要訪談一下,川普訪華和美國在東亞政治影響的歷史變遷。我們知道,昨天川普正式啟程,要到亞洲參加兩個會議,然後訪問日本、韓國、中國。從這裡面我們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政治資訊?這要結合歷史來看現實。所以今天邀請了歷史學者劉仲敬先生。請首先簡單談一談你對目前川普訪華這一事件的看法。
劉仲敬:川普訪華這件事情對川普本身不算是很重要的,只是對於國務院這個系統來說是例行公事。因為無論誰當總統,多多少少都是要到海外去訪問一下各種重要國家的。從他安排的訪程來說的話,國務院的職業官僚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很放在心上;對於川普本人來說的話,這是他國內政策調整的一個附帶的部分、一個很小的附帶的部分,可能只占不到5%的分量。
他的政策 — — 國內現在很清楚 — — 就是通過稅改和一系列政策調整,實現美國的再工業化,使支持他當選的這批選民 — — 這批自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由於去工業化導致工作機會流失而受損的這部分選民 — — 通過他的政策調整,能夠得到好處,能夠使投資機會和就業機會移回美國。這裡面就涉及一個附加的問題,就是除了通過稅改,吸引全世界的投資移回美國、迫使美國在海外的企業把根留住以外,還要求韓國、日本這樣的盟國不要以為有安全方面的聯繫,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在貿易方面占很多的便宜,要求他們作出更大的讓步。對於中國這樣的貿易順差的大國也要作出相應的讓步。
這一點是川普訪問亞洲當中跟希拉莉或奧巴馬或可能當選的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主要的地方。但是這一點對於川普來說的話,只是他的內政的一個非常次要的延伸。如果是希拉蕊當了總統的話,她訪問亞洲國家的時候就可能沒有這方面的動機。她和川普政策的主要差異就是,希拉蕊更傾向於國際協調主義。國際協調主義和雙邊談判不一樣。川普自己是寫過《談判的藝術》的,他也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當然知道談判的奧妙。雙邊談判一向都是有利於強者的,而國際協調只對弱者比較有利。這就是為什麼一九三零年代,蔣介石和日本談判的時候,是蔣介石要求國際協調,而日本要求雙邊談判;而現在北京和馬尼拉發生糾紛的時候,又是北京要求雙邊談判而馬尼拉要求國際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