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講講第一樣野
就係主流史觀果幾句"強幹弱枝 重文輕武 ..."究竟有冇出現過喺宋嘅國策入面
第一句可以由幾項軍事相關政策推論出來(更戌法 樞密院制度)
第二句就唔一定有根據
因為重文係唔一定要輕武 兩者唔係必然對立 事實上宋嘅國策以現今術語應該係內政主導 即係以內政為先 去到最後先用軍事/戰爭解決問題
哩一點趙匡胤係做左一個好好嘅示範
佢將每年稅收抽部份出來成立封樁庫 時機成熟時用現金贖回幽燕地區 真係贖唔返就拎D錢來當軍餉
哩種先係真正嘅劃時代思維 可惜佢死得早之餘 佢細佬又係一個戰爭狂
另外 宋嘅皇帝-宰相-樞密院三權並立亦都係劃時代設計 首先防止皇帝權力過大 亦都唔比地方有太大權力
但係中國人成日將D好野玩到壞 之後徽宗/高宗同宰相勾結獨斷獨行先搞到哩個制度有問題
再者 宋嘅制度係遠遠超前當時時空所限 甚至係拋離左實際資訊 先會有樞密院文官走去管軍事 畫定陣圖要將官跟住前線嘅翻版 只不過係因為當時冇電腦同互聯網
咁當然宋初有好多將軍成日抗命 抗到之後文武開始對立 先會有大量問題出現 本身個設計如樓上各位所言係要防止將官權力過大
Agree 呢種正正係現今戰略模式
硬件跟唔上軟件
實在令人遺憾
畢竟宋代人諗嘢太強
北宋中後期 甚至係靖康之難前夕 都係因為銀行制度跟唔上生產力而令軍隊受到最大限
一個理想嘅軍需來源係將屯兵地嘅生產品同特產送去其他地方換軍需品 或者直接換錢
但係因為生產力過強而銀行制度未確立(有少少同立憲有關 但扯得太遠) 結果傳統嘅交通網路就應付唔到咁廳大同多元嘅交易
所以宋軍機動力同埋動員力係相對遼金蒙差
參考資料: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錢穆《國史綱要》